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0479发布日期:2019-06-13 10:3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了在顶板上载置被加热物的场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关于利用加热线圈对金属制锅等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烹调器,安全、清洁、高效这样的优良的特征已被消费者所熟知,近年来逐渐扩大了普及。

这样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根据设置方式被大致分成放置在洗碗池等的上面而使用的放置型、和在洗碗池等厨房家具中具有的设置空间内设置的嵌入(组入)型,但不论在哪一个类型中,所公知的是如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上表面的大致全体都被由耐热玻璃板等形成的顶板(还称为顶面)覆盖,在其下方具备包括光源和对光源的光进行引导的导光体的线状发光体。由此,能够在顶板上显示清晰的圆状的图形,所以能够明确地显示载置被加热物的场所(加热部)、是否为加热中(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其他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提出了例如能够将锅底直径大的1个椭圆形的锅载置到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上来加热的方案。这样的加热烹调器具备:第1加热线圈,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第2加热线圈,同样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发光部,示出第1以及第2加热线圈的载置场所;发光控制部,控制发光部的发光、点亮;以及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判断在第1加热线圈以及第2加热线圈的上方是否载置了同一被加热物,在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判断为在第1加热线圈以及第2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了同一被加热物时,加热控制部使第1加热线圈和第2加热线圈联动地动作,发光控制部为了让使用者识别该动作,而构成为使与第1加热线圈的载置场所和第2加热线圈的载置场所这双方对应的发光部一并地(同时地)发光、点亮(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418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18041号公报(第1页、第2页、图1)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以往,对于以一个加热线圈(以下,称为“主加热线圈”)为中心而在其两侧、周围附近设置其他辅助性的加热线圈(还称为辅助加热线圈,但以下统一称为“副加热线圈”)、并同时驱动所述主加热线圈和副加热线圈对同一锅等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烹调的情况,并没有提出适合的被加热物载置场所的显示方法。特别是在主加热线圈的周围配置了几个副加热线圈那样的情况下,使用者有时弄不清最初放置锅的场所。当然,也考虑了在顶板的上表面印刷与主加热线圈、副加热线圈的加热区域对应的环状的标志来进行显示,但仅进行这样的图形显示的情况下,由于伴随加热烹调而动作的副加热线圈会变化,所以无法实时地进行与该变化对应的显示,因此存在无法连锅等的优选的设置场所、当前使用的副加热线圈是哪一个这样的信息也传递给使用者的等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主加热线圈和副加热线圈协同地对同一锅等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烹调的情况下也能够显示被加热物的优选的载置场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另外,本发明中所称的加热物载置场所是指,利用加热线圈对锅等进行加热的基准性的场所,换言之,并非是指如果稍微偏离加热物载置场所就完全无法进行感应加热作用这样的严格的场所。这是因为,根据锅的外形形状、底部分的材质等状况,严格来说锅的最佳的载置场所会微妙地变化。

本发明的第1发明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构成为具备:顶板,使光透射;主加热线圈,发生感应磁场而对所述顶板上载置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副加热线圈,设置于该主加热线圈的外侧,对所述顶板上载置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逆变器电路,对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副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流;加热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广域发光部,从所述顶板的下方放射光来示出包含所述主加热线圈和副加热线圈的被加热物载置场所在内的规定的广域加热区域;个别发光部,在使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副加热线圈协同地进行加热动作的情况下,进行确定该副加热线圈的显示;发光控制部,控制所述广域发光部以及所述个别发光部的发光、点亮;以及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判断在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副加热线圈的上方是否载置了同一被加热物,在所述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判断为在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副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了同一被加热物的状态下,所述加热控制部使所述主加热线圈和副加热线圈执行协同加热动作,所述发光控制部使广域发光部和个别发光部分别发光、点亮。

根据上述第1发明,广域发光部发光、点亮来显示能够进行主加热线圈和副加热线圈的协同加热的加热区域,所以使用者能够视觉辨认优选的加热区域。因此,即使在载置椭圆那样的非圆形锅、或使这样的锅在加热烹调过程中横向移动、或不小心移动了的情况等下,也能够通过利用广域发光部的发光、点亮进行的显示,而设为载置场所是否合适、移动界限的目标。特别是在主加热线圈的两侧各设置1个副加热线圈、或者在上下、左右分别设置了1个以上的副加热线圈那样的情况下,通过广域发光部的发光、点亮来显示包括以主加热线圈为中心的副加热线圈的加热区域,并且能够视觉辨认进行协同加热动作的特定的加热线圈,所以除了能够在存在多个副加热线圈的宽面积中进行感应加热这样的优点以外,还具有能够减轻使用者的精神上的负担这样的优点。

第2发明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构成为具备:顶板,使光透射;主加热线圈,发生感应磁场而对所述顶板上载置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第1副加热线圈以及第2副加热线圈,设置于该主加热线圈的外侧,对所述顶板上载置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逆变器电路,对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第1、第2副加热线圈分别供给高频电流;加热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第1个别发光部,在所述主加热线圈进行加热动作的情况下,在所述第1副加热线圈的附近进行用于确定该第1副加热线圈的“第1显示”;第2个别发光部,在所述主加热线圈进行加热动作的情况下,在所述第2副加热线圈的附近进行用于确定该第2副加热线圈的“第1显示”;发光控制部,控制所述第1、第2个别发光部的发光、点亮;以及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判断在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所述副加热线圈的上方是否载置了同一被加热物,在所述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判断为在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所述第1或者第2副加热线圈的某一方的上方载置了同一被加热物的状态下,所述加热控制部使主加热线圈和该第1或者第2副加热线圈的某一方执行协同加热动作,所述发光控制部将与进行协同加热动作的第1副加热线圈或者第2副加热线圈对应的所述第1或者第2个别发光部的某一方设为与所述第1显示不同的“第2显示”方式。

根据上述第2发明,在个别发光部以“第1显示”发光、点亮的状态下,使用者能够视觉辨认可进行主/副加热线圈的协同加热的加热区域,在载置椭圆那样的非圆形锅、或在加热烹调过程中进行移动时也会成为移动界限的目标。

另外,在协同加热时,参与该协同加热的第1或者第2副加热线圈的个别发光部的显示变化为“第2状态”,所以可知与其他副加热线圈的差异,能够掌握进行协同加热的辅助加热线圈。另外,“第1显示”和“第2显示”是指,发光、点亮的光的颜色、明亮度、连续点亮和闪烁状态那样的使用者能够视觉辨认的各种显示方式的差异、变化。

第3发明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构成为具备:顶板,使光透射;主加热线圈,发生感应磁场而对所述顶板上载置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副加热线圈,设置于该主加热线圈的外侧,对所述顶板上载置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逆变器电路,对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副加热线圈分别供给高频电流;加热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广域发光部,从所述顶板的下方放射光来示出包含所述主加热线圈和副加热线圈的被加热物载置场所在内的规定的广域加热区域;主加热线圈发光部,从所述顶板的下方放射光来示出所述主加热线圈的加热区域;个别发光部,在使所述副加热线圈以及主加热线圈协同地进行加热动作的情况下,为了确定该副加热线圈,进行与由所述广域发光部进行的显示不同的显示;发光控制部,控制所述广域发光部、主加热线圈发光部以及个别发光部的发光、点亮;以及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判断在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副加热线圈的上方是否载置了同一被加热物,在所述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判断为在所述主加热线圈以及副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了同一被加热物的状态下,所述加热控制部使主加热线圈和副加热线圈执行协同加热动作,并且所述发光控制部使广域发光部和个别发光部分别发光、点亮,另外在所述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判断为仅在所述主加热线圈处载置了被加热物的状态下,所述加热控制部使得仅执行主加热线圈的加热动作,并且所述发光控制部使主加热线圈发光部发光、点亮。

根据上述第3发明,在广域发光部发光、点亮的状态下,使用者能够视觉辨认可进行主/副加热线圈的协同加热的加热区域,在载置椭圆那样的非圆形锅、或在加热烹调过程中进行移动时,也会成为移动界限的目标。另外,能够掌握在协同加热时参与该协同加热的副加热线圈,所以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理解,而不会向其外侧进一步移动。另外,在仅主加热线圈的加热时,只有主加热线圈的加热区域通过主加热线圈发光部的发光、点亮来显示,所以能够容易地理解可以继续进行该场所中的加热。

本发明是以上的结构,所以能够视觉辨认在主加热线圈的加热时与其协同地加热驱动的副加热线圈,另外使用者能够在烹调的过程中识别适合利用主加热线圈和副加热线圈进行协同加热的锅等的载置场所,能够提供便于使用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整体进行部分分解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面部拆卸了的状态下的主体部整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部整体的俯视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上下隔板等主要的结构部件拆卸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V-V线纵剖面图。

图6是图1的VI-VI线纵剖面图。

图7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部件壳体和冷却导管的一部分剖开而示出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线圈的整体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左侧的感应加热源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左侧的感应加热源的主加热线圈的布线说明。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左侧的感应加热源的主加热线圈和其周边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左侧的感应加热源的主加热线圈的线圈支承体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控制电路整体图。

图14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左侧感应加热源的上方载置锅而进行加热动作的情况的结构图。

图1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左侧感应加热源上方载置锅而进行加热动作的情况的纵剖面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的中央前方部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综合显示单元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仅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嵌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左IH加热源的情况的综合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例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左侧感应加热源的主加热线圈和其周边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综合显示单元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左侧的感应加热源的俯视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整体俯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A:主体部;B:顶面部;C:框体部;D:加热单元;E:操作单元;F:控制单元;G:显示单元;W:横宽尺寸;AM:激活标志;CU:冷却设备;DA:左IH加热线圈外径尺寸;DB:辅助线圈的配置外径尺寸;DC:广域显示体的最大外径尺寸;KT:厨房家具;K1:设置口;KTK:开口部;N:被加热物(锅);SC:副加热线圈;MC:主加热线圈;MIV:主加热线圈用逆变器电路;SIV1~SIV4:副加热线圈用逆变器电路;SX:空间;STC:中央发光部(主加热线圈发光部);2:主体壳体;2A:体部;2B:前部法兰板;2S:倾斜部;2U:体部背面壁;3B:后方法兰;3L:左侧法兰;3R:右侧法兰;6L:左IH加热源;6LC:左IH加热线圈;6LM:引导标志;6R:右IH加热源;6RC:右IH加热线圈;6RM:引导标志;7: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加热器);7M:引导标志;8L:左侧冷却室;8R:右侧冷却室;9:烤架加热室;9A:前表面开口;9B:后方开口;9C:内框;9D:外框;9E:排气口;10:上部部件室;12:后部排气室;13:门;13A:中央开口部;13B:把手;14:排气导管;14A:上端部开口;14B:筒状底部;14C:通气孔;20:上框(框体);20B:右通风口;20C:中央通风口;20D:左通风口;21:顶板;22:辐射式电加热源(加热器);23:辐射式电加热源(加热器);24A:切口部;24L:左侧的上下隔板;24R:右侧的上下隔板;25:水平隔板;26:空隙;28:后部隔板;28A:排气口;30:送风机;30F:翼部;31R:红外线传感器;31L:红外线传感器;32:旋转轴;33:马达驱动电路;34:部件壳体;34A:第1排气口;34B:第2排气口;37:风扇壳体;37A:吸入筒;37B:吸入口;37C:排气口(出口);37D:壳体;37E:壳体;39:送风室;41:电路基板;42:冷却导管;42A:上壳体;42B:下壳体;42C:喷出孔;42D:间隔壁;42E:间隔壁;42F:通风空间;42G:通风空间;42H:通风空间;42J:连通口(孔);42K:通风口;43A:散热翼片;43B:散热翼片;45R:液晶显示画面;45L:液晶显示画面;46:部件壳体;46A:下导管;46B:上导管;46C:切口;50:容器状盖;56:安装基板;57:电气/电子部件;60:前表面操作部;61:上表面操作部;62L:左侧前表面操作框;62R:右侧前表面操作框;63:主电源开关;63A:操作按钮;64R:右操作盘;64L:左操作盘;66R:右显示灯;66L:左显示灯;70:右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1:左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2:中央操作部;73:磁通泄漏防止材料;90:单触(One touch)设定用键部;91:弱火力键;92:中火力键;93:强火力键;94:强火力键;95: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用操作按钮;96:停止操作开关用的操作按钮;97A:温度调节开关的操作按钮;97B:温度调节用开关的操作按钮;98:电源接通/断开开关按钮;99A:设定开关;99B:设定开关;100:综合显示单元;100L1:左IH加热源6L的对应区域;100L2:左IH加热源6L的对应区域;100M1: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对应区域;100M2: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对应区域;100R1:右IH加热源6R的对应区域;100R2:右IH加热源6R的对应区域;100G:烤架加热室9的烹调用区域;100GD:向导区域;100F:键显示区域;100N:任意显示区域;101R:右火力显示灯;101L:左火力显示灯;106:送风机;106A:旋转翼;106B:驱动马达;108:托盘;109:铁丝网;113:间隙;114:间隙;115:间隙;116:空隙;121:除臭用催化剂;121H:催化剂用电加热器;130:便利菜单键;131R:右IH便利菜单按钮;141:输入键;142:输入键;143:输入键;144:输入键;145:输入键;146:输入键;200:通电控制电路;201:输入部;202:输出部;203:存储部;204:运算控制部(CPU);210R:右IH加热源的逆变器电路;210L:左IH加热源的逆变器电路;211: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加热器驱动电路;212:对烤架加热室9的加热用辐射式电加热源进行驱动的加热器驱动电路;213:对烤架加热室9的仓内加热用辐射式电加热源23进行驱动的加热器驱动电路;214:催化剂加热器121H的驱动用加热器驱动电路;215: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液晶画面驱动电路;221:整流桥电路;222:线圈;223:平滑化电容器;224:谐振电容器;225:开关单元(IGBT);226:续流二极管;227:电流检测传感器;228:驱动电路;231:驱动电路;240:温度检测电路;241:温度检测元件(温度传感器);242:温度检测元件(仓内温度传感器);243:温度检测元件(温度传感器);244:温度检测元件(温度传感器);245:温度检测元件(温度传感器);250:面包专用键;251:复合烹调键;260~264:驱动电路;267A:电流传感器;267B:电流传感器;267C:电流传感器;267D:电流传感器;270~275:空间;276:个别发光部;277:广域发光部;278:驱动电路;280: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90:线圈支承体;290A:支承用突起部;291:防磁环;300:驱动马达;307:空隙;310:贯通孔;311:主加热线圈图形;312:副加热线圈图形;313L:左侧显示部;313M:中央显示部;313R:右侧显示部;314:显示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图,示出了嵌入(组入)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例子。

图1是对感应加热烹调器整体进行部分分解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面部拆卸了的状态下的主体部整体的立体图。

图3是主体部整体的俯视图。

图4是将上下隔板等主要的结构部件拆卸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V-V线纵剖面图。

图6是图1的VI-VI线纵剖面图。

图7是将部件壳体和冷却导管的一部分剖开而示出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8是示出加热线圈的整体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左侧的感应加热源的俯视图。

图10是左侧的感应加热源的主加热线圈的布线说明。

图11是左侧的感应加热源的主加热线圈和其周边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12是左侧的感应加热源的主加热线圈的线圈支承体的俯视图。

图13是控制电路整体图。

图14是在左侧感应加热源的上方放置锅而进行了加热动作的情况的结构图。

图15是在左侧感应加热源上方放置锅而进行了加热动作的情况的纵剖面图。

图16是示出主体的中央前方部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综合显示单元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仅使用了左IH加热源的情况的综合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例的俯视图。

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的部分或者相当的部分附加了相同的符号。

(加热烹调器主体)

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具备1个矩形的主体部A。该主体部A通常具备构成主体部A的上表面的顶面部B、构成主体部A的上表面以外的周围(外围)的框体部C、通过电能等对锅、食品等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D、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单元E、接收来自操作单元的信号而控制加热单元的控制单元F、以及显示加热单元的动作条件的显示单元G。另外,作为加热单元D的一部分,如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那样,具备被称为烤架仓(烤架加热室)或者烘烤器的电加热单元。

接下来,分别定义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用语。

加热单元D的动作条件是指用于进行加热的电气性、物理性的条件,是通电时间、通电量(火力)、加热温度、通电模式(连续通电、间歇通电等)等的总称。即,是指加热单元D的通电条件。

显示是指,通过字符、记号、插图、色彩、有无发光、发光亮度等变化而让使用者在视觉上得知动作条件、在烹调中成为参考的关联信息(包括对异常使用进行提醒的目的、告知发生异常运转状态的目的。以下,简称为“烹调关联信息”)的动作。但是,后述的“广域发光部”、“个别发光部”发光并点亮而进行显示的情况以及“第1显示”、“第2显示”这样的情况的“显示”是指,只是发光并点亮而发出规定的颜色的光,在如光的颜色、明亮度、连续点亮和闪烁状态那样改变了点亮方式、视觉效果的情况下,有时表现为对显示进行“变更”或者“切换”等。

只要没有特别写明,显示单元就指包括液晶(LCD)、各种发光元件(作为半导体发光元件的一个例子,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LD(Laser Diode,激光二极管)这2种)、有机电场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EL)元件等。因此,在显示单元中包括液晶画面、EL画面等显示画面。但是,后述的“广域发光部”、“个别发光部”的显示单元也可以仅仅是灯、LED等发光单元。另外,右IH加热部等的“IH”是指感应加热(Induction Heating)的意思。

通知是指,通过显示或者电气性声音(是指电气性地制作或者合成的声音),以让使用者识别控制单元的动作条件、烹调关联信息为目而进行告知的动作。

只要没有特别写明,通知单元就指包括蜂鸣器、扬声器等利用可听见的声音的通知单元、以及利用字符、记号、插图或者可见光的通知单元。

“协同加热”是指如下动作:对成为感应加热源的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分别供给电力,而对同一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在本发明中,利用后述的主加热线圈和一个或者多个副加热线圈进行协同加热。另外,在多个加热线圈相互接近的情况下,优选向相同的方向流动以使由各加热线圈形成的交流磁场相互不干扰,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主体部A)

如图1所示,A是用后述的顶面部B覆盖了整个上表面的主体部。该主体部A以外形形状与覆盖洗碗池等厨房家具KT(参照图6)中形成的设置口K1的大小、空间匹配的规定的大小,形成为大致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2是形成该框体部C的外围面的主体壳体,由通过加压成形机对1个平板状的金属板进行多次弯曲加工而形成的体部2A、以及在该体部的端部通过焊接或者铆钉、螺钉等固定单元来接上的金属板制的前部法兰板2B构成,在用固定单元结合了这些前部法兰板2B和体部2A的状态下,成为上表面开放了的箱形。该箱型的体部2A的背面部下部是倾斜部2S,其上方为垂直的背面壁2U。

在主体壳体2的上表面开口的后端部、右端部以及左端部这三个位置,分别具有向外侧一体地弯曲成L字形而形成的法兰,3B是后方的法兰,3L是左侧的法兰,3R是右侧的法兰,这3个法兰3B、3L、3R和前部法兰板2B载置于厨房家具KT的设置部(参照图6)上表面,支承加热烹调器的负重。

另外,在加热烹调器完全收容于厨房家具KT的设置口K1的状态下,从在厨房家具KT的前方所形成的开口部KTK露出加热烹调器的前表面部,从厨房家具KT的前表面侧,能够操作加热烹调器的前表面(左右)操作部60(参照图2)。

2S是将体部2A的背面和底面进行连接的倾斜部(参照图6),切削成在将加热烹调器嵌入厨房家具KT而设置的情况下不与厨房家具KT的设置口K1后缘部碰撞或者干扰。即,这种加热烹调器在嵌入厨房家具KT而设置时,以使加热烹调器的主体部A的跟前侧朝下的方式进行倾斜,并在该状态下从跟前侧首先落入厨房家具KT的设置口K1。之后,稍后以使后侧绘出弧的方式落入设置口K1(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1-121155号公报中详细记载了这样的设置方法)。为了实现这样的设置方法,前部法兰板2B成为如下大小,即,成为在将加热烹调器设置于厨房家具KT时在与厨房家具KT的设置口K1的设置口前缘部(参照图6)之间能够确保充分的空间SP那样的大小。

在主体壳体2的内部具备:用于对后述的顶板21中载置的具有磁性的例如由金属构成的锅等被加热物N(以下,有时简称为锅)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源6L、6R;通过辐射热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例如被称为辐射加热器的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对该加热单元的烹调条件进行控制的后述的控制单元F;向该控制单元输入所述烹调条件的后述的操作单元E;以及对通过该操作单元输入的加热单元的动作条件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G。以下,分别详细说明。

框体部C的内部大致分为划区地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右侧冷却室8R、同样地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左侧冷却室8L、箱形的烤架(或者烘烤器)加热室9、上部部件室10、后部排气室12,但各隔间并非相互完全被隔绝。例如,右侧冷却室8R以及左侧冷却室8L相对后部排气室12分别经由上部部件室10而连通。

烤架加热室9在其前表面开口部9A被后述的门13封闭了的状态下成为大致独立的密闭空间,但经由排气导管14而与框体部C的外部空间、即厨房等室内空间连通(参照图6)。

(顶面部B)

顶面部B如下所述,由上框(还称为框体)20和顶板(也称为上板、顶部玻璃、顶面)21这2个大的部件构成。关于上框20,整体由非磁性不锈钢板或者铝板等金属制板形成为框架状,并具有堵住主体壳体2的上表面开口那样的大小(参照图3、图6)。

顶板21具有将在框架形状的上框20的中央所设置的大的开口部无隙间地完全覆盖那样的横宽尺寸W,重叠设置于主体壳体2上方。关于该顶板21,整体由耐热强化玻璃、结晶化玻璃等使红外线以及来自LED的可见光线透射的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材料构成,与上框20的开口部的形状匹配地形成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另外,在透明的情况下,从顶板21的上方让使用者完全看到内置部件,所以有时有损美观,所以有时在顶板21的表面、背面实施遮挡用的涂饰、或者在细的斑点状、格子上对不使可见光线通过的部分实施印刷等。

而且,关于顶板21的前后左右侧缘,在与上框20的开口部之间填入橡胶制填料、密封材料(未图示)而固定为水密状态。因此,防止水滴等从顶板21的上表面通过在上框20和顶板21的面对部分所形成的间隙而侵入主体部A的内部。

在图1中,20B是在形成上框20时通过加压机同时打通形成的右通风口,成为后述的送风机30的吸气通路。20C是同样地在形成上框20时打通形成的中央通风口,20D是同样地在形成上框20时打通形成的左通风口。另外,虽然在图1中仅示出上框20的后部部分,但在如图3那样从上方观察的情况下,以框架状覆盖了主体壳体2的整个上表面。

顶板21在实际烹调的阶段通过在后面详细叙述的右侧感应加热源(以下,称为“右IH加热源”)6R、左侧感应加热源(以下,称为“左IH加热源”)6L来感应加热,有时接收来自成为高温的锅等被加热物N的热而达到300度以上。而且,在顶板21的下方设置了作为后述辐射式的电热加热器的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情况下,由于来自该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热,顶板21直接被加热至高温,其温度有时会达到350度以上。

在顶板21的上表面,如图1以及图3所示,通过印刷等方法,分别显示有示出后述的右IH加热源6R、左IH加热源6L、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大致的位置的圆形的引导标志6RM、6LM、7M。

(加热单元D)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作为加热单元D而具备处于主体部A的上部右侧位置的右IH加热源6R、相反地处于左侧的左IH加热源6L、在主体部A的左右中心线上靠后部的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以及烤架加热室9的内部的烘烤器用的上下1对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这些加热源构成为通过控制单元F而相互独立地控制通电,在后面参照附图而详细叙述。

(右IH加热源)

右IH加热源6R设置于在主体壳体2的内部划分形成的所述上部部件室10内部。并且,在所述顶板21的右侧位置的下表面侧,配置了右IH加热线圈6RC。该线圈的上端部隔开微小间隙而接近顶板21的下表面,成为IH(感应)加热源。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具备最大功耗(最大火力)3KW的能力的部件。将30根0.1mm~0.3mm程度的细线旋涡状地捆成束,并将1根或者多根该束(以下称为集合线)一边拧一边卷,而使外形形状成为圆形,从而使右IH加热线圈6RC最终成形为圆盘形。右IH加热线圈6RC的直径(最大外径尺寸)是约180mm左右。

顶板21中显示的圆(在图1、图3中是实线)即引导标志6RM的位置并非与右IH加热源6R的右IH加热线圈6RC的最外周位置完全一致。引导标志6RM表示适合的感应加热区域。图3的虚线的圆大体表示右IH加热线圈6RC的最外周位置。

(左IH加热源)

左IH加热源6L设置于夹着主体部A的左右中心线CL1(参照图8)而与右IH加热源6R相对的位置,成为与右IH加热源6R同样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具备最大功耗(最大火力)3KW的能力的部件。另外,左IH加热线圈6LC如图11所示,具有以中心点X1为基点且半径为R的环状的外形形状,其直径(最大外径尺寸)是约180mm,但它是不包括后述副加热线圈SC的尺寸,是构成左IH加热线圈的在后述的外侧线圈6LC1与内侧6LC2中该外侧线圈6LC1的最大外径尺寸。在图9所示的图中,相当于DA。为了示出与后述副线圈SC的差异,有时将构成左IH加热线圈6LC的外侧线圈6LC1和内侧6LC2这两者称为“主加热线圈MC”。

顶板21中显示的圆(在图1和图3中是实线)即引导标志6LM的位置并非与左IH加热线圈6LC的最外周位置完全一致。引导标志表示适合的感应加热区域。图3的虚线的圆大体示出左IH加热线圈6LC的最外周位置。

EM是顶板21中显示的圆形的引导标志,该标志表示包含后述主加热线圈MC和在其前后左右位置大致等间隔地配置的所有的副加热线圈SC(合计4个)的宽的圆形的区域(以下,称为“协同加热区域标志”)。另外,该协同加热区域标志EM的位置与后述的“广域发光部”的位置大体一致,其中,该“广域发光部”用于从所述顶板的下方放射光来示出所述主加热线圈MC和副加热线圈SC协同加热时的优选的被加热物载置场所的外侧界限。

与右IH加热线圈6RC同样地,在左IH加热线圈6LC的内侧空间中,设置了红外线式的温度检测元件(以下,称为红外线传感器)31L(参照图14、图15)。该详细内容后述。

所述左IH加热源6的IH加热线圈6LC由在半径方向上分割的2个线圈(以下,将外侧的线圈称为“外侧线圈”6LC1,将内侧的线圈称为“内侧线圈”6LC2)构成。这2个线圈如图10所示,是串联地连接的一串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不设为2个线圈,而使整体为单一线圈。

在左右IH加热线圈6LC、6RC的下表面(背面),作为来自这些加热线圈的磁通泄漏防止材料73而配置了由高磁导材料、例如铁氧体形成的剖面方形的棒。例如,在左IH加热线圈6LC中,从其中心部X1放射状地配置了4根、6根或者8根(无需一定是偶数根)。

即,磁通泄漏防止材料73无需覆盖左右IH加热线圈6LC、6RC的整个下表面,只要以与右IH加热线圈6RC的线圈线交叉的方式,按照规定间隔设置多个使剖面为例如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等且棒状地成形的磁通泄漏防止材料73即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从左IH加热线圈的中心部X1放射状地设置了多个设置。通过这样的磁通泄漏防止材料73,能够使从IH加热线圈发生的磁力线集中到顶板21上的被加热物N。

所述右IH加热线圈6RC和左IH加热线圈6RC也可以是以独立地通电的方式分成多个部分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内侧旋涡状地卷绕IH加热线圈,在该IH加热线圈的外周侧在与其同心的圆上且在大致同一平面上设置另外的大径的旋涡状地卷绕的IH加热线圈,并以对内侧的IH加热线圈通电、对外侧的IH加热线圈通电、以及对内侧和外侧的IH加热线圈都通电这样的3个通电模式,对被加热物N进行加热。

这样,通过2个IH加热线圈中流过的高频电力的输出电平、占空比、输出时间间隔的至少一个或者将它们组合,从小型至大型(大径尺寸)的被加热物(锅)N都能够高效地进行加热(作为使用了这样的可独立通电的多个加热线圈的技术文献,作为代表性的例子已知日本专利第2978069号公报)。

31R是右IH加热线圈6RC的中央部设置的空间内部中设置的红外线式的温度检测元件,使位于上端部的红外线受光部朝向顶板5的下表面。

另外,在左IH加热线圈6LC中也同样地,在其中央部设置的空间内部,设置了红外线式的温度检测元件31L(参照图9、图15),在后面详细说明。

红外线式的温度检测元件31R、31L(以下,称为红外线传感器)由能够探测从锅等被加热物N放射的红外线的量来测定温度的光电二极管等构成。另外,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也可以是传热式的探测元件、例如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例如根据日本特开2004-953144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97586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1011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8787号公报等,可知这样通过红外线传感器从顶板5的下方迅速地检测从被加热物根据其温度发出的红外线的技术。

在温度检测元件31R是红外线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使从被加热物N放射的红外线集中并且实时地(几乎没有时间差)接收而根据其红外线量来探测温度,从而是(比热敏电阻式更)优选的。在该温度传感器中,即使位于被加热物N的跟前的耐热玻璃、陶瓷制等的顶板21的温度与被加热物N的温度不同,也能够不依赖于顶板21的温度而检测被加热物N的温度。即,其原因为,考虑了使从被加热物N放射的红外线不会被顶板21吸收或者遮断。

例如,关于顶板21,选择使4.0μm或者2.5μ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关于温度传感器31R,选择对4.0μm或者2.5μ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红外线进行检测的部件。

另一方面,在温度检测元件31R是热敏电阻等传热式的元件的情况下,当与所述红外线式温度传感器相比时在实时地捕捉急剧的温度变化的方面不佳,但能够接收来自顶板21、被加热物的辐射热而可靠地检测出被加热物N的底部、其正下方存在的顶板21的温度。另外,即使在没有被加热物N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顶板21的温度。

另外,在温度检测元件是热敏电阻等传热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其温度感知部直接接触顶板21的下表面、或者借助传热性树脂等那样的部件来尽可能正确地掌握顶板21自身的温度。其原因为,如果在温度感知部与顶板21的下表面之间存在空隙,则在温度的传递中产生延迟。

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对左右共同地配置的部件共用的内容,有时省略名称中的“左、右”以及符号中的“L、R”的记载。

(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

7是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参照图2、图3),在主体部A的内部,配置于顶板21的左右中心线CL1上且顶板21的靠后部的位置。在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中,使用通过辐射进行加热的类型的电加热器(例如镍铬合金线、卤素加热器、辐射加热器),通过顶板21从其下方对锅等被加热物N进行加热。并且,例如使用具备最大功耗(最大火力)1.2KW的能力的部件。

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具有上表面整体开口的圆形容器形状,构成其最外周部分的绝热材料制的容器状盖50的最大外径尺寸是约180mm、高度(厚度)为15mm。

顶板21中显示的圆(在图1和图3中是实线)即引导标志7M的位置并非与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最外周位置完全一致。引导标志表示适合的加热区域。图3的虚线的圆大体示出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盖50的最外周位置。

(辐射式电加热源)

24R是垂直地设置的右侧的上下隔板(参照图2、图4),具有在框体部C的内部将右侧冷却室8R和烤架加热室9之间进行隔绝的间隔壁的作用。24L同样地是左侧的上下隔板,具有在框体部C的内部将左侧冷却室8L和烤架加热室9之间进行隔绝的间隔壁的作用(参照图2、图4)。另外,与烤架加热室9的外侧壁面保持几mm程度的间隔而设置了上下隔板24R、24L。

25是水平隔板(参照图2、图5),具有将左右的上下隔板24L、24R之间整体划分为上下2个空间的大小,该隔板的上方是所述上部部件室10。另外,与烤架加热室9的顶棚面具有几mm至10mm程度的规定的空隙116(参照图6)而设置了该水平隔板。

24A是在左右的上下隔板24L、24R中分别形成的切口部,被设置成在水平地设置后述冷却导管42时不与其碰撞。

在形成为矩形箱状的烤架加热室9中,通过不锈钢、钢板等金属板形成了左右、上下以及背面侧的壁面,在上部顶棚附近以及底部附近,以大致水平地扩展的方式设置了辐射式的电加热器、例如基于外壳加热器的上下1对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参照图6)。此处所称的“扩展”是指,外壳加热器在途中在水平面中多次弯曲而尽可能在平面上的宽范围内蜿蜒的状态,平面形状成为W字形的结构是代表性的例子。

执行如下的烤箱烹调(例如,点心、烤蔬菜):对该上下二个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同时或者单独地进行通电来设定烧烤烹调(例如烤鱼)、烤架烹调(例如披萨、脆皮(Gratin))、烤架加热室9内的空气温度而进行烹调。例如,在烤架加热室9的上部顶棚附近的辐射式电加热源22中,使用最大功耗(最大火力)1200W,在底部附近的辐射式电加热源23中,使用最大功耗800W。

26是在水平隔板25与烤架加热室9之间形成的空隙(与所述空隙116相同),它最终与后部排气室12连通,空隙26内的空气通过后部排气室12而被引导到主体部A外而排出。

在图2中,28是将上部部件室10和后部排气室12分隔的后部隔板,具有下端部到达所述水平隔板25并且上端部到达上框20的高度尺寸。28A是在后部隔板28中在2个部位形成的排气口,用于排出进入上部部件室10的冷却风(参照图2)。

(冷却用送风机)

本实施方式中所称的送风机30使用离心型多翼式送风机(作为代表性的例子有多翼式风扇)(参照图4、图5),使用了在驱动马达300的旋转轴32的前端固定了翼部30F的结构。另外,送风机30分别设置于所述右侧冷却室8R和左侧冷却室8L,对左右的左IH加热线圈6LC、6RC用的电路基板和这些加热线圈自身进行冷却,以下详细说明。

CU如图4和图5所示是从上方插入所述冷却室8R、8L而固定的冷却设备,具备收容了构成逆变器电路的电路基板41的部件壳体34、以及与该部件壳体结合并在内部形成了送风机30的送风室39的风扇壳体37。所述送风机30是其驱动用马达300的旋转轴32为水平的所谓横轴型,收容在设置于右侧冷却室8R中的风扇壳体37的内部。以包围该送风机30的多个翼30F的方式,在风扇壳体37内部形成圆形的送风空间而形成有送风室39。37A是风扇壳体37的吸入筒,在其最上位形成有吸入口37B。37C是在风扇壳体37的一个端部形成的排气口(出口)。

风扇壳体37通过组合2个塑料制壳体37D、37E并用螺钉等固定工具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为一体构造体。在该结合状态下从其上方插入冷却空间8R、8L,并用适合的固定单元进行固定使得不会移动。

所述部件壳体34以导入从所述风扇壳体37的空气吐出用的排气口37C排出的冷却风的方式,与所述风扇壳体37连接成紧贴状态,整体具有横长长方形形状,并且除了与排气口37C连通的导入口(未图示)、后述的第1排气口34A以及第2排气口34B这3个部位的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全体被密闭。

41是安装了对所述右IH加热源6R、左IH加热源6L供给规定的高频电力的逆变器电路的印刷布线基板(以下称为电路基板),具有与部件壳体34的内部空间形状大致匹配的外形尺寸,在部件壳体34中设置于从烤架加热室9远离的一侧、换言之设置于与构成主体部A的外围的主体壳体2接近至仅几mm以下的一侧。另外,在该电路基板41中,与逆变器电路的部分分离地一起安装了所述送风机30的驱动用马达300驱动用的电源以及控制电路部。

该电路基板41中所称的逆变器电路210R、210L是指,除去(虽然也可以包括)图13所示的输入侧与商用电源的母线连接的整流桥电路221,而具备由与其直流侧输出端子连接的线圈222以及平滑化电容器223构成的直流电路、谐振电容器224、作为成为开关单元的电力控制用半导体的IGBT225、驱动电路228、以及续流二极管226的电路,不包括作为机械性的构造体的IH加热线圈6RC、6LC。

在所述部件壳体34的上表面部,沿着来自送风机30的冷却风流动的方向,分离地形成了2个所述第1排气口34A和第2排气口34B。第2排气口34B在部件壳体34中位于冷却风流动的最下游侧位置,并且具有比第1排气口34A大几倍的开口面积。另外,在图5中,Y1~Y5表示通过送风机30吸入的空气和所排出的空气的流动,冷却风依照Y1、Y2、..Y5依次流动。

42是整体由塑料成型的冷却导管,通过将作为塑料的一体成形件的上壳体42A和同样地作为塑料的一体成形件的平板状的盖(以下称为“下壳体”)42B进行重叠并用螺钉来固定,从而在其两者之间的内部形成了后述的3个通风空间42F、42G、42H(参照图5)。

42C是在上壳体42A的上表面的整体中以贯通其壁面的方式形成了多个的喷出孔,是为了喷出来自送风机30的冷却风而形成的,各喷出孔42C的口径设为相同。

42D是在上壳体42A中通过一体成型而直线或者曲线状地形成的肋条(凸条)形状的间隔壁,由此划分形成了一端与部件壳体34的排气口34A连通的通风空间42F。

42E是同样地在上壳体42A中一体地形成的平面形状为コ字状凸条形状的间隔壁,由此划分形成了一端与部件壳体34的排气口34A连通的通风空间42H。该通风空间42H经由间隔壁42E的一个侧部(在图4、图7中是接近部件壳体34的一侧)中形成的连通口(孔)42J而与最宽的通风空间42G连通。

而且,以使通风空间42H的一个侧部(在图4、图7中是接近部件壳体34的一侧)成为所述部件壳体34的第2排气口34B的正上方的方式,设置了冷却导管42。由此,从部件壳体34吐出的冷却风进入冷却导管42的通风空间42H,并从此在通风空间42G中展开而从各喷出孔42C喷出。42K是与上壳体42A的通风空间42H对应地形成的四边形的通风口,它是放出对后述的液晶显示画面45R、45L进行冷却的风的通风口。

在图5中,43A、43B是安装了所述右IH加热源6R、左IH加热源6L用的逆变器电路(在图13中详述)210R、210L的电路基板41中存在的IGBT225等电力控制用半导体开关元件、其他发热性部件被安装了的铝制的散热翼片,在全体中有规律地排列形成有多个薄的翼片。该散热翼片如图5所示,在部件壳体34中设置于接近顶棚部的一侧,下方确保充分的空间,使冷却风Y4在该空间内流动。

即,在送风机30的特性上,吐出能力(吹出能力)在吐出口(排气口37C)的整个区域中并不均匀,吐出能力最高的部分位于该排气口37C的上下中心点的下方,但以使不会成为这个位置的延长线上的位置的方式,将所述散热翼片43A、43B的位置设定到上方。另外,不会朝向在电路基板41的表面所安装的各种小型电子部件、印刷布线图案部分喷出冷却风。

左IH加热源6L用的逆变器电路210L包括对主加热线圈MC进行驱动的专用的逆变器电路MIV、以及对多个副加热线圈SC分别进行驱动的专用的逆变器电路SIV1~SIV4。

烤架加热室9内置于主体部A的左右IH加热源6L、6R的下方,并且在与主体A的内侧后壁面之间形成有规定的空间SX(参照图6)。即,在烤架加热室9中,为了设置后述的排气导管14以及为了形成排气室12,而在与主体壳体2的体部背面壁2U之间形成了10cm以上的所述空间SX。

关于所述2个独立的冷却设备CU,在从上方插入所述冷却室8R、8L而固定了的状态下,横宽大的风扇壳体37的部分的一部分向所述空间SX突出,另外收容了电路基板41的部件壳体34与烤架加热室9的左右侧壁面形成规定的空隙。另外,此处所称的空隙是指,与烤架加热室9的左右的外壁面之间的空隙,而并非本实施方式中所称的左右的上下隔板24L、24R与部件壳体34的外侧表面之间的相向间隙。

这样,关于冷却设备CU的风扇壳体37的部分,即使有烤架加热室9也配置于其空间SX,以从前方投影了的形式观察的情况下,成为冷却设备CU的风扇壳体37的部分与烤架加热室9部分重的状态,从而能够防止主体部A的横宽尺寸增大。

(操作单元E)

本实施方式中的加热烹调器的操作单元E包括前表面操作部60和上表面操作部61(参照图2~图3)。

(前表面操作部)

在主体壳体2的左右两侧的前表面安装了塑料制的前表面操作框62R、62L,该操作框前表面成为前表面操作部60。在该前表面操作部60中分别设置有:使左IH加热源6L、右IH加热源6R、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以及烤架加热室9的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的所有电源一起接通/断开(ON/OFF)的主电源开关63的操作按钮63A(参照图2);使对右IH加热源6R的通电和其通电量(火力)进行控制的右电源开关(未图示)的电接点进行开闭的右操作盘64R;以及同样地对左IH加热源6L的通电和其通电量(火力)进行控制的左控制开关(未图示)的左操作盘64L。经由主电源开关63,向图13所示的所有电路构成部件供给电源。

在前表面操作部60中设置有:左显示灯66L,仅在通过左操作盘64L对左IH加热源6L进行了通电的状态下点亮;以及右显示灯66R,仅在通过右操作盘64R对右IH加热源6R进行了通电的状态下点亮。

另外,左操作盘64L和右操作盘64R在未使用的状态下如图1、图4所示,向内侧按入使得不会从前表面操作部60的前方表面突出,在使用的情况下,如果使用者用手指按下一次后挪开手指,则通过前表面操作框62中内置的弹簧(未图示)的力而突出(参照图2),成为使用者抓住周围而转动的状态。然后,在该阶段如果向右或左转动1个阶段,则初次对左IH加热源6L以及右IH加热源6R分别开始(最小设定火力120W下的)通电。另外,左IH加热源6L的最小火力是仅通过所述主加热线圈MC得到的火力,在最小火力时,副加热线圈SC不被加热驱动。

因此,如果将突出的左操作盘64L、右操作盘64R中的某一个进一步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则所述控制单元F读取根据其转动的量而从内置的旋转编码器(未图示)发生的规定的电脉冲,确定该加热源的通电量,能够进行火力设定。另外,左操作盘64L、右操作盘64R中的任意一个都与是初始的状态还是在途中向左右转动了的状态无关地,使用者用手指按压一次而按入到不会从前表面操作部10的前方表面突出那样的规定的位置(如果按回9,则在该位置被保持,并且左IH加热源6L、右IH加热源6R都能够瞬时停止通电(例如,即使在烹调中,如果将右操作盘64R按入,则右IH加热源6R立即停止通电)。

另外,如果对所述主电源开关63(参照图1)的操作按钮63A进行断开(OFF)操作,则之后右操作盘64R以及左操作盘64L的操作一起变成无效。同样地,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和烤架加热室9中设置的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的通电也全部被断开。

另外,在前表面操作框62的前表面下部,虽然未图示但设置了3个独立的定时器盘。这些定时器盘用于操作分别使左IH加热源6L、右IH加热源6R、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从通电开始起通电期望的时间(定时器设置时间)、并在经过了该设定时间之后自动地切断电源的定时器开关(还称为定时器计数器。未图示)。

(上表面操作部)

上表面操作部61如图3所示包括右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0、左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1以及中央操作部72。即,在顶板21的上表面前部,夹着主体部A的左右中心线,在右侧配置了右IH加热源6R的右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0,在中央部配置了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以及烤架加热室9中设置的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的中央操作部72,在左侧配置了左IH加热源6L的左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1。

在该上表面操作部中设置了以能够感应加热的方式使用不锈钢制或者铁制的烹调容器(未图示)时的各种键,并在其中设置了面包专用键250。另外,也可以并非是特定的烹调(例如面包)的专用键,而是如下方式:设置1个用于使用烹调容器的专用的共用键,每当将其按压时,在后述的综合显示装置100中显示出对期望的烹调名(例如面包)进行显示的可操作的键(后述的输入键141~145等),让使用者用手指触摸该键的区域而输入该期望的烹调开始指令。另外,将所述烹调容器从烤架加热室9的前表面开口9A插入烤架加热室9的内部并置于铁丝网109上也能够使用。

而且,在上表面操作部61中,设置了用于使用IH加热源和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这两方对所述烹调容器进行烹调的情况(以下,称为“复合加热烹调”或者“复合烹调”)的复合烹调键251。在本实施方式1中,能够进行右IH加热源6R和烤架加热室9的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的复合加热,所述复合烹调键251设置于后述的右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0附近(参照图3)。

另外,所述复合烹调键251也可以并非是固定式的键、按钮、旋纽等,而是如下方式:在后述的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显示画面(液晶画面等)中显示期望的键,并让使用者用手指触摸该键的区域,从而能够输入复合烹调。即,也可以是如下方法:在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显示画面中通过软件适时地显示可输入的键形状,对其进行触碰而进行输入操作。

(右火力设定用操作部)

在图16中,在右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0中,设置了使用者仅按压1次就能够简单地设定右IH加热源6R的火力的各火力的单触(one touch)设定用键部90。具体而言,具备弱火力键91、中火力键92、以及强火力键93这3个单触键(one touch key),弱火力键91用于将右IH加热源6R的火力设定为300W,中火力键92用于设定为750W,强火力键93用于设定为2.5KW。而且,在右单触键部的右端部设置了强火力键94,在希望使右IH加热源6R的火力成为3KW的情况下,对它进行按压操作。

(左火力设定用操作部)

同样地,在用于左IH加热源6L的火力设定的左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1中,也设置了与右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0同样的单触键群。

(中央操作部)

在图3以及图16中,在中央操作部72中排列设置了对用于烤架(烧烤)烹调以及烤箱烹调的烤架加热室9的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开始通电的操作开关的操作按钮95、和使该通电停止的操作开关的操作按钮96。

在中央操作部72中,将以一度一度地增加或者减少的方式对利用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进行的烤架烹调、利用左IH加热源6L、右IH加热源6R进行的电磁烹调中的控制温度进行设定的温度调节开关的操作按钮97A、97B设置成横向一列。另外,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电源接通/断开开关按钮98以及使火力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增加或者减少的设定开关99A、99B也设置于此。

而且,在中央操作部72中,设置了便利菜单键130。当对其进行操作时,如果在设定油炸食品烹调(使用左IH加热源6L、右IH加热源6R)、油炸食品预热状态显示(使用左IH加热源6L、右IH加热源6R而将油加热至规定的预热温度)、定时器烹调(使左IH加热源6L、右IH加热源6R、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烤架加热室9的内部中设置的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通电利用定时器开关设定的时间而进行烹调)时进行按压,则在后述的综合显示单元100中简单地读出期望的输入画面、状态显示画面。

在面包专用键250的右侧,设置有由硬件按钮(hard button)构成的右IH便利菜单按钮131R,这是用于进行关于右IH加热源6R的各种设定的设定按钮。关于左IH加热源6L也设置了同样的设定按钮(图示省略)。

如果操作了对所述定时器计数器(未图示)进行操作/启动的启动开关,则在所述液晶显示画面45R、45L中,测量从该启动时刻起的经过时间并用数字来显示。另外,液晶显示画面45R、45L的显示光透过顶板21,以“分”和“秒”为单位向使用者清楚地显示经过时间。

在左侧的左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1中,也与右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0同样地,设置了左定时器开关(未图示)和左液晶显示部45L,它们夹着主体1的左右中心线CL1而设置于左右对称的位置。

(火力显示灯)

在顶板21的右前侧,在右IH加热源6R与右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0之间的位置,设置了对右IH加热源6R的火力的大小进行显示的右火力显示灯101R。右火力显示灯101R以经由顶板21(透射)从其下表面向上表面侧放出显示光的方式,设置于顶板21的下表面附近。

同样地,对左IH加热源6L的火力的大小进行显示的左火力显示灯101L在顶板21的左前侧,设置于左IH加热源6L与左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1之间的位置,并以经由顶板21(透射)从其下表面向上表面侧放出显示光的方式,设置于顶板21的下表面附近。另外,关于这些显示灯101R、101L,在图13的电路结构图中省略了显示。

(显示单元G)

本实施方式中的加热烹调器的显示单元G由综合显示单元100构成(参照图1、图3)。

如图1、图3以及图16所示,综合显示单元100在顶板2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设置于前后方向的前侧。该综合显示单元100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主体来构成,并以经由顶板21(透射)而从其下表面向上表面侧放出显示光的方式,设置于顶板21的下表面附近。

综合显示单元100能够输入或者确认左IH加热源6L、右IH加热源6R、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以及烤架加热室9的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等的通电状态(火力、时间等)。即,对应于如下的(1)(2)(3)这3个场景,通过字符、插图、图表等而清楚地显示动作状况、火力等加热条件。

(1)左右IH加热源6L、6R的功能(是否为烹调动作中等)

(2)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功能(是否为烹调中等)

(3)在烤架加热室9中的烹调的情况下进行该加热烹调的情况的操作过程、功能(例如,当前正在进行烘烤器、烤架、烤箱的烹调中的哪一个)

在该综合显示单元100中使用的液晶画面是公知的点阵型液晶画面。另外,能够实现高清晰(相当于具备320×240像素的分辨率的QVGA、能够实现640×480点且16色的显示的VGA)的画面,在显示字符的情况下也能够显示许多字符。液晶画面不限于1层,为了增加显示信息,也可以使用通过上下2层以上来进行显示的结构。液晶画面的显示区域的大小是纵(前后方向)约4cm、横约10cm的长方形。

另外,将对信息进行显示的画面区域针对每个加热源分割为多个(参照图16)。例如,对合计10个区域分配画面,并如以下那样定义。

分别具备:

(1)左IH加热源6L的对应区域100L(火力用100L1和时间用100L2的共计2个);

(2)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对应区域100M(火力用100M1和时间用100M2的共计2个);

(3)右IH加热源6R的对应区域100R(火力用100R1和时间用100R2的共计2个);

(4)烤架加热室9的烹调用区域100G;

(5)使各种烹调中的参考信息随时或者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而显示、并且在异常运转探测时或者不适合操作使用时对使用者进行通知的向导区域(100GD这1个);

(6)对具有能够直接输入各种烹调条件等的功能的、相互独立的6个输入键141、142、143、144、145、146的键显示区域100F以及(7)一个任意显示区域100N。

如果按压任意显示区域的键100N,则能够用字符在综合显示单元100的向导区域100GD中显示对烹调有帮助的详细的信息等。

另外,关于所述显示区域的背景色,通常以统一的色彩(例如白色)来显示整体,但关于显示区域100R和100G,在所述“复合烹调”的情况下,变化为相同的颜色而且与其他加热源的显示区域100L、100M不同的颜色(例如黄色、蓝色等)。这样的颜色变化在显示画面是液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其背光的动作切换来实现,省略详细的说明。

上述合计10个各区域(显示区域)是在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液晶画面上实现的部分,但并非是在画面自身中物理上单独地形成或者划分的部分。即,由于是通过画面显示的软件(微型计算机的程序)而确立的区域,所以能够通过该软件每次都改变面积、形状、位置,但考虑使用者的便利性,与左IH加热源6L、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右IH加热源6R等各加热源的左右的排列顺序配合地始终设为相同的排列顺序。

即,在画面上,在左侧显示关于左IH加热源6L的信息,在正中显示关于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信息,在右侧显示关于右IH加热源6R的信息。另外,烤架加热室9的烹调用显示区域100G一定比上述左IH加热源6L的对应区域100L、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对应区域100M、右IH加热源6R的对应区域100R靠跟前侧进行显示。而且,输入键的显示区域100F在任一场景中都一定显示在最跟前。

另外,所述输入键141~146采用通过使用者用手指等触摸而使静电容量变化的接触式键,通过由使用者轻轻地触摸与键表面对应的位置的覆盖综合显示单元100的上表面的玻璃板的上表面,从而发生针对通电控制电路200的有效的输入信号。

成为如下结构:在构成所述输入键141~146的部分(区域)的所述玻璃板上,关于表示键的输入功能的字符、图形、记号(包括图16的键143、145的箭头)通过印刷、刻印等而什么也不显示,但在这些键的下方的液晶画面(键显示区域F)中,针对这些输入键的每个操作场景,显示表示键的输入功能的字符、图形、记号。

所有的输入键141~146并非始终同时显示。对于即使操作也无效的键(无需操作的输入键),如图16的输入键144那样,在液晶画面上不显示输入功能字符、图形,而设为非激活状态。如果激活状态的输入键141~146被操作,则针对决定通电控制电路200的动作的控制程序,成为有效的操作指令信号。

另外,输入键146是用于在希望决定烹调条件的情况以及希望使烹调启动的情况下所操作的键。如果对它进行一次操作而使烹调动作启动,则变更为“停止”这样的显示的输入键(参照图17、图18)。关于其他输入键141~145,有时输入命令每次都变化,能够通过每次显示的字符、图形、记号等,注意识别有效的输入功能。

另外,在使用多个加热源的过程中希望使特定的加热源停止的情况下,如果在例如图17的场景中按压输入键143,则从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对应区域100M,按照左IH加热源6L的对应区域100L、右IH加热源6R的对应区域100R的顺序,各对应区域整体发生颜色变化或者闪烁而显示被选择的情形,所以调出(选择)其期望的对应区域并按下停止键146即可。如果相反地按压输入键145,则能够反向地选择,能够从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对应区域100M,向右IH加热源6R的对应区域100R、左IH加热源6L的对应区域100L依次选择,调出其期望的对应区域并按下停止键146即可。AM是在执行加热烹调动作的过程中的加热源的名称的旁边显示的激活标志,通过观察是否显示它从而能够让使用者识别该加热源是否被驱动。

(烤架加热室9)

烤架加热室9的前表面开口9A如图1和图6所示,通过门13而被开闭自如地覆盖,门13以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自如的方式在所述烤架加热室9中通过轨道、轧辊等支承机构(未图示)来保持。另外,在门13的中央开口部13A中设置了耐热玻璃制的窗板,能够从外侧视觉辨认烤架加热室9的内部。13B是为了对门13进行开闭操作而向前方突出的把手。另外,烤架加热室9如上所述在与主体的内侧后壁面之间形成了规定的空间SX(参照图6),利用该空间来设置后述的排气导管14,并且形成有排气室12。

在门13中,在加热室9的左右两侧位置连接有前后延伸的金属制轨道的前端部,在进行油多的烹调的情况下,通常在该轨道上载置金属制的托盘108(参照图6)。在托盘108上放置金属制的铁丝网109来使用。由此,在将门向前方水平地抽出了的情况下,伴随该抽出动作,托盘108(在载置了铁丝网109的情况下连该铁丝网)也一起向烤架加热室9的前方被水平地抽出。另外,只是通过在金属制轨道上仅仅载置左右两端部来支承托盘108,所以能够将托盘108从轨道上单独地拆卸。

另外,以在将托盘108向前方抽出时不会有与下部的加热器23抵接而抽不出的情形的方式,设置了铁丝网109的形状和托盘108的位置、形状等。这样,在该烤架加热室9中,具有如果在铁丝网109上放置肉、鱼、其他食品而对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同时或者时分等)进行通电则从上下两面对这些食品进行加热的“两面烘烤功能”。另外,在该烤架加热室9中,设置了对该室内温度进行检测的仓内温度传感器242(参照图13),还能够将仓内温度维持为期望的温度来烹调。

烤架加热室9如图6所示包括:在后方(背面)侧全体具有开口9B并在前方侧具有开口9A的筒状的金属制内框9C、以及保持规定的(下方)间隙113、(上方)间隙114及左右两侧方间隙(115。未图示)而覆盖该内框的外侧全体的外框9D。另外,在图6中,307是在烤架加热室9的外框9D与主体壳体2的底壁面之间形成的空隙。

外框9D具有左右两侧壁面、上表面、底面以及背面这5个面,整体由钢板等形成。在这些内框9C和外框9D的内侧表面,形成珐琅等清扫性良好的包覆或涂敷耐热涂饰膜、或者形成红外线放射皮膜。在形成了红外线放射皮膜的情况下,使针对食品等被加热物的红外线放射量增大,提高加热效率,并且还改善烘烤不均。9E是在外框9D的背壁面上部形成的排气口。

14是以与其排气口9E的外侧连续的方式设置的金属制排气导管,该排气导管的流路剖面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如图6所示,随着从途中向下游侧前进而向斜上方倾斜,之后向垂直方向弯曲,最终,上端部开口14A连通至上框20中形成的中央通风口20C附近。

121是在排气导管14的内部在排气口9E的下游侧位置设置的除臭用催化剂,通过由催化剂用电加热器(121H)加热而活性化,发挥从通过排气导管14的烤架加热室9内部的热排气中去除臭气成分的作用。

(排气构造/吸气构造)

如上所述,在上框20的后部,在横向上较长地分别形成了右通风口(成为吸气口)20B、中央通风口(成为排气口)20C、左通风口20D。在这3个后部通风口之上,以覆盖上方整体的方式,安装和拆卸自如地载置了在整体中形成了无数的小连通孔的金属制平板状的盖130(参照图1)。盖除了在金属板中通过加压加工而形成了连通孔用的小孔的部件(还称为穿孔金属板),也可以是金属丝网、细的格子状的部件。无论设成什么样,只要是使用者的手指、异物等无法从上方进入各通风口20B、20C、20D那样的结构即可。

位于所述风扇壳体37的吸入筒37A最上位的吸入口37B面向所述盖130的右端部的正下方,通过盖的连通孔能够将厨房等外部的室内空气导入主体部A中的左右冷却室8R、8L。

在所述后部排气室12中,如图2所示,是所述排气导管14的上端部所处的状态。换言之,在排气导管14的左右两侧,确保了与在所述烤架加热室9的周围形成的空隙116连通的后部排气室12。烤架加热室9设置成在与所述水平隔板25之间具有规定的空隙116,但该空隙最终与后部排气室12连通。如上所述,通过后部隔板28中形成的1对排气口28A,上部部件室10的内部与后部排气室12连通,所以在上部部件室10中流动的冷却风(图5的箭头Y5)向主体1的外部如图2的箭头Y9那样排出,但此时所述空隙116内部的空气也被它所引导而一起被排出。

(辅助冷却构造)

在图4、图5中,46是在内部在安装基板56上固定并收容了所述上表面操作部61的各种电气/电子部件57、用光来显示感应加热烹调时的火力的发光元件(LED)等的前部部件壳体,包括上表面开放的透明塑料制的下导管46A、以及以堵住该下导管的上表面开口的方式密闭的成为盖的透明塑料制的上导管46B。在下导管46A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分别开口了通风口46R、46L,并且在中央的后部形成了容许通风的切口46C。

在上导管46B的顶棚面,在中央设置了所述综合显示单元100,并且在左右分别设置了液晶显示画面45R、45L。所述送风机30的冷却风从所述部件壳体34的第2排气口34B进入冷却导管42的通风空间42H,从此通过与通风空间42H对应地形成的通风口42K而从液晶显示画面45R、45L的下方进入前部部件壳体46,并从切口46C排出到上部部件室10。由此,液晶显示画面、综合显示单元100始终都被来自送风机30的冷却风冷却。

特别是来自该部件壳体34的第2排气口34B的冷却风并非是对在感应加热动作时成为高温的左右IH加热线圈6LC、6RC进行冷却的风,所以其温度低,在液晶显示画面45R、45L以及综合显示单元100中,虽然冷却风的风量都少但也能有效地抑制温度上升。特别是在冷却风的流动(图5的箭头Y5)中成为下游侧的左右IH加热线圈6LC、6RC的后部位置不易冷却,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风空间42F直接供给来自第1排气口34A的低温的风,而通过该风使该部分冷却。

(辅助排气构造)

如图6所示,在比排气导管14的除臭用催化剂121靠下游侧,形成有向下方凹陷了一个阶段的形状的筒形底部14B。14C是该底部14B中形成的通气孔。106是面向该通气孔的辅助排气用的轴流形送风机,106A是其旋转翼,106B是使该旋转翼106A旋转的驱动马达,被排气导管14支承。在烤架加热室9中,在烹调中该烤架加热室9成为高温,所以内部气压自然会上升,与此相伴而排出高温的空气,使排气导管14上升,但通过使该送风机106运转而如箭头Y7所示将主体部A的内部的空气取入排气导管14,由此其新鲜的空气诱使烤架加热室9的高温空气的温度下降并且从排气导管14的上端部开口14A如箭头Y8所示排气。

辅助排气用的轴流形送风机106在烹调器的运转中并非始终运转,运转的时机是在烤架加热室9中进行加热烹调的情况。其原因为,在该情况下,从烤架加热室9对排气导管14排出高温的热气。另外,该图6中的Y7、Y8的空气的流动、和图5中的Y1~Y5的空气的流动完全无关联,并且也不是连续的流动。

(控制单元F)

本实施方式中的加热烹调器的控制单元F由通电控制电路200构成(参照图13)。

图13是示出该加热烹调器的控制电路整体的构成要素图,该控制电路由内置一个或者多个微型机算计而成的通电控制电路200形成。通电控制电路200由输入部201、输出部202、存储部203、以及运算控制部(CPU)204这4个部分构成,经由恒压电路(未图示)供给直流电源,发挥对所有加热源和显示单元G进行控制的中心控制单元的作用。在图13中,针对100V或者200V电压的商用电源,经由整流电路(还称为整流桥电路)221连接了右IH加热源6R用的逆变器电路210R。

同样地,与该右IH加热源6R用的逆变器电路210R并联地,将与图13所示的右IH加热线圈6RC(感应加热线圈)的基本结构同样的左IH加热源6L用的逆变器电路210L经由所述整流桥电路221而与所述商用电源连接。即,左IH加热线圈6LC(感应加热线圈)具备:整流桥电路221,输入侧连接到商用电源的母线;直流电路,由与该直流侧输出端子连接的线圈222以及平滑化电容器223构成;谐振电路,由1端与线圈222和平滑化电容器223的连接点连接了的右IH加热线圈6RC以及谐振电容器224的并联电路构成;以及作为开关单元的IGBT225,集电极侧连接到该谐振电路的另一端。

左IH加热源6L用的逆变器电路210L与右IH加热源6R用的逆变器电路210R大幅不同的点在于,具有主加热线圈MC和副加热线圈SC。因此,左IH加热源6L用的逆变器电路210L包括:对内侧线圈LC2和外侧线圈LC1这两者即主加热线圈MC供给电力的主加热线圈用的逆变器电路MIV、以及对后述的4个独立的副加热线圈SC1~SC4分别单独地供给电力的副加热线圈用的逆变器电路SIV1~SIV4。并且,4个副加热线圈SC1~SC4的通电定时、通电量全部由通电控制电路200来决定。

211是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加热器驱动电路,212是对烤架加热室9的仓内加热用辐射式电加热源22进行驱动的加热器驱动电路,213同样地是对烤架加热室9的仓内加热用辐射式电加热源23进行驱动的加热器驱动电路,214是对在所述排气导管14的途中设置的催化剂加热器121H进行驱动的加热器驱动电路,215是对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液晶画面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

所述IGBT225的发射极连接到平滑化电容器223和整流桥电路221的共用连接点。以使续流二极管226的阳极成为发射极侧的方式,连接在IGBT225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N表示成为被加热物的金属锅。

227是电流检测传感器,对在由右IH加热线圈6RC和谐振电容器224R的并联电路构成的谐振电路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电流检测传感器227的检测输出被输入到后述的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80,经由此而对通电控制电路200的输入部供给是否有被加热物这样的判定信息,进行被加热物N的存在判定。另外,在感应加热中使用了不适合的锅(被加热物N)等的情况、由于某种事故等而检测到相比于标准的电流值有规定值以上的差的过小电流、过大电流的情况下,通过通电控制电路200经由驱动电路228来控制IGBT225,瞬时停止感应加热线圈220的通电。

同样地,主加热线圈用的逆变器电路MIV、以及对4个独立的副加热线圈SC1~SC4分别单独地供给电力的副加热线圈用的逆变器电路SIV1~SIV4是与右IH加热源6R的逆变器电路210R相等的电路结构,所以省略说明,将这些共同的电路结构进行汇总而在图13中表示为左IH加热源6L的逆变器电路210L,6LC是左IH加热线圈,224L是谐振电容器。在主加热线圈用MC的逆变器电路MIV中,也连接了由所述整流桥电路221、线圈222和平滑化电容器223构成的直流电路、由1端连接到线圈222与平滑化电容器223的连接点上的主加热线圈MC以及谐振电容器224的并联电路构成的谐振电路、以及集电极侧连接到该谐振电路的另一端的成为开关单元的IGBT225等。

虽然未图示,但电流检测传感器227也同样地设置于左IH加热源6L的逆变器电路210L。另外,作为电流检测传感器227有使用电阻器来测量电流的分流器、使用电流互感器来构成的方法。

260是对所述主加热线圈用逆变器电路MIV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起到与所述驱动电路228同样的作用。同样地,261~264是分别对所述副加热线圈用逆变器电路SIV1~SIV4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

266是检测由所述主加热线圈MC和谐振电容器(未图示)的并联电路构成的谐振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电流检测传感器,同样地267A、267B、267C(未图示)、267D(未图示)是检测由副加热线圈SC和谐振电容器(未图示)的并联电路构成的谐振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电流检测传感器,这些电流传感器起到与所述电流检测传感器227同样的作用。

在通过本发明那样的感应加热方式对被加热物N进行加热的加热烹调器中,用于向左右的IH加热线圈6LC、6RC提供高频电力的电力控制电路被称为所谓的谐振型逆变器。是在将包括被加热物N(金属物)的左右的IH加热线圈6LC、6RC的电感、和谐振电容器(图13的224L、224R)进行了连接的电路中以20~40KHz程度的驱动频率对开关电路元件(IGBT、图13的225)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的结构。

另外,在谐振型逆变器中,有适用于200V电源的电流谐振型、和适用于100V电源的电压谐振型。在这样的谐振型逆变器电路的结构中,根据利用继电器电路如何切换左右的IH加热线圈6LC、6RC和谐振电容器224L、224R的连接目的地,而分为称作所谓半桥电路和全桥电路的方式。

如上所述,在通过左右的IH加热线圈6LC、6RC的通电而对被加热物N(金属物)进行感应加热时,在铁等磁性材料的被加热物N的情况下,在连接了谐振电容器(图13的224L、224R)的电路中,以20~40KHz程度的驱动频率对开关电路元件(IGBT、图13的225)进行接通/断开控制,而流过20~40KHz程度的频率的电流即可。

另一方面,在被加热物N由铝、铜等高电气导电率的材料制作的情况下,为了得到期望的加热输出,需要使大电流在左右的IH加热线圈6LC、6RC中流动而在被加热物N的底面感应大的电流。因此,在用高电气导电率的材料制作的被加热物N的情况下,以60~70KHz的驱动频率进行接通/断开控制。

33是用于将主体部A的内部空间保持为一定的温度范围的所述送风机30的驱动马达300的马达驱动电路,231是排气导管14中设置的送风机106的驱动马达106B的驱动电路。

(温度检测电路)

在图13中,240是温度检测电路,它被输入来自以下的各温度检测元件的温度检测信息。

(1)在右IH加热线圈6RC的中央部设置的所述温度检测元件31R。

(2)在左IH加热线圈6LC的中央部设置的所述温度检测元件31L。

(3)在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电加热器附近设置的温度检测元件241。

(4)烤架加热室9的仓内温度检测用温度检测元件242。

(5)在综合显示单元100的附近设置的温度检测元件243。

(6)与部件壳体34的内部的2个散热翼片43A、43B紧贴地安装,而单独地对这2个散热翼片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元件244、245。

另外,也可以针对温度检测对象物设置2处以上的温度检测元件。例如,也可以将右IH加热源6R的温度传感器31R设置于其右IH加热线圈6RC的中央部和外周部分,更正确地实现温度控制。另外,也可以用利用了不同的原理的部件来构成温度检测元件。例如,也可以使右IH加热线圈6RC的中央部的温度检测元件为红外线方式,使外周部分中设置的温度检测元件为热敏电阻式。

送风机30的驱动马达300的马达驱动电路33根据来自温度检测电路240的温度测定状况,以使各个温度测定部分不会成为规定温度以上的高温的方式,始终使送风机30运转而用风进行冷却。

所述左IH加热线圈6LC的中央部设置的所述温度检测元件31L由5个温度检测元件31L1~31L5构成,在后面详述。

(副加热线圈)

在图9、图11以及图12中,6LC1是具有中心点X1的最大外径为DA(=半径R3的2倍)的环状的外侧线圈,6LC2是在其外侧线圈的内侧隔开空间270而环状地卷绕的内侧线圈,具有相同的中心点X1。由这样的同心圆上存在的二个环状线圈构成了主加热线圈MC。

SC1~SC4是在所述主加热线圈MC的外周面保持规定的空间271而设置的4个副加热线圈,如图11所示,沿着以所述中心点X1为中心的半径R2的同心圆上进行弯曲,并且以相互大致等间隔地散布的方式配置,其形状如图9、图11所示是弯曲的长圆形或者椭圆形。该副加热线圈也是将1根或者多根集合线一边拧一边卷,并以使外形形状成为长圆形、椭圆形的方式部分性地用成束工具束缚、或者将整体用耐热性树脂等来进行固定而形成的。

这4个副加热线圈SC1~SC4如图11所示,在从中心点X1起半径R3的圆上,相互保持一定尺寸的空间273而配置,该半径R3的圆周线正好与各副加热线圈SC1~SC4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一致。换言之,在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的环状的主加热线圈MC的周围,以在内侧(与主加热线圈MC的外周面对的一侧)形成描绘从该主加热线圈MC的中心X1起规定的半径R2的圆弧的方式,配置了4个副加热线圈SC1~SC4,以沿着所述圆弧的曲率半径使所述集合线一边弯曲一边延伸而电气地构成闭合回路。以使主加热线圈MC的高度尺寸(厚度)和各副加热线圈SC1~SC4的高度尺寸(厚度)相同、而且使它们的上表面与所述顶板21的下表面的相向间隔成为同一尺寸的方式,在后述的线圈支承体290上水平地设置并固定。

并且,如图9所示,以使最大外径成为DB的方式配置这4个副加热线圈。如图10中所说明那样,所述外侧线圈6LC1和内侧线圈6LC2串联地连接。因此,外侧线圈6LC1和内侧线圈6LC2同时通电。

关于各副加热线圈SC1~SC4,由于并非是纯圆形,所以为了易于制造,例如也可以分成上下2层,即,将1根或者多根如下集合线一边拧一边以平面形状完全相同的形式将2个进行卷绕而卷绕为长圆形、椭圆形,并对其进行结线而串联连接,设为电气性单一的线圈,其中,上述集合线是使30根程度的具有0.1mm~0.3mm程度的直径的细线(素线)旋涡状地成束而成的。

272是在形成了副加热线圈SC1~SC4时自然形成的空间(空洞)。该空间能够在对副加热线圈自身进行空气冷却的情况下利用,也是从所述送风机30供给的空气冷却用空气上升的通路。290是由耐热性塑料等那样的非金属材料一体成形的线圈支承体,成为从中心点X1使8根臂290B放射状地延伸、并且最外周缘部290C被连结的圆形形状。

290D1~290D5是在4根臂290B的上表面或者侧面一体或者分为不同部件而安装的5个支承部,是分别保持红外线传感器31L1~31L5的部分(参照图9、图12)。290A是在放射状地延伸的8根臂290B中的与副加热线圈SC1~SC4的中央部分面对的4根臂290B上一体地形成的支承用突起部,以在4处分别散布3个的方式设置,其1个进入所述副加热线圈SC1~SC4的空间272中,第2个比副加热线圈SC1~SC4靠近中心点X1,并且第3个相反地位于外侧。

290E是在与副加热线圈SC1~SC4的两端部面对的4根臂290B上每2个形成为一体的支承舌部,在其上载置副加热线圈SC1~SC4的两端部,并且在其他2根臂290B的上表面载置了副加热线圈SC1~SC4的中央部。

290F是在所述支承舌部290E的所有上表面1个1个地一体地突出形成的圆柱状固定部,该固定部在设置了副加热线圈SC1~SC4时,位于与其空间272的两端位置对应的位置。通过该固定部290F和所述支承用突起部290A,在副加热线圈SC1~SC4中,其中心部的空间272和内侧以及外侧位置这3处被支承用突起部290A和固定部290F限制位置,所以不会由于不小心的横向移动、与加热相伴的膨胀的力(作为代表性的例子,在图12中用单点划线所示的箭头FU和FI)等而变形。

另外,通过支承用突起部290A和固定部290F,部分地与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内侧和周围抵接而限制位置,而没有形成包围该线圈的整个圆周那样的壁(还称为肋条),其原因在于,使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内侧、周围尽可能开放,成为冷却用空气的通路。

线圈支承体290如图15和图19所示,载置于冷却导管42的上壳体42A的上表面,通过从冷却导管的喷出孔42C向上方喷出的冷却风而被冷却,以使位于其上方的主加热线圈MC和副加热线圈SC1~SC4不会由于发热而异常地成为高温的方式被冷却。为此,所述线圈支承体290成为其大致整体能够确保通气性的格子状(参照图12),从中心点X1放射状地配置的所述磁通泄漏防止材料73成为部分性地横切那个风的通路的形状。另外,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底面也是除了臂290B、支承舌部290E的相向部分这样的一部分以外其余露出的状态,所以由于存在该露出部分而散热效果得到提高。

所述磁通泄漏防止材料73以从所述中心点X1成为放射状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线圈支承体290的下表面。273如图11所示是在相邻的副线圈SC1~SC4彼此之间确保的空间。该空间是为了防止在相邻的副加热线圈SC1~SC4彼此同时被通电时磁性地干扰而设置的。即,是如下思想:例如从上面观察时以逆时针旋转方向在主加热线圈MC中环状地流过驱动电流时,在副加热线圈SC1~SC4中也以逆时针旋转方向流过驱动电流,所以在主加热线圈MC与副加热线圈SC1~SC4之间,电流的朝向相同,但在相邻的2个副加热线圈SC1~SC4之间,电流的朝向相反,所以降低了由此引起的磁性的干扰。

该副加热线圈SC1~SC4的端部相互间的空间273的尺寸优选大于所述空间271。另外,在图11中,由于并非是正确地表示实际的产品尺寸的图,所以无法从附图直接读取,但所述副加热线圈SC1~SC4中的空间(空洞)272的通过中心点X1的直线上的横切尺寸、即在图11中箭头所示那样的横宽尺寸优选大于所述空间271。这是因为,在副加热线圈SC1~SC4中流动的电流彼此相互成为相反朝向,所以减少其中产生的磁性的干扰。与它相比,在空间271中引起磁性的耦合而进行协同加热,所以间隔较窄也可以。

(个别发光部)

在图9、图11、图13以及图15中,276是以在与所述主加热线圈MC相同的同心圆上散布的方式设置了4处的发光体。该发光体具备使用了灯泡、有机EL、LED(发光二极管)等的光源(未图示)、以及对从该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导光的导光体,通过图13所示的驱动电路278而进行驱动。

作为导光体,也可以是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酰亚胺等合成树脂、或者玻璃等透明的材料。导光体的上端面如图15所示朝向顶板21的下表面,从导光体的上端面如图15中用单点划线所示放射来自光源的光。另外,例如在日本专利第3941812号中提出了这样的针对上方向以线条状发光的发光体。由于能够根据该发光体进行发光、点亮来得知所述副线圈SC1~SC4是否进行着感应加热动作,所以有时将该发光体称为“个别发光部”。

(广域发光部)

在图9、图11、图13以及图15中,277是以存在于与所述个别发光部276同心的圆上的方式隔着规定的空间275而包围其外侧的、最大外径尺寸为DC的环状的发光体。该发光体与所述个别发光部276同样地具备光源(未图示)和对从该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引导的导光体,如图13所示,通过驱动电路278来驱动。

该发光体的导光体上端面如图15所示,朝向顶板21的下表面,从导光体的上端面如图15中用单点划线所示那样放射来自光源的光,所以能够根据该发光体进行发光、点亮来判别所述副加热线圈SC1~SC4与主加热线圈MC的群外缘部。因此,有时将该发光体称为“广域发光部”。

作为顶板21中显示的圆(在图1和图3中实线)的引导标志6LM的位置、与所述个别发光部276的位置不一致。

这是因为,虽然引导标志6LM的位置与主加热线圈MC的外径尺寸DA大致对应,但个别发光部276是将副加热线圈SC1~SC4进行包围那样的大小。另外,顶板21中显示的圆形的协同加热区域标志EM的位置、与广域发光部277的位置大体一致,但协同加热区域标志EM通常通过印刷等而形成于顶板的上表面,所以考虑该印刷、涂饰的皮膜(使用了使可见光线几乎不透射的材质),以使广域发光部277的上端面接近相向的方式设定于稍微几mm程度的外侧位置。另外,如果能够确保协同加热区域标志EM的透光性,则也可以完全一致。

(红外线传感器配置)

如图9所示,在所述空间270中设置了1个所述红外线传感器31L。该温度传感器探测放置在主加热线圈MC上的锅等被加热物N的温度。在该主加热线圈MC的外侧,分别配置了用于各副加热线圈SC1~SC4的红外线传感器31L2~31L5,这些红外线传感器全部设置在形成于所述线圈支承体290的突起状的支承用突起部290A中。

另外,为了发挥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80的功能、即判定是否载置了被加热物N的功能,也可以不使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31L2~31L5,作为替代的方案,有光检测部(光传感器)。这是因为,能够判别室内的照明的光、太阳光线等自然界的光是否从顶板21的上方到达。在未载置被加热物N的情况下,位于该被加热物N下方的光检测部对室内照明等的干扰光进行检测,所以形成未载置锅等物体这样的判断信息。

将来自各温度传感器31R、31L、241、242、244、245的温度数据经由温度检测电路240送到通电控制电路200,但将与加热线圈6RC、6LC相关的红外线传感器(是指31L1~31L5这5个全部)的温度检测数据输入到所述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80。

291是在线圈支承体290的最外侧设置的环状的金属制防磁环。

(加热烹调器的动作)

接下来,说明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加热烹调器的动作的概要。

在电源接通了的情况下,从该接通至烹调准备开始为止的基本动作程序被保存到通电控制电路200的内部存在的存储部203中。

首先,将电源插头连接到200V的商用电源,并按压主电源开关63的操作按钮63A(参照图2)而接通电源。

于是,经由恒压电路(未图示),将规定的低的电源电压供给到通电控制电路200,通电控制电路200起动。通过通电控制电路200自身的控制程序进行自检,在无异常的情况下,用于对送风机30的驱动马达300进行驱动的马达驱动电路33被预驱动。另外,左IH加热源6L以及右IH加热源6R、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液晶显示部的驱动电路215也分别预起动。

温度检测电路240读入来自各温度传感器31R、31L(只要没有特别写明,在以下说明中是指包括31L1~31L5这5个全部)、241、242、244、245的温度数据,并将该数据送到通电控制电路200。

如以上那样,在通电控制电路200中,集中主要的结构部分的电路电流、电压、温度等数据,所以作为烹调前的异常监视控制,进行异常加热判定。例如,在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液晶基板周边的温度高于该液晶显示基板的耐热温度(例如70℃)的情况下,判定为异常高温。

另外,电流检测传感器227检测在由右IH加热线圈6RC和谐振电容器224的并联电路构成的谐振电路225中流动的电流,将该检测输出供给到通电控制电路200的输入部201,在与存储部203中存储的判定基准数据的标准的电流值相比而检测到过小电流、过大电流的情况下,通电控制电路200判定为某种事故、导通不良等,判定为异常。

在通过以上的自检步骤而没有异常判定的情况下,成为“烹调开始准备完成”。但是,在进行了异常判定的情况下,进行规定的异常时处理,而无法开始烹调(在左IH加热线圈6LC中也同样地进行异常探测)。

在没有异常判定的情况下,在综合显示单元100的各加热源对应区域100L1、100L2、100M1、100M2、100R1、100R2、100G中显示能够进行加热动作的意思,选择希望的加热源,在感应加热的情况下,以将锅等被加热物N载置到在顶板21上描绘的希望的加热源的引导标志6LM、6RM、7M之上的方式进行显示(在以与综合显示单元100联动的方式追加了声音合成装置的情况下,同时通过声音催促使用者进行这样的操作)。另外,同时,以使所有个别发光部276和广域发光部277也按照规定的颜色(例如黄色)的光进行发光、点亮的方式,通过通电控制电路200进行指令。

(烹调模式)

接下来,以使用了右IH加热源6R的情况为例子而说明在结束了烹调前异常监视处理之后转移到烹调模式的情况。

在使用右IH加热源6R的方法中,有使用前表面操作部60的情况、和使用上表面操作部61的情况这2个情况。

(前表面操作部中的烹调开始)

首先,说明使用前表面操作部60的情况。

最初,将前表面操作部60的右操作盘64R从右向左转动(根据转动的量来设定火力)。

在前表面操作部60的前表面操作框62的前表面下部,虽然未图示但设置了3个独立的定时器盘,所以将其中的右IH加热源6R的定时器设置为规定时间。由此,将这样的操作信号输入到通电控制电路200,设定火力等级、加热时间等烹调条件。

接下来,通电控制电路200驱动驱动电路228,并驱动右IH加热源电路210R。另外,综合显示单元100被驱动电路215驱动,所以在其显示区域中,显示火力、烹调时间等烹调条件。驱动电路228对IGBT225的栅极施加驱动电压,所以在右IH加热线圈6RC中流过高频电流。但是,并非从最初进行高火力通电加热,而是如以下那样进行锅等被加热物N是否合适的探测。

电流检测传感器227检测由右IH加热线圈6RC和谐振电容器224的并联电路构成的谐振电路中流动的电流,将检测输出供给到通电控制电路200的输入部。然后,在由于某种事故、导通不良等而与标准的电流值相比检测出过小电流、过大电流的情况下,通电控制电路200判定为异常。通电控制电路200除了上述那样的种类的异常判定功能以外,还具有判定所使用的锅(被加热物N)的大小是否适合的功能。

具体而言,在谐振电路225中,在最初的几秒期间并非是使用者设定的火力(电力),而是流过规定电力(例如1KW),并由电流检测传感器227检测此时的输入电流值。

即,已知在通电控制电路200通过规定的电力以相同的导通比例输出驱动信号而驱动成为开关单元的IGBT225时,在比右IH加热线圈6RC的面积小的直径的锅(被加热物N)载置在顶板21上的情况下电流检测传感器227的部分中流动的电流小于在比加热线圈220的面积大的直径的锅(被加热物N)载置在顶板21上的情况下电流检测传感器227的部分中流动的电流。

因此,事先根据实验结果等,准备载置了过小的锅(被加热物N)时的电流检测传感器227的部分中流动的电流的值而作为判定基准数据。由此,在电流检测传感器227中检测到过小的电流时,在通电控制电路200侧能够推测是异常的使用方式,所以转移到异常处理的处理流程。

另外,通电控制电路200自身变更针对开关单元225的通电率,例如在即使是使用者设定的火力也将导通比例降低至容许范围从而能够维持确保正常的加热状态的情况下,自动地执行电力适应控制处理,在检测到小的电流值的情况下,并非全部一律无条件地进入异常处理。

在进行了上述那样的锅(被加热物N)的判定的状态下,在右IH加热源6R的显示区域100R2中,最初显示“锅是否合适的判定中”这样的字符。然后,在几秒之后,根据上述异常电流检测监视处理的判定结果,在过小的锅(被加热物N)的情况下,在显示区域100R2中显示“所使用的锅过小”、“请使用更大的锅(直径10cm以上)”这样的提醒字符。

在输出了该锅是否合适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右IH加热源6R的显示区域100R1、100R2的面积从图17的状态被扩大好几倍,在该显示区域中显示锅(被加热物N)不适合。在左IH加热源6L和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这两方都未使用的情况下,右IH加热源6R的显示区域100R1、100R2被扩大至包含这些左IH加热源6L和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的显示区域100L1、100L2、100M1、100M2的程度的大小。

之后,在使用者未进行锅(被加热物N)的更换等措施的情况下,不使通电控制电路200停止,而是从在显示区域E中显示为锅(被加热物N)过小的时刻起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临时使利用右IH加热源6R进行的加热动作自动停止。

如果使用者将锅(被加热物N)变更为大的部件并再次进行烹调开始的操作,则能够再次开始烹调。

在进行以上那样的锅(被加热物N)探测动作而判定为是适合的锅(被加热物N)的情况下,通电控制电路200以使右IH加热源6R发挥本来的设定火力的方式,自动地执行适应的通电控制处理。由此,通过来自右IH加热线圈6RC的高频磁通,锅等被加热物N成为高温,进入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动作(烹调模式)。

通过整流桥电路221和平滑化电容器223得到的直流电流被输入到作为开关元件的IGBT225的集电极。通过向IGBT225的基极输入来自驱动电路228的驱动信号,进行IGBT225的接通/断开控制。通过组合IGBT225的接通/断开控制和谐振电容器224,使右IH加热线圈6RC发生高频电流,通过该高频电流带来的电磁感应作用,在右IH加热线圈6RC上方的顶板21上载置的锅等被加热物N中发生涡电流。这样,在被加热物N中产生的涡电流成为焦耳热而使被加热物发热,能够用于烹调。

驱动电路228具有振荡电路,将该振荡电路发生的驱动信号供给到IGBT225的基极而对IGBT225进行接通/断开控制。通过调整驱动电路228的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振荡定时,从而调整右IH加热线圈6RC的导通比、导通定时、电流频率等,能够调节右IH加热线圈6RC的火力。

另外,在输出了右IH加热源6R的通电停止指令的情况下,右IH加热源6R的通电被停止,但送风机30在所述通电停止之后也仍持续运转2分钟~5分钟。由此,来自送风机30的送风刚刚停止之后,热气仍滞留于右IH加热源6R的右IH加热线圈6RC周边,能够将温度急激上升这样的过冲问题也防患于未然。另外,还能够防止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温度变高这样的弊病。根据与直至通电停止为止的温度上升的样子、室内气温、加热源的运转火力大小等条件对应地由通电控制电路200预定的公式、数值表,决定该运转持续时间。

但是,在检测到来自送风机30的异常电流等明确了是冷却用风扇自身的故障的情况(例如,只是冷却翼片43A、43B的温度上升了的情况)下,向该送风机30的通电也同时停止。

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液晶显示基板通过来自在左右IH加热源6L、6R的加热烹调时被加热的被加热物N的底部的反射热、来自顶板21的辐射热而被加热。

另外,在将所使用的高温的天麸罗(てんぷら)用锅(被加热物N)直接载置于顶板21的中央部上的情况下,也受到来自该高温(接近200℃)的锅(被加热物N)的热。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了抑制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温度上升,通过送风机30从左右两侧进行了空气冷却。

这样,在正常的运转环境下驱动了送风机30的情况下,主体1的外部的空气从风扇壳体37的吸入筒37A的吸入口37B被吸引到风扇壳体37的内部。通过在风扇壳体37的内部高速旋转的翼部30F而从排气口(出口)37C在水平方向上向前方吐出被吸引的空气。

在排气口37C的前方位置,有与风扇壳体37以紧贴状态连接的部件壳体34,使空气导入口与该排气口37C以紧贴状态连通,所以从排气口37C向部件壳体34的内部,以使其内部气压(静压)上升的方式从送风机30送入空气。关于该送入的冷却风的一部分,从在部件壳体34的上表面部位于接近排气口37C的一侧的第1排气口34A放出空气。

该放出的空气的温度在途中不对高温的发热体、发热性电气部件等进行冷却,所以与刚刚从排气口37C出来之后的温度几乎相同,仍为新鲜的空气。

然后,从第1排气口34A送入冷却导管的通风空间42F的冷却用空气从喷出孔42C如图5、图7的箭头Y3所示那样向上方喷出,与位于正上方的右IH加热线圈6RC的下表面碰撞而使该线圈有效地冷却。另外,在右IH加热线圈6RC的形状具有使上述那样的空气冷却用空气在一部分中贯通的空隙的情况下,以使来自第1排气口34A的冷却风还贯通该空隙的方式流动而进行冷却。

另一方面,从送风机30具有压力地向部件壳体34的内部送入的冷却风不朝向电路基板41的表面,另外并不在表面附近流动。冷却风以成为向电路基板41的表面(一个侧面)突出的构造体的散热翼片43A、43B的部分为中心而在许多热更换翼片元件之间通过,所以主要使散热翼片43A、43B冷却。

而且,在从排气口37C压入的冷却风(图5的箭头Y2)中,速度最快的部分即主流如图5的箭头Y4所示从排气口37C向前方一个直线状地流动,在部件壳体34中从冷却风流动的最下游侧位置存在的第2排气口34B喷出。该第2排气口34B具有比第1排气口34A大好几倍的开口面积,所以从排气口37C向部件壳体34按入的冷却风的大部分从该第2排气口34B喷出。

然后,所喷出的冷却风被引导到冷却导管的空间42G、42H中,其大部分冷却风从在上壳体42A的上表面形成了多个的喷出孔42C如图7的箭头Y4、Y5所示那样喷出,与位于其正上方的右IH加热线圈6RC的下表面碰撞而使该线圈有效地冷却。

引导到冷却导管的空间42H中的冷却风的一部分被导入前部部件壳体46中,其中,该前部部件壳体46收容了各种电气/电子部件56、用光来对感应加热烹调时的火力进行显示的右火力显示灯101R和左火力显示灯101L各自的发光元件(LED)等。具体而言,所述送风机30的冷却风从所述部件壳体34的第2排气口34B进入冷却导管42的通风空间42H,从此通过与通风空间42H对应地形成的冷却导管42的通风口42K,进入以与该通风口42K的正上方紧贴的方式设置的下导管46A的通风口46R、46L。

由此,通过进入前部部件壳体46的冷却风,首先使液晶显示画面45R、45L从下方被冷却,并且之后在前部部件壳体46内流动而最后从切口46C向上部部件室10排出,在这个过程中,依次对内置部件等进行冷却地前进,由此,液晶显示画面45R、45L、综合显示单元100、各种电气/电子部件56、用光来对感应加热烹调时的火力进行显示的右火力显示灯101R和左火力显示灯101L用的发光元件等依次被冷却风所冷却。

特别是,引导到该前部部件壳体46中的冷却风并非是使在感应加热动作时成为高温的左右IH加热线圈6LC、6RC冷却了的风,所以其温度低,虽然冷却风的风量少但也能持续冷却液晶显示画面45R、45L以及综合显示单元100等,使得有效地抑制温度上升。

从冷却导管42的许多喷出孔42C喷出的冷却风如图2、图3、图5以及图6所示,在上部部件室10中朝向后方如箭头Y5、Y6那样流动。在该冷却风的流动中,从切口46C向上部部件室10排出的冷却风也合流,在主体部A中向朝向外部开放的后部排气室12流动,从而最终从后部排气室12排出。

(上表面操作部中的烹调开始)

说明使用接下来的上表面操作部61的情况。

通电控制电路200已经起动,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液晶显示部的驱动电路215也被预起动,所以在液晶显示部中,显示对所有的加热源进行选择的输入键。因此,如果按压对其中的右IH加热源6R进行选择的输入键(143~145中的某一个成为该键),则液晶显示部的右IH加热源6R的对应区域100R(火力用100R1和时间用100R2的合计2个)的面积被自动地扩大,进而在该状态下,针对每个场景,切换输入功能而显示各输入键142~145,所以如果依次操作该显示的输入键,则能够设定烹调的种类(还称为菜单。例如,天麸罗、水壶、熬炖、保温等)和火力等级、加热时间等烹调条件。

然后,在设定了期望的烹调条件的阶段中,如图16所示,输入键146显示“决定”这样的字符,所以触碰它,则确定烹调条件的输入。

然后,接下来如上所述,在通电控制电路200中,实施锅是否合适的判定处理,在判定为是适合的锅(被加热物N)的情况下,通电控制电路200以使右IH加热源6R发挥使用者设定的规定的设定火力的方式,自动地执行适应的通电控制处理。由此,通过来自右IH加热线圈6RC的高频磁通,被加热物N的锅成为高温,进入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动作(烹调模式)。

(单触设定烹调)

在右火力设定用操作部70中,设置有使用者只是按压1次就能够简单地对右IH加热源6R的火力进行设定的各火力的单触设定用键部90,具备弱火力键91、中火力键92、以及强火力键93这3个单触键,所以不依赖于所述综合显示单元100的输入键操作,而只要按下弱火力键91、中火力键92、强火力键93或者3KW用键94,就能够通过该1次的操作来输入火力。另外,使用了左IH加热源6L的烹调也能够通过与以上相同的操作来开始。

(烤架加热室中的烹调开始)

接下来,说明对烤架加热室9的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进行了通电的情况。该烹调虽然在利用右IH加热源6R、左IH加热源6L的加热烹调中也能够进行,但在通电控制电路200中内置有限制程序以使无法与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同时进行。这是因为,会超过烹调器整体的额定电力的限制。

在烤架加热室9内部开始各种烹调的方法中,有在上表面操作部61中使用在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液晶显示部中显示的输入键的方法、和按压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用操作按钮95的方法这2个方法。

不论是哪一个方法,都能够通过使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同时或者单独地通电而在烤架加热室9内部进行各种烹调。通电控制电路200接受来自温度传感器242、温度控制电路240的信息,以使烤架加热室9的内部空气温度成为预先由通电控制电路200设定的目标温度的方式,对所述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的通电进行控制,在从烹调开始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阶段通知该意思(利用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显示、利用声音向导机构的通知),并结束烹调。

伴随利用辐射式电加热源22、23进行的加热烹调,而在烤架加热室9的内部发生高温的热气。因此,烤架加热室9的内部压力自然变高,从后部的排气口9E在排气导管14中自然地上升。通过在该过程中利用驱动用加热器驱动电路214对催化剂用电加热器121H进行通电而成为高温的除臭用催化剂121,分解排气中的臭的成分。

另一方面,在排气导管14的途中,设置了辅助排气用的轴流形送风机106,所以针对在排气导管14中上升的热气,使该送风机106运转而如箭头Y7所示那样将主体部A的内部的空气取入到排气导管14,从而其新鲜的空气使烤架加热室9的高温空气冷却,温度下降的同时从排气导管14的上端部开口14A如箭头Y8所示被排气。

这样,通过来自排气导管14的上端部开口14A的排气流,与该上端部开口14A相邻的后部排气室12中的空气也被引导而排出到外部。即,主体内部的烤架加热室9与水平隔板25之间的空隙26的空气、上部部件室10内部的空气也一起经由后部排气室12而排出。

接下来,说明进行使用了左IH加热源6L的加热烹调时的动作。另外,左IH加热源6L也与右IH加热源6R同样地,在结束了烹调前异常监视处理之后转移到烹调模式,另外在使用左IH加热源6L的方法中,有使用前表面操作部60的情况和使用上表面操作部61的情况这2个情况,但在以下的说明中,从对左IH加热线圈6LC开始通电而开始了烹调的阶段起进行说明。

在使用锅底直径远远比主加热线圈MC的最大外径DA大的1个椭圆形、长方形的锅(被加热物N)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能够通过主加热线圈MC对该椭圆状的被加热物N进行加热,并且能够通过副加热线圈SC1~SC4进行协同加热。

例如,设想是在主加热线圈MC和位于其左侧的1个副加热线圈SC2这双方上跨越那样的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的情况。

如果载置这样的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而开始加热烹调,则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的温度上升,但主加热线圈MC的红外线传感器31L1和副加热线圈SC2的红外线传感器31L3这双方的受光量相比于其他红外线传感器31L2、31L4、31L5的受光量,呈现出干扰光(室内照明的光、太阳光等)的输入少、且具有温度上升倾向这样的现象,所以根据这样的信息,所述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80进行存在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这样的判定。

另外,通过主加热线圈MC的电流传感器227和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各电流传感器267A~267D,也将判断在上方是否载置了同一被加热物的基础信息输入到所述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80。通过检测电流变化,所述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80检测主加热线圈MC和副加热线圈SC的阻抗的变化,所述通电控制电路200发出指令信号,使得驱动载置了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的主加热线圈MC的逆变器电路MIV以及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各逆变器电路SIV1~SIV4,使高频电流在载置了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的4个副加热线圈SC1~SC4中的某一个或者多个中流动,对于未载置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的其他副加热线圈SC1~SC4抑制或者停止高频电流。

在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80判断为在主加热线圈MC和1个副加热线圈SC2的上方载置了同一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时,通电控制电路200仅使主加热线圈MC和特定的副加热线圈SC2联动地动作,根据预定的火力比例,用这二个加热线圈,从各个逆变器电路MIV、SIV2供给高频电力。此处,“火力比例”是指,在例如使用者希望通过左IH加热源6L以2.5KW的火力开始烹调的情况下,通电控制电路200以使主加热线圈MC成为2KW、使副加热线圈SC2成为500W的方式进行分配。

无法驱动该副加热线圈SC2单体来进行感应加热烹调,另外即使是其他3个副加热线圈SC1、SC3、SC4的各单体以及组合它们也无法进行感应加热烹调。换言之,特征在于,在驱动主加热线圈MC的情况下,首先位于其周边的4个副加热线圈SC1、SC2、SC3、SC4中的某一个或者多个被同时加热驱动。

另外,在进行了这样的协同加热的情况下,通电控制电路200仅对主加热线圈MC和特定的副加热线圈SC2,根据预定的火力比例针对这二个加热线圈通过专用的逆变器电路MIV、SIV2供给高频电力来执行加热动作,所以通电控制电路200根据该信息,对驱动电路278发出驱动指令,以使个别发光部276能够确定正在执行协同加热动作的副加热线圈SC2的方式进行指示。即,以仅使位于该副加热线圈SC2的外侧位置的个别发光部276发光、点亮的方式,驱动电路278驱动个别发光部276,个别发光部276中存在的规定的光源(红色灯、LED等)发光、点亮,此前发光、点亮的黄色用光源熄灭。因此,以能够从顶板21的上方视觉辨认的方式,用红色的光带来显示执行中的副加热线圈SC2。

另外,关于广域发光部277,使用者按压主电源开关63的操作按钮63A(参照图2)而接通电源,从异常判定结束的阶段开始通过驱动电路278进行驱动,最初以黄色来发光、点亮,所以从将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载置于左IH加热源6L的上方的阶段起,能够对使用者引导其载置场所。在对主加热线圈MC供给加热用高频电力而开始了加热动作的阶段,通电控制电路200变更广域发光部277的发光颜色(例如使黄色的部分成为红色)。例如,也可以使广域发光部277中存在的黄色光源(灯、LED等)的发光、点亮停止,取而代之开始该光源的旁边设置的红色光源(灯、LED等)的发光、点亮,也可以使用多色光源(3色发光LED等)来变更发光颜色。

另外,即使将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临时抬起规定的短时间(几秒~10秒程度)、或者左右移动,通电控制电路200也维持加热动作,并且不会使该广域发光部277的发光、点亮状态变化,而对使用者持续显示优选载置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的场所。此处,如果抬起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而超过规定的短时间,则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80进行没有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这样的判定,通电控制电路200发出指令使得在直至再次放置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为止的期间临时降低或者停止感应加热的火力。在该情况下,维持针对使用者显示优选载置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的场所,但也可以针对广域发光部277的发光、点亮状态,与火力的状态匹配地变更发光、点亮颜色,例如如果在火力下降了的状态下以橘黄色发光、点亮,当火力停止时以黄色发光、点亮,则对于使用者能够结合优选载置的场所的显示来通知火力的状态。

而且,如果使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例如向右移动,则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80判断为在主加热线圈MC和右侧的副加热线圈SC1的上方载置了同一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通电控制电路200仅使主加热线圈MC和位于其右侧的特定的副加热线圈SC1联动地动作,根据预定的火力比例,通过这二个加热线圈从各个逆变器电路MIV、SIV1供给高频电力。然后,向左侧的副加热线圈SC2的通电被停止,已经执行中的“火力”被维持,原样地继续烹调。

另外,副加热线圈SC2不对协同加热作出贡献,取而代之其他副加热线圈SC1加入协同加热动作,从而对专用的逆变器SIV1供给高频电力,但通电控制电路200根据该切换信息,对驱动电路278发送驱动指令,以使个别发光部276能够确定正在执行协同加热动作的副加热线圈SC1的方式进行指示。即,驱动电路278驱动个别发光部276,以使仅位于该副加热线圈SC1的外侧(在图9中右侧)位置的个别发光部276发光、点亮。因此,个别发光部276中存在的规定的光源(红色灯、LED等)发光、点亮,此前发光、点亮的黄色的光源熄灭。

另外,根据加热效率的观点,优选使主加热线圈MC中流动的高频电流IA和副加热线圈SC1~SC4中流动的高频电流IB的朝向如图11所示那样成为相同的朝向(在图11中示出绕逆时针而一致的情况)。这是因为,在主加热线圈MC和副加热线圈SC1~SC4接近地设置的情况下,由两者生成的交流磁场在该接近的某个区域范围中相互干扰,其结果无法增大由这些主加热线圈MC和副加热线圈SC1~SC4生成的锅电流(被加热物N中流动的电流),而担心无法增大与该锅电流的平方成比例地变大的发热量。

实施方式2.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图,用放大纵剖面图来示出了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左侧感应加热源的主加热线圈和其周边部分。另外,对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

在本实施方式2中,线圈支承体290的下方存在的冷却导管42构成为在与主加热线圈MC和副加热线圈SC1~SC4面对的部分中形成许多喷出孔42C,另一方面从右IH加热源6R的方向供给冷却风,在冷却导管42的侧壁形成了用于朝向所述个别发光部276的侧面下方喷出冷却风的贯通孔310。

另外,在顶板21中,通过印刷等形成了圆形的协同加热区域标志EM,从该协同加热区域标志EM的内侧附近向上方放射来自所述个别发光部276的光。另外,从协同加热区域标志EM的外侧附近向上方放射广域发光部277的光。

由于是以上那样的结构,所以在通过主加热线圈MC和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协作进行了协同加热的情况下,为了使个别发光部276以能够确定正在执行协同加热动作的副加热线圈SC2的方式仅使位于该副加热线圈SC2的外侧位置的个别发光部276发光、点亮,而通过驱动电路278进行驱动(光源发光、点亮)。另外,从使用者按压主电源开关63的操作按钮63A(参照图2)而接通了电源的阶段起,通过驱动电路278来驱动广域发光部277,所以能够从将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载置到左IH加热源6L的上方的阶段起,对使用者引导其载置场所。并且,即使将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临时抬起或者左右移动,该广域发光部277的发光、点亮状态也不会变化,而对使用者持续显示用于优选载置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的场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冷却风Y4从线圈支承体290的下方存在的冷却导管42通过副加热线圈SC1~SC4的中央形成的空间272而从内侧冷却副加热线圈SC1~SC4。另一方面,一部分冷却风Y4朝向个别发光部276的侧面下方喷出,所以利用从贯通孔310喷出的冷却风来冷却由塑料形成了导光部的个别发光部276和广域发光部277,能够防止它们的热性劣化、变形。

实施方式3.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图,是示出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综合显示单元的俯视图。另外,对与所述实施方式1以及2的结构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

在本实施方式3中,第1特征在于,在由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液晶画面构成的左IH加热源6L的对应区域100L中,显示用于用图形对使用者提示进行着主加热线圈MC和4个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协同加热的示意性的图形。

即,在使用左IH加热源6L的情况下,在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液晶画面中确保的规定的对应区域100L中,显示示意性地示出主加热线圈MC的图形311、和示意性地示出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图形312。在使用左IH加热源6L的情况下,同时显示主加热线圈MC的图形311和示意性地示出所有副加热线圈SC1~SC4的4个图形312,但关于开始加热烹调而实际上对协同加热有贡献的副加热线圈SC1~SC4,示出只有能够对其进行确定的图形312变化为其他颜色或者进行闪烁等的变化,而能够通知使用者。因此,即使载置锅(被加热物N)且使用者由于其影子而难以看到个别发光部276的一部分(在锅的背后侧经常发生)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综合显示单元100的左IH加热源6L的对应区域100L中,清楚地视觉辨认实际上参与协同加热的副加热线圈SC1~SC4是哪一个。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3中,在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显示画面中,出现用数值和图表来显示所使用的加热源的单独的功耗的3个显示部313L、313M、313R。

另外,第2特征在于,用数值来示出整体的功耗的显示窗314设置于综合显示单元100的前方侧的主体上框20左右中央位置。

在图20中,315和316是用于设定左IH加热源6L的火力的一对输入键,由每当按压一次时能够将火力增大1个阶段的相加用键315、和相反地每当按压一次时将火力减小1个阶段的相减用键316构成。

同样地,317和318是用于设定右IH加热源6R的火力的一对输入键,由每当按压一次时将火力增大1个阶段的相加用键317、和相反地每当按压一次时能够将火力减小1个阶段的相减用键318构成。

由于是以上那样的结构,所以与所述实施方式2同样地,在通过主加热线圈MC和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协作进行了协同加热的情况下,个别发光部276确定正在执行协同加热动作的副加热线圈SC2,并且在广域发光部277中,与哪个副加热线圈SC1~SC4是否进行协同加热动作无关地,始终在顶板21上持续显示锅(被加热物N)的载置场所。

实施方式4.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图,是示出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左侧的感应加热源的俯视图。另外,对与所述实施方式1~3的各结构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

在本实施方式4中,不将个别发光部276沿着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外周长长地设置,而是通过1个部位或者2个部位的局部发光、点亮进行显示。

即,如图20所示,对于接近使用者侧的2个副加热线圈SC1和SC2,在与这些线圈的两端部接近的位置处分别设置个别发光部276,对于远离使用者侧的(里侧的)2个副加热线圈SC3和SC4,在与这些线圈的前方侧端部接近的位置处分别设置了个别发光部276。

由于是以上那样的结构,所以与所述实施方式1~3同样地,在通过主加热线圈MC和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协作进行了协同加热的情况下,个别发光部276确定正在执行协同加热动作的副加热线圈SC2,并且在广域发光部277中,与哪个副加热线圈SC1~SC4是否进行协同加热动作无关地,始终在顶板21上持续显示锅(被加热物N)的优选的载置场所。

另外,对于远离使用者侧的(里侧的)2个副加热线圈SC3和SC4,在与这些线圈的后方侧端部接近的位置处未设置个别发光部276是因为,考虑了由于所载置的锅(被加热物N)的阴影而导致使用者难以目视,另外还具有能够降低成本这样的优点,但也可以将个别发光部276设置至后方位置。

实施方式5.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图,是示出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整体的俯视图。另外,对与所述实施方式1~4的各结构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

在本实施方式5中,不使个别发光部276沿着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外周长长地设置,而是在与广域发光部277同心的圆上设置了4处。STC是以包围主加热线圈MC的周围的方式在顶板21的下方设置的中央发光部(主加热线圈发光部),表示与主线圈MC的加热区域大致对应的区域外缘位置,在靠近实施方式1的图1、图3所示的引导标志6LM正下方的位置处,环状地进行了设置。

另外,个别发光部276在并非协同加热的情况下,使放射的光的颜色变化。

由于是以上那样的结构,所以与所述实施方式1~4同样地,在通过主加热线圈MC和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协作进行了协同加热的情况下,个别发光部276确定正在执行协同加热动作的副加热线圈SC2,所以使发光、点亮颜色变化而让使用者得知该副加热线圈。

例如,如图22所示,以在主加热线圈MC和左侧的副加热线圈SC4的上方跨越的方式载置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而开始了加热动作的情况下,通电控制电路200依照来自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80的判断结果,判断为在主加热线圈MC和左侧的副加热线圈SC4的上方存在同一原材料的椭圆状的锅(被加热物N),以对这两者根据规定的火力分配来供给高频电力的方式,驱动主加热线圈用逆变器电路MIV和副加热线圈用逆变器电路SIV4。

在该情况下,只有副加热线圈用逆变器电路SIV4的左侧附近存在的个别发光部276进行与其他个别发光部276的发光、点亮颜色、点亮方式不同的发光、点亮。例如,在不进行协同加热的情况下,个别发光部276的发光、点亮颜色在从顶板21的上方观察时是“黄色”,但在进行协同加热的情况下,变化为“红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在用主加热线圈MC单体来加热的情况下,为了更明确地示出锅等被加热物N的优选的载置场所,而设置了表示与主加热线圈MC的加热区域大致对应的加热区域外缘位置的中央发光部(主加热线圈发光部)STC,所以在使用与主加热线圈MC的外径匹配的通常尺寸的圆形锅(被加热物N)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通过目视来掌握主加热线圈MC的中心位置、优选的载置场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中央发光部(主加热线圈发光部)STC在利用主加热线圈MC和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协同加热动作开始之前进行发光、点亮动作,在主加热线圈和副加热线圈的协同加热中仍持续发光、点亮,但也可以在主加热线圈MC和副加热线圈SC1~SC4的协同加热中熄灭。这是因为,使用者观察个别发光部276的发光、点亮状态就能够大概想象中央发光部(主加热线圈发光部)STC的位置,识别为与协同加热区域标志EM的位置符合的个别发光部276的位置是外侧界限,容易地理解为不接近该个别发光部276的(相反)方向、即主线圈中心点X1的方向是优选的加热区域的中心。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

图23所示的图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加热烹调动作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的控制程序保存在通电控制电路200的内部存在的存储部203中。另外,基本的构造与所述实施方式1~5相同。

在图23中,在开始烹调的情况下,首先,按压烹调器主体部A的前表面操作部60中设置的主电源开关63的操作按钮63A而设为开(ON)(步骤1。以下,将步骤省略为“ST”)。

于是,对通电控制电路200供给规定的电压的电源,通电控制电路200自身执行烹调器整体的有无异常检查。

然后,根据有无异常的判定处理(ST2)的结果,在未发现异常的情况下,进入ST3。另一方面,在发现了异常的情况下,进入规定的异常处理,最终通电电路200自身切断自己的电源而停止。

当进入ST3时,通过使所有个别发光部276和广域发光部277同时发光、点亮、或者使个别发光部276或广域发光部277中的某一个先一个一个地发光、点亮、接下来使其他发光部发光、点亮并逐渐地使发光部的数量增加这样的方法,使所有个别发光部276和广域发光部277发光、点亮。于是,这样成为如下状态:在所有个别发光部276和广域发光部277发光、点亮的状态下等待来自使用者的接下来的指令。另外,此处所有个别发光部276和广域发光部277是例如连续地发出黄色的光的状态。

接下来,如所述实施方式1所示那样在左右分别存在IH加热源6L、6R的情况下,当使用者通过前表面操作部60、上表面操作部61选择了其中的某一个时(ST4),探测在该选择出的加热线圈的上方是否有锅(被加热物N)。通过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80进行该探测。

如果在ST5中进行了载置着锅(被加热物N)这样的判定,则判定该锅(被加热物N)是否适合感应加热。通过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80进行该判定。能够根据电特性的差异,判别直径过小的锅(被加热物N)、底面较大地变形、弯曲等那样的锅(被加热物N)。

然后,在ST6中进行锅(被加热物N)是否适合的判定处理,在适合的情况下,进入加热动作开始的步骤ST7。另外,在不适合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综合显示单元100那样的显示单元在该阶段已经动作,所以在该显示单元中显示锅(被加热物N)不适合的意思,另外,也可以同时通过合成声音装置等通知这个意思。这样,在选择了左右IH加热源6L、6R中的某一个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输入键、盘、操作按钮等而重新进行烹调开始指令。

以下,说明使用者选择了左IH加热源6L的情况。

当在ST7中开始了加热动作时,利用构成左IH加热源6L的主加热线圈MC和副加热线圈SC1~SC4进行感应加热,但在ST5中,探测锅(被加热物N)只在主加热线圈MC的上方、或者除此以外还在某个副加热线圈SC1~SC4的上方,因此只在主加热线圈MC的上方的情况下,成为该主加热线圈MC单独的感应加热,另外在至少1个副加热线圈SC1~SC4的上方也载置了相同的锅(被加热物N)的情况下,成为协同加热。在ST8中,进行这样的判定处理。

在协同加热的情况下,针对参与该协同加热的副加热线圈SC1~SC4和主加热线圈MC,从逆变器电路MIV、SIV1~SIV4分别供给高频电流,开始协同加热(ST9)。然后,在广域发光部277中,发光方式从黄色的发光、点亮状态变化为红色的发光、点亮状态(ST10)。另外,也可以设为在以与ST3相同的颜色发光、点亮的状态下使发光、点亮成为间歇性从而让使用者看起来像闪烁、或者增加发光、点亮的明亮度等变化,不论是哪个都成为本发明中所称的方式的变化、切换。

另外,也可以与广域发光部277的发光、点亮状态持续不同地,为了让使用者能够在视觉上确定参与协同加热的副加热线圈SC1~SC4,而例如如图11所示,使针对副加热线圈SC1~SC4的每一个设置的个别发光部276同时发光、点亮。

然后,直至来自使用者的加热烹调停止指令到来之前,反复进行ST8~ST10的处理。即使右侧的副加热线圈SC1临时参与协同加热,有时使用者在烹调的途中会无意识或者有意识地向前后左右少许地移动锅(被加热物N),所以在该移动之后,锅(被加热物N)的载置场所会变化。因此,始终在协同加热的判断步骤ST8中进行如下处理:通电控制电路200取得所述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80、温度传感器31L1~31L5的信息,确定实际上应驱动的副加热线圈SC1~SC4。

另一方面,在ST8中判断为并非协同加热的情况下,从逆变器电路MIV对主加热线圈MC供给高频电流,开始单独加热(ST11)。然后,对于与参与该单独加热的主加热线圈MC对应地向其加热区域的外周缘部放射光的个别发光部276,使发光方式从黄色的发光、点亮状态变化为红色的发光、点亮状态(ST12)。另外,也可以设为在以与ST3相同的颜色进行发光、点亮的状态下使发光、点亮成为间歇性从而让使用者看起来像闪烁、或者增加发光的明亮度等变化,无论设成什么样都成为本发明中所称的方式的变化、切换。另外,也可以与个别发光部276的发光、点亮状态持续不同地,使广域发光部277的发光、点亮原样地持续,但也可以熄灭。然后,进入步骤13。

然后,在来自使用者的加热烹调停止指令到来的情况、或者由通电控制电路200判定为进行定时器烹调并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时间已到)的情况下,通电控制电路200使主加热线圈MC和在该时刻被加热驱动的所有副加热线圈SC1~SC4的通电停止。另外,为了进行顶板21的温度是高温这样的提醒,通过使所有的广域发光部277和个别发光部276以红色进行闪烁等的方法,开始高温通知动作(ST14)。

从主加热线圈MC和所有副加热线圈SC1~SC4的通电停止起至经过预定的规定时间为止,或者直至根据来自温度检测电路240的温度检测数据而顶板21的温度下降至例如50℃为止,继续进行高温通知动作。在ST15中进行这样的温度降低或者时间经过的判断,在满足高温通知条件的情况下,结束高温通知,加热烹调器的动作结束(之后,电源开关也自动地成为关(OFF))。

另外,与高温通知动作开始ST14同步地,在所述综合显示单元100的液晶画面中,显示“由于顶板仍是高温,所以不要用手触碰”这样的注意文字、通知这样的意思的图形等。另外,在综合显示单元100的周围,在其附近另行设置通过LED而使注意高温这样的字符浮现在顶板21的上方而进行显示那样的显示部,通过它进一步进行高温通知。

由于是以上那样的结构,所以在本实施方式6中,能够在对加热线圈开始通电从而开始实质性的感应加热动作之前,通过个别发光部276和广域发光部277的发光、点亮,让使用者得知所有加热区域。而且,在选择加热源而开始了加热动作之后,使用者能够视觉辨认个别发光部276和广域发光部277的发光、点亮状态,所以即使在载置锅(被加热物N)之前的准备阶段中,也可知载置锅(被加热物N)的最佳的场所,对使用者而言便利性良好。

另外,高温通知也利用该个别发光部276和广域发光部277来进行,所以无需增加部件件数就能够提供安全性高的烹调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在左IH加热线圈6LC是感应加热中的情况下仅使左冷却室8L的送风机30运转、不使右冷却室8R的送风机30运转这样的前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根据加热烹调器的使用状态(例如是指对左右IH加热线圈6LC、6RC同时进行驱动而此前刚刚进行了其他烹调、或者使用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7、烤架加热室9的情形)、上部部件收纳室10的温度等环境,而使左右的冷却室8L、8R的各送风机30同时运转,另外也可以使左右各个送风机30的运转速度(送风能力)并非始终相同,而是使一方或者两方根据烹调装置使用状态而适当变化。

另外,左右的冷却设备CU的外形尺寸也可以并非一定相同,送风机30、所旋转的翼部30F、马达300、风扇壳体37、部件壳体34的各部件尺寸也能够根据要冷却的对象物(感应加热线圈等)的发热量、大小等而适当变更,但在左右的IH加热源6L、6R的最大火力相等的情况下,优选使2个冷却设备CU的结构部件的尺寸、规格尽可能共同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组装性。将冷却设备CU设置于左右任一侧等变更与本发明的要旨无任何关系。

而且,上下隔板24R、24L、水平隔板25并非是为了实施本发明而一定必需的。例如,当然也可以用绝热材料来覆盖烤架加热室9的外壁面,在与烤架加热室9的外壁面之间能够确保充分的间隙的情况、或者能够将该间隙的温度抑制得较低的情况(例如使空气成为自然对流或者强制对流)下,这些隔板24、25、绝热材料也可以省略。而且,也可以在冷却设备CU自身的外壁面中,在与烤架加热室9的外壁面面对的一侧安装隔热面板或者形成绝热性皮膜。由此,最终形成与烤架加热室9的外壁面的面对间隔,如果使主体部A的横宽相同,则能够将烤架加热室9的横宽尺寸增大相应量。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中,综合显示单元100能够使左IH加热线圈6LC、右IH加热线圈6RC、辐射式中央电加热源(加热器)7、辐射式电加热源(加热器)22、23这4个热源的动作条件单独显示或者同时显示多个之后,能够通过对输入键141~145进行触碰操作来指示加热动作的开始、停止,并且设定通电条件,但也可以不具备这样的针对通电控制电路200的输入功能而只是限定于简单的显示功能。

而且,关于对在所述主加热线圈MC以及副加热线圈SC1~SC4的上方是否载置了同一锅(被加热物N)进行判断的被加热物载置判断部280,除了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红外线传感器31那样检测温度的结构、如电流检测传感器227那样检测加热线圈中流动的电流的结构以外,也可以使用光学地探测在传感器的上方是否有锅(被加热物N)的方案。例如,在顶板21的上方有锅(被加热物N)的情况下,厨房的顶棚的照明器具、太阳光等不会入射,但在没有锅(被加热物N)的情况下,这些照明光、太阳光等干扰光会入射,所以也可以探测它们的变化。另外,作为根据加热线圈中流动的电流和逆变器电路中流动的输入电流来判定锅(被加热物N)的材质的方法以外,例如考虑根据加热线圈中流动的电压和逆变器电路中流动的输入电流来判定锅(被加热物N)的材质的方法等利用其他电特性的方法。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视觉辨认在主加热线圈的加热时与其协同地加热驱动的副加热线圈,并且使用者能够在烹调的过程中识别适合利用主加热线圈和副加热线圈进行协同加热的锅等的载置场所,所以能够广泛应用于载置型、嵌入型的感应加热式加热源专用烹调器以及与其他辐射式加热源的复合型加热烹调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