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8443发布日期:2019-11-15 21:54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是传输电能、电信号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电缆通常由传输电力或电信号的缆芯和起到保护、绝缘作用的护套组成。只含有一条缆芯而且直径较细的电缆通常被称为电线。也有些电线没有绝缘护套,被称为裸线。电缆中的缆芯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通常使用铜或铝。电线电缆产品的结构元件,总体上可分为导线、绝缘层、屏蔽和护层这四个主要结构组成部分以及填充元件和承拉元件等。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应用场合,有的产品结构极为简单。

一般电缆敷设是指电缆从配电箱出来以后到达用电设备或另一个配电箱的走线方式。在走线时,人们大都采用电缆牵引装置,但是现有的电缆牵引装置虽然使用时较为方便,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现有的电缆牵引装置虽然能对电缆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但是其不能对电缆进行快速的裁切,还需要工人单独手持刀具对电缆进行裁切,使得工作效率降低,而且裁切时也十分不方便。

2、在进行电缆牵引时,大都全靠人力牵引,极大地耗费了人力。而且,工人手动牵引电缆时,手部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也会对工人的手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

3、现有的电缆牵引设备虽然能对电缆进行收纳和放设,但是若放设的电缆过长,其表面与地面的泥水或者污物相接触,可能会使得电缆表面被加快腐蚀,缩短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影响电缆表面的洁净。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便于工人放设电缆,同时也能对电缆进行裁切,以及去除其表面的泥水或污物,保持电缆表面的洁净。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包括车体、绕线筒、电机、l型连接杆、弧形管套、矩形板、矩形盒、矩形抽板和切割刀片;所述车体上部的支撑板的后部转动连接有表面开设有螺纹凹槽的绕线筒,支撑板上端面的中部纵向开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半圆形凹槽的右侧固定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l型连接杆与内壁设有防滑纹的弧形管套相连接;所述支撑板前端面的中部固定设有中部开设有半圆形凹槽的矩形板,矩形板的后部插接有矩形盒,矩形盒内插接有矩形抽板,矩形盒和矩形抽板的中部开设有与半圆形凹槽相配合的圆形通孔,矩形板上端面的中部横向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转动连接有切割刀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端面后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立板,所述绕线筒转动连接在两立板之间;通过手动顺/逆摇动绕线筒一端部的转动把手,就能实现对电缆的收纳和放设。

更进一步地,所述绕线筒一端部的中部设有转动把手,其另一端周向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且与其另一端相配合的立板也周向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其中一组限位孔内插接有限位杆;通过限位杆和限位孔的配合使用,能对绕线筒起到制动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凹槽的外侧设有半环形限位套,所述半环形限位套的内径大于半圆形凹槽的直径;半环形限位套的使用保证在牵引电缆时,电缆一直处在支撑板上端面的半圆形凹槽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管套为两端向上翘起的结构,且弧形管套的内径等于半圆形凹槽的直径;通过电机的逆时针转动,使得弧形管套底部的防滑纹与电缆顶部发生相对摩擦,在防滑纹的作用下推动电缆向前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管套底部的切线方向与半圆形凹槽相平行,且弧形管套的运动轨迹与半圆形凹槽纵向共面;保证弧形管套底部与电缆的顶部保持接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四角位置均设有双刹轮,便于保持车体的稳定;其后部固定设有推拉把手,便于移动车体。

更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抽板中部的圆形通孔的内壁上周向胶接有刷毛;刷毛的使用便于将电缆表面的泥水或污物清除掉,保证电缆表面的洁净。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切割刀片和矩形板的配合使用,能对电缆进行快速地裁切,不需要工人单独手持刀具对电缆进行裁切,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裁切时也十分方便。

2、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弧形管套的转动,在弧形管套底部的防滑纹的作用下将推动电缆向前移动,使得在牵引电缆时,工人只需对电缆施加部分牵引力就能完成对电缆的牵引,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同时,也减小了工人手部因与电缆之间发生摩擦而被损伤的几率。

3、通过手动顺/逆摇动绕线筒一端部的转动把手,就能实现对电缆的收纳和放设。若放设的电缆过长,将电缆穿过矩形抽板(可在一定时间内取下更换)中部的圆形通孔内。当顺时针转动转动把手时,电缆在刷毛的作用下,其表面的泥水或污垢被刮除,减缓了电缆表面被腐蚀的速度,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保证了电缆表面的洁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矩形盒和矩形抽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

1-车体、2-绕线筒、3-电机、4-l型连接杆、5-弧形管套、6-矩形板、7-矩形盒、8-矩形抽板、9-切割刀片、10-支撑板、11-半圆形凹槽、12-圆形通孔、13-矩形凹槽、14-立板、15-转动把手、16-限位孔、17-限位杆、18-半环形限位套、19-双刹轮、20-推拉把手、21-刷毛、22-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参照图1-4:包括车体1、绕线筒2、电机3、l型连接杆4、弧形管套5、矩形板6、矩形盒7、矩形抽板8和切割刀片9;所述车体1上部的支撑板10的后部转动连接有表面开设有螺纹凹槽的绕线筒2,支撑板10上端面的中部纵向开设有半圆形凹槽11,所述半圆形凹槽11的右侧固定设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l型连接杆4与内壁设有防滑纹的弧形管套5相连接;所述支撑板10前端面的中部固定设有中部开设有半圆形凹槽11的矩形板6,矩形板6的后部插接有矩形盒7,矩形盒7内插接有矩形抽板8,矩形盒7和矩形抽板8的中部开设有与半圆形凹槽11相配合的圆形通孔12,矩形板6上端面的中部横向开设有矩形凹槽13,所述矩形凹槽13内转动连接有切割刀片9。

具体的,所述支撑板10上端面后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立板14,所述绕线筒2转动连接在两立板14之间;通过手动顺/逆时针摇动绕线筒2一端部的转动把手15,就能实现对电缆的收纳和放设;所述绕线筒2一端部的中部设有转动把手15,其另一端周向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16,且与其另一端相配合的立板14也周向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16,其中一组限位孔16内插接有限位杆17;通过限位杆17和限位孔16的配合使用,能对绕线筒2起到制动的作用;所述半圆形凹槽11的外侧设有半环形限位套18,所述半环形限位套18的内径大于半圆形凹槽11的直径;半环形限位套18的使用保证在牵引电缆时,电缆一直处在支撑板10上端面的半圆形凹槽11内;所述弧形管套5为两端向上翘起的结构,且弧形管套5的内径等于半圆形凹槽11的直径;通过电机3的逆时针转动,使得弧形管套5底部的防滑纹与电缆顶部发生相对摩擦,在防滑纹的作用下推动电缆向前移动;所述弧形管套底部的切线方向与半圆形凹槽11相平行,且弧形管套的运动轨迹与半圆形凹槽11纵向共面,保证弧形管套底部与电缆的顶部保持接触;所述支撑板10底部的四角位置均设有双刹轮19,便于保持车体1的稳定;其后部固定设有推拉把手20,便于移动车体1;所述矩形抽板8中部的圆形通孔12的内壁上周向胶接有刷毛21;刷毛21的使用便于将电缆表面的泥水或污物清除掉,保证电缆表面的洁净。

使用本实用新型对电缆进行牵引时,将电缆的自由端一次贯穿半环形限位套18、矩形板6、矩形盒7和矩形抽板8;并保证电缆位于支撑板10上端面的半圆形凹槽11内。然后将限位杆17拔出,同时将电机3上的插头22插接至与外部电源相连通的插座内,使之与外部电源接通,此时在电机3逆时针转动下,弧形管套5也随之逆时针转动,在弧形管套5底部的防滑纹的作用下将推动电缆向前移动,使得在牵引电缆时,工人只需对电缆施加部分牵引力就能完成对电缆的牵引,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同时,也减小了工人手部因与电缆之间发生摩擦而被损伤的几率。当电缆放设外壁后,转动切割刀片9,切割刀片9和矩形板6的配合使用,能对电缆进行快速地裁切,不需要工人单独手持刀具对电缆进行裁切,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裁切时也十分方便。通过手动顺/逆摇动绕线筒2一端部的转动把手15,就能实现对电缆的收纳和放设。当电缆放设过长时,将电缆穿过矩形抽板8(可在一定时间内取下更换,取下矩形抽板8时通过拉动矩形抽板8顶部的矩形把手就能将之抽出)中部的圆形通孔12内。当顺时针转动转动把手15时,电缆在刷毛21的作用下,其表面的泥水或污垢被刮除,减缓了电缆表面被腐蚀的速度,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保证了电缆表面的洁净。支撑板10底部的四角位置均设有双刹轮19,便于保持车体1的稳定;其后部固定设有推拉把手20,便于移动车体1。当使用完毕后,将限位杆17插接在立板14和绕线筒2一端的限位孔16内,实现对绕线筒2的制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