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太阳能电池板中压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0838发布日期:2019-12-27 15:22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太阳能电池板中压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池板安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调式太阳能电池板中压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板,是由若干个太阳能电池组件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块板上的组装件;通常是通过相应的中压组件固定在导轨上,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用中压组件都是根据组件铝框的高度单独进行设计的,其应用范围较小,生产成本较高;针对上述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用中压组件的问题,市场上出现可调式太阳能电池板压固组件。

目前,在对位于周边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内侧边以及位于中间的太阳能电池板侧边的连接时,现有的中压组件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包括中压块、滑块和螺栓,中压块和滑块通过螺栓组装一起,通过将滑块滑移插接至导轨中,然后,锁紧螺栓,使中压块的两侧边沿分别紧紧压在周边太阳能电池板的内侧边或中间太阳能电池板的侧边,以实现对太阳能电池板的部分安装定位;然而,上述中压组件是通过滑块滑移连接于导轨上对应开设的滑槽内,以实现中压组件初步安装于导轨上,致使滑块对滑槽的深度有一定要求,对于深度较大的滑槽,在中压块压紧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时,需提起滑块以调节安装,造成后续安装不方便,且来回提起滑块的过程中易造成滑块和导轨的损坏以及稳固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太阳能电池板中压组件,具有安装方便、制造难度低且稳固性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式太阳能电池板中压组件,包括压块、螺栓和滑块,所述压块与所述滑块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滑块呈n字型设置,所述滑块的开口端两侧连接有两组卡条,所述卡条与所述滑块的开口端形成卡槽,所述滑块通过所述卡槽卡接并滑移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滑块开口端的两内侧连接有顶撑筋条,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顶撑筋条之间,并将所述顶撑筋条朝所述导轨两内侧面撑开。

进一步设置:所述顶撑筋条相邻两侧面呈倒八字型设置。

进一步设置:所述压块上开设有供所述螺栓的螺帽放置的让位通槽,所述让位通槽的深度小于等于所述螺栓的螺帽高度的二分之一,且大于等于所述螺栓的螺帽高度的四分之一。

进一步设置:所述压块包括翼型部和限位部,所述翼型部连接于所述限位部两侧,所述让位通槽开设于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所述让位通槽的槽口与所述翼型部的连接处呈圆弧型设置。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滑块的一端开设有凹槽。

进一步设置:所述翼型部靠近所述滑块的一端面设置有防滑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条和滑块的开口端形成的卡槽,实现将滑块初步安装于导轨上的功能,同时与传统滑块相比,降低了制造难度,且无需提起滑块以调节安装,避免了滑块于导轨上倾斜,方便了后续的安装,增强了可调式太阳能电池板中压组件于导轨上的稳固性;在旋紧螺栓的过程中,螺栓下旋穿过滑块开口端的两内侧连接的顶撑筋条,并将顶撑筋条朝导轨两内侧面方向撑开,实现增强卡槽与导轨的锁紧度,保证滑块锁于导轨上不移动,进一步增强整体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中:1、压块;2、螺栓;3、滑块;4、卡槽;5、卡条;6、导轨;7、顶撑筋条;8、让位通槽;9、翼型部;10、限位部;11、凹槽;12、防滑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将由卡条5和呈n型设置的滑块3开口端组成的卡槽4与导轨6卡接,便于后续锁紧安装,避免了在滑移和锁紧的过程中提起滑块3而造成滑块3于导轨6上倾斜,实现滑块3稳定地滑移安装于导轨6上的作用,同时,降低了滑块3的制造难度,进而保证了可调式太阳能电池板中压组件整体于导轨6上的稳固性;在旋紧螺栓2的过程中,螺栓2下旋穿过顶撑筋条7,并将顶撑筋条7朝导轨6两内侧面撑开,实现将滑块3锁紧于导轨6上,进一步增强了整体的稳固性。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调式太阳能电池板中压组件,包括压块1、螺栓2和滑块3,压块1与滑块3通过螺栓2连接,滑块3呈n字型设置,滑块3的开口端两侧连接有两组卡条5,卡条5与滑块3的开口端形成卡槽4,滑块3通过卡槽4卡接并滑移于导轨6上,滑块3开口端的两内侧连接有顶撑筋条7,螺栓2穿过顶撑筋条7,并将顶撑筋条7朝导轨6的两内侧面撑开。

从上述描述可知,首先,压块1与滑块3通过螺栓2连接,通过将卡条5与滑块3的开口端形成的卡槽4卡接于导轨6上,实现将滑块3初步安装于导轨6上的功能,同时,避免滑块3在导轨6上倾斜,保证可调式太阳能电池板中压组件于导轨6上的稳固性;然后,将滑块3沿导轨6的长度方向滑移至所需安装的位置,旋紧螺栓2至压块1压紧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侧边,进而实现将太阳能电池组件稳定连接,上述连接过程无需提起滑块3以调节安装,且避免了滑块3于导轨6上倾斜,方便了后续的安装;在旋紧螺栓2的过程中,螺栓2下旋穿过滑块3开口端的两内侧连接的顶撑筋条7,并将顶撑筋条7朝导轨6两内侧面撑开,实现增强卡槽4与导轨6的锁紧度,保证滑块3锁于导轨6上不移动,进一步增强整体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顶撑筋条7相邻两侧面呈倒八字型设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顶撑筋条7相邻两侧面呈倒八字型设置,起到便于螺栓2更好的通过而不损坏顶撑筋条7的作用。

进一步的:压块1上开设有供螺栓2的螺帽放置的让位通槽8,让位通槽8的深度小于等于螺栓2的螺帽高度的二分之一,且大于等于螺栓2的螺帽高度的四分之一。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开设于压块1上的让位通槽8,避免螺栓2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采光的问题,同时,免去传统压块的沉孔工序,降低了压块1材料的使用成本和工艺制造难度;通过让位通槽8的深度取螺栓2的螺帽高度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区间,比传统压块采用的沉孔深度低,便于在使用较大功率的气动工具拧螺栓2时,降低压块1的形变量,在不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采光的同时,保证了压块1平衡及稳固性,提高了压块1的产能以及经济效益。

进一步的:压块1包括翼型部9和限位部10,翼型部9连接于限位部10两侧,让位通槽8开设于限位部10远离滑块3的一端,让位通槽8的槽口与翼型部9的连接处呈圆弧型设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压块1两侧设计成翼型部9,提高了压块1的美观性的同时,经检测,在材料上比传统的中压块材料成本优化减少43.7%,比lex中压块1材料成本优化减少39%,提高了压块1的产能以及整体经济效益;通过让位通槽8的槽口与翼型部9的连接处呈圆弧型设置,防止螺栓2在拧紧前,螺栓2的螺帽对翼型部9和让位通槽8造成损坏,起到保护翼型部9、让位通槽8和螺栓2的螺帽的作用。

进一步的:限位部10靠近滑块3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1。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开设于限位部10靠近滑块3一端的凹槽11,起到进一步减少压块1的材料成本的作用。

进一步的:翼型部9靠近滑块3的一端面设置有防滑齿。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于翼型部9靠近滑块3一端面的防滑齿,增大翼型部9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强压板于导轨6的稳固性。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可调式太阳能电池板中压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压块1、螺栓2和滑块3,压块1与滑块3通过螺栓2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滑块3呈n字型设置,滑块3为一体成型;滑块3的开口端两侧连接有两组卡条5;卡条5与滑块3的开口端形成卡槽4,滑块3通过卡槽4卡接并滑移于导轨6上;滑块3开口端的两内侧连接有顶撑筋条7,螺栓2穿过顶撑筋条7,并将顶撑筋条7朝导轨6的两内侧面撑开;顶撑筋条7相邻两侧面呈倒八字型设置。

如图1和图3所示,压块1包括翼型部9和限位部10,翼型部9连接于限位部10两侧;压块1上开设有供螺栓2的螺帽放置的让位通槽8,让位通槽8设于限位部10远离滑块3的一端,让位通槽8的深度小于等于螺栓2的螺帽高度的二分之一,且大于等于螺栓2的螺帽高度的四分之一;让位通槽8的槽口与翼型部9的连接处呈圆弧型设置;限位部10靠近滑块3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1;翼型部9靠近滑块3的一端面设置有防滑齿。

综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制造难度低且稳固性更好,通过导轨6和卡槽4卡接,实现将滑块3初步安装于导轨6上的功能,且无需提起滑块3以调节安装,避免了滑块3于导轨6上倾斜,方便了后续的锁紧安装,增强了整体于导轨6上的稳固性;在旋紧螺栓2的过程中,螺栓2下旋穿过滑块3开口端的两内侧连接的顶撑筋条7,并将顶撑筋条7朝导轨6两内侧面方向撑开,实现增强卡槽4与导轨6的锁紧度,保证滑块3锁于导轨6上不移动,进一步增强整体的稳固性;另外,通过卡条5和呈n字型设置的滑块3的开口端形成的卡槽4,保证整个组件在30-40mm之间可调而用相同的一颗螺栓2,减少了产品的多样化;另外,通过卡槽4的形成,降低了滑块3相比于现有传统滑块在加工上的制造难度,同时,减少了滑块3的材料成本,提高了产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