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7464发布日期:2021-01-12 07:4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接线盒。



背景技术:

在电气线路中,接线盒是电工辅料之一,因为电气线路中的电线是穿管或者走电缆桥架的,而在电线的接头部位,比如线路比较长,或者电线管要转角时,电线管与接线盒连接,线管里面的电线在接线盒中连起来,起到保护电线和连接电线的作用。

现有接线盒的盒体和盒盖为了连接紧密通常采用多个螺钉固定连接,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会导致接线盒组装或者拆卸繁琐,导致拆装不够快捷,影响安装效率。此外,由于现有接线盒的过线孔通常已提前开设,使用时会出现与外接线路大小不匹配的现象,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接线盒组装或者拆卸繁琐,导致拆装不够快捷,影响安装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盒,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所述接线盒包括底座和顶盖;所述顶盖能够通过卡合连接盖合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件,所述第一连接板件包括主板以及分别与所述主板的相对两侧连接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所述主板以及两个所述侧板共同形成一具有开口的腔室;所述侧板远离所述主板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卡槽从所述侧板的边缘向靠近所述主板的方向及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凹陷形成为弧形卡槽;

所述顶盖包括盖顶板以及与所述盖顶板的相对两侧连接的两个第二连接板件,所述第二连接板件的内侧对应于所述卡槽的位置设置有卡接件,所述第二连接板件通过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槽之间的卡接关系卡接于所述侧板的外侧上,所述顶盖在所述卡接件卡接于所述卡槽时盖合于所述底座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远离所述主板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插槽;对应于所述插槽的位置,所述盖顶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盖顶板通过紧固件顺次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和插槽锁固于所述底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还包括盖侧板,所述盖侧板连接于所述盖顶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上,且所述盖侧板的一端连接一所述第二连接板件,另一端连接另一所述第二连接板件;所述盖侧板与所述盖顶板之间通过斜板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紧固件插入时将所述主板锁固于外部设备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通孔分散布置于所述主板的四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外部线路接入的敲落孔,所述底板在所述敲落孔的开口处设置有能从所述底板上敲落的敲落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敲落结构包括孔板和中间连接部,所述孔板通过所述中间连接部与所述底板连接,且所述孔板能够从所述底板上敲落以与所述底板分离;至少一所述孔板上开设有第三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连接部为环形连接部,所述孔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环形连接部的厚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板上开设有过线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于每一所述侧板上,所述卡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槽位于所述侧板的相对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盒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接线盒通过底座的卡槽与顶盖的卡接件卡接连接,使得底座和顶盖便于装配与拆卸;且由于卡槽为弧形形状设置,使得顶盖需要在特定方向的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脱离底座,即外力推动时顶盖时需根据卡槽的形状适应改变外力的方向才能使卡接件在卡槽中顺利运动,使顶盖脱离底座,从而能够提高顶盖与底座的连接稳固性,无需通过单独使用螺钉等紧固件来提高连接稳固性,且便于装配与拆卸;故此,该接线盒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拆装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接线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接线盒的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0、接线盒;

1、底座;11、底板;111、插槽;112、敲落孔;113、中间连接部;114、孔板;115、第三通孔;12、第一连接板件;120、主板;121、侧板;122、卡槽;123、第二通孔;124、过线孔;

2、顶盖;21、盖顶板;211、第一通孔;22、第二连接板件;222、卡接件;23、盖侧板;24、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和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和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和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盒100,包括底座1和顶盖2;顶盖2能够通过卡合连接盖合于底座1上,以形成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图未示)的盒体。

如图1所示,底座1包括底板11以及与底板11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件12,第一连接板件12包括主板120以及分别与主板120的相对两侧连接的两个侧板121,底板11、主板120以及两个侧板121共同形成一具有开口的腔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底板11为长方形板,其中,主板120的底端与该底板11的长端连接,两个侧板121的底端分别连接底板11的两个短端,且侧板121底端的长度小于底板11短端的长度,以使该底座1形成一具有开口的腔室。如图1所示,侧板121远离主板120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槽122,卡槽122从侧板121的边缘向靠近主板120的方向及靠近底板11的方向凹陷形成为弧形卡槽。

如图2所示,顶盖2包括盖顶板21以及与盖顶板21的相对两侧连接的两个第二连接板件22;第二连接板件22的内侧对应于卡槽122的位置设置有卡接件222,第二连接板件22通过卡接件222与卡槽122之间的卡接关系卡接于侧板121的外侧上,顶盖2在卡接件222卡接于卡槽122时盖合于底座1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卡接件222的形状为圆柱体状,便于滑入卡槽122中进行卡合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卡接件222可以为其他合适的形状,在此不作特别的限制。

可以理解地,通过在底座1的侧板121上开设从该侧板121的边缘靠近主板120的方向及靠近底板11的方向凹陷的卡槽122,该卡槽122为弧形卡槽,顶盖2的第二连接板件22的内侧对应于卡槽122的位置设置卡接件222,顶盖2在外力的作用下,卡接件222能够从卡槽122的入口滑入卡槽122的底部并被固定,以将顶盖2稳固卡接于底座1上;当需要使顶盖2与底座1分离时,通过外力推动卡接件222朝卡槽122的入口滑出,顶盖2与底座1便可分离,操作简单方便;此外,由于卡槽122的弧形形状设计,使得顶盖2需要在特定方向的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脱离底座1,即外力推动时顶盖2时需根据卡槽122的形状适应改变外力的方向才能使卡接件222在卡槽122中顺利运动,使顶盖2脱离底座1;从而能够提高顶盖2与底座1的连接稳固性,且便于装配与拆卸。

综上,相比于现有技术,该接线盒1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接线盒100通过底座1的卡槽122与顶盖2的卡接件222卡接连接,使得底座1和顶盖2便于装配与拆卸;且由于卡槽122为弧形的形状设置,使得顶盖2需要在特定方向的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脱离底座1,使顶盖2与底座1能够稳固连接,无需通过单独使用螺钉等紧固件来提高连接稳固性;故此,该接线盒100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拆装方便的特点。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于每一侧板121上,卡槽122设置有两个,两个卡槽122位于侧板121的相对两端。可以理解地,通过在每一侧板12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一个卡槽122,以提高底座1与顶盖2的连接稳固性,避免由于局部连接不稳固导致底座1与顶盖2分离。

由于底座1通过卡槽122与顶盖2的卡接件222卡接连接,因此,底座1与顶盖2能够通过外力进行拆卸,在外部环境使用时容易导致人为拆卸,影响使用安全。在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底板11远离主板120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紧固件插入的插槽111;对应于插槽111的位置,盖顶板2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1,盖顶板21通过紧固件顺次螺纹连接第一通孔211和插槽111锁固于底板11上,以使顶盖2与底座1锁固在一起。

可以理解地,通过紧固件顺次螺纹连接第一通孔211和插槽111,能够将顶盖2与底座1锁固在一起,从而避免非操作人员徒手对该接线盒100进行拆卸,提高使用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紧固件可以选用螺钉,通过螺钉将该顶盖2与底座1锁固在一起,具有连接稳固、便于拆卸的特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销钉等紧固件进行锁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顶盖2还包括盖侧板23,盖侧板23连接于盖顶板21的远离底板11的一端上,且盖侧板23的一端连接一第二连接板件22,另一端连接另一第二连接板件22;盖侧板23与盖顶板21之间通过斜板24连接。可以理解地,盖侧板23与盖顶板21之间通过斜板24连接,斜板24具有导流作用,便于水流通过顶盖2的斜板24流下,避免接线盒100顶部积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板12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23,第二通孔123用于紧固件插入时将主板120锁固于外部设备上。可以理解地,当需要将接线盒100安装于外部设备上时,可以通过紧固件穿过主板120上的第二通孔123后锁固于外部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紧固件可以选用螺钉,通过螺钉将该接线盒100安装在外部设备上,具有连接稳固、便于拆卸的特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销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通孔123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通孔123分散布置于主板120的四周。可以理解地,通过在主板120上开设四个第二通孔123,且四个第二通孔123分部布置于主板120的四周,以使主板120能够整体与外部设备稳固连接,避免由于局部连接不稳固导致接线盒100脱落,影响电路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底板11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外部线路接入的敲落孔112,底板11在敲落孔112的开口处设置有能从底板11上敲落的敲落结构。可以理解地,敲落孔112是通过冲压形成在塑料件或者金属冲压件上,孔内的敲落结构似落非落,只要用起子或其他工具轻轻敲该敲落结构即可脱落的一种结构;在安装时,通过榔头、钳子将敲落结构敲掉,即可获得以供导线管或导线穿入的开孔。可以理解地,通过在底板11上开设至少一个敲落孔112,可以通过导线连接的具体要求选择是否将敲落孔112中的敲落结构敲落用于导线管或者导线穿入,从而适应不同的外部设备的导线管或者导线连接要求,通用性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敲落结构包括孔板114和中间连接部113,孔板114通过中间连接部113与底板11连接,且孔板114能够从底板11上敲落以与底板11分离;至少一孔板114上设有第三通孔115。需要说明的是,孔板114可以为圆形板、方形板等;第三通孔115为圆形孔、方形孔等。在本实施例中,敲落孔112开设有三个,其中一个为方形的孔板114、两个为圆形的孔板114,且其中一个圆形的孔板114中开设有第三通孔115,该第三通孔115为圆孔。可以理解地,通过在至少一孔板114上设置第三通孔115,使得该设置有第三通孔115的敲落孔112可以适应两种直径的导线管或者导线,具体地,当导线管或者导线直径较小时,且小于第三通孔115的直径时,外接导管或者导线可以直接通过第三通孔115穿入,可以避免敲落孔112过大而不利于导线的保护;当导线管或者导线的直径大于第三通孔115时,可以通过敲掉孔板114从而增大接线空间,便于大直径的导线管或者导线穿入,从而可以灵活选择敲落孔112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导线管或者导线,通用性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中间连接部113为环形连接部,孔板114的厚度大于环形连接部的厚度。可以理解地,环形连接部的设置可以避免灰尘进入接线盒100;且通过将孔板114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环形连接部的厚度,便于将孔板114敲落以使孔板114与底板11分离,整个过程只需一根圆棒即可;避免由于环形连接部过厚导致孔板114敲落困难或者使形成的开孔形状不够规整、毛刺多,影响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板120上开设有过线孔124。可以理解地,该过线孔124用于内部线路接出至外部设备中形成连通线路。需要说明的是,该过线孔124的形状可以为圆孔、方孔、椭圆形孔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设置,在此不作特别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和顶盖2的外表面还设置有颜色层;具体地,可以通过在底座1和顶盖2的外表面刷上颜料形成颜色层,如红色、黄色等,从而使接线盒100呈现出色彩,增强美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2可以为透明顶盖,从而可以透过顶盖2对接线盒100内部线路或者结构进行检查,便于及时检修。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