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电路及双电源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57589阅读:1102来源:国知局
隔离电路及双电源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电路及双电源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子技术领域中,存在一部分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需要两台电源并联输出供电,不间断供电,即,当一台电源损坏时,另一台电源可以正常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但是,如果电源的输出不作任何的处理,当一台电源损坏时,而且损坏的状态为输出端短路,则会造成并联使用的另一台电源被短路,供电会间断。
[000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所示,一般地,在两台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串联一个二极管D1和D2,当其中一台电源短路时,二极管反向截止,则并联使用的另一台电源的输出电流无法流入损坏的电源中,从而维持另一台电源的正常输出。但是存在不足之处,由于供电系统的电源输出的是低压大电流,电源输出电流较大,二极管Dl、D2的损耗极大,会造成电源转换效率低下和二极管过热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离电路及双电源供电系统,在保证不间断供电的前提下,有效减小电源输出损耗,提高电源供电系统稳定性。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电路,包括M0S管和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具有栅极控制端、源极检测端和漏极检测端;所述M0S管的栅极与所述栅极控制端连接,所述M0S管的源极与所述源极检测端连接,所述M0S管的漏极与所述漏极检测端连接;
[0006]所述M0S管的源极为所述隔离电路的隔离输入端;所述M0S管的漏极为所述隔离电路的隔离输出端。
[000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驱动直流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驱动直流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且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还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0008]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栅极控制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源极检测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漏极检测端。
[0009]所述驱动直流电源为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提供偏置电压。
[00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0011]则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驱动直流电源,具体为: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驱动直流电源;
[0012]则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驱动直流电源,具体为: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驱动直流电源。
[0013]所述第一电阻用于限流保护所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用于限流保护所述第二三极管。
[0014]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和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驱动直流电源;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驱动直流电源;
[0015]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栅极控制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源极检测端;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漏极检测端。
[0016]所述驱动直流电源为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二极管提供偏置电压。
[001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0018]则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驱动直流电源,具体为: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驱动直流电源;
[0019]则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驱动直流电源,具体为:所述二极管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驱动直流电源。
[0020]所述第一电阻用于限流保护所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用于限流保护所述二极管。
[0021]进一步地,所述M0S管为N沟道M0S管。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0024]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第一直流供电电源、第一隔离电路、第二直流供电电源、第二隔离电路和负载;
[0025]所述第一隔离电路为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隔离电路;
[0026]所述第二隔离电路为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隔离电路;
[0027]所述第一直流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隔离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隔离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直流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隔离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隔离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提供一种多电源供电系统,其电路结构是所述双电源供电系统的叠加,即,每一个电源均通过一个隔离电路与负载相连接。
[002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离电路及双电源供电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系统供电正常时,隔离电路的驱动模块通过检测M0S管源极和漏极电压,控制M0S管的栅极电压使M0S管饱和导通,使供电电源的电流均流向负载;当某一路供电电源发生故障时,与故障电源连接的隔离电路处于截止状态,确保其他供电电源不会被短路,并能正常供电给负载,从而保证了系统的不间断供电。另一方面,系统正常工作时,由于M0S管的饱和导通电阻非常小,在大电流供电场合下,能有效地减少电源输出损耗,并且M0S管不易损坏,能提尚电源供电系统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4]实施例一
[0035]请参阅图2,其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第一直流供电电源11、第一隔离电路12、第二直流供电电源13、第二隔离电路14和负载15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隔离电路12与所述第二隔离电路14的电路结构相同,为所述双电源提供的隔离作用也是相同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隔离电路12可用于多电源供电系统,S卩,每一个电源均通过一个第一隔离电路12与负载相连接。
[0036]所述第一隔离电路12包括M0S管Q1和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具有栅极控制端、源极检测端和漏极检测端;所述M0S管Q1的栅极与所述栅极控制端连接,所述M0S管Q1的源极与所述源极检测端连接,所述M0S管Q1的漏极与所述漏极检测端连接;
[0037]所述M0S管Q1的源极为所述第一隔离电路12的隔离输入端;所述M0S管Q1的漏极为所述第一隔离电路12的隔离输出端。
[0038]优选地,所述M0S管Q1为N沟道M0S管。
[00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通过连接M0S管Q1的源极和漏极,根据源极电压和漏电压来控制M0S管Q1的栅极电压,通过M0S管Q1的栅源电压是否满足饱和导通的阈值条件来控制M0S管Q1的导通或截止。
[004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Q2和第二三极管Q3 ;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驱动直流电源VCC ;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驱动直流电源VCC ;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且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还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
[0041]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为所述栅极控制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为所述源极检测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为所述漏极检测端。
[004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 ;
[0043]则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驱动直流电源VCC,具体为: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驱动直流电源VCC ;
[0044]则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驱动直流电源VCC,具体为: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驱动直流电源VCC。
[0045]优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2和第二三极管Q3均为NPN型三极管。
[00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直流电源VCC为所述第一三极管Q2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3提供偏置电压;所述第一电阻R1用于限流保护所述第一三极管Q2 ;所述第二电阻R2用于限流保护所述第二三极管Q3。
[0047]所述第二隔离电路14与前面所述的第一隔离电路12相同,如图2所示,包括M0S管Q4 ;三极管Q5、Q6 ;电阻R3、R4,其具体连接方式如上所述,不再赘述。
[0048]所述第一直流供电电源11与所述第一隔离电路12的隔离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隔离电路12的隔离输出端与所述负载15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直流供电电源13与所述第二隔离电路14的隔离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路14的隔离输出端与所述负载15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00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流供电电源11和所述第二直流供电电源13由开关电源模块提供,例如,所述开关电源模块输入一路交流电信号,相应地输出一路直流电信号。在实际应用中,用于供电的电源可以但不限于两个以上电源并联供电,并且所述电源均分别与一个隔离电路连接后再输送电流给负载。
[0050]以下将描述本实施例的双电源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0051]当系统供电正常时,所述第一直流供电电源11和所述第二直流供电电源13分别输出一个低电压大电流的电流信号,以所述第一隔离电路12为例,M0S管Q1的源极电压高于漏极电压,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为高电平,第二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为低电平,则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结电压反偏,使得第一三极管Q2处于截止状态;第二三极管Q3的发射结和集电结的电压均为正偏,使得第二三极管Q3处于饱和导通状态;从而第一三极管Q2集电极为高电压,则M0S管Q1的栅源电压满足饱和导通的条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