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触点交流接触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52804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无触点交流接触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包括散热器(1)、主接线端子模块(4)、控制信号端子(5)、主电路板(2)和外壳,所述主接线端子模块(4)与控制信号端子(5)固定在外壳的前端,外壳与散热器(1)固定连接并罩设在主电路板(2)和主接线端子模块(4)的外侧,主电路板(2)上的发热元件与散热器(1)连接固定,外壳和/或散热器(1)后端设有用于与电气安装导轨安装的固定装置。防止主电路板散发的热量被外壳阻挡,散热器能够将主电路板散发的热量迅速交换出去,散热效果好,提高主电路板的使用寿命,通过固定装置与电气安装导轨连接,实现对现有交流接触器的替代。
【专利说明】无触点交流接触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触点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将主电路板和主接线端子模块固定在外壳内,外壳与散热器固定连接,不利于散热,经过试验发现,长期工作后散热器无法对接触器的可控硅元件进行充分冷却,温度升高,使用寿命缩短。
[0003]目前市面上出现一种带有可插拔的辅助触点的无触点接触器,这类无触点接触器采用控制信号同时驱动接触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动作,辅助触点模块通过引脚与主线路板上的控制信号模块连接。即辅助触点与控制电路并联。这样的设计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如果主电源没有上电,只是有了控制信号输入,辅助触点也会立刻转换,在某些电气连锁的场合,会造成危险。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无触点交流接触器。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包括散热器、主接线端子模块、控制信号端子、主电路板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接线端子模块与控制信号端子固定在外壳的前端,外壳与散热器固定连接并罩设在主电路板和主接线端子模块的外侧,主电路板上的发热元件与散热器连接固定,外壳和/或散热器后端设有用于与电气安装导轨安装的固定装置。主电路板直接与散热器连接,防止主电路板散发的热量被外壳阻挡,散热器能够将主电路板散发的热量迅速交换出去,散热效果好,提高主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0006]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L形的主电路外壳和前面板,前面板扣合在主电路外壳水平部前端;散热器固定在主电路外壳的拐角内侧,主电路板置于主电路外壳的竖直部内,主接线端子模块固定在前面板与主电路外壳水平部之间的空腔内。主电路板固定在散热器的侧面,散热面积大,能够对主电路进行充分的散热,提高接触器的使用寿命,主接线端子模块与控制信号端子固定在散热器的前端,便于接线,布局合理,能够直接替换现有的交流接触器。
[0007]优选的,所述散热器上设有多个散热翅片,散热器的外端面与主电路外壳边缘平齐。防止散热翅片对接触器的固定造成障碍,同时保证散热翅片面积最大,散热效果好。
[0008]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L形的主电路外壳和一个固定在主电路外壳L形水平部前侧的辅助电路外壳,辅助电路外壳内设有辅助电路板和辅助接线端子模块。
[0009]优选的,所述辅助电路外壳中部向前突出构成台阶,辅助电路板与辅助接线端子模块位于所述台阶内。便于主电路和辅助电路的外围接线,层次分明,连接方便。
[0010]优选的,所述辅助电路外壳通过后端面四周的卡扣与主电路外壳扣合卡装。卡扣连接方便,便于对主电路外壳和辅助电路外壳的检查。
[0011]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相互连接的辅助电路板和辅助接线端子模块,控制信号端子集成在辅助接线端子模块上,控制信号线穿过外壳上的接线孔与控制信号端子连接。克服现有交流接触器的控制信号拔插设计带来的容易松动、接触不良问题,减少故障隐患,具有连接可靠的优点。
[0012]优选的,所述辅助接线端子模块包括绝缘块、辅助电路接电片和辅助电路接电螺栓,辅助电路接电片为L形,其水平部固定在绝缘块上侧,竖直部穿过绝缘块与辅助电路板上的引脚连接;辅助电路接电螺栓螺纹连接辅助电路接电片的水平部。辅助电路接电片与辅助电路板的引脚直接连接,节省空间,不需要导线连接,连接牢固可靠。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外壳后侧与散热器后侧共面,固定板通过螺栓与散热器后侧固定连接,外壳后侧设有定位凸起,固定板上对应设有定位孔,固定板后侧设有与电气安装导轨连接的活动卡扣。外壳通过定位凸起与固定板连接,连接方便,同时防止固定板与外壳发生相对转动。
[0014]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壳包括T形的主电路外壳和辅助电路外壳,散热器为两个,对称固定在主电路外壳竖直部两侧,散热器与主电路外壳构成一个矩形体,主电路板置于主电路外壳的竖直部内,主接线端子模块固定在主电路外壳的水平部前端上下两侧;辅助电路外壳中部向前突出构成台阶,辅助电路板与辅助接线端子模块位于所述台阶内。两侧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0015]优选的,所述主电路板固定在散热器的侧面,散热器在主电路板的另一侧设有多个散热翅片,主接线端子模块设置在散热器的前端面。主电路板与主接线端子模块设置在散热器不同的面上,增加主电路板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无触点交流接触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散热器能够将主电路板散发的热量迅速交换出去,散热效果好,提高主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0018]2、主电路板固定在散热器的侧面,散热面积大,能够对主电路进行充分的散热,提高接触器的使用寿命,主接线端子模块与控制信号端子固定在散热器的前端,便于接线,布局合理,能够直接替换现有的交流接触器;加工方便,主电路板固定在散热器的侧面,能够有效增加主电路的面积,便于加工,降低加工成本,同时可以将主电路板上的所有元件固定在散热器一侧,进一步提闻散热效果,提闻使用寿命。
[0019]3、组装、安装方便,将主电路板固定在散热器上后,直接将L形的主电路外壳扣在主电路板外侧,散热器与主电路外壳构成一个矩形体,在保证与现有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尺寸结构相同,便于替换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散热翅片的宽度,保证散热效果。
[0020]4、外壳内还设有辅助电路板,将辅助电路板与主电路板固定在一个外壳内,结构紧凑,克服现有交流接触器在需要联动控制时要另外连接辅助电路的缺点,本技术方案的无触点节流接触器可以单独作为接触器使用,还可以与辅助电路板共同工作实现联动控制,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
[0021]5、辅助电路外壳中部向前突出构成台阶,便于主电路和辅助电路的外围接线,层次分明,连接方便。
[0022]6、控制信号端子与辅助接线端子集成于辅助接线端子模块上,控制信号线穿过外壳上的接线孔与控制信号端子连接,克服了以往将控制信号端子插拔式设置容易造成松动的问题,减少故障隐患,具有连接可靠的优点。
[0023]7、辅助电路接电片为L形,直接与辅助电路板的引脚连接,节省空间,不需要导线连接,连接牢固可靠。
[0024]8、外壳后侧设有定位凸起,固定板上对应设有定位孔,安装方便,而且通过一个螺丝与散热器连接就能够防止固定板摆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0027]图3为无触点交流接触器的俯视图。
[0028]图4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示意图。
[0029]图5为辅助接线端子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主电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固定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主电路板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为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实施例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1、散热器101、散热翅片2、主电路板201、可控硅元件3、辅助电路板
4、主接线端子模块5、控制信号端子6、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01、绝缘块602、辅助电路接电片603、辅助电路接电螺栓604、压片7、主电路外壳701定位凸起702、前面板8、辅助电路外壳801、指示灯9、固定板901、定位孔902、活动卡扣903、固定卡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图1~8是本实用新型无触点交流接触器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f 1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38]实施例1
[0039] 参照图1~2,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包括散热器1、主电路板2、辅助电路板3、主接线端子模块4、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主电路外壳7、辅助电路外壳8和固定板9,主电路板2的可控娃兀件201 (图8中可见)固定在散热器I的侧面,散热器I另一侧设有多个竖向的散热翅片101,L形的主电路外壳7竖直部内侧以及水平部前侧均开口,主电路板2置于主电路外壳7的竖直部内,主接线端子模块4固定在散热器I的前端,并置于主电路外壳7的水平部内与主电路板2通过导线连接,辅助电路板3位于主接线端子模块4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辅助电路外壳8固定在主电路外壳7的水平部前侧开口,辅助电路板3以及与辅助电路板3连接的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固定在辅助电路外壳8内,固定板9固定在主电路外壳7与散热器I的后侧,固定板9后侧通过卡扣与电气安装导轨连接。辅助电路外壳8上开设有接线孔,辅助电路外壳8上还开设有用于显示指示灯801的孔。与主电路板2连接的控制信号端子5集成于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上,控制信号线穿过外壳上的接线孔与控制信号端子5连接,将控制信号线直接连接控制信号端子5,克服了以往将控制信号端子插拔式设置容易造成松动的问题,具有连接可靠的优点。该方案克服了主电路板2固定在散热器I前端,造成主电路板2的面积非常小,将各元件固定在一个主电路板2上非常困难,给主电路板2的加工造成很大的困难,造成主电路板2无法借助散热器I散热,降低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0040]散热器I固定在主电路外壳7的拐角内侧,布局合理,并且散热器I的外端面与主电路外壳7边缘平齐,构成一个矩形体,在保证与现有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尺寸结构相同,便于替换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散热翅片101的宽度,保证散热效果。
[0041]参照图3?4,辅助电路外壳8中部向前凸起构成台阶,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水平固定在所述台阶内侧,辅助电路板3位于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后侧,并通过螺栓与辅助电路外壳8固定连接,辅助电路外壳8的台阶竖直部设有与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对应的辅助电路接线孔,同时辅助电路外壳8后侧还开设有主接线端子模块4对应的主电路接线孔。
[0042]参照图2、5,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包括绝缘块601、辅助电路接电片602、辅助电路接电螺栓603和压片604,绝缘块601与辅助电路外壳8内侧固定连接,辅助电路接电片602为L形,水平部固定在绝缘块601上侧,竖直部穿过绝缘块601与辅助电路板3上的引脚直接焊接,辅助电路接电片602与辅助电路板3直接焊接,连接牢固可靠,减少线路连接可能造成的故障点,同时使辅助电路接电片602和辅助电路接电螺栓603固定在辅助电路板3的上侧面,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辅助电路接电螺栓603上套设有一个向下开口的V形的压片604,辅助电路接电螺栓603螺纹连接辅助电路接电片602的水平部,利用V形的压片604能够防止辅助电路接电螺栓603发生松动,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0043]参照图2、6,主电路外壳7后侧设有定位凸起701,固定板9上对应设有定位孔901,通过定位凸起701与定位孔901配合,安装方便、快捷,同时可以通过一个连接螺栓就可以将固定板9与散热器I固定连接,有效防止固定板9发生转动。主电路外壳7采用与现有的交流接触器相同尺寸(例如本实施例中,左右宽度LX上下高度H为=45 mmX70mm),能够实现对现有交流接触器的直接替换,使用方便,辅助电路外壳8与主电路外壳7前端尺寸相适应。
[0044]参照图7,固定板9后侧设有卡扣,卡扣包括活动卡扣902和固定卡脚903,固定卡脚903卡设在电气安装导轨的下侧,活动卡扣902上下活动,卡设在电气安装导轨的上侧,将该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固定在电气安装导轨上。
[0045]参照图8,可控硅元件201固定在散热器I的侧面,主电路板2的基板与可控硅元件201固定连接,散热器I直接对可控硅元件201进行冷却,而且主电路板2的其他元件(图中未画出)均固定在基板位于散热器I的一侧,能够对主电路板2进行有效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0046]上述实施例将主电路板2固定在散热器I的侧面,主接线端子模块4固定在散热器I的前端,使主电路板2与主接线端子模块4分开固定,能够对主电路板2进行充分散热,同时增加了主电路板2的基板面积,能够有充足的空间来连接各个元件,同时将辅助电路板3与主电路板2固定在一个外壳内,结构紧凑,克服现有交流接触器在需要联动控制时要另外连接辅助电路的缺点,该无触点节流接触器可以单独作为交流接触器使用,还可以与辅助电路板3共同工作实现联动控制,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实现对现有无触点交流接触器的完全替代。
[0047]实施例2
[0048]参照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主电路外壳7为T形,主电路板2置于主电路外壳7的竖直部内,主电路外壳7竖直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散热器1,能够对主电路板2的两侧同时进行冷却,主电路板2上的元件能够设置在基板的两侧,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能够适应频繁切换。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0049]实施例3
[0050]参照图10,无触点交流接触器由散热器1、主电路板2、主电路外壳7、固定板9、主接线端子模块4和前面板702组成,主电路板2固定在散热器I的侧面,散热器I另一侧设有多个散热翅片101,主电路外壳7为L形,散热器I固定在主电路外壳7的拐角内侧,主电路板2置于主电路外壳7的竖直部内,主接线端子模块4固定在主电路外壳7的水平部内,前面板702固定在主电路外壳7的水平部前侧开口处,前面板702上开设有接线孔,与主电路板2连接的控制信号端子5集成在主接线端子模块4上,控制信号线穿过前面板702上的接线孔与控制信号端子5连接,将控制信号线直接连接控制信号端子5,克服拔插结构容易松动的问题。固定板9固定在主电路外壳7与散热器I的后侧,固定板9后侧卡扣连接电气安装导轨。本实施例中主电路板2与主接线端子模块4分别设置在散热器I的侧面和前端,对主电路板2进行充分散热,同时便于接线,能够完全替代现有无触点交流接触器。
[0051]实施例4
[0052]参照图11,主电路板2 (此图中不可见)固定在散热器I的前侧,散热器I上设有向后方延伸的散热翅片101,主电路外壳7为矩形固定在散热器I前方并罩设在主电路板2外侧,较佳的还可以在主电路板2的前端固定一个辅助电路板3,辅助电路外壳8固定在主电路外壳7前侧并罩设在辅助电路板3的外侧。
[0053]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9还可以采用与电气安装导轨连接的其他结构,可以与散热器I连接,还可以连接主电路外壳7,固定板9可以是塑料材质,也可以是金属材质的。辅助电路板3还可以固定在主电路外壳7内,与主电路板2平行设置,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通过导线与辅助电路板3连接。主电路外壳7还可以采用其他尺寸。
[005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包括散热器(I)、主接线端子模块(4)、控制信号端子(5)、主电路板(2)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接线端子模块(4)与控制信号端子(5)固定在外壳的前端,外壳与散热器(I)固定连接并罩设在主电路板(2)和主接线端子模块(4)的外侦牝主电路板(2)上的发热元件与散热器(I)连接固定,外壳和/或散热器(I)后端设有用于与电气安装导轨安装的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L形的主电路外壳(7)和前面板(702),前面板(702)扣合在主电路外壳(7)水平部前端;散热器(I)固定在主电路外壳(7)的拐角内侧,主电路板(2)置于主电路外壳(7)的竖直部内,主接线端子模块(4)固定在前面板(702)与主电路外壳(7)水平部之间的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I)上设有多个散热翅片(101),散热器(I)的外端面与主电路外壳(7 )边缘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L形的主电路外壳(7)和一个固定在主电路外壳(7) L形水平部前侧的辅助电路外壳(8),辅助电路外壳(8)内设有辅助电路板(3)和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路外壳(8)中部向前突出构成台阶,辅助电路板(3)与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位于所述台阶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路外壳(8)通过后端面四周的卡扣与主电路外壳(7)扣合卡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相互连接的辅助电路板(3)和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控制信号端子(5)集成在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上,控制信号线穿过外壳上的接线孔与控制信号端子(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5或7所述的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 )包括绝缘块(601)、辅助电路接电片(602 )和辅助电路接电螺栓(603 ),辅助电路接电片(602)为L形,其水平部固定在绝缘块(601)上侧,竖直部穿过绝缘块(601)与辅助电路板(3)上的引脚连接;辅助电路接电螺栓(603)螺纹连接辅助电路接电片(602)的水平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9),外壳后侧与散热器(I)后侧共面,固定板(9)通过螺栓与散热器(I)后侧固定连接,夕卜壳后侧设有定位凸起(701),固定板(9 )上对应设有定位孔(901),固定板(9 )后侧设有与电气安装导轨连接的活动卡扣(9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触点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T形的主电路外壳(7)和辅助电路外壳(8),散热器(I)为两个,对称固定在主电路外壳(7)竖直部两侦1J,散热器(I)与主电路外壳(7)构成一个矩形体,主电路板(2)置于主电路外壳(7)的竖直部内,主接线端子模块(4 )固定在主电路外壳(7 )的水平部前端上下两侧;辅助电路外壳(8)中部向前突出构成台阶,辅助电路板(3)与辅助接线端子模块(6)位于所述台阶内。
【文档编号】H03K17/14GK203788260SQ201420160195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日
【发明者】商晓, 陶祥军 申请人:商晓, 陶祥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