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接线柱及电机驱动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43875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接线柱及电机驱动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接线柱及电机驱动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电动车因其不燃烧汽油产生动力,具有环保、污染小的特点,在旅游景区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地方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电动车设有一个电机控制器,用于驱动电机转动。[0003 ]电机控制器是安装在需要在户外行驶的电动车上,在户外行驶难免会遇上潮湿、雨天或雪天等天气状况,如果潮湿气流、水滴或冰雪进入到交流电机控制器内,将会造成电路短路,继而会对交流电机控制器造成破坏,严重地还会存在火灾等安全隐患。同时,电动车在户外行驶也难免会遇上颠簸,安装在电动车上的交流电机控制器也会随着电动车的颠簸而晃动,而安装在交流电机控制器上的密封装置也会因为该颠簸晃动而导致松动或脱落,严重影响了交流电机控制器的日常使用。

【发明内容】

[0004]本-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接线柱及电机驱动控制器。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水接线柱,所述防水接线柱下端固定在PCB板上,上端穿过面盖上的接线柱通孔;所述防水接线柱包括接线柱本体和套在接线柱本体上的防水橡胶圈;防水橡胶圈与接线柱本体过盈配合;所述接线柱本体上部具有环状凸起,防水橡胶圈下端与环状凸起接触,上端与面盖接触。
[0006]—种电动车辆用电机驱动控制器,包括上述防水接线柱和面盖,所述接线柱通孔的边缘具有凸起结构,所述防水橡胶圈下端与环状凸起接触,上端与凸起结构接触。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8]1.通过环状凸起和防水橡胶圈的共同作用,能对接线柱通孔和接线柱本体之间的空隙进行严格密封,具有较高的防水特性;
[0009]2.防水橡胶圈上端顶住面盖,下端顶住接线柱本体,使得电机驱动控制器内各个部件之间结构紧凑,有效解决了颠簸晃动而导致松动或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线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水接线柱与底座和面盖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0012]图3为现有的面盖内侧面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凸起结构的面盖的内侧面的示意图;
[0014]图5为凸起结构与防水橡胶圈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0015]图中,接线柱本体1、环状凸起11、防水橡胶圈2、PCB板3、面盖4、接线柱通孔41、凸起结构42。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2所示,一种防水接线柱,所述防水接线柱下端固定在PCB板3上,上端穿过面盖4上的接线柱通孔41。
[0017]所述防水接线柱包括接线柱本体I和套在接线柱本体I上的防水橡胶圈2;防水橡胶圈2与接线柱本体I过盈配合,即防水橡胶圈2紧紧套在接线柱本体I上;
[0018]所述接线柱本体I上部具有环状凸起11(如图1所示,),防水橡胶圈2下端与环状凸起11接触,上端与面盖4接触,能对接线柱通孔41和接线柱本体I之间的空隙进行严格密封,具有较高的防水特性,同时,防水橡胶圈2上端顶住面盖4,下端顶住接线柱本体1,使得电机驱动控制器内各个部件之间结构紧凑,有效解决了颠簸晃动而导致松动或脱落的问题。
[0019]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较好防水效果的电机驱动控制器,包括上述防水接线柱和面盖4,如图4所示,所述接线柱通孔41的边缘具有凸起结构42,所述防水橡胶圈2下端与环状凸起11接触(如图5所示),上端与凸起结构42接触,用于辅助防水橡胶圈4进一步提高防水作用和防震作用。
【主权项】
1.一种防水接线柱,所述防水接线柱下端固定在PCB板(3)上,上端穿过面盖(4)上的接线柱通孔(4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接线柱包括接线柱本体(I)和套在接线柱本体(I)上的防水橡胶圈(2);防水橡胶圈(2)与接线柱本体(I)过盈配合;所述接线柱本体(I)上部具有环状凸起(11),防水橡胶圈(2)下端与环状凸起(11)接触,上端与面盖(4)接触。2.—种电机驱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接线柱和面盖(4),所述接线柱通孔(41)的边缘具有凸起结构(42),所述防水橡胶圈(2)下端与环状凸起(11)接触,上端与凸起结构(42 )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接线柱,包括接线柱本体和套在接线柱本体上的防水橡胶圈;防水橡胶圈与接线柱本体过盈配合;从而对接线柱通孔和接线柱本体之间的空隙进行严格密封,具有较高的防水特性;接线柱本体上部具有环状凸起,防水橡胶圈下端与环状凸起接触,上端与面盖接触,使得电机驱动控制器内各个部件之间结构紧凑,有效解决了颠簸晃动而导致松动或脱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包括上述防水接线柱的电动车辆用电机驱动控制器,包括防水型面盖,可与防水接线柱配合,进一步提高防水作用和防震作用。
【IPC分类】H02K5/22
【公开号】CN205356038
【申请号】CN201521139111
【发明人】朱麟趾, 叶刚
【申请人】朱麟趾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