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跌落保险电缆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00802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跌落保险电缆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跌落保险电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高压线路的带电作业是电力设备测试、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它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损失、保证电网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跌落保险是经常检修和更换的主要元器件之一,目前带电作业机器人广泛应用,现有的电缆固定夹并不能用于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只能用于人工带电作业,而且夹持不紧,固定不牢靠,电缆线容易脱离,容易造成相间短路。
[0003]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多种结构的夹持装置。然而,夹持装置多为仅能够实现单根电缆线的夹持,两个电缆线需要同时夹持时,夹持装置的相对距离无法得到保证。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装置,来使得跌落保险维护时电缆线被稳定夹持,来防止相间短路情况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跌落保险电缆固定装置。本装置可以把跌落保险电缆引线及导线分隔夹持,进行带电更换、检修跌落保险作业,避免产生相间短路,提高了安全性。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跌落保险电缆固定装置,包括:
[0008]相铰接的上夹体及下夹体;
[0009]铰接节点的一侧具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位于上夹体及下夹体之间,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夹体及下夹体固定连接;
[0010]位于铰接节点另一侧的上夹体及下夹体上对应设有多个凹槽,相对应的凹槽之间为用于夹持跌落保险电缆的空间;
[0011 ] 支撑弹簧在弹力的作用下使上夹体与下夹体配合将跌落保险电缆夹持。
[0012]优选的,所述上夹体及下夹体分别与一夹持体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凹槽至少为四个。
[0014]优选的,所述上夹体和下夹体内对应设置有丝堵,丝堵依次与压缩弹簧和钢球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上夹体及下夹体通过销轴铰接,销轴的端部安装有开口销。
[0016]优选的,相邻的凹槽弧度及深度均不相同。
[0017]优选的,所述钢球的一部分凸出于容纳自身的凹槽。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I)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使上下夹体具有凹槽的部分相互靠近,将跌落保险电缆夹持于凹槽内,防止跌落保险电缆发生相间短路;
[0020](2)在压缩弹簧及支撑弹簧的相互配合下,能使得不同规格的电缆均被较好的固定,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23]图中:1、上夹体,2、丝堵,3、压缩弹簧,4、钢球,5、支撑弹簧,6、上夹持体,7、下夹持体,8、螺钉,9、开口销,10、销轴,11、下夹体,12、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一种跌落保险电缆固定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0026]相铰接的上夹体I及下夹体11 ;
[0027]铰接节点的右侧具有支撑弹簧5,支撑弹簧5位于上夹体I及下夹体11之间,支撑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上夹体I及下夹体11固定连接;来将上夹体I及下夹体11的右端撑起,使上夹体I和下夹体11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左侧处于闭合状态。
[0028]位于铰接节点左侧的上夹体I及下夹体11上对应设有多个凹槽,相对应的凹槽之间为用于夹持跌落保险电缆的空间。
[0029]凹槽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设定,比如四个、六个、八个或者更多。因为凹槽是相对应设置的,所以只要上夹体I具有一个凹槽,那么在下夹体11上,也就对应设置有一个凹槽,两个凹槽共同作用,用于容纳电缆。
[0030]本实施例当中,为了便于理解,仅给出了四个凹槽的结构说明,但从保护范围的角度来说,并不被凹槽数量所限制。具体来说,凹槽包括第一凹槽12及第二凹槽13,第一凹槽12包括位于上夹体I上的上半部分及位于下夹体11上的下半部分,第二凹槽13也是。第一凹槽12用于夹持跌落保险引线,第二凹槽12用于夹持跌落保险主导线。
[0031]对于不同的跌落保险而言,其主导线与引线的规格亦不相同。为了提高通用性,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上夹体I内部具有一个丝堵2,丝堵2通过压缩弹簧3与钢球4相连接,下夹体11内同样对应设置有丝堵2、压缩弹簧3及钢球4。两个钢球4的一部分,位于所对应的夹体当中,另一部分,凸出于所述夹体,来实现对跌落保险引线的夹持。
[0032]当然,每个钢球4均是位于凹槽内的。在本实施例当中,两个钢球4均占据了第一凹槽12的一部分空间。当引线被放置于两钢球4之间时,因引线的外径大于两钢球4之间的距离,所以两钢球4就会被撑开,压缩与各自连接的压缩弹簧3。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所以在压缩弹簧3被压缩时,同样通过钢球将力反馈到引线上,则引线就被夹持了。
[0033]同时,第二凹槽13内放置有主导线时,主导线会将上夹体I和下夹体11的左半部分撑开,相应的,上夹体I和下夹体11的右半部分(铰接节点的右侧)就会相对靠近,则支撑弹簧5就会被压缩,使上夹体I和下夹体11的左半部分具有了相互靠近的趋势,主导线就被夹持了。
[0034]主导线和引线位于不同的凹槽当中,所以主导线和引线收到不同弹簧的弹力,自然主导线和引线其中之一从夹体上脱离时,另一个仍处于稳定夹持状态。
[0035]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3之间,具有一个带平面的凸起部分,用于分隔两个凹槽。因此,当主导线和引线被夹持后,两个凸起部分处于接触状态,所以主导线和引线始终保持有一定距离,进而防止相间短路事故的发生。
[0036]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上夹体I和下夹体11均为非金属材料制成,即起到绝缘防护的作用,又减轻了整体的重量。
[0037]进行工作前,可根据跌落保险线径的粗细,调节丝堵2的拧入夹体的深度,控制钢球4压紧跌落保险引线力量的大小。
[0038]从提高使用方便性的角度来说,本实施例当中,上夹持体6和下夹持体7分别通过螺钉8与上夹体I和下夹体11装配。上夹持体6和下夹持体7均是经过钢板折弯工序和焊接工序而成,可成为高压作业机械人机械手臂夹持部分。
[0039]为了便于提高不同外径电缆的适用性,相邻的凹槽弧度及深度均不相同。且所述钢球4的一部分凸出于容纳自身的凹槽。
[0040]参考图2所示,为了防止上夹体I和下夹体11分开,本实施例中,采用销轴10将上夹体I和下夹体11铰接起来,销轴10不具有帽的一端,通过螺纹拧入开口销9,来使销轴10轴向运动时上下部分均被限位,所以上夹体I和下夹体11就可靠的铰接在一起。
[0041]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的使用过程如下:
[0042]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一个机械臂手爪加持跌落保险电缆固定器的上夹持体6和下夹持体7,并且操作闭合机械臂手爪,跌落保险电缆固定器的支撑弹簧5被压缩,第一内槽12和第二内槽13打开,另一个机械臂手爪夹持跌落保险引线,使跌落保险引线进入第一内槽12,主导线进入第二内槽13,松开加持跌落保险电缆固定器的手爪,跌落保险电缆固定器的上夹体I和下夹体11在支撑弹簧5推力的作用下进行闭合,因此,使第一内槽12中的钢球4紧紧的加持住跌落保险引线,第二内槽13在支撑弹簧5推力的作用下,紧紧加持住主导线。
[0043]支撑弹簧5和压缩弹簧3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则主导线和引线就处于长期被夹持状态,就可以进行后续检修或更换跌落保险工作。
[0044]人工作业的方式与机器人作业相同,在此就不进行赘述了。
[004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未予以详细说明的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跌落保险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铰接的上夹体及下夹体; 铰接节点的一侧具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位于上夹体及下夹体之间,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夹体及下夹体固定连接; 位于铰接节点另一侧的上夹体及下夹体上对应设有多个凹槽,相对应的凹槽之间为用于夹持跌落保险电缆的空间; 支撑弹簧在弹力的作用下使上夹体与下夹体配合将跌落保险电缆夹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落保险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体及下夹体分别与一夹持体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落保险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至少为四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落保险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体和下夹体内对应设置有丝堵,丝堵依次与压缩弹簧和钢球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落保险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体及下夹体通过销轴铰接,销轴的端部安装有开口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落保险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凹槽弧度及深度均不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跌落保险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的一部分凸出于容纳自身的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跌落保险电缆固定装置。包括:相铰接的上夹体及下夹体;铰接节点的一侧具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位于上夹体及下夹体之间,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夹体及下夹体固定连接;位于铰接节点另一侧的上夹体及下夹体上对应设有多个凹槽,相对应的凹槽之间为用于夹持跌落保险电缆的空间;支撑弹簧在弹力的作用下使上夹体与下夹体配合将跌落保险电缆夹持。本装置可以把跌落保险电缆引线及导线分隔夹持,进行带电更换、检修跌落保险作业,避免产生相间短路,提高了安全性。
【IPC分类】H02G1/00
【公开号】CN205212317
【申请号】CN201520865559
【发明人】阮鹏程, 戚晖, 慕世友, 武志刚, 任志刚, 左新斌, 李勇, 吴观斌, 许乃媛, 赵玉良, 李玉华
【申请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