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云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3672发布日期:2021-07-27 13:5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云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云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对接入配电系统的负载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随着电子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的配电柜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如无法远程监控配电柜的运行情况,无法在不同条件下适时调整配电柜内的湿度,确保所有电子元器件处于一个相对较好的运行环境等。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智能云配电柜,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云配电柜,可采集配电柜的数据信息并实时推送到云平台,用户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远程监控,方便便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云配电柜,包括电性连接的进线柜、馈电柜和电容补偿柜;所述进线柜内装设有输入控制件和智能除湿装置,所述进线柜的顶端部设有能接收工业网关信号的外置天线;所述馈电柜上排列设有若干抽屉式的配电盒,每个所述配电盒内均装设有智能断路器、输入端和输出端,若干所述配电盒的旁侧设有前检修门;所述电容补偿柜内安设有智能补偿控制器和若干电容器,所述智能补偿控制器与若干所述电容器间均保持电性和通信连接,每个所述电容器均与所述进线柜和所述馈电柜电性连接;所述进线柜、馈电柜和电容补偿柜上均设有通信传输接口,所述通信传输接口能分别采集所述输入控制件、智能除湿装置、智能断路器、智能补偿控制器的信息数据并将其上传到云平台。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云配电柜中包括一个以上馈电柜,每个所述馈电柜均与所述进线柜电性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除湿装置包括智能除湿控制器和若干除湿器,所述智能除湿控制器与若干除湿器间保持电性和通信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线柜设有lcd触摸显示屏,通过所述lcd触摸控制屏,能操控所述输入控制件、智能除湿装置和所述智能补偿控制器的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配电盒上均转动连接有抽屉门,每个所述抽屉门上均设有能避让所述智能断路器的操控面板的避让槽、用于查看所述抽屉门是否关合到位的观察窗、用于锁合所述抽屉门的内锁扣和外锁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信传输接口为rs485传输接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线柜、馈电柜和电容补偿柜的后壁上均活动连接有后检修门,所述进线柜、馈电柜和电容补偿柜的顶端均设有吊环,所述进线柜、馈电柜和电容补偿柜上均设有若干散热孔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智能除湿控制器、智能补偿控制器和智能断路器,配合通信传输接口,可将配电柜的湿度、电压、电流、谐波、电容器容量温度以及馈电路上的全电量数据等信息实时推送到云平台,用户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远程监控,方便快捷;通过设置抽屉式的配电盒,可将众多的输入和输出线路分别独立开来并可单独操控,使得线路的连接和控制更加清晰明了,避免或降低操控的失误率,提升配电柜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外置天线,使配电柜的信号接收能力更强,数据传输更加稳定,保证配电柜的数据通信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配电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进线柜;200、馈电柜;300、电容补偿柜;400、云平台;10、输入控制件;20、智能除湿装置;21、智能除湿控制器;22、除湿器;30、外置天线;40、配电盒;41、智能断路器;42、抽屉门;435、避让槽;44、观察窗;45、内锁扣;46、外锁扣,47、门把手;50、前检修门;60、智能补偿控制器;70、电容器;90、lcd触摸显示屏;1、后检修门;3、吊环;4、散热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3所示,一种智能云配电柜,包括电性连接的进线柜100、馈电柜200和电容补偿柜300;进线柜100内装设有输入控制件10和智能除湿装置20,进线柜100的顶端部设有能接收工业网关信号的外置天线30;馈电柜上200排列设有若干抽屉式的配电盒40,每个配电盒40内均装设有智能断路器41、输入端和输出端,若干配电盒40的旁侧设有前检修门50;电容补偿柜300内安设有智能补偿控制器60和若干电容器70,智能补偿控制器60与若干电容器70间均保持电性和通信连接,每个电容器70均与进线柜100和馈电柜200电性连接;进线柜100、馈电柜200和电容补偿柜300上均设有通信传输接口80,通信传输接口能分别采集输入控制件10、智能除湿装置20、智能断路器41、智能补偿控制器60的信息数据并将其上传到云平台400。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智能云配电柜中包括一个以上馈电柜200,每个馈电柜200均与进线柜100电性连接。

应用时,可根据负载的实际情况,配备适当的馈电柜200和配电盒40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应用了两个馈电柜200,每个馈电柜200上均装设了六个配电盒40,每个馈电柜200的前端面上均开设了一个前检修门50,便于对每个配电盒40内的线路和元器件进行安装连接和检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智能除湿装置20包括智能除湿控制器21和若干除湿器22,智能除湿控制器21与若干除湿器22间保持电性和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进线柜100内最多可连接八台除湿器22,智能除湿控制器21可操控每台除湿器22的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线柜100设有lcd触摸显示屏90,通过lcd触摸控制屏90,能操控输入控制件10、智能除湿装置20和智能补偿控制器60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进线柜100和电容补偿柜300的前面板上均设置了lcd触摸显示屏90,用以开启和操控配电柜的电源接入、电路连通、除湿功能、电容补偿等功能和参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配电盒40上均转动连接有抽屉门42,每个抽屉门42上均设有能避让智能断路器41的操控面板的避让槽43、用于查看抽屉门42是否关合到位的观察窗44、用于锁合抽屉门42的内锁扣45和外锁扣46。

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配电盒40上均应用了智能断路器41以及与其匹配的抽屉门42,在抽屉门42外即可通过智能断路器41查看该配电盒40内的电压、电流及输入输出的相关数据,不必打开抽屉门42即可操控智能断路器41参数及线路的连通状态,安全方便。为了避免人为误操作,在抽屉门42的旁侧设置了外锁扣46,可将抽屉门42锁合在配电盒40(或馈电柜200的机架)上;需要进行安装或检修时,先打开外锁扣46,再滑动内锁扣45并拉动门把手47,将抽屉门42从配电盒40(或馈电柜200的机架)上打开进行操作;完毕后,合上抽屉门42,并滑动内锁扣45将抽屉门42固定在配电盒40端面上,锁合外锁扣46;此时,可透过观察窗44看见显示抽屉门42关闭的标识,安全实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信传输接口为rs485传输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rs485传输接口,通过rs485通信协议,采集进线柜100、馈电柜200和电容补偿柜300的信息并实施传输至云平台400进行平台管理,用户可在电脑、手机等设备上查看设备的实时状态,异常情况下,可实时推送报警信息至用户端,提高配电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线柜100、馈电柜200和电容补偿柜300的后壁上均活动连接有后检修门1,进线柜100、馈电柜200和电容补偿柜300的顶端均设有吊环3,进线柜100、馈电柜200和电容补偿柜上均设有若干散热孔槽4。

可以理解的是,后检修门1便于对进线柜100、馈电柜200和电容补偿柜300内的元器件进行安装连接和检修,吊环3便于各个柜体的吊运和移转。在本实施例中,后检修门1上也排列了若干散热孔槽4。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