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屏接口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81863发布日期:2021-03-16 22:51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显示屏接口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屏接口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现在汽车内的功能越来越多,例如在座椅上设有电动调节、电动加热或者电动吹风等功能。现有的汽车通过通过按键开关实现控制效果,但是有些豪华车为了提高自身的档次,通过液晶显示屏进行座椅的功能操作。由于汽车的电瓶电压为直流12v,在汽车启动的过程中,汽车内的各种设备均通过电瓶电压供电,故此时,电流波动很大,极易造成液晶显示屏发生蓝屏、黑屏、跳屏现象,严重影响了液晶显示屏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接口模块。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晶显示屏接口模块,其中,包括与电瓶、信号传输连接的第一接口、与液晶显示屏连接的第二接口以及瞬态吸收单元,第一接口上设有第一电压,第一电压与瞬态吸收单元并联。

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当外部电压进入时,通过瞬态吸收单元可以迅速的将第一电压钳制到预定水平,从而保证后端液晶显示屏的供电正常,可有效防止液晶显示屏蓝屏、黑屏、跳屏的发生。

其中,瞬态吸收单元包括tvs管。

采用tvs管的设置,使得整体电路的钳制效果更好,通过tvs管可以允许大电流经过,但是电压控制在预定水平,进一步保证液晶显示屏的正常工作。

其中,tvs管为双向tvs管。

通过双向tvs管的设置,不管输入电压是否接反,均可以起到保护效果。

其中,还包括反向保护单元,反向保护单元与第一电压串联。

采用反向保护单元,起到反向保护的效果,此处具体为二极管保护。

其中,还包括第一滤波单元,第一滤波单元与单向保护单元并联。

采用滤波设置,使得整体电路更加稳定。

其中,还包括dc-dc降压单元,dc-dc降压单元内设有dc-dc芯片,第二接口上设有第二电压,第一电压通过dc-dc降压单元形成第二电压。

采用dc-dc降压单元,更好的实现了电压的降压,使得液晶显示屏的供电电压更加稳定。

其中,dc-dc芯片为stc9339。

采用stc9339,stc9339支持3.8v-28v输入电压,3a同步降压dc-dc,较强的emi性能。

其中,还包括第二滤波单元,第二滤波单元与dc-dc降压单元并联,形成第二电压。

双重滤波,进一步保证了整体电路的稳定性。

其中,还包括信号转换单元,第二接口上设有第二传输信号,第一接口上设有第一传输信号,第二传输信号通过信号转换单元升压转换为第一传输信号。

采用信号转换,将ttl电平转换成12v电压通信,可提供信号传输可靠性。

其中,第二接口通过插针或排线与液晶显示屏连接。

采用插针或排线的方式,使得模块与液晶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更为便捷,此处由于模块整体体积较小,故优选采用插针方式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所示,一种液晶显示屏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接口p2、第二接口p1、瞬态吸收单元1、反向保护单元2、第一滤波单元3、dc-dc降压单元4、第二滤波单元5以及信号转换单元。

第一接口p2上设有vcc端、uart1_rx端、uart1_tx端以及gnd端,vcc端为电瓶的供电的电压,即为第一电压。uart1_rx端、uart1_tx端两者为信号传输的两个端口,两个传输信号为异步串行通信,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两者形成第一传输信号。gnd端与地线连接。此处第一接口p2与外部具体通过排线进行连接。

瞬态吸收单元1包括tvs管,tvs管具体为双向tvs管,双向tvs管的一端与vcc端连接,另一端与gnd端连接,使得第一电压与瞬态吸收单元1形成并联。采用tvs管的设置,使得整体电路的钳制效果更好,通过tvs管可以允许大电流经过,但是电压控制在预定水平,进一步保证液晶显示屏的正常工作。通过双向tvs管的设置,不管输入电压是否接反,均可以起到保护效果。

反向保护单元2为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正极与vcc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三电压连接,此处第三电压为12v设置。采用二极管串联,实现了反向保护的效果。

第一滤波单元3包括电容c1以及电容c2,电容c1与电容c2为并联设置,且一端与第三电压连接,另一端为接地设置,起到了电路中的滤波效果。

dc-dc降压单元4内设有dc-dc芯片,dc-dc芯片为stc9339。采用stc9339,stc9339支持3.8v-28v输入电压,3a同步降压dc-dc,较强的emi性能。dc-dc芯片上设有fb端、en端、vin端、三个nc端、bst端以及sw端,三个nc端为空脚设置,全部与gnd端连接。en端与vin端连接,通过电容c3接地。fb端通过电阻r3以及电阻r1接地,电阻r3与电阻r1的连接处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后与第二电压连接。bst端通过电阻r4以及电容c5分别与sw端以及电感l4的一端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压连接。

第二滤波单元5包括电容c6以及电容c9,电容c6与电容c9并联后,一端与第二电压连接,另一端与接地,形成了二次滤波的效果。通过滤波后形成了第二电压,此处第二电压为5v,用于给液晶显示屏供电。

第二接口p1上设有+5v端、rx端、tx端以及gnd端,+5v端用于与第二电压连接,形成供电效果,rx端与tx端形成液晶显示屏的收发端口,两者形成第二传输信号。gnd端接地设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接口p1为6p设置,空余的两个引脚设有其他功能,但是与本实施例无关,故此处不多加赘述。第二接口p1通过插针或排线与液晶显示屏连接。

采用插针或排线的方式,使得模块与液晶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更为便捷,此处由于模块整体体积较小,故优选采用插针方式连接。而且液晶显示屏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屏上设有各种驱动、触摸屏等功能均不展开描述。

信号转换单元包括第一信号电路6以及第二信号电路7,第一信号电路6具体为,tx端与三极管q2的基级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基级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电压以及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8的另一端与uart1_rx端连接。此处将ttl信号转换成12v电压通信,可增加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第二信号电路7具体为,rx端分别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另一端与第二电压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且三极管q4的基级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二电压以及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3的基级以及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通过正向设置的二极管d3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uart1_tx端以及电容c10连接,电容c10另一端接地。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缩小整个结构模块的体积,模块上的元器件大多采用贴片形式,降低整体的大小。

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当外部电压进入时,通过瞬态吸收单元1可以迅速的将第一电压钳制到预定水平,从而保证后端液晶显示屏的供电正常,可有效防止液晶显示屏蓝屏、黑屏、跳屏的发生。同时将液晶屏的收发信号经过电路转换,将ttl电平转换成12v电压通信,可提供传输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