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及可穿戴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249087阅读:来源:国知局
壳1还包括一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一端连接所述开孔3,另一端往金属机壳1边缘延伸。
[0043]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充电线圈2和金属机壳1,所述充电线圈2设置于所述金属机壳1内侧,所述金属机壳1上包括多个开孔3及与开孔3 —一对应的多个缝隙,每个缝隙的一端与一个开孔3相连,另一端往金属机壳1边缘或所述多个开孔3构成的区域内部延伸。
[0044]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
[0045]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
[0046]实施例一
[0047]请参照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用于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包括充电线圈2和金属机壳1,所述充电线圈2设置于所述金属机壳1内侧,所述金属机壳1上对应充电线圈2的中心设有一开孔3,所述金属机壳1还包括一第一缝隙4,所述第一缝隙4 一端连接所述开孔3,另一端延伸至金属机壳1边缘。所述开孔3的形状不固定,通常与充电线圈2的形状相适应,可以为圆形、矩形,也可以为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当开孔3为圆形,其半径为1-3_;当开孔3为矩形,其面积为3-25平方毫米。
[0048]所述第一缝隙4的宽度为0.15-3.2_,优选0.2_3mm,进一步优选为l_2mm。可选地,所述金属机壳1还包括一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一端连接所述开孔3,另一端往金属机壳1边缘延伸,所述另一端可以不延伸至机壳边缘,以保证金属机壳1的一体化。
[0049]本实施例适用于不同形状的天线线圈,并且可满足对外观的不同需求。
[0050]请参照图9至图11,图9为充电线圈2的电流示意图,图10为图8所示的金属机壳1的电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金属机壳1上的电流的主要部分和充电线圈2上电流同向,都为逆时针方向。因此这两部分产生的磁场有叠加作用。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距离充电线圈5mm处的磁场强度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磁场在Z轴正方向,即无线充电工作方向的磁场与不加金属机壳1时的磁场值接近。
[0051]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在一块金属外壳的智能手表上,应用支持Qi标准的无线充电发射,接收电路,在不加金属机壳1时,无线充电效率为52% ;覆盖普通未开孔或缝隙的金属机壳1时,无法充电;覆盖图8所示的金属机壳1时,无线充电效率为45%。虽然覆盖图8所不的金属机壳1时的充电效率较不加金属机壳1时略有降低,但是考虑到金属机壳1的覆盖范围较大,本实用新型依然有很好的实用性。
[0052]实施例二
[0053]请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金属机壳1上包括多个开孔3及与开孔3 —一对应的多个缝隙,每个缝隙的一端与一个开孔3相连,另一端往金属机壳1边缘延伸。
[0054]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开孔3可以不设置在金属机壳1的中心位置,因此可选地,所述多个缝隙的另一端也可往图12所示的中心区域延伸,也就是说,可以往多个开孔3构成的区域内部方向延伸。此时不同缝隙也可相连形成一个缝隙,只要保证金属机壳1为一体结构即可。例如当有四个开孔3,四个缝隙时,第一和第三缝隙设置在第一直线上且相连,第二和第四缝隙设置在第二直线上且相连,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相交。
[0055]本实施例同样能实现较好的无线充电性能,同时能提高可穿戴设备的设计灵活性。
[005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及可穿戴设备,通过在金属机壳上开适当的开孔和缝隙,改变金属机壳上的电流,即使被金属机壳覆盖,无线充电天线也可工作,且性能良好。既实现了无线充电的功能,又满足了移动终端金属化机身的设计要求。
[00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充电线圈和金属机壳,所述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金属机壳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机壳上对应充电线圈的中心设有一开孔,所述金属机壳还包括一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一端连接所述开孔,另一端延伸至金属机壳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为圆形、矩形或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为圆形,其半径为l_3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为矩形,其面积为3-25平方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为0.15-3.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为0.2-3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机壳还包括一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一端连接所述开孔,另一端往金属机壳边缘延伸。8.—种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充电线圈和金属机壳,所述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金属机壳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机壳上包括多个开孔及与开孔一一对应的多个缝隙,每个缝隙的一端与一个开孔相连,另一端往金属机壳边缘或所述多个开孔构成的区域内部延伸。9.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机壳的无线充电结构及包括所述充电结构的可穿戴设备,所述充电结构包括充电线圈和金属机壳,所述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金属机壳内侧,所述金属机壳上设有开孔,以及与开孔一一对应的缝隙,所述缝隙一端连接所述开孔,另一端延伸至金属机壳边缘。通过在金属机壳上开适当的孔和缝隙,改变金属机壳上的电流,使得无线充电天线可工作,且性能良好。
【IPC分类】H02J50/10, H02J7/00
【公开号】CN205160112
【申请号】CN201520828736
【发明人】毕晔海, 陶昌虎, 沈大旋, 吴会林, 周仲蓉
【申请人】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