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隔离型三防无线交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0605发布日期:2020-09-15 19:53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隔离型三防无线交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隔离型三防无线交流充电桩。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检修插座箱在的各个生产、生活领域中均有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的检修插座箱多为一体化设计,一般将检修插座固定安装于箱内或箱面,并根据不同环境的使用需求设计检修插座箱结构布局,对恶劣环境下使用的检修插座箱设置成本较高的带有高防护等级的外壳。对于使用环境恶劣、受电点分散、检修插座箱安装数量较多的应用场合,如隧道、大型厂区,综合管廊等,分布设置检修插座箱的成本较高。

实际上在现场设置固定的检修插座箱,一般仅用于现场设备故障需要维护检修时,为移动或手持检修设备,提供临时电源,工程应用中检修插座箱的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在恶劣环境下的检修插座箱往往设有厚重的保护外壳,在如隧道、综合管廊、化工生产等或潮湿、或多尘、或存在腐蚀性气体场所的检修插座箱,其外壳防护等级甚至高达ip67,高防护等级的检修插座箱不仅设备成本高于普通检修插座箱数倍且尺寸较大。而由于需打开箱体或盖板,以供检修设备插电使用,往往出厂具有较高防护等级的检修插座箱在初次使用后其外壳防护性能有所下降,难以保证内部插座及电气线路在恶劣环境下的长期使用。

此外,对于一些如综合管廊等不仅环境恶劣且安装空间狭小的场所,常规可供选用的一体式检修插座箱往往厚重且尺寸较大,其在综合管廊内或吊顶安装或支架安装均影响入廊专业管线的运输、安装及维护空间,更是迫切需要一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隔离型三防无线交流充电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隔离型三防无线交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初级侧与次级侧,所述初级侧包括初级侧防护外壳,所述初级侧防护外壳内设有电缆接头、接触器、控制器、初级侧铁芯和初级绕组,所述初级侧铁芯的中部套接初级绕组,所述次级侧包括次级侧防护外壳,所述次级侧防护外壳内设有次级侧铁芯、次级绕组和交流移动用电设备,所述次级侧铁芯的中部套接次级绕组,所述初级侧与次级侧为可分离式结构,所述初级侧防护外壳的一端与次级侧防护外壳的一端通过对应设置的滑槽和滑块结构连接,所述交流移动用电设备与次级绕组的两端电气连接,所述初级侧防护外壳另一端的中部设有后压盖,所述后压盖与初级侧防护外壳的另一端之间通过柔性密封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压盖贯穿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栓,所述后压盖与柔性密封组件通过螺栓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密封组件为柔性橡胶或硅胶密封圈或发泡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绕组的一端与接触器相极的一端连接,所述接触器相极的另一端与电缆接头连接,所述电缆接头与接触器n极的一端连接,所述接触器n极的另一端与初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侧防护外壳内设有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控制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控制器控制接触器的开闭。

进一步地,所述交流移动用电设备嵌设在次级侧防护外壳另一端的壁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依据变压器的电磁感应原理,初级侧和次级侧采用可分离式结构,初次级两侧共用的铁芯采用非连续式,并设有两个空气间隙,可将初级、次级两侧分离,初级、次级两侧仅存在磁联系而无直接电联系,可实现次级侧的用电安全隔离,由交流移动用电设备搭载的次级侧平时设置于安全清洁区域仅在检修取电时短时使用,其防护等级要求较低,成本低廉;可采用多套交流充电桩与少量通配次级侧的技术方案,大幅降低整体的设备成本,特别适用于受电点分散、充电桩安装数量较多的应用场合;初级侧内设有控制器及接近开关,用于接触器开闭控制,以实现插座箱的通断电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初级侧与次级侧合并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初级侧与次级侧分离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初级防护外壳与次级防护外壳的配合联接示意详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初级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初级侧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初级侧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次级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次级侧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次级侧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初级侧101初级侧防护外壳102初级侧空气间隙103凹槽104初级侧铁芯

105初级绕组106接触器107端子排108控制器

109后压盖110柔性密封组件111螺纹孔112电源电缆孔

2次级侧201次级侧保护外壳202次级侧空气间隙203凸块204次级侧铁芯

205次级绕组206交流移动用电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安全隔离型三防无线交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如图1和图2所示,它包括初级侧1与次级侧2,所述初级侧1与次级侧2为可分离式结构,所述初级侧1包括初级侧防护外壳101,所述次级侧2包括次级侧防护外壳201。

如图3所示,所述初级侧防护外壳101的一端与次级侧防护外壳201的一端存在间隙,所述初级侧防护外壳101的一端中空设有初级侧空气间隙102,所述次级侧2防护外壳的一端中空设有次级侧空气间隙202,在理想设计时,初级侧空气间隙102和次级侧空气间隙202的大小无限趋于0,在具体实施时,尽可能通过工艺缩小初级侧空气间隙102和次级侧空气间隙202。

如图4~6所示,所述初级侧防护外壳101一端的上部和下部设有一对凹槽103,所述次级侧2防护外壳一端的上部和下部设有一对凸块203,所述凹槽103和凸块203对应设置,所述凸块203插入凹槽103使得初级侧防护外壳101和次级侧防护外壳201相对固定,所述凹槽103的内侧开口设有电源电缆孔112,用于容纳电源电缆通过。

本实施方案附图4~6中所述充电桩在初级侧外壳设置凹槽103,在次级侧外壳设置凸块203,仅为示意,实际应用中亦可在初级侧外壳设置凸块203,在次级侧外壳设置凹槽103,且凹槽103与凸块203配合的形状可进行工艺化设计。

其中,所述初级侧防护外壳101的内部设有初级侧铁芯104,所述次级侧2防护外壳的内部设有次级侧铁芯204,初级侧铁芯104和次级侧铁芯204采用非连续式结构,并通过初级侧1与次级侧2的两个空气间隙将初级、次级两侧分离,所述初级侧铁芯104和次级侧铁芯204呈对称设置的凹字形,所述初级侧铁芯104和次级侧铁芯204呈的凹槽103部分相向设置,所述初级侧铁芯104的中部套接初级绕组105,所述次级侧铁芯204的中部套接次级绕组205,初级绕组105和次级绕组205的绕组匝数比为1:1,两者仅存在磁联系而无直接电联系,实现次级侧2的用电安全隔离。

优选地,所述充电桩的次级侧2绕组可设置中间抽头,提供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输出,满足不同电压等级设备的用电需求。

所述初级侧防护外壳101内设有接触器106、端子排107、接近开关(图中未示出)和控制器108,所述初级绕组105的一端与接触器106相极的一端连接,所述接触器106相极的另一端与端子排107连接,所述端子排107与接触器106n极的一端连接,所述接触器106n极的另一端与初级绕组10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近开关根据初级侧保护外壳101及次级侧保护外壳201的间距控制控制器108启动,所述控制器108控制接触器106两极的开闭。

如图1和图7~9所示,所述交流移动用电设备206嵌设于次级侧防护外壳201另一端的壁面上,所述交流移动用电设备206的两端与次级绕组205的两端电气连接,所述交流移动用电设备206在需要充电时嵌设在次级侧防护外壳20壁面上,交流移动用电设备206充电完成后可取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初级侧防护外壳101另一端的中部设有后压盖109,所述后压盖109与初级侧防护外壳101的另一端之间通过柔性密封组件110连接,所述后压盖109贯穿设有螺纹孔111,所述螺纹孔111内设有螺栓,所述后压盖109与柔性密封组件110通过螺栓紧固,此柔性密封组件110可采用柔性橡胶或硅胶密封圈或现场发泡密封圈等,所述后压盖109和柔性密封组件110的中部沿横向贯穿设有电源电缆孔112,电源电缆孔112与螺纹孔111错开设置,电源电缆孔112用于容纳电源电缆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隔离型三防无线交流充电桩,控制器108采用ac220电源,电源取自于电源箱的电缆头与接触器106之间,具体实施时,其初级侧1在恶劣环境现场固定安装,次级侧2设置于安全清洁区域,所述初级侧1的接触器106的线圈失电断开,控制器108带电运行。

当初级侧1作为交流充电桩投入使用时,检修人员或现场人员将随带的由交流移动用电设备206搭载的次级侧2与现场固定安装的初级侧1配合联接,次级侧2与初级侧防护外壳101配合到位时,会自动触发初级侧1交内的各个接近开关,此时控制器107将自动给出通电命令式,联动控制接触器106闭合,所述初级侧1作为交流充电桩处于通电空载状态。

为保证充电桩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未在初级侧1设置过载、短路等保护器件;如有需求,可在由交流移动用电设备206搭载的次级侧2设置过载、短路等保护器件,保护器件可联动控制上述交流充电桩初级侧1内的控制器108,实现在发生过载、短路等事故时同步断开初级侧1的接触器106,优选的,所述联动控制方式可采用无线通讯方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