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5670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被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太阳能具有可再生性和清洁环保等特点。
[0003]CN102589159B所公开的一种聚光器,实际使用时,安装不方便,光热电转化率不高,清洗不方便。
[0004]因此,一种清洗方便,安装简易,应用面广,光热电转化率高,提高光利用率的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装置被提出。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装置,至少包括聚光模块(I),其特征在于:聚光模块(I)包含呈“U”型的壳体(10),壳体(10)的“U”型槽开口处设有透光板
[7],壳体(10)内设有光伏真空管(8)和反光镜(9),光伏真空管(8)设在反光镜(9)的焦点处。
[0007]上述聚光模块⑴所包含的壳体(10)的截面呈“U”型。
[0008]实际使用时:透光板(7)可以有效防止灰尘落在反光镜(9)和光伏真空管(8)上,还可以防止落物损坏反光镜(9),当需要清洗时,只需要清洗透光板(7)外表面即可。
[0009]上述光伏真空管(8)的具体结构如下:包含一个一端开口的管体,管体开口处设有端盖(86),管体由外管(832)和内管(831)组成,外管(832)和内管(831)形成一个真空腔体(83),内管(831)内腔设有光伏电池(84)、金属管A(82)和金属管B (85),金属管A(82)和金属管B (85)分别设在光伏电池(84)的两侧,且金属管A (82)和金属管B (85)的两端分别设在端盖(86)两侧,即一端设在内管(831)内腔,另一端设在外管(832)外部,所述金属W A(82)上设有进液孔(821),金属管B (85)上设有出液孔(851),且进液孔(821)和出液孔(851)设在内管(831)内腔。
[0010]上述金属管A(82)设在外管(832)外部的一端与进液管(61)连接,金属管B(85)设在外管(832)外部的一端与回液管(62)连接,实际使用时:液体通过进液管(61)和金属管A (82)流入内管(831)内腔,从金属管B (85)和回液管(62)流出,形成以密闭回路。
[0011]上述液体优选使用导热油。
[0012]实际使用时:导热油从进液管(61)和金属管A(82)流入内管(831)的内腔,并填充满内管(831)的内腔,之后从金属管B(85)和回液管(62)流出,这样有如下好处:1、光伏电池可以通过导热油冷却;2、光伏电池的电量可通过金属管A(82)和金属管B(85)输出;3、导热油被加热,另一端与油箱或水箱连接,可进行换热。
[0013]作为改进,金属管A (82)和金属管B (85)表面设有吸热涂层。
[0014]由于金属管A(82)和金属管B(85)上设有吸热涂层,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系统误差未被聚焦在光伏电池上的太阳光会照射在吸热涂层上,被转化为热能,因此可以降低对逐日机构精度的要求。
[0015]作为改进,壳体(10)内设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光伏真空管(8)和反光镜(9)。
[0016]作为改进,设有框架(6)和支撑架(5),所述框架(6)与支撑架(5)之间设有逐日机构(4),并通过逐日机构(4)连接,上述聚光模块(I)固定在框架(6)上。
[0017]上述框架(6)上设有固定杆(11),壳体(10)上设有孔,该孔可穿过固定杆(11),使聚光模块(I)固定在框架(6)上。
[0018]上述支撑架(5)优选使用伸缩架。
[0019]实际使用时:框架(6)上设有多组壳体(10),且两两壳体(10)之间通过连接件
(12)相互连接,所述连接件(12)优选使用榫卯结构。
[0020]由于金属管A(82)和金属管B(85)上设有吸热涂层,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系统误差未被聚焦在光伏电池上的太阳光会照射在吸热涂层上,被转化为热能,因此可以降低对逐日机构精度的要求。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安装简易、降低安装维修工作量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A-A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光伏真空管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B-B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实施例5的机构示意图。
[0029]图8是实施例5的机构示意图。
[0030]图中所示:I是聚光模块,2是管槽,3是杆槽,4是逐日机构,5是支撑架,6是框架,61是进液管,62是回液管,7是透光板,8是光伏真空管,81是填充物,82是金属管A,821是进液孔,83是真空腔体,831是内管,832是外管,84是光伏电池,85是金属管B,851是出液孔,86是端盖,9是反光镜,10是壳体,11是固定杆,12是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1: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至少包括聚光模块
(1),其特征在于:聚光模块⑴包含呈“U”型的壳体(10),壳体(10)的“U”型槽开口处设有透光板(7),壳体(10)内设有光伏真空管(8)和反光镜(9),光伏真空管(8)设在反光镜
(9)的焦点处。
[0032]上述聚光模块⑴所包含的壳体(10)的截面呈“U”型。
[0033]实际使用时:透光板(7)可以有效防止灰尘落在反光镜(9)和光伏真空管(8)上,还可以防止落物损坏反光镜(9),当需要清洗时,只需要清洗透光板(7)外表面即可。
[0034]实施例2:参照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机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光伏真空管(8)的具体结构如下:包含一个一端开口的管体,管体开口处设有端盖(86),管体由外管(832)和内管(831)组成,外管(832)和内管
(831)形成一个真空腔体(83),内管(831)内腔设有光伏电池(84)、金属管A(82)和金属管B(85),金属管A(82)和金属管B(85)分别设在光伏电池(84)的两侧,且金属管A(82)和金属管B(85)的两端分别设在端盖(86)两侧,即一端设在内管(831)内腔,另一端设在外管
(832)外部,所述金属管A(82)上设有进液孔(821),金属管B(85)上设有出液孔(851),且进液孔(821)和出液孔(851)设在内管(831)内腔。
[0035]上述金属管A (82)设在外管(832)外部的一端与进液管(61)连接,金属管B (85)设在外管(832)外部的一端与回液管(62)连接,实际使用时:液体通过进液管(61)和金属管A (82)流入内管(831)内腔,从金属管B (85)和回液管(62)流出,形成以密闭回路。
[0036]上述液体优选使用导热油。
[0037]实际使用时:导热油从进液管(61)和金属管A(82)流入内管(831)的内腔,并填充满内管(831)的内腔,之后从金属管B(85)和回液管(62)流出,这样有如下好处:1、光伏电池可以通过导热油冷却;2、光伏电池的电量可通过金属管A(82)和金属管B(85)输出;
3、导热油被加热,另一端与油箱或水箱连接,可进行换热。
[0038]作为改进,金属管A (82)和金属管B (85)表面设有吸热涂层。
[0039]由于金属管A(82)和金属管B(85)上设有吸热涂层,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系统误差未被聚焦在光伏电池上的太阳光会照射在吸热涂层上,被转化为热能,因此可以降低对逐日机构精度的要求。
[0040]实施例3: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机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壳体(10)内设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光伏真空管(8)和反光镜(9)。
[0041]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设有框架(6)和支撑架
(5),所述框架(6)与支撑架(5)之间设有逐日机构(4),并通过逐日机构(4)连接,上述聚光模块(I)固定在框架(6)上。
[0042]上述框架(6)上设有固定杆(11),壳体(10)上设有孔,该孔可穿过固定杆(11),使聚光模块(I)固定在框架(6)上。
[0043]上述支撑架(5)优选使用伸缩架。
[0044]实际使用时:框架(6)上设有多组壳体(10),且两两壳体(10)之间通过连接件
(12)相互连接,所述连接件(12)优选使用榫卯结构。
[0045]由于金属管A(82)和金属管B(85)上设有吸热涂层,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系统误差未被聚焦在光伏电池上的太阳光会照射在吸热涂层上,被转化为热能,因此可以降低对逐日机构精度的要求。
[0046]实施例5:参照图1、图7?8,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设有框架(6)和支撑架(5),所述框架(6)与支撑架(5)之间设有逐日机构(4),并通过逐日机构
(4)连接,上述壳体(10)固定在框架(6)上。
[0047]上述框架(6)上设有固定杆(11),壳体(10)上设有孔,该孔可穿过固定杆(11),使壳体(10)固定在框架(6)上。
[0048]框架(6)上设有多组壳体(10),且两两壳体(10)之间通过连接件(12)相互连接, 所述连接件(12)优选使用榫卯结构。
【主权项】
1.一种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装置,至少包括聚光模块(I),其特征在于:聚光模块(I)包含呈“U”型的壳体(10),壳体(10)的“U”型槽开口处设有透光板(7),壳体(10)内设有光伏真空管(8)和反光镜(9),光伏真空管(8)设在反光镜(9)的焦点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光伏真空管(8)的具体结构如下:包含一个一端开口的管体,管体开口处设有端盖(86),管体由外管(832)和内管(831)组成,外管(832)和内管(831)形成一个真空腔体(83),内管(831)内腔设有光伏电池(84)、金属管A(82)和金属管B(85),金属管A(82)和金属管B(85)分别设在光伏电池(84)的两侧,且金属管A (82)和金属管B (85)的两端分别设在端盖(86)两侧,即一端设在内管(831)内腔,另一端设在外管(832)外部,所述金属管A(82)上设有进液孔(821),金属管B (85)上设有出液孔(851),且进液孔(821)和出液孔(851)设在内管(831)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管A(82)和金属管B (85)表面设有吸热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0)内设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光伏真空管(8)和反光镜(9)。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框架(6)和支撑架(5),所述框架(6)与支撑架(5)之间设有逐日机构(4),并通过逐日机构(4)连接,上述聚光模块(I)固定在框架(6)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框架(6)和支撑架(5),所述框架(6)与支撑架(5)之间设有逐日机构(4),并通过逐日机构(4)连接,上述聚光模块(I)固定在框架(6)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装置,至少包括聚光模块(1),其特征在于:聚光模块(1)包含呈“U”型的壳体(10),壳体(10)的“U”型槽开口处设有透光板(7),壳体(10)内设有光伏真空管(8)和反光镜(9),光伏真空管(8)设在反光镜(9)的焦点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洗方便,安装放百纳,光热电转化率高等特点。
【IPC分类】H02S40-22, H02S40-42
【公开号】CN204465444
【申请号】CN201520207969
【发明人】杭超, 黄新城, 劳东青, 王荣, 李平妮
【申请人】杭超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4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