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理线装置及其推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1865发布日期:2020-11-27 10:2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理线装置及其推拉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理线装置及其推拉板。



背景技术:

以前,教室中使用的推拉黑板或推拉绿板是没有任何电子功能的,仅作为书写板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功能教学仪器在教室中应用得越来越多,现在新型的推拉黑板或推拉绿板具有记录功能,即可以把粉笔书写的内容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保存到云存储里。这样的推拉黑板或推拉绿板需要有数据线连接。由于推拉黑板或推拉绿板需要左右移动或上下移动,连接的数据线需很长,且线缆比较杂乱,容易被拉穿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理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推拉板,采用上述理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理线装置,包括壳体和螺旋线缆,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螺旋线缆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螺旋线缆两端具有用于与设备连接的连接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部为固定端,另一个所述连接部为移动端,所述移动端跟随设备相对所述壳体移动时所述螺旋线缆伸缩变形。

优选地,理线装置还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为细长结构,所述螺旋线缆中间设有笔直的所述引导部,所述螺旋线缆的移动端沿所述引导部移动。

优选地,所述壳体两端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引导部的两端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固定部上还设有供所述螺旋线缆的所述固定端穿出的线槽。

优选地,所述引导部为金属材质的绳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移动端上设有推拉拨块,所述推拉拨块露出所述壳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开口型材,且开口朝下设置;所述移动端上设有线缆固定块,所述线缆固定块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且所述线缆固定块的下端凸出设置在所述开口中;所述螺旋线缆的一端通过所述线缆固定块穿出所述壳体,与外部设备连接;

优选地,线缆固定块包括宽部和窄部,所述宽部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窄部露出于所述壳体,所述移动端的线缆从所述宽部穿入所述线缆固定块,从所述窄部穿出;所述推拉拨块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所述竖直部分用于与移动设备连接,所述水平部分与所述线缆固定块卡接,以带动所述线缆固定块移动;所述水平部分包括凹槽,所述线缆固定块的所述窄部嵌入所述凹槽中,与所述凹槽卡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开口型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推拉板,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上述的理线装置,所述移动板与所述螺旋线缆的所述移动端连接,并在移动时带动所述移动端相对所述壳体移动。

优选地,推拉板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设有上导轨,下端设有下导轨,所述移动板与所述上导轨和所述下导轨活动连接;所述移动端上的推拉拨块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沿所述上导轨和所述下导轨移动并带动所述移动端移动。

优选地,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并通过型材固定片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下导轨并排设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理线装置,将普通线缆替换成螺旋线缆,并将螺旋线缆收纳在壳体内,避免线缆暴露;同时,螺旋线缆可以伸缩,其移动端可以与设备连接,随设备移动,避免线缆被拉扯断裂,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一种推拉板,将螺旋线缆的移动端与推拉板连接,固定端与其他设备连接,使推拉板可以正常使用电子功能并实现数据传输,避免出现推拉板在移动过程线缆打结或拉断的情况,保证了线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线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螺旋线缆处于收缩状态的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线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螺旋线缆处于拉伸状态的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线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拉板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拉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理线装置;11、壳体;111、开口;112、容纳腔;12、螺旋线缆;121、固定端;122、移动端;13、引导部;131、固定部;132、线槽;14、线缆固定块;141、宽部;142、窄部;15、推拉拨块;151、竖直部分;152、水平部分;153、凹槽;154、螺丝孔;155、通孔;16、型材固定片;20、移动板;30、固定板;31、上导轨;32、下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看附图1至附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线装置及其推拉板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将普通线缆替换成螺旋线缆,并将其设置在壳体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缆凌乱容易纠缠拉断的问题,提高了线缆布线装置的外观质量,减小了线缆的占地面积,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理线装置10,包括壳体11和螺旋线缆12,壳体11内设有容纳腔112,螺旋线缆12设置在容纳腔112中,螺旋线缆12两端具有用于与设备连接的连接部,其中一个连接部为固定端121,另一个连接部为移动端122,移动端122跟随设备相对壳体11移动时螺旋线缆12伸缩变形。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螺旋线缆12具有回弹特性,当移动端122随设备向远离固定端121的方向移动时,螺旋线缆12被拉伸延长,且具有回缩的趋势;当移动端122跟随设备回移,螺旋线缆12自动收缩。

如附图4所示,螺旋线缆12被收纳在壳体11的容纳腔112中,螺旋线缆12的最大外径小于容纳腔112的宽度,保证螺旋线缆12可以在容纳腔112中正常伸缩,而不会与容纳腔112壁摩擦受损。同时,为了方便螺旋线缆12与位于壳体11外部的设备连接,螺旋线缆12的固定端121和移动端122均包括穿出壳体11的部分,该部分与外界的设备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螺旋线缆12在伸缩过程不会彼此纠缠,理线装置10还包括引导部13,引导部13笔直设置,该引导部13穿过螺旋线缆12,并两端固定,螺旋线缆12的移动端122沿引导部13移动,使螺旋线缆12在引导部13上伸缩,不会出现在来回伸缩的过程当中线缆前后互相缠绕打结的卡死的情况。引导部13的结构由多种,比如,引导部13为长条块结构,采用不易变形的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引导部13为金属条或塑料条,宽度小于螺旋线缆12的最小直径,避免影响螺旋线缆12的正常伸缩。引导部13也可以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在两端固定并使引导部13绷紧即可,优选地,引导部13为金属材质的绳状结构,比如,引导部13为钢丝绳。

更具体地说,如附图2至附图4所示,壳体11两端还设有固定部131,引导部13的两端与固定部131固定连接,使引导部13处于笔直状态。由于螺旋线缆12套设在引导部13上,两个固定部131也相当于设置在螺旋线缆12的两端,为简化结构,方便安装,其中一个固定部131上还设有供螺旋线缆12的固定端121穿出的线槽132,螺旋线缆12的固定端121穿出线槽132,与外部设备连接。优选地,固定部131为l形固定片,其上设有拉紧固定引导部13的圆筒。

移动端122的结构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端122的线缆直接穿出与移动设备连接,但这样缺乏稳定性。优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端122上设有线缆固定块14,移动端122与线缆固定块14固定连接,线缆固定块14与壳体11活动连接,更具体地说,线缆移动块沿壳体11的容纳腔112移动,移动端122的线缆通过线缆固定块14穿出壳体11与移动设备连接。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线缆固定块14为t形块,其宽部141位于壳体11内,窄部142露出于壳体11,移动端122的线缆从宽部141穿入线缆固定块14,而后从窄部142穿出。在一些具有引导部13的实施例中,为避免引导部13影响线缆固定块14的移动,引导部13也穿过线缆固定块14的宽部141,线缆固定块14沿引导部13来回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线缆固定块14或移动端122的线缆直接与移动设备连接,移动设备在移动时直接对线缆固定块14或移动端122施加拉力或推力,使其跟随移动,但这样设置容易拉扯线缆,造成线缆损伤。优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理线装置10包括推拉拨块15,推拉拨块15露出壳体11设置,用于连接移动设备和线缆固定块14或移动端122。由于移动的力先传导至推拉拨块15,不会直接对线缆进行拉扯,有效保证了线缆的使用寿命。

在附图2和附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同时存在推拉拨块15和线缆固定块14,推拉拨块15为l型结构,其竖直部分151用于与移动设备连接,水平部分152与线缆固定块14卡接,以带动线缆固定块14移动,更具体地说,水平部分152包括一凹槽153,线缆固定块14的窄部142嵌入凹槽153中,与凹槽153卡接。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防止移动端122的线缆乱动,水平部分152上设有通过,移动端122的线缆从线缆固定块14穿出后,通过通孔155与移动设备连接。

壳体11的结构有多种,包括容纳腔112和供移动端122移动的开槽即可。为了节约成本,壳体11为开口111型材,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适合尺寸的开口111型材,切割适合长度加工而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的开口111朝上设置,移动端122的线缆朝上露出于壳体11,但是这样设置容易使壳体11的容纳腔112积灰。因此,优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的开口111朝下设置,移动端122的线缆直接从开口111处穿出,或者,线缆固定块14的下端凸出设置在开口111中,线缆固定块14沿开口111移动,移动端122的线缆通过线缆固定块14从开口111中穿出。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理线装置10可以用于任意包括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之间连接的线缆连接,比如,对于一些短距离移动的摄像机及其显示处理设备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推拉板,其可以作为办公用品技术领域的产品使用,也可以作为教育设备技术领域或其他领域的产品使用。推拉板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理线装置10,螺旋线缆12的移动端122与移动板20连接,固定端121与处理器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此时,壳体11固定连接,移动板20可以相对壳体11移动,并带动螺旋线缆12的移动端122移动,移动端122在壳体11的容纳腔112内移动。理线装置10与移动板20一一对应,即,一个移动板20对应一个理线装置10,当存在多个移动板20,理线装置10的数量也为多个。

如附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拉板除了移动板20,还包括固定板30,固定板30可以固定设置在墙体或框架上,移动板20相对墙体或框架移动。此时,为方便移动板20移动,固定板30的上端设有上导轨31,下端设有下导轨32,移动板20与上导轨31和下导轨32活动连接;移动板20沿上导轨31和下导轨32移动并带动移动端122移动。移动板20与上导轨31和下导轨32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为了保证移动板20与螺旋线缆12的移动端122的稳定连接,移动端122上的推拉拨块15与移动板20固定连接。更具体地说,推拉拨块15的竖直部分151上设有螺丝孔154,移动板20通过螺丝与推拉拨块15固定连接。

理线装置10可以设置在移动板20的上端,也可以设置在移动板20的下端,出于缩短线缆长度的考虑,优选地,理线装置10设置在移动板20的下端,更具体地说,如附图6所示,壳体11设置在固定板30的下端,并通过型材固定片16与固定板30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型材固定片16与固定部131为同一部件的两个部分,简化结构,方便安装。壳体11与下导轨32并排设置,壳体11的开口111朝下设置,且开口111的设置方向与下导轨32的移动槽方向平行,保证螺旋线缆12的移动端122在移动时始终与移动板20保持相同距离,推拉拨块15保持稳定。

对于一些上下移动的移动板20来说,理线装置10设置在移动板20的侧面,其中的推拉拨块15的设置角度和壳体11的开口111设置角度也随之变化,以满足使用要求。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