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电源供电电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68800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存在安全隐患。
[0029]第二线性稳压电路包括第八二极管D8、第六电阻R6、第五电容C5、第三稳压管D13和放大管。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辅助电源PFC,其负极通过第六电阻R6分别连接放大管集电极和第五电容C5正极,放大管基极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其集电极,放大管基极还连接第三稳压管D13负极,第三稳压管D13正极接地。放大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九二极管D9正极和第十二极管DlO正极,第九二极管D9负极连接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第十二极管DlO负极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VCCl。
[0030]当辅助电源PFC启动后,其通过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第二稳压管D12、第七二极管D7给第一上电接入端VCCl供电使L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工作,并通过第四二极管D4给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供电保证辅助电源PFC处于启动状态。
[0031]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稳压管D13的稳压值大于第二稳压管D12的稳压值,当LLC谐振电路通过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获得足够的电能正常工作后,第三稳压管D13连接到第七二极管D7负极,第七二极管D7正极连接第二稳压管。此时,由于第三稳压管D13的稳压值大于第二稳压管D12的稳压值,即第七二极管D7负极电压值高于其正极电压值,故而第七二极管D7无法正向导通。再通过电路元件的选择,可使得第七二极管D7负极电压值与其正极电压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七二极管D7反向击穿电压,从而使得第七二极管D7也无法反向导通,从而可进一步保证电路工作的稳定性。
[0032]本实施方式中,当LLC谐振电路正常工作后,第七二极管D7截止,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失电,辅助电源PFC仅通过第二线性稳压电路给第一上电接入端VCCl和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供电,保证辅助电源PFC处于启动状态,并保证LLC谐振电路正常工作。
[0033]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可利用第一线性稳压电路进行快速上电,以提高整机启动速度,然后切换到第二线性稳压电路进行稳定的供电,并切断第一线性稳压电路的大电流供电,可避免大电路造成的电路隐患。
[0034]本实施方式中,放大管采用复合三极管,其由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组成,第三二极管D3的基极作为放大管基极,第三二极管D3集电极作为放大管集电极,第四二极管D4发射极作为放大管发射极;第三二极管D3发射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基极,第四二极管D4集电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集电极。
[0035]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阻Rl由不少于三个电阻串联而成,第二电阻R2由不少于两个电阻串联而成,多电阻串联,通过替换电阻,可精确的控制阻值大小,从而提高精度。第四电阻R4和第六电阻R6分别采用不少于三个电阻并联而成,以便进一步降低阻值。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源、辅助电源(PFC)、LLC谐振电路、场效应管(QlOO)、第一三极管(Ql)、第七二极管(D7)、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和第二线性稳压电路;LLC谐振电路设有第一上电接入端(VCCl),辅助电源(PFC)设有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 供电电源通过场效应管(Q100)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VCCl),并通过第一三极管(Ql)连接场效应管(Q100);当第一三极管(Ql)截止,场效应管(Q100)导通;当第一三极管(Ql)导通,场效应管(Q100)截止; 辅助电源(PFC)通过第一线性稳压电路连接第七二极管(D7)正极,第七二极管(D7)负极分别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VCCl)和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辅助电源(PFC)通过第二线性稳压电路分别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VCCl)和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可负载电流值大于第二线性稳压电路可负载电流值; 第一线性稳压电路中设有第二稳压管(D12),第二线性稳压电路中设有第三稳压管(D13),第三稳压管(D13)的稳压值大于第二稳压管(D12);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第二稳压管(D12),其负极连接第三稳压管(D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供电电源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Rl)连接场效应管(Q100)的栅极并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且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场效应管(Q100)的漏极;场效应管(Q100)的源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和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连接第一电容(Cl)的正极,第一电容(Cl)的负极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l)基极并连接第二电容(C2)正极,第二电容(C2)的负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电阻(Rl)由不少于三个电阻串联而成,第二电阻(R2)由不少于两个电阻串联而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线性稳压电路由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和第二稳压管(D12)组成,滤波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三电容(C3),辅助电源(PFC)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整流电路输入端,整流电路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稳压管(D12)负极和第七二极管(D7)正极,第二稳压管(D12)负极接地。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第四电阻(R4)由不少于三个电阻并联而成。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整流电路由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和第四电容(C4)组成;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作为整流电路输入端,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和第四电容(C4)的负极接地,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第四电容(C4)的正极,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作为整流电路输出端。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二稳压管(D12)负极连接有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由第五电阻(R5)和第二三极管(Q2)组成;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稳压管(D12)的负极并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其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VCCl)并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二线性稳压电路包括第八二极管(D8)、第六电阻(R6)、第五电容(C5)、第三稳压管(D13)和放大管;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辅助电源(PFC),其负极通过第六电阻(R6)分别连接放大管集电极和第五电容(C5)正极,放大管基极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其集电极,放大管基极还连接第三稳压管(D13)负极,第三稳压管(D13)正极接地;放大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九二极管(D9)正极和第十二极管(DlO)正极,第九二极管(D9)负极连接第二上电接入端(VCC2),第十二极管(DlO)负极连接第一上电接入端(VCCl)。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放大管为复合三极管。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放大管由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组成,第三二极管(D3)的基极作为放大管基极,第三二极管(D3)集电极作为放大管集电极,第四二极管(D4)发射极作为放大管发射极;第三二极管(D3)发射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基极,第四二极管(D4)集电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集电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包括:供电电源、辅助电源、LLC谐振电路、场效应管、第一三极管、第七二极管、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和第二线性稳压电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通过场效应管和第一三极管的设置,可使得当供电电源给辅助电源充满电后,供电电源自动切断对辅助电源的充电,避免浮充,从而使得静态功耗降低,提高整机效率。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线性稳压电路和第二线性稳压电路,辅助电源可通过第一线性稳压电路以大电流快速为LLC谐振电路供电,从而实现LLC谐振电路的快速启动,然后,辅助电源仅通过第二线性稳压电路对第一上电接入端和第二上电接入端供电,提高电流稳定性,避免大电流隐患。
【IPC分类】H02M7/217
【公开号】CN204721241
【申请号】CN201520453178
【发明人】林富安, 林森茂
【申请人】天长市富安电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