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0473发布日期:2020-06-26 22:2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扭矩测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新款车型层出不穷,汽车台架及道路测试越来越重要。现代发动机需要提高转速来改善机械性能,提高效率,而扭矩是电动机、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高精度、高可靠的扭矩测量。并且,得到的扭矩测量值需要在显示设备进行显示,以供用户查看。因此,为了实现扭矩测量值的显示,亟需一种数据显示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据显示设备,以实现扭矩测量值的显示。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显示设备,包括: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装置、单片机、数据显示装置、以及数模转换装置;

所述can通信装置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与can收发器的电源电压管脚、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can收发器的待机模式控制输入管脚,与第一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can收发器的高电平can总线管脚,与第二电阻一端,以及共模扼流圈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与第三电容、第三电阻一端,以及所述can收发器的共模稳定输出管脚相连;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can收发器的低电平can总线管脚,以及所述共模扼流圈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can收发器的传输数据输入管脚、接收数据输出管脚、以及待机模式控制输入管脚,均与所述单片机相连,用于将接收的数据发送给所述单片机;

所述数据显示装置包括:第二电压输入端,与第四电容、以及连接器的供电电压管脚相连;所述第四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连接器的第一公共接地端电压管脚和第二公共接地端电压管脚接地,并与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四电阻、第七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容,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一电压输入管脚、第二电压输入管脚、第三电压输入管脚、检测管脚、以及第三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六电容,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的电源电压管脚相连;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的输入参考管脚相连;所述第七电容,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的共通点位管脚相连;所述连接器的数据接收管脚,与所述单片机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单片机发送的所述数据;所述连接器的所有管脚均与显示屏相连;

所述数模转换装置,与所述单片机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单片机发送的所述数据,并对所述数据进行数模转换。

可选的,所述数模转换装置包括:

第四电压输入端,与第五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另一端与第六电阻一端相连;

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与第七电阻一端,以及放大器的通道a反相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与第八电容、第八电阻一端、第一二极管负极、以及所述放大器的输出通道a管脚相连;

所述第八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接地;

所述放大器的通道a同相输入管脚,与第九电阻、第十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阻,另一端与第十一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一电阻,另一端与第九电容一端以及所述单片机相连;所述第九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放大器的输出通道b管脚,与第十二电阻、第十电容、第二二极管负极、以及第十三电阻一端相连;

所述第十二电阻,另一端与第十四电阻一端,以及所述放大器的通道b反相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另一端与第十五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十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正极接地;

所述放大器的通道b同相输入管脚,与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六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七电阻,另一端与第十八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八电阻,另一端与第十一电容一端以及所述单片机相连;所述第十一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放大器的负电源电压管脚,与第五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放大器的正电源电压管脚,与第六电压输入端相连。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第二电压转换装置、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第四电压转换装置、以及第五电压转换装置;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一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七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的第八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三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九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五电压转换装置的第十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二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三电压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三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电压转换装置的第四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五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五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五电压转换装置的第六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电压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的第十一电压输入端电压为12伏,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电压为5.4伏,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电压为12伏,所述第三电压输出端电压为3.3伏,所述第四电压输出端电压为1.6伏;所述第五电压输出端和所述第六电压输出端电压均为5.1伏。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所述第十一电压输入端,与第十二电容、第十九电阻一端、以及开关稳压器的电压输入管脚相连;

所述第十二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九电阻,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稳压器的启用和禁用输入管脚相连;所述开关稳压器的地面管脚接地;

所述开关稳压器的自举电压管脚,与第十三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三电容,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稳压器的开关节点管脚、第一电感一端、以及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一电感,另一端与第二十电阻、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二十电阻,另一端与第二十一电阻一端、以及所述开关稳压器的反馈管脚相连;所述第二十一电阻,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第十二电容为4.7微法;所述第十三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十四电容为10微法;所述第十五电容为10微法;所述第十六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十九电阻为100千欧;所述第二十电阻为63.4千欧;所述第二十一电阻为10.7千欧;所述第一电感为33微亨;所述第三二极管为mbr0520lt1g。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所述第七电压输入端,与第十七电容、第二十二电阻、第二电感一端,以及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管脚相连;

所述第十七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二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器的关机管脚相连;所述第二电感,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器的开关管脚、以及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相连;

所述第四二极管,负极与第十八电容、第二十三电阻、第十九电容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十八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三电阻,另一端与第二十四电阻一端,所述第十九电容另一端,以及所述电压转换器的反馈管脚相连;所述第二十四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压转换器的地面管脚接地;

所述第十七电容为10微法;所述第十八电容为10微法;所述第十九电容为4.7皮法;所述第二十二电阻为10千欧;所述第二十三电阻为1兆欧;所述第二十四电阻为113千欧;所述第二电感为10微亨。

可选的,所述第三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所述第八电压输入端,与第二十电容、第二十一电容一端、以及稳压器的第一电压输入管脚和第二电压输入管脚相连;

所述第二十电容、第二十一电容,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稳压器的地面管脚接地;

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管脚,与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容、第二十四电容、以及磁珠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容、第二十四电容,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磁珠,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压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二十电容为1微法;所述第二十一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二十二电容为1微法;所述第二十三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二十四电容为100皮法;所述磁珠为0欧。

可选的,所述第四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所述第九电压输入端,与第二十五电容、第二十六电容一端、以及电压转换芯片的电源电压输入管脚相连;

所述第二十五电容、第二十六电容,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地面管脚接地;

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参考电压输出管脚,与第二十七电容、第二十八电容、以及第三电感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第二十八电容,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三电感,另一端与第二十九电容以及所述第四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十九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十五电容为4.7微法,所述第二十六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二十七电容为1微法,所述第二十八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二十九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三电感为10微亨。

可选的,所述第五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所述第十电压输入端,与第三十电容、第三十一电容一端,以及输出电源的输入电压管脚、第一逻辑输入管脚、第二逻辑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三十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十一电容,另一端接地,并与所述输出电源的模式管脚相连;

所述输出电源的悬浮电容正连接管脚,与第三十二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十二电容,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电源的悬浮电容负连接管脚相连;

所述输出电源的输出电压管脚,与第三十三电容、第三十四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十三电容、第三十四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输出电源的输入连接管脚,与第二十六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十六电阻,另一端接地;

所述输出电源的正低压差输出管脚,与第三十五电容、第三十六电容、第二十七电阻一端、以及所述第五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十五电容、第三十六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十七电阻,另一端与第二十八电阻一端,以及所述输出电源的正低压差稳压器的反馈输入管脚相连;所述第二十八电阻,另一端与第三十七电容、第三十八电容、第二十九电阻一端,以及所述输出电源的地面管脚相连;

所述第三十七电容,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电源的正参考旁路管脚相连;所述第三十八电容,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电源的负参考旁路管脚相连;所述第二十九电阻,另一端与第三十电阻一端,以及所述输出电源的负低压差稳压器的反馈输入管脚相连;

所述第三十电阻,另一端与第三十九电容、第四十电容一端、所述输出电源的负低压差输出管脚、以及所述第六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十九电容、第四十电容,另一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三十电容为10微法;所述第三十一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三十二电容为1微法;所述第三十三电容为10微法;所述第三十四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三十五电容为10微法;所述第三十六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三十七电容为10纳法;所述第三十八电容为10纳法;所述第三十九电容为10微法;所述第四十电容为100纳法;

所述第二十六电阻为200千欧;所述第二十七电阻为330千欧;所述第二十八电阻为100千欧;所述第二十九电阻为100千欧;所述第三十电阻为330千欧。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阻为10千欧;所述第二电阻为60.4欧、所述第三电阻为60.4欧;所述第四电阻为910千欧;所述第五电阻为10.2千欧;所述第六电阻为360欧;所述第七电阻为33千欧;所述第九电阻为33千欧;所述第十电阻为360欧;所述第十一电阻为10.2千欧;所述第十二电阻为33千欧;所述第十四电阻为10.2千欧;所述第十五电阻为360欧;所述第十六电阻为33千欧;所述第十七电阻为10.2千欧;所述第十八电阻为360欧;

所述第一电容为10微法;所述第二电容为100纳法;所述第三电容为1纳法;所述第四电容为4.7微法;所述第五电容为1微法;所述第六电容为1微法;所述第七电容为4.7微法;第八电容为10纳法;所述第九电容为10纳法;所述第十电容为10纳法;所述第十一电容为10纳法。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装置、单片机、数据显示装置、以及数模转换装置;can通信装置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与can收发器的电源电压管脚、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一端相连;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can收发器的待机模式控制输入管脚,与第一电阻一端相连;第一电阻,另一端接地;can收发器的高电平can总线管脚,与第二电阻一端,以及共模扼流圈一端相连;第二电阻,另一端与第三电容、第三电阻一端,以及can收发器的共模稳定输出管脚相连;第三电阻,另一端与can收发器的低电平can总线管脚,以及共模扼流圈另一端相连;第三电容,另一端接地;can收发器的传输数据输入管脚、接收数据输出管脚、以及待机模式控制输入管脚,均与单片机相连,用于将接收的数据发送给单片机;数据显示装置包括:第二电压输入端,与第四电容、以及连接器的供电电压管脚相连;第四电容,另一端接地;连接器的第一公共接地端电压管脚和第二公共接地端电压管脚接地,并与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四电阻、第七电容一端相连;第五电容,另一端与连接器的第一电压输入管脚、第二电压输入管脚、第三电压输入管脚、检测管脚、以及第三电压输入端相连;第六电容,另一端与连接器的电源电压管脚相连;第四电阻,另一端与连接器的输入参考管脚相连;第七电容,另一端与连接器的共通点位管脚相连;连接器的数据接收管脚,与单片机相连,用于接收单片机发送的数据;连接器的所有管脚均与显示屏相连;数模转换装置,与单片机相连,用于接收单片机发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因此能够通过can通信装置将其接收的数据发送给单片机,进而单片机将该数据发送给数据显示装置,通过数据显示装置中的连接器与显示屏连接,可以将数据传输至显示屏进行显示,也即能够实现扭矩测量值的显示。并且,基于模数转换器可以将扭矩测量值从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从而可以保证扭矩测量值在单片机和其他设备间准确的传输。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创新点包括:

1、通过can通信装置将其接收的数据发送给单片机,进而单片机将该数据发送给数据显示装置,通过数据显示装置中的连接器与显示屏连接,可以将数据传输至显示屏进行显示,也即能够实现扭矩测量值的显示。并且,基于模数转换器可以将扭矩测量值从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从而可以保证扭矩测量值在单片机和其他设备间准确的传输。

2、通过电压转换装置能够转换得到适合数据显示设备中各装置工作的电压值,保证数据显示设备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显示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an通信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模转换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压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电压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电压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电压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电压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显示设备,能够实现扭矩测量值的显示。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显示设备包括:can通信装置110、单片机120、数据显示装置130、以及数模转换装置14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can通信装置110可以接收扭矩采集设备采集的扭矩测量值,并发送至单片机120。进一步的,单片机120将扭矩测量值发送至数据显示装置130进行显示。并且,单片机120还可以将扭矩测量值发送至数模转换模块140,将扭矩测量值转换为模拟信号,以进一步将扭矩测量值发送至其他设备。

具体的,如图2所示,can通信装置110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与can收发器的管脚3,即vcc(voltcurrentcondenser,电源电压)管脚、第一电容c43、以及第二电容c44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43、第二电容c44,另一端接地;can收发器的管脚8,即stb(standbymodecontrolinput,待机模式控制输入)管脚,与第一电阻r33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33,另一端接地;can收发器的管脚7,即canh(high-levelcanbusline,高电平can总线)管脚,与第二电阻r34一端,以及共模扼流圈t2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34,另一端与第三电容c45、第三电阻r35一端,以及can收发器的管脚5,即split(common-modestabilizationoutput,共模稳定输出)管脚相连;第三电阻r35,另一端与can收发器的管脚6,即canl(low-levelcanbusline,低电平can总线)管脚,以及共模扼流圈t2另一端相连;第三电容c45,另一端接地;can收发器的管脚1,即txd(transmitdatainput,传输数据输入)管脚,管脚4,即rxd(receivedataoutput,接收数据输出)管脚,以及管脚8,即stb(standbymodecontrolinput,待机模式控制输入)管脚,均与单片机相连,用于将接收的数据发送给单片机。

上述can收发器可以为tja1040。tja1040具有极低的电流待机模式,可以通过总线实现远程唤醒功能。can总线使用双绞线来传输信号,用于传输速率为4kb/s以下的数据。

can收发器是can协议控制器和物理总线之间的接口,用于将二进制码流转换为差分信号发送,将差分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码流接收。它为总线提供差动的发送功能,为控制器提供差动的接收功能。它的电源电压范围为4.75-5.25v,它可以在汽车的瞬态环境下对总线引脚进行保护,还可以防止总线引脚对电池的对地短路,还支持远程唤醒功能的待机模式。

上述第一电阻r33为10千欧;第二电阻r34为60.4欧、第三电阻r35为60.4欧。第一电阻r33是下拉电阻,配合单片机控制管脚的高低电平。

第一电容c43为10微法;第二电容c44为100纳法;第三电容c45为1纳法。各电容的作用均为滤波,第一电容c43还具有储能的作用。

如图3所示,数据显示装置130包括:第二电压输入端,与第四电容c58、以及连接器的管脚2,即vcc(voltcurrentcondenser,供电电压)管脚相连;第四电容c58,另一端接地;连接器的管脚1和管脚29,即vss(公共接地端电压)管脚接地,并与第五电容c64、第六电容c63、第四电阻r45、第七电容c62一端相连;第五电容c64,另一端与连接器的管脚18、管脚21、管脚22,即vci(电压输入)管脚,以及管脚19,即bsi(检测)管脚、以及第三电压输入端相连;第六电容c63,另一端与连接器的管脚30,即vdd(voltagedraindrain,电源电压)管脚相连;第四电阻r45,另一端与连接器的管脚4,即iref(输入参考)管脚相连;第七电容c62,另一端与连接器的管脚3,即vcomh(共通点位)管脚相连;连接器的数据接收管脚,也即管脚5-17,与单片机相连,用于接收单片机发送的数据;连接器的所有管脚均与显示屏相连。

上述连接器可以为j7。j7是fpc连接器,用于连接显示屏。fpc连接器造型小巧,高密集成,简化配线程序,连接简单,而且柔性优良,应用灵活,可折叠。

上述第四电阻r45为910千欧。第四电容c58为4.7微法;第五电容c64为1微法;第六电容c63为1微法;第七电容c62为4.7微法。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装置、单片机、数据显示装置、以及数模转换装置;can通信装置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与can收发器的电源电压管脚、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一端相连;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can收发器的待机模式控制输入管脚,与第一电阻一端相连;第一电阻,另一端接地;can收发器的高电平can总线管脚,与第二电阻一端,以及共模扼流圈一端相连;第二电阻,另一端与第三电容、第三电阻一端,以及can收发器的共模稳定输出管脚相连;第三电阻,另一端与can收发器的低电平can总线管脚,以及共模扼流圈另一端相连;第三电容,另一端接地;can收发器的传输数据输入管脚、接收数据输出管脚、以及待机模式控制输入管脚,均与单片机相连,用于将接收的数据发送给单片机;数据显示装置包括:第二电压输入端,与第四电容、以及连接器的供电电压管脚相连;第四电容,另一端接地;连接器的第一公共接地端电压管脚和第二公共接地端电压管脚接地,并与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四电阻、第七电容一端相连;第五电容,另一端与连接器的第一电压输入管脚、第二电压输入管脚、第三电压输入管脚、检测管脚、以及第三电压输入端相连;第六电容,另一端与连接器的电源电压管脚相连;第四电阻,另一端与连接器的输入参考管脚相连;第七电容,另一端与连接器的共通点位管脚相连;连接器的数据接收管脚,与单片机相连,用于接收单片机发送的数据;连接器的所有管脚均与显示屏相连;数模转换装置,与单片机相连,用于接收单片机发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因此能够通过can通信装置将其接收的数据发送给单片机,进而单片机将该数据发送给数据显示装置,通过数据显示装置中的连接器与显示屏连接,可以将数据传输至显示屏进行显示,也即能够实现扭矩测量值的显示。并且,基于模数转换器可以将扭矩测量值从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从而可以保证扭矩测量值在单片机和其他设备间准确的传输。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数模转换装置140包括:

第四电压输入端,与第五电阻r55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55,另一端与第六电阻r56一端相连;

第六电阻r56,另一端与第七电阻r1一端,以及放大器的管脚2,即-ina(通道a反相输入)管脚相连;第七电阻r1,另一端与第八电容c1、第八电阻r7一端、第一二极管d2负极、以及放大器的管脚1,即outa(输出通道a)管脚相连;

第八电容c1,另一端接地;第一二极管d2,正极接地;

放大器的管脚3,即+ina(通道a同相输入)管脚,与第九电阻r8、第十电阻r58一端相连;第九电阻r8,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r58,另一端与第十一电阻r57一端相连;第十一电阻r57,另一端与第九电容c13一端以及单片机相连;第九电容c13,另一端接地;

放大器的管脚7,即outb(输出通道b)管脚,与第十二电阻r49、第十电容c15、第二二极管d13负极、以及第十三电阻r2一端相连;

第十二电阻r49,另一端与第十四电阻r48一端,以及放大器的管脚6,即-inb(通道b反相输入)管脚相连;第十四电阻r48,另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47一端相连;第十五电阻r47,另一端与第四电压输入端相连;第十电容c15,另一端接地;第二二极管d13正极接地;

放大器的管脚5,即+inb(通道b同相输入)管脚,与第十六电阻r50、第十七电阻r59一端相连;第十六电阻r50,另一端接地;第十七电阻r59,另一端与第十八电阻r60一端相连;第十八电阻r60,另一端与第十一电容c14一端以及单片机相连;第十一电容c14,另一端接地;

放大器的管脚4,即v-(负电源电压)管脚,与第五电压输入端相连;放大器的管脚8,即v+(正电源电压)管脚,与第六电压输入端相连。

上述放大器可以为ada4522-2arz。ada4522-2arz是双通道、零漂移运算放大器,接地检测输入和轨到轨输出,针对随时间、温度和电压条件的总精度进行了优化。宽工作电压和温度范围,以及高开环增益和极低的直流和交流误差使器件非常适合放大非常小的输入信号,并能够在各种应用中精确地再现更大的信号。

ada4522-2arz的性能指定为5.0v,30v和55v电源电压。这些器件的工作电压范围为4.5v至55v,非常适合使用5v,10v,12v和30v单端电源,或者使用更高单电源和±2.5v的双电源。ada4522-2arz采用片上滤波技术,可实现对电磁干扰的高抗扰度。ada4522-2arz的额定工作温度范围为扩展工业温度范围,-40℃至+125℃。采用8引脚msop,8引脚soic,14引脚soic和14引脚tssop封装。

上述第五电阻r55为10.2千欧;第六电阻r56为360欧;第七电阻r1为33千欧;第九电阻r8为33千欧;第十电阻r58为360欧;第十一电阻r57为10.2千欧;第十二电阻r49为33千欧;第十四电阻r48为10.2千欧;第十五电阻r47为360欧;第十六电阻r50为33千欧;第十七电阻r59为10.2千欧;第十八电阻r60为360欧。第五电阻r55、第六电阻r56、第十一电阻r57和第十电阻r58的作用是放大和跟随。

第八电容c1为10纳法;第九电容c13为10纳法;第十电容c15为10纳法;第十一电容c14为10纳法。第一二极管d2的作用是防静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第二电压转换装置、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第四电压转换装置、以及第五电压转换装置。

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一电压输出端与第二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七电压输入端相连;第一电压输出端还与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的第八电压输入端相连;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三电压输出端与第四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九电压输入端相连;第一电压输出端还与第五电压转换装置的第十电压输入端相连;第一电压输出端还与第一电压输入端相连;第二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二电压输出端与第二电压输入端相连;第三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三电压输出端还与第三电压输入端相连;第四电压转换装置的第四电压输出端与第四电压输入端相连;第五电压转换装置的第五电压输出端与第五电压输入端相连;第五电压转换装置的第六电压输出端与第六电压输入端相连。

第一电压转换装置的第十一电压输入端电压为12伏,第一电压输出端电压为5.4伏,第二电压输出端电压为12伏,第三电压输出端电压为3.3伏,第四电压输出端电压为1.6伏;第五电压输出端和第六电压输出端电压均为5.1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第十一电压输入端,与第十二电容c17、第十九电阻r65一端、以及开关稳压器的管脚5,即vin(voltageinput,电压输入)管脚相连;

第十二电容c17,另一端接地;第十九电阻r65,另一端与开关稳压器的管脚4,即shdn_n(启用和禁用输入)管脚相连;开关稳压器的管脚2,即gnd(ground,地面)管脚接地;

开关稳压器的管脚1,即cb(自举电压)管脚,与第十三电容c16一端相连;第十三电容c16,另一端与开关稳压器的管脚6,即sw(开关节点)管脚、第一电感l1一端、以及第三二极管d14的负极相连;

第三二极管d14的正极接地;第一电感l1,另一端与第二十电阻r51、第十四电容c18、第十五电容c19、第十六电容c20一端、以及第一电压输出端相连;

第二十电阻r51,另一端与第二十一电阻r52一端、以及开关稳压器的管脚3,即fb(反馈)管脚相连;第二十一电阻r52,另一端接地;

第十四电容c18、第十五电容c19、第十六电容c20,另一端均接地。

上述开关稳压器可以为lmr16006xddcr。电压转换装置中,12v电压通过开关稳压器转换为5.4v的电压。此芯片lmr16006xddcr具备1.4v至36v宽工作输入电压,输出电压2.5v到15v可调节,输出电流可达600ma。

上述第十二电容c17为4.7微法;第十三电容c16为100纳法;第十四电容c18为10微法;第十五电容c19为10微法;第十六电容c20为100纳法。各电容的作用均为滤波。其中第十二电容c17、第十四电容c18、第十五电容c19还具有储能的作用。

第十九电阻r65为100千欧;第二十电阻r51为63.4千欧;第二十一电阻r52为10.7千欧。第二十电阻r51和第二十一电阻r52的作用是调节输出电压。

第一电感l1为33微亨,其作用是储能。第三二极管d14为mbr0520lt1g,其作用是防反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二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第七电压输入端,与第十七电容c60、第二十二电阻r61、第二电感l3一端,以及电压转换器的管脚5,即vin(voltageinput,电压输入)管脚相连;

第十七电容c60,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二电阻r61,另一端与电压转换器的管脚4,即shdn(关机)管脚相连;第二电感l3,另一端与电压转换器的管脚1,即sw(switchpin,开关)管脚、以及第四二极管d11的正极相连;

第四二极管d11,负极与第十八电容c61、第二十三电阻r43、第十九电容c59一端,以及第二电压输出端相连;

第十八电容c61,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三电阻r43,另一端与第二十四电阻r44一端,第十九电容c59另一端,以及电压转换器的管脚3,即nfb(反馈)管脚相连;第二十四电阻r44,另一端接地;电压转换器的管脚2,即gnd(ground,地面)管脚接地。

上述电压转换器可以为lt1615。lt1615是一个微功率升压dc/dc转换器,它专为更高功率系统而设计,具有350ma电流限制,输入电压范围为1.2v-15v。

上述第十七电容c60为10微法;第十八电容c61为10微法;第十九电容c59为4.7皮法;第二十二电阻r61为10千欧;第二十三电阻r43为1兆欧;第二十四电阻r44为113千欧;第二电感l3为10微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三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第八电压输入端,与第二十电容c22、第二十一电容c23一端、以及稳压器的管脚2和管脚4,即vin(电压输入)管脚相连;

第二十电容c22、第二十一电容c23,另一端均接地;稳压器的管脚1,即gnd(ground,地面)管脚接地;

稳压器的管脚3,即out(输出电压)管脚,与第二十二电容c24、第二十三电容c25、第二十四电容c21、以及磁珠r12一端相连;

第二十二电容c24、第二十三电容c25、第二十四电容c21,另一端均接地;磁珠r12,另一端与第三电压输出端相连。

上述第二十电容c22为1微法;第二十一电容c23为100纳法;第二十二电容c24为1微法;第二十三电容c25为100纳法;第二十四电容c21为100皮法;磁珠r12为0欧。

各电容和电阻的作用均为滤波。其中第二十电容c22和第二十二电容c24还具备储能的作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四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第九电压输入端,与第二十五电容c32、第二十六电容c31一端、以及电压转换芯片的管脚1,即in(电源电压输入)管脚相连;

第二十五电容c32、第二十六电容c31,另一端均接地;电压转换芯片的管脚3,即gnd(ground,地面)管脚接地;

电压转换芯片的管脚2,即out(参考电压输出)管脚,与第二十七电容c55、第二十八电容c33、以及第三电感l2一端相连;

第二十七电容c55、第二十八电容c33,另一端均接地;第三电感l2,另一端与第二十九电容c54以及第四电压输出端相连;第二十九电容c54,另一端接地。

上述第二十五电容c32为4.7微法,第二十六电容c31为100纳法,第二十七电容c55为1微法,第二十八电容c33为100纳法;第二十九电容c54为100纳法;第三电感l2为10微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五电压转换装置,包括:

第十电压输入端,与第三十电容c4、第三十一电容c7一端,以及输出电源的管脚11,即vin(voltageinput,电压输入)管脚,管脚1和管脚13,即en+和en-(逻辑输入)管脚相连;第三十电容c4,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一电容c7,另一端接地,并与输出电源的管脚14,即mode(模式)管脚相连;

输出电源的管脚10,即c+(悬浮电容正连接)管脚,与第三十二电容c6一端相连;第三十二电容c6,另一端与输出电源的管脚7,即c-(悬浮电容负连接)管脚相连;

输出电源的管脚6,即vout(输出电压)管脚,与第三十三电容c10、第三十四电容c12一端相连;第三十三电容c10、第三十四电容c12,另一端接地;

输出电源的管脚2,即rt(输入连接)管脚,与第二十六电阻r54一端相连;第二十六电阻r54,另一端接地;

输出电源的管脚12,即ldo+(正低压差输出)管脚,与第三十五电容c3、第三十六电容c2、第二十七电阻r3一端、以及第五电压输出端相连;第三十五电容c3、第三十六电容c2,另一端接地;

第二十七电阻r3,另一端与第二十八电阻r4一端,以及输出电源的管脚15,即adj+(正低压差稳压器的反馈输入)管脚相连;第二十八电阻r4,另一端与第三十七电容c5、第三十八电容c11、第二十九电阻r5一端,以及输出电源的管脚17,即gnd(ground,地面)管脚相连;

第三十七电容c5,另一端与输出电源的管脚16,即byp+(正参考旁路)管脚相连;第三十八电容c11,另一端与输出电源的管脚3,即byp-(负参考旁路)管脚相连;第二十九电阻r5,另一端与第三十电阻r6一端,以及输出电源的管脚4,即adj-(负低压差稳压器的反馈输入)管脚相连;

第三十电阻r6,另一端与第三十九电容c8、第四十电容c9一端、输出电源的管脚5,即ldo-(负低压差输出)管脚、以及第六电压输出端相连;第三十九电容c8、第四十电容c9,另一端接地。

上述输出电源可以为ltc3260。ltc3260是一款低噪声双极性输出电源。输入的电压范围为4.5v-32v,可输出高达100ma电流。电荷泵采用低静态电流突发模式操作或低噪声恒定频率模式。

ltc3260中的en+管脚上的逻辑“高电平”使能正低压差(ldo+)稳压器。rt管脚用于编程开关频率的输入连接。当en-引脚被驱动为逻辑“高”时,rt引脚将固定为1.2v。如果rt引脚连接到gnd,则开关频率默认为固定的500khz。ldo-引脚将byp电容连接到gnd,以降低ldo-输出噪声,如果未使用则保持浮动。ldo-管脚需要一个低esr(equivalentseriesresistance,等效串联电阻)电容,对地电容至少为2微法以确保稳定性。en–管脚上的逻辑“高电平”使能反相电荷泵和负ldo稳压器。

上述第三十电容c4为10微法;第三十一电容c7为100纳法;第三十二电容c6为1微法;第三十三电容c10为10微法;第三十四电容c12为100纳法;第三十五电容c3为10微法;第三十六电容c2为100纳法;第三十七电容c5为10纳法;第三十八电容c11为10纳法;第三十九电容c8为10微法;第四十电容c9为100纳法。

第二十六电阻r54为200千欧;第二十七电阻r3为330千欧;第二十八电阻r4为100千欧;第二十九电阻r5为100千欧;第三十电阻r6为330千欧。

通过电压转换装置能够转换得到适合数据显示设备中各装置工作的电压值,保证数据显示设备正常工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