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跟踪可移动光伏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433341阅读:来源:国知局
动驱动机构59。升降丝杆60底部与基础连接;丝杆螺母61蜗轮通过一个转动副机构与负荷连接。电动蜗杆62正转或者反转带动丝杆螺母61蜗轮升降并使得负荷相对基础上升或者下降。
[0118]图18实施例中,当升降丝杆60底部与基础通过球面副机构连接、丝杆螺母61蜗轮通过一个球面副机构与负荷连接,可用作实施例10中的各副电动推杆;当升降丝杆60底部与基础固定连接、丝杆螺母61蜗轮通过一个球面副机构与负荷连接,可用作实施例10中的各主电动推杆。
[0119]图18实施例中,当所述基础为与升降丝杆底部连接的轮组总成、所述负荷为底盘且升降丝杆60通过一维移动副机构与底盘连接限制升降丝杆绕自身轴心线转动时,就构成一个底盘升降机构,电动蜗杆62正转或者反转带动丝杆螺母61蜗轮升降并使得负荷底盘相对基础轮组总成上升或者下降。在底盘上采用四个所述底盘升降机构与四个轮组总成连接,既可以通过底盘、底盘升降机构和轮组总成向田轨传递重力,又可以令四个所述底盘升降机构同步运动实现底盘的升高或者降低动作。还可以在底盘上配置底盘水平倾角传感器包括沿底盘前后方向即沿田轨中心线前后方向的底盘前后方向水平倾角传感器和沿底盘左右方向的底盘左右方向水平倾角传感器。令所述底盘水平倾角传感器和四个底盘升降机构的电动蜗杆62通过接口电路与主控计算机信号连接,则可以实现底盘状态根据主控计算机的指令减小升降及水平倾角控制,构成一个底盘自动平衡控制子系统。
[0120]图19给出本发明第十三个实施例。
[0121]图19中,内部带电气连接界面的输电线钢管包括电力线钢管24、设置于电力线钢管24内部的绝缘材料上带裸露表面的电力线线芯64、接电簧片65、接电簧片基板66、接线盒67和密封橡胶片68。四个线芯64与电网的三相四线电气连接;基板66连接四个接电簧片65并穿过电力线钢管24的豁槽69与接线盒67连接。可移动光伏发电系统的相关电源线通过接线盒67实现与电网的电气连接。图19中,为方便读图,将接电簧片65与基板66隔开一点距离,只为了解接电簧片65的位置;接电簧片65只有与基板66贴合才能实现电气连接。在实际工作时,可移动光伏发电系统带动接线盒67移动,依靠接电簧片65的压力和弹性保持在移动中的良好电气连接。密封橡胶片68在基板66移开后能恢复闭合状态防止灰尘进入电力线钢管24。
[0122]图19中,线芯64、接电簧片65、密封橡胶片68和豁槽69长度和钢管24相等;接电簧片65数十毫米并由可移动光伏发电系统带动在移动中实现电气连接。
[0123]图20和图21共同给出本发明第十四个实施例。
[0124]图20中,一个易开合内部带电气连接界面的输电线钢管,包括母板71、左盒盖72、右盒盖73。在左盒盖72和右盒盖73内部嵌入有一个电气连接界面,所述电气连接界面包括C型滑槽74和两个基板66。母板71的翻边75、左盒盖72和右盒盖73组成易开合内部带电气连接界面的输电线钢管的壳体。母板71上集成有8根带裸露表面的电力线的线芯64、带有隔板76、弱电线槽77和翻边75。总共8个线芯64右面4根用于传输交流电的三相四线,并通过电气连接界面基板66上的接电簧片65和接线管78与可移动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连接。隔板76用于隔离相邻的线芯64 ;左面4根芯线64用于低压直流电电源线及备用。弱电线槽77用于存放各种传感器的信号线及通信测温光纤。左盒盖72和右盒盖73形状对称,但左盒盖72的顶部凸槽比右盒盖73的略小一些并可以嵌入右盒盖73的凸槽内。C型滑槽74包括上滑槽79、下滑槽80和C型杆81,上滑槽79与右盒盖73顶部的凸槽配合;下滑槽80与翻边75配合。母板71与构成输电线钢管壳体的左盒盖72和右盒盖73三者长度相等;C型滑槽74和基板66的长度约20至140毫米并由可移动光伏发电系统带动在移动中实现电气连接。电杆23支撑输电线钢管。处于农地I边界的电杆23有时兼作配电盒82与保护电力线的地埋管之间的通道。
[0125]图20中,为方便读图,将接电簧片65与基板66隔开一点距离,只为了解接电簧片65的位置;接电簧片65只有与基板66贴合才能实现电气连接。在实际工作时,依靠接电簧片65的压力和弹性保持在移动中的良好电气连接。
[0126]图20中的备用线芯可用于电围栏的电源线并采用左盒盖72和右盒盖73作为电围栏的带电界面,用于防止兽害和管理牲畜。
[0127]图21只为方便描述图20实施例中易开合内部带电气连接界面的输电线钢管各个部件独立时的形状。
[0128]图22和23共同给出本发明第十五个实施例。
[0129]图22和图23中,在农地中设置平行双田轨2用于行驶一个带厩舍的可移动太阳能综合利用设施,包括综合太阳房101、轮组26、设置于综合太阳房101与轮组26之间的蜗轮蜗杆跟踪机构102、网架结构103、综合太阳房101顶部的太阳能收集利用装置104、综合太阳房101内部的喜阴农作物生长间105和厩舍106。
[0130]蜗轮蜗杆驱动跟踪机构102包括与综合太阳房101底部的网架结构103固定连接的涡轮107和一个连接四个轮组总成的底盘5。网架结构103通过一个转动副与底盘5连接。涡轮107带有蜗轮齿面可以与安装于底盘5上的电动蜗杆108 —起构成一个蜗轮蜗杆驱动机构。电动蜗杆108转动时网架结构103和其上的综合太阳房101 —起作相对底盘5的转动。电动蜗杆108通过接口电路与主控计算机信号连接,因此能够实现可移动太阳能综合利用设施的状态根据主控计算机的相关指令的变化而变化并始终跟踪太阳光。图中虚线方框表示综合太阳房101在跟踪太阳光过程中可能的状态。
[0131]综合太阳房顶部的太阳能收集利用装置104包括光伏发电板、太阳能集热装置、太阳能烘干设备、聚光太阳能利用部件、育苗暖房之一。喜阴农作物包括菌类。网架结构103上覆有地板,在地板与综合太阳房101顶部的太阳能收集利用装置104的底部界定的空间综合太阳房101的厩舍106内饲养家禽和家畜。晚上,可移动太阳能综合利用设施处于专业保安公司的监管下或者回到农地I边上库房的避风处。
[0132]上述实施例为较年轻的农村老年劳动力提供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在种菜的同时饲养菌类、家禽和家畜。一个人管10亩地的可移动种养,每年工作200天,每天工作I至3小时,可以通过提供肉奶禽等有机产品增加收入I至2万元/年。常年在农地里动动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可移动种养为秸杆利用找到一条出路,并为农地提供源源不断的有机肥料保持地力和农地去化肥化提供了条件。
[0133]图23中,底盘位置在下、网架结构在上。如果将涡轮107缩小并改为与实施例15中的轮组26固定连接,再将底盘5翻转到上面,则可构成一个轮组转向控制装置。这时,电动蜗杆108转动驱动轮组26作相对底盘5的转动。电动蜗杆108通过接口电路与主控计算机信号连接,使得轮组26的状态根据田轨2表面摄像头96的输出状态改变而改变并保持四个轮组26始终处于合适的状态。由此,可以实现轮组26自动对中和自动沿着田轨2转向。对路线的自动跟踪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包括自动焊割设备对粉笔线条的跟踪技术。
[0134]图24给出本发明第十六个实施例。
[0135]图24中,制造一个轨基可移动光伏发电系统的计算机控制子系统,包括主控电路111、与主控电路111信号连接的储存器件112、通信模块及其接口电路113、卫星定位模块、无线广播接收模块、人机界面及其接口电路114和机壳,、逆变器接口电路115、定位传感器接口电路116、轮组电动驱动装置及其接口电路117、电力线检测模块及其接口电路118、下主电动推杆及其接口电路119、下副电动推杆及其接口电路120、上主电动推杆及其接口电路121、上副电动推杆及其接口电路122和监控器及其接口电路123。其特征是主控电路111、储存器件112、通信模块接口电路113、人机界面接口电路114、逆变器接口电路115、定位传感器接口电路116、轮组电动驱动装置接口电路117、电力线检模块测接口电路118、下主电动推杆接口电路119、下副电动推杆接口电路120、上主电动推杆接口电路121、上副电动推杆接口电路122和监控器接口电路123通过总线124连接。
【主权项】
1.两级跟踪可移动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电池板、安装有两排轮组总成的底盘、太阳光跟踪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逆变器、可移动电气连接界面、下主电动推杆、下副电动推杆、上主电动推杆、上副电动推杆、轮组驱动机构和通讯模块,以及底盘、轮组、主网架板和光伏电池板,其特征是两级跟踪可移动光伏发电系统通过轮组和平行双田轨向农地传导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跟踪可移动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是下主电动推杆与底盘刚性连接;上主电动推杆与主网架板刚性连接。
【专利摘要】两级跟踪可移动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逆变器、下主电动推杆、下副电动推杆、上主电动推杆、上副电动推杆、轮组驱动机构和通讯模块,以及底盘、轮组、主网架板和光伏电池板,其特征是两级跟踪可移动光伏发电系统通过轮组和平行双田轨向农地传导重力。本发明比固定安装的光伏电池板提高产电量30%。
【IPC分类】H02S20-32
【公开号】CN104753453
【申请号】CN201310754699
【发明人】施国樑
【申请人】赵钦舫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31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