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及电子元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23095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的各种元件省略了图示。
[0052]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模块20是将继电器21、端子金属件22、收容部件23互相装配而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I个继电器模块20具备2个继电器21a、21b的例子,但是,构成继电器模块的继电器的数量不限定于2个,既可以仅由I个继电器构成,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继电器构成。此外,在用多个继电器构成继电器模块的情况下,既能够如图1那样使用相同的构成的继电器21,也能够如后所述将与图1不同的构成(例如图7、8)的继电器组合来使用。
[0053]继电器21包括:继电器主体24,其是由树脂等形成的长方体状的元件主体;4条板状的管脚25a?25d,其从继电器主体24突出;及平板状的绝缘部件26,其安装于继电器主体24。继电器主体24是收容电子元件类的有底的箱型的容器,沿着未图示的开口的周缘的上表面安装有绝缘部件26。继电器21a、21b为相同的构成,但是左右的朝向互为相反地配置。此外,对于绝缘部件26的详细构成在后记述。
[0054]继电器主体24具有未图示的上表面、位于下方的底面27、在左右方向对置的左侧面28及右侧面29、在前后方向对置的前表面30及背面31,在上表面安装有绝缘部件26。该继电器主体24构成将左右方向作为长边的长方体状,左侧面28及右侧面29、前表面30及背面31这四个面为侧面。在前表面30设置有与形成于收容部件23的贯通槽32卡合的卡止突起33。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主体24被形成为长方体状,但是,也可以被形成为立方体。
[0055]如图3所示,各管脚25a?25d具有:板状的基端部34 (34a?34d),其从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突出;及板状的接触部35 (35a?35d),其与该基端部34相连并延伸。这些管脚25之中的、管脚25a?25c具有:基端部34a?34c,其在继电器主体24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互相隔开间隔,从继电器主体24的左侧面28垂直地突出;及接触部35a?35c,其与这些基端部34a?34c相连,并与继电器主体24的左侧面28隔开预定的间隔,分别沿着左侧面28垂下。另一方面,管脚25d具有:基端部34d(图4),其从继电器主体24的右侧面29垂直地突出;及接触部35d,其与该基端部34d相连,与继电器主体24的右侧面29隔开预定的间隔,沿着右侧面29垂下。
[0056]基端部34a?34d被设定为分别与上表面、底面27平行地突出,且该突出位置为比上表面靠下侧的相同的高度位置。另一方面,接触部35a?35d被设定为与对置的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平行地延伸,且与该侧面的距离相同。另外,接触部35a?35d被设定为末端部(下端)的高度位置为比继电器主体24的底面27靠上侧的相同的高度位置。管脚25a、25c被设定为基端部34a、34c及接触部35a、35c的前后方向的宽度互为相同的大小,管脚25b、25d被设定为基端部34b、34d及接触部35b、35d的前后方向的宽度互为相同的大小。而且,管脚25b、25d的基端部34b、34d及接触部35b、35d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被设定得比管脚25a、25c的基端部34a、34c及接触部35a、35c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大。
[0057]收容部件23是用于收容并保持继电器21及端子金属件22的树脂制的筐体,包括:第I收容室36,其引导并收容继电器主体24 ;及第2收容室37 (37a、37b),其收容并保持端子金属件2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收容部件23处理为与未图示的电气接线箱相互独立的单体部件,但是,收容部件23也可以作为形成在电气接线箱的内侧的框体的一部分,与电气接线箱一体地形成。
[0058]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收容部件23中形成有2个第I收容室36,并以夹着各个第I收容室36的方式配置有2个第2收容室37a、37b。在第2收容室37a中收容有管脚25a?25c,另一方面,在第2收容室37b中收容有管脚25d,与被插入于各个第2收容室37的管脚25相对应,在预定的位置保持有端子金属件22。
[0059]如图5所示,第I收容室36被底壁38、和从底壁38竖立设置的壁部39围绕,构成上方向外部开放的凹状的空间。壁部39以将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左侧面28,右侧面29,前表面30,背面31)从四周围绕的方式从底壁38竖立设置,将继电器主体24向第I收容室36引导并收容。第I收容室36被形成为比继电器主体24大一圈的长方体状,将由壁部39引导的继电器主体24顺畅地收容,并且,所收容的继电器主体24的4个侧面与壁部39干涉而保持继电器主体24的姿势。
[0060]另外,如图1所示,在形成第I收容室36的4个壁部39 (39a?39d)之中的、除了将相邻的第I收容室36彼此分隔的壁部39a、及成为与第2收容室37的分隔壁的壁部39b、39c之外的其余的壁部39d(与继电器主体24的前表面30对置的壁部)上,在壁部39的高度方向延伸地形成有使第I收容室36面向收容部件23的外部的贯通槽32。在继电器主体24被收容于第I收容室36时,继电器主体24的卡止突起33能够卡止于贯通槽32。
[0061]第2收容室37a、37b分别配置在第I收容室36的壁部39b、39c的外侧、即隔着壁部39b、39c配置与在第I收容室36相反的相反侧,被由这些壁部39b、39c和收容部件23的框架部40形成的方筒状的框围绕,构成上方及下方向外部开放的长方体状的空间。配置在第I收容室36的壁部39b的外侧的第2收容室37a,通过跨着壁部39b和框架部40而形成的分隔壁41,将至少供管脚25插入的插入口的附近分隔。并且,在第2收容室37a、37b中,如图5所示,在与各端子金属件22对置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卡止矛42 (卡止片)。卡止矛42将端子金属件22保持于第2收容室37,从框架部40朝向第2收容室37以悬臂状延伸并一体成形,能够弹性变形。
[0062]端子金属件22是为了使电线43与继电器21电气连接而连接于电线43的末端部的接口部件。如图1所不,?而子金属件22由弟I ?而子金属件22a和弟2 ?而子金属件22b构成。这些端子金属件22a、22b都是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加工而形成的。
[0063]第I端子金属件22a与接触部35b、35d嵌合,具有:阴型的嵌合部44,其支承这些接触部35 对芯线压接片46,其对剥离电线43的末端部的绝缘覆皮45而露出的芯线进行凿紧;及一对外部压接片47,其对电线43的绝缘覆皮45的末端部分进行凿紧。嵌合部44包括:方筒状的筒状部48,其具有使接触部35b、35d嵌入的空间;及弹簧部49,其是将与形成该筒状部48的侧板相连的板状的部件从筒状部48的嵌入口附近向空间内折回而成的,通过利用弹簧部49的弹性力将嵌入在筒状部48的空间内的接触部35b、35d向与侧板对置的另一侧板侧按压,从而由嵌合部44支承接触部35b、35d。
[0064]第2端子金属件22b与接触部35a、35c嵌合,支承这些接触部35的构造与第I端子金属件22a基本上相同。因此,说明相当于第I端子金属件22a的嵌合部44的嵌合部50。该嵌合部50包括:筒状部51,其具有使接触部35a、35c嵌入的空间;及未图示的弹簧部,其设置于该筒状部51,与第I端子金属件22a的嵌合部44相比筒状部51被形成得宽度窄。即,嵌合部50通过利用弹簧部将被嵌入于筒状部51的接触部35a、35c按压向预定的方向,从而支承接触部35a、35c。这些端子金属件22a、22b都是公知的端子构造,只要能够支承接触部35,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能够使用被称作速接型的类型的端子金属件。
[006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第2收容室37a中,在第I端子金属件22a的两侧收容有第2端子金属件22b。另外,在第2收容室37b中,收容有第I端子金属件22a。这些端子金属件22a、22b分别在第2收容室37中被卡止矛42支承。
[0066]卡止矛42构成所谓的弹簧机构,从弹性变形恢复的复原力按压端子金属件22的弹簧部49的下缘并将其卡止,从而在实现防止端子金属件22从第2收容室37脱落的同时将端子金属件22保持于第2收容室3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左右的卡止矛42被配置为互相对称,但是,左右的卡止矛42也可以被配置为相同的方向、例如一个卡止矛42从框架部40延伸,另一个卡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