一种带安装边框的双玻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6820发布日期:2020-01-07 09:44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安装边框的双玻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安装边框的双玻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双玻光伏组件安装通常直接使用压块安装,现有技术中,压块长度50~150mm不一,各大主流组件厂给出的压块安装位置也不统一。市场上很多分布式组件和电站上使用的压块短小,压块长度比认证时使用的长度短,静态机械载荷通常会出现无法满足双玻组件质保30年的要求。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组件的安装是先将铝合金压块2安装在c型钢即檩条6上,再使用铝合金压块2侧面夹取组件5长边,铝合金压块2上带有四片epdm橡胶垫条三元乙丙橡胶,最后拧紧螺母3,操作比较繁琐,在分布式电站和大型电站上,安装组件成本占电站成本比例高,有较大的浪费。并且现有技术的安装结构存在橡胶条粘结不够稳定和牢固,组件夹取深度不足、夹取歪斜、epdm垫条伸出等问题,对组件的机械载荷30年质保造成挑战。此外,现有技术的压块安装容易产生应力,造成组件在安装过程中的破损,现场施工使用内六角扳手,拧紧力度无法把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安装边框的双玻光伏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安装边框的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压块和具有安装孔的檩条,还包括安装边框,所述安装边框具有第一安装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方的第二安装部和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槽口内具有粘贴胶,所述安装边框通过所述安装槽口和所述粘贴胶将组件夹取,所述安装边框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檩条相连接,所述压块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适应的第三安装部,所述压块与安装边框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的下端向一侧延伸有与所述组件相平行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上具有与所述安装孔相适应的螺孔,所述压块通过所述螺孔、安装孔及螺母组件与所述檩条相连接。

在上述的带安装边框的双玻光伏组件中,所述第二安装部呈具有第一安装面的z字型结构,所述第三安装部呈具有第二安装面的z字型结构,所述压块与安装边框通过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的贴合相互连接,所述定位部由第三安装部的下端向远离第二安装面的一侧延伸而得。

在上述的带安装边框的双玻光伏组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呈中空的矩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端面与檩条上端面贴合,以使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檩条相连接。

在上述的带安装边框的双玻光伏组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表面向上延伸有7字型延伸部,且由第一安装部上端面和7字型延伸部外表面构成所述第一安装面,由所述7字型延伸部的内表面和第一安装部上端面构成所述安装槽口。

在上述的带安装边框的双玻光伏组件中,所述安装槽口呈溢胶槽结构,且所述安装槽口的槽底具有横截面逐渐增大的扩增部,且安装槽口的转角处均为倒圆角结构。

在上述的带安装边框的双玻光伏组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适应的端面孔,所述第一安装部通过端面孔、安装孔和螺母组件固定在所述檩条上。

在上述的带安装边框的双玻光伏组件中,所述螺母组件包括依次穿过螺孔和安装孔的螺栓,以及套接在螺栓上的螺母。

在上述的带安装边框的双玻光伏组件中,所述压块包括中压和边压,所述边压具有一个第三安装部,所述中压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安装部,且边压的第一定位部由第三安装部下端向远离第三安装部的一侧延伸而得,中压的第一定位部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三安装部的下端。

在上述的带安装边框的双玻光伏组件中,所述边压的第一定位部远离第三安装部的一侧向下延伸有对抗部,所述对抗部的底面具有对抗面,所述对抗面接触于所述檩条的上表面。

在上述的带安装边框的双玻光伏组件中,所述粘贴胶为硅酮结构密封胶。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安装边框和压块的安装,组件夹取深度较深,提高安装强度命,降低组件的安装应力,延长使用寿;并且由于安装边框与檩条,压块与安装边框都是面与面的接触安装,能够避免夹取歪斜的情况;

2.通过硅酮结构密封胶将安装边框粘接在组件侧面固定位置,具有安装牢固,且不会出现现有技术epdm垫条伸出的问题;同时硅酮结构密封胶具有两者之间的缓冲效果,进一步降低组件的安装应力;

3.使用安装边框代替传统铝合金压块,安装槽口使用溢胶槽结构,槽口边缘处使用倒圆角设计,避免边角处缺胶,导致安装边框直接接触组件,对于组件边缘侧安装时仅需将螺栓套入安装边框的端面孔和檩条的安装孔并拧紧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压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组件压块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安装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组件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安装边框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中压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组件的安装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组件之间通过中压连接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组件的安装示意图三;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螺栓1;铝合金压块2;螺母3;螺母组件4;组件5;檩条6;压块7;第三安装部71;定位部72;螺孔73;第二安装面74;边压75;中压76;对抗部77;安装边框8;第一安装部81;第二安装部82;第一安装面821;安装槽口83;粘贴胶84;7字型延伸部85;扩增部86;端面孔8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安装边框8的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压块7、具有安装孔的檩条6和安装边框8。如图3所示,安装边框8具有第一安装部81和位于第一安装部81上方的第二安装部82及安装槽口83,第一安装部81呈中空的矩形结构,如图4所示,第一安装部81的下端面与檩条6上端面贴合,以使安装边框8通过第一安装部82与檩条6相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安装部82呈具有第一安装面821的z字型结构,第一安装部81上表面向上延伸有7字型延伸部85,且由第一安装部81上端面和7字型延伸部85外表面构成第一安装面821,由7字型延伸部85的内表面和第一安装部81上端面构成安装槽口83。安装边框8通过安装槽口83和粘贴胶84将组件5夹取,即每个组件对应有一个安装边框,在安装时候,可以先将所有组件5都先安装好安装边框8,随后进行组件5的组合安装。安装槽口83内具有粘贴胶84,且本实施例的粘贴胶84选择的是硅酮结构密封胶。硅酮结构密封胶减小安装边框和组件之间的挤压力,从而降低组件应力。

优选地,安装槽口83呈溢胶槽结构,且安装槽口83的槽底具有横截面逐渐增大的扩增部86,且安装槽口83的转角处均为倒圆角结构。通过扩增部86和倒圆角结构避免槽底即边角处缺胶导致安装边框直接接触组件。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压块7具有至少一个与第二安装部82相适应的第三安装部71,如图4所示,压块7与安装边框8通过第二安装部82和第三安装部71相互连接。

同样地,第三安装部71呈具有第二安装面74的z字型结构,压块7与安装边框8通过第一安装面821与第二安装面74的贴合相互连接,且第三安装部71的下端向远离第二安装面74的一侧延伸有与组件5相平行的定位部72。定位部72上具有与安装孔相适应的螺孔73,如图4所示,压块7通过螺孔73、安装孔及螺母组件4与檩条6相连接。

在投入使用时,多块组件按照如图7所示安装,使用在两块组件5之间的压块7需要同时连接于两边组件5对应的安装边框8,而使用在一侧的压块7只需要连接于该侧组件对应的安装边框8。所以,本实施例的压块7分为中压76和边压75,如图4所示,边压75只有一个第三安装部71,如图6、8和9所示,中压76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安装部71,且边压75的第一定位部72由第三安装部71下端向远离第三安装部71的一侧延伸而得,中压76的第一定位部72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三安装部71的下端。

优选地,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边缘组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边压75的第一定位部72远离第三安装部71的一侧向下延伸有对抗部77,对抗部77的底面具有对抗面,对抗面接触于檩条6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螺母组件4包括依次穿过螺孔73和安装孔的螺栓1,以及套接在螺栓1上的螺母3。

本实施例在投入使用时,先将每个组件5使用相应的安装边框8夹取,然后组件的两侧均使用安装边框8夹取,并通过粘贴胶84将组件的侧边固定在安装槽口83处。如图4和图7所示,对位于边缘组件的外侧对应的安装边框使用边压75压紧,第一安装部81的下端面全部或部分紧贴于檩条6上表面,边压75的第三安装部71紧贴第二安装部82,对抗部77的对抗面紧贴檩条6的上表面,然后拧紧螺栓1就可以将各个接触面紧密贴合以将组件安装在檩条6上完成安装。

随后,如图6-9所示,将两个安装完安装边框的组件按照需要排列,然后将中压的两个第三安装部71分别安装在相邻两个组件5对应的安装边框8的第二安装部82上,同样地,该两个安装边框8的下端面也全部或部分紧贴于檩条6上表面,且两个安装边框之间具有一段空隙用于穿过螺栓1,中压76的螺孔73对着安装孔,螺栓依次穿过螺孔73和安装孔然后拧紧螺栓螺母。直接使用安装边框8安装组件5,然后再直接通过螺栓螺母将安装完安装边框8的组件5连接到檩条6上,具有操作便捷,安装效率提高等优点。

实施例二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第一安装部81的下端面开设有与安装孔相适应的端面孔87,第一安装部81通过端面孔87、安装孔和螺母组件4固定在檩条6上。本实施例的安装边框8上还具有端面孔87,以提高安装边框8与檩条6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由于这里的安装边框8具有能够与檩条6直接固定连接的端面孔87,所以本实施例可以没有边压75,而是通过端面孔87直接将位于边缘的组件外侧对应的安装边框8与檩条6固定连接,相较于实施例一,能够进一步节省安装成本。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螺栓1;铝合金压块2;螺母3;螺母组件4;组件5;檩条6;压块7;第三安装部71;定位部72;螺孔73;第二安装面74;边压75;中压76;对抗部77;安装边框8;第一安装部81;第二安装部82;第一安装面821;安装槽口83;粘贴胶84;7字型延伸部85;扩增部86;端面孔8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