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线圈绕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9601发布日期:2019-10-19 03:2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线圈绕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线圈绕线机构。



背景技术:

小型的手摇发动机在线圈绕线时需要对多股线圈分别绕制后将每一股线圈的两侧进行单独固定,现有的绕线机结构复杂,且在分别完成绕线后不方便将线圈取出和将各股线圈固定,造成工作效率低。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取线和分线的绕线机构来提高绕线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线圈绕线机构,其通过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之间组装配合,且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以便于拆卸取出线圈及取线前各股线圈之间的固定,进而提高了绕线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机线圈绕线机构,该电机线圈绕线机构包括端部绕线骨架、中部绕线骨架和旋转轴,所述中部绕线骨架为多个且相互组装并通过端部绕线骨架固定于中部绕线骨架的两端,且所述中部绕线骨架和端部绕线骨架固定装设于所述旋转轴上;

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包括第一绕线盘,第一绕线盘的中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绕线盘的同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一凸块和限位连接轴;

所述中部绕线骨架包括第二绕线盘,且第二绕线盘上对应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分别于第二绕线盘的上下两侧面设置有第二凸块、第二通孔和连接孔;

其中,所述中部绕线骨架依次装设于所述端部绕线骨架上,所述端部绕线骨架的限位连接轴穿过所述中部绕线骨架的连接孔连接,且端部绕线骨架的第一凸块和中部绕线骨架的第二凸块配合使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两两之间形成绕线槽,且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的数量为2个,且其中一个设有限位连接轴。

优选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的第一通孔对应所述旋转轴开设,所述第一绕线盘上的第一凸块为半圆形结构,且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孔径相同的圆孔,且圆孔的内壁与第一通孔内壁平齐。

优选的,所述中部绕线骨架的第二通孔对应所述旋转轴开设,所述中部绕线骨架上第二绕线盘上下两侧面设置的第二凸块为半圆形结构,且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孔径相同的圆孔,且圆孔的内壁与第二通孔内壁平齐。

优选的,所述中部绕线骨架上第二绕线盘上下两侧面设置的第二凸块于竖直方向呈对立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两侧开设的凹槽继续向内于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上开设有勾线槽。

优选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的第一绕线盘和中部绕线骨架的第二绕线盘外侧缘设有换线槽,且换线槽呈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中部绕线骨架的数量为5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之间相互配合连接在一起用于实现绕线,且绕线完成后只需取下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即可取出线圈,因此该结构具有简单,绕线和取线方便的优点,提高了绕线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两侧开设的凹槽继续向内于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2b上开设有勾线槽,在取线前对线圈进行打结固定时,可穿过勾线槽进行每股线圈的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绕线机不方便在取线钱将各股线圈进行固定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3、所述中部绕线骨架上第二绕线盘上下两侧面设置的第二凸块于竖直方向呈对立方向设置,在各个中部绕线骨架组装时,该结构设计可使各个中部绕线骨架交叉受力固定,提高了其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端部绕线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中部绕线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中部绕线骨架的侧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端部绕线骨架1、第一绕线盘1a、第一通孔1b、第一凸块1c、限位连接轴1d、中部绕线骨架2、第二绕线盘2a、第二凸块2b、第二通孔2c、连接孔 2d、绕线槽3、凹槽4、勾线槽4a、换线槽5、旋转轴6、安装部6a、螺母6b。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电机线圈绕线机构,包括端部绕线骨架1、中部绕线骨架2和旋转轴6,所述中部绕线骨架2为多个且相互组装并通过端部绕线骨架1固定于中部绕线骨架2的两端,且所述中部绕线骨架2和端部绕线骨架1固定装设于所述旋转轴6上,通过旋转轴6的转动带动该电机线圈绕线机构旋转实现绕线。且旋转轴6的两端分别凸伸出所述端部绕线骨架1外,旋转轴6的一端设有安装部6a与电机固定驱动旋转,另一端通过螺母6b固定。

所述端部绕线骨架1包括第一绕线盘1a,第一绕线盘1a的中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1b,且第一绕线盘1a的同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一凸块1c和限位连接轴1d;所述中部绕线骨架2包括第二绕线盘2a,且第二绕线盘2a上对应所述端部绕线骨架1分别于第二绕线盘2a的上下两侧面设置有第二凸块2b、第二通孔2c和连接孔2d。其中,所述中部绕线骨架2依次装设于所述端部绕线骨架1上,所述端部绕线骨架1的限位连接轴1d穿过所述中部绕线骨架2的连接孔2d连接,且端部绕线骨架1的第一凸块1c和中部绕线骨架2的第二凸块 2b配合使端部绕线骨架1和中部绕线骨架2两两之间形成绕线槽3,且所述端部绕线骨架1和中部绕线骨架2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4,该凹槽4的设计用于绕线完毕后的各股线圈之间的固定。本实用新型端部绕线骨架1和中部绕线骨架2之间相互配合连接在一起实现绕线,绕线完成后只需取下端部绕线骨架1 和中部绕线骨架2即可取出线圈,结构简单,且取线方便。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绕线骨架1的数量为2个,且其中一个设有限位连接轴1d,所述中部绕线骨架2的数量为5个。本实施例中仅以此作为较佳实施例,但是并不局限于上述中部绕线骨架2的数量,且可根据线圈的绕线规格增加或减少中部绕线骨架2的个数,其通用性较强。

请参阅图5,具体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1的第一通孔1b对应所述旋转轴 6开设,所述第一绕线盘1a上的第一凸块1c为半圆形结构,且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b孔径相同的圆孔,且圆孔的内壁与第一通孔1b内壁平齐。所述中部绕线骨架2的第二通孔2c对应所述旋转轴6开设,所述中部绕线骨架2 上第二绕线盘2a上下两侧面设置的第二凸块2b为半圆形结构,且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2c孔径相同的圆孔,且圆孔的内壁与第二通孔2c内壁平齐。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凸块1c和第二凸块2b均设计为半圆形结构,用于在安装时相互配合固定且形成一个完整的绕线槽3。

请参阅图6,具体的,所述中部绕线骨架2上第二绕线盘2a上下两侧面设置的第二凸块2b于竖直方向呈对立方向设置,在各个中部绕线骨架2组装时,该结构设计可使各个中部绕线骨架2交叉受力固定,提高了其稳定性。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1和中部绕线骨架 2的两侧开设的凹槽4继续向内于所述第一凸块1c和第二凸块2b上开设有勾线槽4a,在取线前对线圈进行打结固定时,可穿过勾线槽4a进行每股线圈的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绕线机不方便在取线钱将各股线圈进行固定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端部绕线骨架1的第一绕线盘1a 和中部绕线骨架2的第二绕线盘2a外侧缘设有换线槽5,且换线槽5呈倾斜设置,以便于更换绕线槽3绕线。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