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低于1GHz的压控振荡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28338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低于1GHz的压控振荡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于1GHz的压控振荡电路,包括有电压调节电路,供电电路,振荡电路,缓冲电路,滤波电路。本实用新型采用分立元件搭建,具有较小的体积,较低的成本。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改变相关电感电容的参数,可以很灵活的获得所需要的调频范围以及功率输出。本实用新型在低于1GHz频段具有很好的通用性,频谱纯度好、功率输出平坦。
【专利说明】适用于低于1GHz的压控振荡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控振荡电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低于IGHz的压控振荡电路。

【背景技术】
[0002]压控振荡电路(VCO)是微波电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VCO芯片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集成VCO芯片一般为了达到较大的频率范围,往往会以牺牲输出功率为代价。对于一些特定频率段的应用,采用集成VCO芯片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同时成本较高,体积也较大。
[0003]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低于IGHz的压控振荡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适用于低于IGHz的压控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调节电路、供电电路、振荡电路、缓冲电路、滤波电路;
[0006]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电感L2、电容C9、电容C10,所述电感L2 —端连接供电电压Vc,电感L2另一端接入振荡电路,所述电容C9与电容ClO相互并联,电容C9与电容ClO其中一个并联端接地,电容C9与电容ClO另一个并联端与电感L2接入供电电压Vc的一端连接;
[0007]所述振荡电路包括高频三极管SI,高频三极管SI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供电电路中电感L2接入振荡电路的一端连接,且高频三极管SI的基极通过电阻R4接地,高频三极管SI的基极还通过电容Cl与一个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一个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l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l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之间还旁路连接有电感LI,高频三极管SI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6接地,高频三极管SI的发射极还通过电容C2接入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阴极之间,高频三极管SI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与供电电路中电感L2接入振荡电路的一端连接,高频三极管SI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C3接地;
[0008]所述电压调节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l的一端接入可调节电压Vt,电阻Rl的另一端接入振荡电路中二极管Dl与二极管D2阴极之间,所述电阻R2 —端接入振荡电路中二极管Dl与二极管D2阴极之间,电阻R2另一端接地;
[0009]所述缓冲电路包括高频三极管S2,高频三极管S2的基极通过电阻R7与供电电路中电感L2接入振荡电路的一端连接,且高频三极管S2的基极通过电阻R8接地,高频三极管S2的基极还通过电容C4与振荡电路中高频三极管SI的集电极连接,高频三极管S2的发射极通过相互并联的电阻R10、电容C5接地,高频三极管S2的集电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电感L3、电阻R9与供电电路中电感L2接入振荡电路的一端连接,高频三极管S2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C6接入滤波电路;
[0010]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4、电容C7、电容C8,电感L4的一端与缓冲电路中高频三极管S2集电极上的电容C6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作为输出端,且电感L4的两端还分别通过电容C7、电容C8接地。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低于IGH频段内,通过调节振荡电路的电感以及变容二极管可以灵活的确定不同的频率范围。通过调节缓冲电路、供电电路的电阻电感电容的参数,可以很灵活的确定不同的输出功率,并且具有较好的功率平坦度。有源滤波电路可以很好的抑制谐波,整个电路有着较好的频谱纯度。整个电路采用分立元件搭建,可以做到小体积、低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见图1所示,适用于低于IGHz的压控振荡电路,包括电压调节电路、供电电路、振荡电路、缓冲电路、滤波电路;
[0015]供电电路包括电感L2、电容C9、电容C10,电感L2—端连接供电电压Vc,电感L2另一端接入振荡电路,电容C9与电容ClO相互并联,电容C9与电容ClO其中一个并联端接地,电容C9与电容ClO另一个并联端与电感L2接入供电电压Vc的一端连接;
[0016]振荡电路包括高频三极管SI,高频三极管SI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供电电路中电感L2接入振荡电路的一端连接,且高频三极管SI的基极通过电阻R4接地,高频三极管SI的基极还通过电容Cl与一个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一个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l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l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之间还旁路连接有电感LI,高频三极管SI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6接地,高频三极管SI的发射极还通过电容C2接入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阴极之间,高频三极管SI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与供电电路中电感L2接入振荡电路的一端连接,高频三极管SI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C3接地;
[0017]电压调节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l的一端接入可调节电压Vt,电阻Rl的另一端接入振荡电路中二极管Dl与二极管D2阴极之间,电阻R2 —端接入振荡电路中二极管Dl与二极管D2阴极之间,电阻R2另一端接地;
[0018]缓冲电路包括高频三极管S2,高频三极管S2的基极通过电阻R7与供电电路中电感L2接入振荡电路的一端连接,且高频三极管S2的基极通过电阻R8接地,高频三极管S2的基极还通过电容C4与振荡电路中高频三极管SI的集电极连接,高频三极管S2的发射极通过相互并联的电阻R10、电容C5接地,高频三极管S2的集电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电感L3、电阻R9与供电电路中电感L2接入振荡电路的一端连接,高频三极管S2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C6接入滤波电路;
[0019]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4、电容C7、电容C8,电感L4的一端与缓冲电路中高频三极管S2集电极上的电容C6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作为输出端,且电感L4的两端还分别通过电容C7、电容C8接地。
[0020]适用于低于IGHz的压控振荡电路包括有电压调节电路(1),供电电路(2),振荡电路(3),缓冲电路(4),滤波电路(5)
[0021 ] 本实用新型中电压调节电路通过外界输入电压调节变容二极管的参数,通过选取不同的变容二极管,可以确定适合压调节范围,这样更加优化了电路的设计。
[0022]本实用新型中振荡电路中电感与变容二极管产生振荡,结合高频三极管的反馈功能,可以产生振荡源。如图中所示,两个变容二极管采用同极性对接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高频振荡电压对变容二极管总电容的影响,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功率输出。
[0023]本实用新型振荡电路中,可以根据所需要的频率、所能提供的电压调节范围来选择电感和变容二极管,这样可以给电路的设计带来很大的灵活性。
[0024]本实用新型中振荡电路、缓冲电路与滤波电路依次连接,缓冲电路采用的射极跟随器的原理,这样可以较好的提高电路的带负载能力。同时也起到了隔离的作用,可以很好的保护振荡电路不受后续电路的影响。
[0025]本实用新型中滤波电路采用的LC滤波电路形式,选取不同的电容电感值,可以有效的滤除谐波,提供较好的频谱纯度。
[0026]本实用新型中供电电路中选取适当的电感电容,可以有效的避免射频信号进入供电线路,也有效的防止了射频功率的丢失。
【权利要求】
1.适用于低于IGHZ的压控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调节电路、供电电路、振荡电路、缓冲电路、滤波电路; 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电感L2、电容C9、电容ClO,所述电感L2 —端连接供电电压Vc,电感L2另一端接入振荡电路,所述电容C9与电容ClO相互并联,电容C9与电容ClO其中一个并联端接地,电容C9与电容ClO另一个并联端与电感L2接入供电电压Vc的一端连接; 所述振荡电路包括高频三极管SI,高频三极管SI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供电电路中电感L2接入振荡电路的一端连接,且高频三极管SI的基极通过电阻R4接地,高频三极管SI的基极还通过电容Cl与一个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一个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l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l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之间还旁路连接有电感LI,高频三极管SI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6接地,高频三极管SI的发射极还通过电容C2接入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阴极之间,高频三极管SI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与供电电路中电感L2接入振荡电路的一端连接,高频三极管SI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C3接地; 所述电压调节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l的一端接入可调节电压Vt,电阻Rl的另一端接入振荡电路中二极管Dl与二极管D2阴极之间,所述电阻R2 —端接入振荡电路中二极管Dl与二极管D2阴极之间,电阻R2另一端接地; 所述缓冲电路包括高频三极管S2,高频三极管S2的基极通过电阻R7与供电电路中电感L2接入振荡电路的一端连接,且高频三极管S2的基极通过电阻R8接地,高频三极管S2的基极还通过电容C4与振荡电路中高频三极管SI的集电极连接,高频三极管S2的发射极通过相互并联的电阻R10、电容C5接地,高频三极管S2的集电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电感L3、电阻R9与供电电路中电感L2接入振荡电路的一端连接,高频三极管S2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C6接入滤波电路; 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4、电容C7、电容C8,电感L4的一端与缓冲电路中高频三极管S2集电极上的电容C6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作为输出端,且电感L4的两端还分别通过电容C7、电容C8接地。
【文档编号】H03L7/099GK203968108SQ201420313744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2日
【发明者】朱梁, 贾华, 彭承尧, 单家芳, 刘甫坤 申请人:单家芳, 刘甫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