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装置以及逆变器一体化型电动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02305阅读:来源:国知局
仅设置了 2台切换器171、172,相对于此,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逆变器装置5中,对直流汇流条120、130分别以与切换器171、172连接的方式设置了共模的铁氧体磁芯581、582。其它结构要素与实施方式I的图2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0057]接下来,使用图6以及图7说明逆变器装置5的动作。在实施方式5的逆变器装置5中,也与实施方式I的逆变器装置I同样地,在2个系统的逆变器51、52的各个中设置了切换器171或者172,能够切断希望使工作停止的逆变器51或者52,还能够仅利用I个系统的逆变器51或者52中的某一方进行运转。有切换器171、172,从而能够根据负载使2个系统的逆变器51、52同时或者单独地运转,另外,当在一方的逆变器中产生了问题的情况下,能够断开有问题的逆变器而进行运转。
[0058]除此之外,在实施方式5的逆变器装置5中,以在切换器171、172的附近连接的方式,对直流汇流条120、130设置了共模的铁氧体磁芯581、582,铁氧体磁芯581、582的阻抗叠加到紧跟直流输入端子110之后的切换器171、172的阻抗。其结果,使由于功率半导体元件151、152、153、161、162、163的开关动作而产生的电磁噪声、特别是共模噪声的抑制效果强化,促进在逆变器51、52内部的循环。S卩,能够实现电磁噪声向逆变器51、52的外部的泄漏被抑制、且使电磁噪声衰减的逆变器。
[0059]另外,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表示其它实施样式的逆变器装置6的概略结构图,图9是示出图8中的切换器171、172的附近的部分图。在上述实施方式5中,说明了以在切换器171、172的附近连接的方式,对直流汇流条120、130设置共模的铁氧体磁芯581、582的情况,但如该实施样式所示那样,也可以是以在切换器171、172的附近连接的方式,对直流汇流条120、130的正极侧汇流条121、131、负极侧汇流条122、132分别设置独立的普通模式的铁氧体磁芯681、682的情况,特别是,对抑制由于功率半导体元件151、152、153、161、162、163的开关动作而产生的普通模式的电磁噪声发挥效果。
[0060]另外,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表示另一实施样式的逆变器装置7的概略结构图,图11是示出图10中的切换器171、172的附近的部分图。如该实施样式所示那样,也可以以在切换器171、172的附近连接的方式,对直流汇流条120、130设置共模的铁氧体磁芯581,582以及普通模式的铁氧体磁芯681、682,并将这些并用,由此,不仅针对由于功率半导体元件151、152、153、161、162、163的开关动作而产生的共模的电磁噪声发挥抑制效果,而且针对普通模式的任意的电磁噪声也发挥抑制效果。
[0061]这样,在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逆变器装置中,具有与实施方式I同样的功能,并且进而对逆变器的直流汇流条设置使电磁噪声降低的铁氧体磁芯,从而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能够使阻抗叠加,期待使电磁噪声衰减的效果。
[006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5中,叙述了使用铁氧体磁芯的情况,但并非限定于铁氧体磁芯,也可以是使用其它芯材料的情况。
[0063]实施方式6.
[0064]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逆变器装置的切换器的附近的部分图。在实施方式6中,如图12所示那样,成为了如下结构:除了直流输入端子110的附近以外,直流汇流条120的正极侧汇流条121和负极侧汇流条122夹入绝缘部件而靠紧,直流汇流条130的正极侧汇流条131和负极侧汇流条132夹入绝缘部件而靠紧。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逆变器装置6的概略结构图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I的逆变器装置I相同,所以省略。
[0065]接下来,使用图12,说明实施方式6的逆变器装置6的直流汇流条的结构。图12(a)是示出切换器171、172的附近的部分图,图12(b)是其A — A部(B — B部)剖面图。如图12所示那样,直流输入端子110通过切换器171或者172分别与直流汇流条120、130连接。切换器171附近的直流汇流条120的正极侧汇流条121和负极侧汇流条122都成为了平板结构,其宽度被进一步扩大,成为了正极侧汇流条121和负极侧汇流条122以夹入了薄的绝缘部件701的状态靠紧的结构。同样地,切换器172附近的直流汇流条130的正极侧汇流条131和负极侧汇流条132都成为了平板结构,其宽度被进一步扩大,成为了正极侧汇流条131和负极侧汇流条132以夹入了薄的绝缘部件702的状态靠紧的结构。由此,靠紧的部分的互感降低,对降低由于功率半导体元件151、152、153、161、162、163的开关动作而产生的普通模式的电磁噪声发挥威力。
[0066]这样,在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逆变器装置中,具有与实施方式I同样的功能,并且进而设为将逆变器的直流汇流条的正极侧汇流条和负极侧汇流条以夹入了绝缘部件的状态靠紧的结构,从而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能够降低互感,期待能够使普通模式的电磁噪声降低的效果。
[0067]实施方式7.
[0068]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逆变器一体化型电动机的概略结构图。在实施方式7中,如图13所示那样,逆变器一体化型电动机1000成为了逆变器装置1001与电动机1002被一体化的结构。实施方式7中的逆变器装置1001的概略结构图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I的逆变器装置I相同,所以省略详细内容。
[0069]图13(a)是逆变器一体化型电动机1000的正视图,图13(b)是侧视图。在逆变器一体化型电动机1000中,实施逆变器的电磁噪声对策,并且通过与电动机1002进行一体化并将外形统一为与电动机1002相同的大小,从而能够使收纳性提高。另外,此处使用的逆变器装置1001在上述逆变器装置1、2、3、4、5、6、7中的任一个中都能够应用。
[0070]这样,在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逆变器一体化型电动机中,作为逆变器,具有与实施方式I?实施方式6相同的功能,并且与电动机进行一体化,从而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能够实现利用降低了电磁噪声的逆变器的电动机,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
[007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叙述了使用圆筒状的金属框体的情况,但并非限定于金属框体。即,也可以是具有在内部具有流路并使冷却制冷剂流通的结构的冷却器。
[0072]另外,本发明在其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将各实施方式自由地组合,或者能够对各实施方式适当地进行变形、省略。
[0073]另外,在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部分。
【主权项】
1.一种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功率半导体元件群,分别构成将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2个系统的逆变器; 直流汇流条,向所述功率半导体元件群分别供给直流电力; 直流输入端子,与所述直流汇流条连接,并且从外部电源供给直流电力; 第1、第2切换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直流输入端子与所述直流汇流条之间,进行导通或者切断的切换;以及 电容器,与所述直流汇流条分别连接, 所述第1、第2切换器的高频域的阻抗被设定成比所述直流汇流条的阻抗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筒状的金属框体,所述功率半导体元件群、所述直流汇流条、所述直流输入端子以及所述电容器被收容于所述金属框体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第2切换器被收容于所述金属框体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3切换器被设置成连接所述直流汇流条彼此。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第3切换器仅使构成所述直流汇流条的正极侧汇流条以及负极侧汇流条中的某一方导通或者切断。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直流汇流条设置了芯。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汇流条以平板状构成,所述直流汇流条的正极侧汇流条与负极侧汇流条经由绝缘部件被接合。8.一种逆变器一体化型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所述逆变器装置与电动机进行了一体化。
【专利摘要】逆变器装置(1)由被收容于圆筒状的金属框体(100)的内部的2个系统的逆变器(11、12)构成,分别将直流电力变换为3相交流电力。逆变器(11、12)具有:功率半导体元件(151、152、153、161、162、163);直流汇流条(120、130),向这些功率半导体元件供给直流电力;电容器(141、142),与直流汇流条(120、130)连接;以及切换器(171、172),连接于直流汇流条(120、130)与直流输入端子(110)之间。在直流输入端子附近配置了阻抗高的切换器,所以由于功率半导体元件的开关而产生的电磁噪声经由电容器在逆变器内部循环、衰减。
【IPC分类】H02K11/00, H02M7/493, H02M7/48
【公开号】CN105122626
【申请号】CN201380075684
【发明人】椋木康滋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3年9月26日
【公告号】DE112013006952T5, WO2014171023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