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安装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6837发布日期:2020-04-24 22:1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安装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安装定位结构,属于属于太阳能光伏组件辅助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光伏组件采用的接线盒与组件汇流带之间的连接基本分为两种方式,即:90%以上为焊接式和10%以下机械卡接式,但这两种方式的缺点都需要人工去“精确定位”-“安装”-“焊接或机械卡接”-“确认外观”,一块组件3个接线盒这几步的工时总共就需要60s左右,所以这道工序也是双玻组件生产瓶颈,也是双玻组件产量只有常规组件1/2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里面不仅仅浪费工时还存在操作上的难度。双玻组件基本采用组件三分体中间引出汇流带的方式,安装盒体需要组件两侧各1人合力操作,而且中间的一个接线盒安装需要伸出长臂定位、安装、焊接,操作难度较大,容易造成焊接不良、卡接不到位,盒体定位不精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安装定位结构,安装后盒体金属脚与汇流带呈面接触,接触电阻更优,可靠性更好。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安装定位结构,包括接线盒和双玻组件,所述双玻组件包括上下两层玻璃板及中间的光伏组件板,光伏组件板上设有组件汇流带,所述双玻组件的一面玻璃板上开设玻璃孔;所述接线盒底部设有与玻璃孔相匹配的实心圆盘,所述接线盒的底部穿过实心圆盘对称设置2个接触金属脚,所述接触金属脚为l形金属片。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金属脚与组件汇流带呈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实心圆盘的厚度与玻璃孔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实心圆盘采用ppo或ppe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盒的背面打胶。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盒包括三个,分别是左盒体、中间盒体和右盒体;所述双玻组件上开设三个玻璃孔,所述左盒体、中间盒体和右盒体分别对应安装在三个玻璃孔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防呆套入定位,安装定位简单;

2.安装后盒体金属脚与汇流带呈面接触,接触电阻更优,可靠性更好;

3.该设计省去焊接时间和解决了定位难问题,相比目前方式可以节省一半时间以上;

4.该工序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接线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心圆盘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接线盒、2-双玻组件、3-实心圆盘、4-接触金属脚、2.1-玻璃板、2.2-光伏组件板、2.2.1-组件汇流带、1.1-左盒体、1.2-中间盒体、1.3-右盒体、2.1.1-玻璃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安装定位结构,包括接线盒1和双玻组件2,所述双玻组件2包括上下两层玻璃板2.1及中间的光伏组件板2.2,光伏组件板2.2上设有组件汇流带2.2.1;所述接线盒1包括三个,分别是左盒体1.1、中间盒体1.2和右盒体1.3;所述双玻组件2的一面玻璃板2.1上开设三个玻璃孔2.1.1,所述左盒体1.1、中间盒体1.2和右盒体1.3分别对应安装在三个玻璃孔2.1.1上;所述每个接线盒1底部设有与玻璃孔2.1.1相匹配的实心圆盘3,防呆套入定位,安装定位简单;所述每个接线盒1的底部穿过实心圆盘3对称设置2个接触金属脚4,所述接触金属脚4为l形金属片。

所述接触金属脚4与组件汇流带2.2.1呈面接触,接触电阻更优,可靠性更好。所述实心圆盘3的厚度与玻璃孔2.1.1的厚度相同。所述实心圆盘3采用ppo或ppe材料。所述接线盒1的背面打胶。

安装步骤:

1:盒体背面打胶;

2:盒体底部设计与玻璃圆孔作匹配性防呆定位,可以直接套入组件玻璃孔。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安装定位结构,包括接线盒(1)和双玻组件(2),所述双玻组件(2)包括上下两层玻璃板(2.1)及中间的光伏组件板(2.2),光伏组件板(2.2)上设有组件汇流带(2.2.1),所述双玻组件(2)的一面玻璃板(2.1)上开设玻璃孔(2.1.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1)底部设有与玻璃孔(2.1.1)相匹配的实心圆盘(3),所述接线盒(1)的底部穿过实心圆盘(3)对称设置2个接触金属脚(4),所述接触金属脚(4)为l形金属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安装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金属脚(4)与组件汇流带(2.2.1)呈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安装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圆盘(3)的厚度与玻璃孔(2.1.1)的厚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安装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圆盘(3)采用ppo或ppe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安装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1)的背面打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安装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1)包括三个,分别是左盒体(1.1)、中间盒体(1.2)和右盒体(1.3);所述双玻组件(2)上开设三个玻璃孔(2.1.1),所述左盒体(1.1)、中间盒体(1.2)和右盒体(1.3)分别对应安装在三个玻璃孔(2.1.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安装定位结构,包括接线盒和双玻组件,所述双玻组件包括上下两层玻璃板及中间的光伏组件板,光伏组件板上设有组件汇流带,所述双玻组件的一面玻璃板上开设玻璃孔;所述接线盒底部设有与玻璃孔相匹配的实心圆盘,所述接线盒的底部穿过实心圆盘对称设置2个接触金属脚,所述接触金属脚为L形金属片。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盒体金属脚与汇流带呈面接触,接触电阻更优,可靠性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9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