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充电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3936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充电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瓶的充电装置。
现行各种对电瓶充电的充电机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直接把电瓶和可控硅串联在交流220V电网中,通过触发电路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来完成整流充电的目的,这类充电机由于和市电直接相联接,使用时不但要分清电瓶的正负极和充电机输出的正负极,还要分清电网中的火线和零线,否则电瓶接线柱上随时都有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36V以上的对地电压。因此,这类充电机作为民用很难推广,安全性很差。第二类是采用变压器降压后,利用可控硅或二极管串联在变压器次级,完成整流充电。这类充电机,充电效率较高,安全性能好,但是现行这类充电机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充电机的两个输出端输出正极负极为固定式,即充电时要分清电瓶极性,如果接错,短时间内就会使充电机、电瓶、引线受到严重损坏。2、充电机在充电时,即使不接电瓶,充电机输出端仍有输出电压,如果输出端短路,充电机会因过流而损坏。3、有些充电机设有充满自停电路,但是在充满的临界电压值时,停充继电器会处在临界状态而抖动不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使充电机具有多种自控功能,解决了手动操作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采用安全性能高的变压器降压充电方式,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串联两只极性正负反接后,并联的单向可控硅,两只单向可控硅的触发极与极性转换继电器的转换触点联接又和停充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整流二极管串联。极性转换继电器线圈和二极管串联后并联在电瓶的两端,当电瓶正接时,极性转换二极管因单向导电性,反压截止,极性转换继电器不吸合,这时转换触点使正极与电瓶正极相对应的单向可控硅导通,利用变压器次级的交流电的正半周充电,如果电瓶反接时,和转换继电器线圈串联的二极管导通,转换继电器吸合,转换触点动作,使正极与电瓶正极相对应的另一支单向可控硅导通,此时利用变压器次级交流电的负半周充电。在电压表电流表的输入线路中串联了极性转换继电器的转换触点,转换继电器动作时,分别把电流表电压表的输入极性进行转换,达到单向显示的目的。在逻辑控制中心电路中采用四只整流二极管组成桥式无极性供电电路,不管电瓶正接反接,取样电路都能正常地工作,在取样管的发射极串联了一支电压降为0.7V的硅二极管,二极管的正负极与停充控制继电器的一组常闭触点并联,当充电时,停充继电器吸合此二极管串联在取样路中,当停充时,此触点闭合,二极管退出取样电路,使充电时和停充电时的取样电压相差0.7V,达到停电时没有临界电压值,有效地防止停充控制继电器在停电动作时的临界抖动。取样电位器的低电位端串联了两个PTC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两只电阻分别安装在变压器铁蕊和可控硅的散热片上,当变压器和可控硅过热时,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阻值变大,使取样电位升高,取样管导通,和停充继电器线圈串联的三极管因无偏置电压而截止,停充继电器释放,其触点为常开,释放后,断开了可控硅的触发电压,可控硅截止达到过热过流保护目的。
逻辑控制中心电路中的停充控制继电器和开关管BG2串联,当充电机没有接电瓶时,继电器不能吸合,其触点常开,所以与常开触点串联的单向可控硅触发极,无触发电压而截止,此时自动充电控制器的输出端无电压输出,达到不怕输出端短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对电瓶充电时,可自动识别电瓶的极性;(2)充满电后,自动终止充电;(3)仪表均为双极性单向显示;(4)充电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电路由以下的工作原理及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充电控制器的电路图首先D、C端无负载,即没有接入电瓶,D1、D2端无电压,整个逻辑控制中心均无电压J2静止,J2-1、J2-2两触点均常开,这时即使A、B两端通入市电交流220V,因D5、D7、D6、D8端由J2常开而断开,可控硅T1T2因无触发电压而截止,D、C端无电压输出,这时D7、D2端有交流18V以上电压,经R4限流,D9整流后,给两个发光二极管LED1、LED2供电,因J2静止,所以J2-5常闭,整个电路只有LED2红色发光管发光,指示现在是停充状态。
当D、C端接入电瓶时,D1,D2端有电压存在,电压经D4、D5、D6、D7定向后供给控制中心电路,这时W、CW、R1、BG1组成的电压取样电路开始工作,因被充电瓶电压低于W的整定击穿CW的电压14V,所以CW不能击穿,BG无偏置电压而截止,BG2由R1R3提供偏置电压而导通,经过J2两端并联的电容C充电延时后,J2吸合,J2-5释放,J2-4闭合,指示灯LED1发光,指示充电机进入充电状态。
此时电路有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D端接电瓶正极,C端接电瓶负极,这时D3因反向电压而截止,J1静止,不吸合,J1-5常闭J1-6常开,所以D7、D5因J2-1也闭合,而给单向可控硅T1的触发极以触发电压而使T1导通,开始充电,仪表因J1不动而使J1-2、J1-3、J1-8、J1-9闭合,使D9、11端为正,10、12端为负,显示仪表正常单向显示工作。第二种状态是,D端接电瓶负极,C端接电瓶正极,这时J1由于D3的正向导通而吸合,J1-5断开、J1-6闭合,所以D7、D5断开,D6、D8端接通T2有触发电压开始工作,充电机输出D端为负极,C端为正极,因J1动作,J1-1、J1-3、J1-7、J1-9都由常开状态变为闭合状态,将电压,电流的反向信号切换为D9、11端为正,10、12端为负的正向信号供给仪表,保证了电压表、电流表的正确单向显示。当D、C端的电压升至W整定值14V时,CW击穿、BG1导通,BG2无偏置电压而截止,J2释放,J2-1、J2-2变为常开状态,T1、T2均无触发电压而截止,J2-5闭合,指示灯LED2亮显示充电终止。当电瓶充电时J2吸合J2-3断开,D8参与电压取样检测,当J2充满电瓶后释放时J2-3闭合,D8退出取样检测,这样充电时和停充时的取样电压表为0.7V,所以稳压二极管CW没有临界击穿电压,不会使J2产生停充时的,临界抖动。当变压器和可控硅过载,过流发热时,PTC1、PTC2正温系数热敏电阻值上升使W中心抽头电位升高,CW击穿,BG1导通,BG2截止,J2释放,充电机的T1、T2因无触发电压而截止,此时自动充电控制器为停充状态,输出端无输出电压,达到过热过流的保护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充电控制器包括指令执行电路、逻辑控制中心电路、仪表信号显示电路。其特征在于a、指令执行电路,用两只单向可控硅正负极反向并联后与变压器次级串联,两只单向可控硅的触发极和逻辑控制中心电路中的极性转换继电器、停充控制继电器的触点联接,可控硅的触发极串联了整流二极管;b、逻辑控制中心电路,把二极管和极性转换继电器的线圈串联后并联接在电瓶的两个接线端,在取样电路的正负输入端接了桥式整流二极管,并且在取样电路的取样管发射极串联了二极管,二极管的正负极与逻辑控制中心电路中的停充控制继电器的一组常闭触点并联;c、仪表和电路的联接线路中串联接入了极性转换继电器的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电控制器其特征是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串联接了两只正负极反向并联的单向可控硅T1、T2,可控硅的触发极串联了二极管D1、D2并且联接在逻辑控制中心电路中两个继电器J1、J2的触点上,取样电路联接在D4、D5、D6、D7组成的桥式整流输出的正负端,取样管BG1发射极串联了二极管D8,其正负极接在继电器J2的一组常闭触点上,在电压表和电流表与电路联线中串联了继电器J1的触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自动充电控制器主要是由逻辑控制中心电路、指令执行电路、仪表信号显示电路组成。该自动充电控制器在对电瓶充电时能自动识别电瓶的极性,选择正确的电流方向,充满后,自动充电控制器自动终止充电。仪表均为双极性单向显示。本机多功能且保护性能完善,充电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等机动车辆的电瓶充电。
文档编号H02J7/10GK2183631SQ9320609
公开日1994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9日
发明者顾万玉 申请人:顾万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