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6421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结构,设置在壳体(7)的一侧壁,侧壁围成一凹槽,凹槽中设置有充电触点(1),充电触点(1)靠近侧壁一端,在侧壁上设置一与凹槽外表面平齐的滑动开关(2),未推动滑动开关(2)时充电触点(1)被滑动开关(2)遮挡;当推动滑动开关(2)至侧壁另一端时,充电触点(1)露出。将充电触点设置在壳体侧壁,避免了将充电触点设置在壳体底部导致的汗液进入充电接口,进而对设备造成不良影响,并且在未进行充电时利用滑动开关遮挡充电触点,实现了触点充电的隐藏式设计,应用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中更美观,提升了用户体验。
【专利说明】
一种充电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设备的充电接口一般都在壳体底部,采用触点充电方式。用户在佩戴时汗液可能会进入充电接口,对设备造成不良影响。有些设备在侧壁设置充电接口,采用USB+USB盖的显式设计,但是不美观,降低了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结构,所述充电结构设置在壳体(7)的一侧壁,所述侧壁围成一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充电触点(I),所述充电触点(I)靠近所述侧壁一端,在所述侧壁上设置一与所述凹槽外表面平齐的滑动开关(2),未推动所述滑动开关(2)时所述充电触点(I)被所述滑动开关(2)遮挡;当推动所述滑动开关(2)至所述侧壁另一端时,所述充电触点(I)露出。
[0004]其中,所述凹槽中央开有沿所述滑动开关(2)推动方向的缝隙(11);所述滑动开关(2)内壁中部设有一插槽(21),所述滑动开关(2)通过所述插槽(21)插入所述凹槽中的所述缝隙(11),并可沿所述缝隙(11)滑动。
[0005]其中,所述壳体(7)内设置有连接支架(3),所述连接支架(3)呈Z字型,2字型的一端设置一卡孔(31),Z字型的另一端设置一插片(32),Z字型的主体设置一插条(33);所述连接支架(3)通过所述插片(32)插入所述滑动开关(2)内壁中部的所述插槽(21)内与所述滑动开关(2)固定连接,在推动所述滑动开关(2)时带动所述连接支架(3)沿所述缝隙(11) 一起滑动。
[0006]其中,所述壳体(7)内远离所述充电触点(I)的一端固定有弹簧壳(6),所述弹簧壳
[6]中装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支架(3)的Z字型的主体,且所述插条(33)插入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所述充电结构未进行充电时,在所述弹簧(5)的作用下,所述滑动开关(2)处于所述壳体侧壁靠近所述充电触点(I) 一端,所述充电触点(I)被所述滑动开关(2)遮挡。
[0007]其中,在靠近所述弹簧壳(6)的所述壳体(7)内设置一卡扣(4),所述充电结构进行充电时推动所述滑动开关(2),所述连接支架(3)压缩所述弹簧(5)—起运动,达到远离所述充电触点(I)的一端后,所述卡扣(4)卡入所述连接支架(3)的所述卡孔(31),所述滑动开关
(2)无法回弹;
[0008]所述充电结构充电结束后,向设置有充电触点(I)的一端推动所述滑动开关(2),所述卡扣(4)脱出所述连接支架(3)的所述卡孔(31),所述滑动开关(2)在所述弹簧(5)的作用下回弹至所述壳体侧壁靠近所述充电触点(I) 一端。
[0009]其中,所述充电结构进行充电时,设置有所述充电触点(I)的侧壁朝下,与充电线设置的触点接触充电。
[0010]其中,所述充电结构用于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
[00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将充电触点设置在壳体侧壁,避免了将充电触点设置在壳体底部用户的汗液进入充电接口,对设备造成不良影响,并且在未进行充电时利用滑动开关遮挡充电触点,实现了触点充电的隐藏式设计,应用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中更美观,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的零件爆炸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在未推动滑动开关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在推动滑动开关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在进行充电时的摆放方式示意图;
[0016]图5为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配套使用的充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a)为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应用于智能手环中的俯视效果图;
[0018]图6(b)为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应用于智能手环中的前视效果图;
[0019]图6(c)为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应用于智能手环中,未推动滑动开关时的后视效果图;
[0020]图6(d)为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应用于智能手环中,推动滑动开关后的后视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结构可以用于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设备中,下面以应用于智能手环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的零件爆炸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结构设置在壳体7的一侧壁,侧壁围成一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充电触点(I ),所述充电触点(I)靠近所述侧壁一端,在侧壁上设置一与凹槽外表面平齐的滑动开关2。将充电触点设置在壳体侧壁,避免了将充电触点设置在壳体底部所导致的汗液进入充电接口,进而对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0024]未推动滑动开关2时充电触点I被滑动开关2遮挡,效果如图6(c)所示;当推动滑动开关2至侧壁另一端时,充电触点I露出,效果如图6(d)所示。在未进行充电时利用滑动开关遮挡充电触点,实现了触点充电的隐藏式设计,应用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中更美观,提升了用户体验。
[0025]优选的,凹槽中央开有沿滑动开关2推动方向的缝隙11;滑动开关2内壁中部设有一插槽21,滑动开关2通过插槽21插入凹槽中的缝隙11,并可沿缝隙11滑动。
[0026]进一步优选的,壳体7内设置有连接支架3,连接支架3呈Z字型,Z字型的一端设置一卡孔31,Z字型的另一端设置一插片32,Z字型的主体设置一插条33;连接支架3通过插片32插入滑动开关2内壁中部的插槽21内与滑动开关2固定连接,在推动滑动开关2时带动连接支架3沿缝隙11 一起滑动。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在未推动滑动开关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壳体7内远离充电触点I的一端固定有弹簧壳6,弹簧壳6中装有弹簧5,弹簧5的另一端连接连接支架3的Z字型的主体,且插条33插入弹簧5的另一端;充电结构未进行充电时,在弹簧5的作用下,滑动开关2处于壳体侧壁靠近充电触点I的一端,充电触点I被滑动开关2遮挡。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在推动滑动开关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靠近弹簧壳6的壳体7内设置一卡扣4,充电结构进行充电时推动滑动开关2,连接支架3压缩弹簧5—起运动,达到远离充电触点I的一端后,卡扣4卡入连接支架3的卡孔31,滑动开关2无法回弹。
[0029]充电结构充电结束后,向设置有充电触点I的一端推动滑动开关2,卡扣4脱出连接支架3的卡孔31,滑动开关2在弹簧5的作用下回弹至壳体侧壁靠近充电触点I 一端。
[00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在进行充电时的摆放方式示意图。图5为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配套使用的充电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结构在进行充电时,设置有充电触点I的侧壁朝下摆放。配套使用的充电线一端为标准USB接口,连接到电源;另一端为扁平状并设置有充电触点,充电线的触点向上与设置在壳体7侧壁凹槽中的充电触点I接触充电。
[00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结构可以用于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设备中,上述内容以应用于智能手环为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结构的智能手环的俯视图和前视图分别如图6(a)何图6(b)所示,但应用范围并不限于智能手环,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结构应用于其他设备中时,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00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将充电触点设置在壳体侧壁,避免了将充电触点设置在壳体底部导致的汗液进入充电接口,进而对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003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在未进行充电时利用滑动开关遮挡充电触点,实现了触点充电的隐藏式设计,应用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中更美观,提升了用户体验。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结构设置在壳体(7)的一侧壁,所述侧壁围成一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充电触点(I),所述充电触点(I)靠近所述侧壁一端,在所述侧壁上设置一与所述凹槽外表面平齐的滑动开关(2),未推动所述滑动开关(2)时所述充电触点(I)被所述滑动开关(2)遮挡;当推动所述滑动开关(2)至所述侧壁另一端时,所述充电触点(I)露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中央开有沿所述滑动开关(2)推动方向的缝隙(11);所述滑动开关(2)内壁中部设有一插槽(21),所述滑动开关(2)通过所述插槽(21)插入所述凹槽中的所述缝隙(11),并可沿所述缝隙(11)滑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内设置有连接支架(3),所述连接支架(3)呈Z字型,Z字型的一端设置一卡孔(31),Z字型的另一端设置一插片(32),Z字型的主体设置一插条(33);所述连接支架(3)通过所述插片(32)插入所述滑动开关(2)内壁中部的所述插槽(21)内与所述滑动开关(2)固定连接,在推动所述滑动开关(2)时带动所述连接支架(3)沿所述缝隙(11) 一起滑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内远离所述充电触点(I)的一端固定有弹簧壳(6),所述弹簧壳(6)中装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支架(3)的Z字型的主体,且所述插条(33)插入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所述充电结构未进行充电时,在所述弹簧(5)的作用下,所述滑动开关(2)处于所述壳体侧壁靠近所述充电触点(I) 一端,所述充电触点(I)被所述滑动开关(2)遮挡。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弹簧壳(6)的所述壳体(7)内设置一卡扣(4),所述充电结构进行充电时推动所述滑动开关(2),所述连接支架(3)压缩所述弹簧(5)—起运动,达到远离所述充电触点(I)的一端后,所述卡扣(4)卡入所述连接支架(3)的所述卡孔(31),所述滑动开关(2)无法回弹; 所述充电结构充电结束后,向设置有充电触点(I)的一端推动所述滑动开关(2),所述卡扣(4)脱出所述连接支架(3)的所述卡孔(31),所述滑动开关(2)在所述弹簧(5)的作用下回弹至所述壳体侧壁靠近所述充电触点(I) 一端。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结构进行充电时,设置有所述充电触点(I)的侧壁朝下,与充电线设置的触点接触充电。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结构用于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
【文档编号】H02J7/00GK205489580SQ201521139909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发明人】李伟
【申请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