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湿式配合连接组件的自动上紧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47661阅读:来源:国知局
环形法兰25上,设有螺栓30以与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连接表面35上的相应的螺纹孔配合。
[0058]所述第一壳体11的连接端部13包括导向手柄26,该导向手柄可以与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连接端部14上的支座27相联接。
[0059]所述第一壳体11还包括前后法兰28、29,每个法兰包括伸入其表面中的配合孔32 (例如在图4中更详细示出的)。
[0060]每个壳体11、12包括各自的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端部13、14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相对端部13'、lf。
[0061]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固定到相对端部13'的弯曲加强件24,其提供在刚性便携式壳体11与伸入其中连接的电缆I之间的平滑连接。所述相对端部13'还包括尤其适合于连接所述弯曲加强件24的环形法兰25'。
[0062]如图2中所不,所述第一壳体11具有第一门18,所述第二壳体12具有第二门19。仅在将各自的壳体11和12紧固在一起之后才允许将门18和19打开。所述操作根据随后要详细描述的程序利用本发明的自动上紧器执行。
[0063]所述门18和19以适合于保持组件10的水密性并且保持连接接口基本干燥的顺序打开。为此,优选地,所述门18和/或门19包括多个密封环。
[0064]所述第一壳体11容纳由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相关保持架37支撑的第一相连接器16 ;所述相连接器16联接到三相电缆I的相应的电缆相。所述第二壳体12容纳由相关的活动保持架38支撑的第二相连接器17。所述相连接器17联接到三相电缆2的相应的电缆相。
[0065]三相电缆2的、以水密方式容纳在所述壳体12中的部分具有适合于能够使所述相连接器17从远端位置运动到连接位置的长度,例如1-1.5m。
[0066]所述第一相连接器16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1固定以便以例如3mm的间隙的面向连接端部13,而所述第二相连接器17安装在支承结构23上。该支承结构23 (相应地,以及所述第二相连接器17)可以从远端位置运动到连接位置,在所述远端位置中,所述第二相连接器17与所述连接端部14间隔开,在所述连接位置中,所述第二相连接器17朝向所述第一相连接器16穿过所述连接端部14延伸,以便于连接到所述第一相连接器16,以便创建所需的电和机械配合。
[0067]门18、19的打开以及第二相连接器17的运动是远程控制的,例如通过由ROV或由自动上紧器本身携带的低压供电线和通讯线路。
[0068]各个壳体11和12固定并上紧在一起是利用如图3-10中所示的自动上紧器100执行的。在图3-5和9中,所述自动上紧器100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11。
[0069]所述自动上紧器100可以围绕第一壳体11的纵向轴线B逐步自动运动,以便于将预先布置在连接端部13的环形法兰25中的螺栓30紧固到壳体12的连接表面35的相应的螺纹孔31中,从而将壳体11与12之间的联接固定。
[0070]特别地,所述自动上紧器100包括第一和第二滑动部100a、100b,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部可以固定到第一壳体11的前后子法兰28、29并且可以围绕壳体11的纵向轴线B运动。特别地,在紧固过程中,当接合第一和第二滑动部100a、100b的其中一个时,另一个滑动部100a、10b被松开并且可以在壳体11的表面上滑动。另外的特点在描述自动上紧器100的性能时在下面提供。
[0071]如图所示,每个滑动部100a、100b包括基本垂直于滑动部100a、100b的平行布置的两块直立板102、102'、103、103'。每对直立板102、102'和103、103'通过布置在其上部处的间隔板105、105^以及在其下部处的两个细长元件107、107'彼此连接。
[0072]每个滑动部100a、100b包括布置在各自第一和第二直立板103、103^与102、102r之间的接合致动器110。每个致动器110在其每个端部处承载一对可操作接合器109。这些接合器109与直立板102、102^、103、103^的下部交叉,每块板接合在水平位置中平行的两个接合器。每对可操作接合器109经由垂直于接合器109和致动器110的臂111连接到接合致动器110的一个端部。接合致动器110 (—般地是液压缸)可以从非工作位置运动到工作位置(正如由图3中的双箭头标示的)以将与其连接的两对接合器109平移到正如由图3的箭头c、c'标示的前后子法兰28、29的配合孔32中,在脱开步骤中反过来进行。
[0073]图6示出了第一滑动部100a。该滑动部包括连接到第一直立板103、103^的彼此面对的表面的中间部的导向件10U10P。在该实施方式中,这些导向件10U10P是弧形的以限定自动上紧器100在圆柱形水密壳体11上方运动的曲线路径。
[0074]这些导向件10U10P的圆弧直径可以根据水密壳体11的直径选择。
[0075]尾部104、10f分别连接到第一直立板103、103 ^的上部。尾部104、1f有助于直立板102、102^、103、103^在滑动部100a、10b往复运动过程中保持它们的平衡。
[0076]导向件10U10P和尾部104、10f具有分别抵接第二滑动部10b的第二直立板
102、102 ^的弧形样式。
[0077]导向件10U10P与成对(至少两对,本实施方式中是四对)设置到第二直立板120、102'的彼此面对的表面上的带凹口的辊子108相互作用,如图7所示,其示出了第二滑动部100b。每块直立板102、102^的带凹口的辊子108布置在凹槽112的旁边,所述凹槽112具有与导向件101、10P的形状互补的形状。有利地,所述导向件101、10P具有V形截面,所述凹槽112成型成榫接在一起的形状。
[0078]尾部104、10f包括两个臂,每个臂分别紧固到第一直立板103、103^的两个表面。在与紧固到板的端部相对的端部上,这两个臂通过小块119连接。每个第二直立板120、102'的上部部分由尾部104、104'的臂围绕并且由所述小块119约束在其中,正如下面要详细描述的。
[0079]所述第一滑动部10a设有固定组件,在绘出的壳体中,该固定组件是插入端口113a(见图6)中以面向第一壳体11的环形法兰25的螺丝刀组件113。
[0080]正如在图8中详细示出的,该螺丝刀组件113包括单头杆圆柱体114,其在面向环形法兰25的端部连接到螺丝刀工具或螺旋装置(screwing head) 115,并且运动穿过轴承座116,所述轴承座保持圆柱体114基本平行于第一和第二滑动部100a、100b的平行布置和壳体11的轴线B。扭矩工具保持器117设置并连接到液压供应管线,所述液压供应管线传递压力以达到所需扭矩。例如,所述扭矩工具保持器117保持Plarad液压扭矩工具(由Maschinenfabrik Wagner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销售)。
[0081]为了使第一和第二滑动部100a、100b相对运动,所述自动上紧器100设有推/拉致动器106,该推/拉致动器106具有连接到所述间隔板105、105r的端部。
[0082]优选地,该推/拉致动器106、106r是垂直于滑动部100a、10b的平行布置而布置的活塞组件。
[0083]设置多个位置传感器用于停止自动上紧器部分的运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上紧器100可以围绕第一壳体11的圆柱体逐步运动以将该壳体紧固到第二壳体12。如上所述,将壳体11、12通过它们各自的第一和第二配合端部13、14固定并上紧到一起是执行打开门18、19并在第一和第二相连接器16、17之间创建所需电连接、机械连接以及可选地光学连接之前必要的步骤。特别地,一旦壳体11和12之间对准并联接,这些壳体11、12例如通过螺栓彼此固定,正如下文中所述。
[0084]所述自动上紧器100可以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对准并联接之前或之后定位在第一壳体11上方。在第一种情况下,该自动上紧器100可以在第一壳体11潜入水中之前联接到第一壳体11。这种联接可以通过根据由箭头C、c'描绘的运动插入前后子法兰28,29的相关配合孔32中的第一和第二滑动部10a和10b的可操作接合器109实现。
[0085]当自动上紧器100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对准并联接之后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11时,可以使用脚手架120 (见图9-11)将自动上紧器100潜入水中并将其放在第一壳体11上。
[0086]在一个优选的配置过程中,自动上紧器100通过脚手架120潜入水中并联接到第一壳体11。在这种情况下,自动上紧器100连接到脚手架120(以下面解释的方式)并且不经由可操作接合器109接合到水密壳体11。然后在壳体紧固过程结束时使用脚手架120回收自动上紧器100。
[0087]如图9-11所示,脚手架120包括立柱121和横木122。搬运法兰(portingflange) 123从每条横木122的大致中间悬置。所述搬运法兰123与连接到抓持致动器124的悬杆125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法兰与两个悬杆交叉)。所述悬杆125具有设计成插入到孔118内的头部,所述孔118设置在自动上紧器100的第一和第二直立板102、102 ^、
103、103^的上部中。在图9中,示出了间隔开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部100a、100b,但是在将自动上紧器100潜入/回收步骤中,这些部分应该封闭以便与悬杆125相互作用。
[0088]所述抓持致动器124以与上面已经对接合致动器110阐述的运动基本相同的运动操作。
[0089]所述脚手架120包括附接到横木122和立柱121并支承每个连接环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