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0590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放大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放大电路,尤其是涉及选择性地进行使输入信号输入至放大器或使放大器旁通的放大电路。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天线等接收的输入信号的放大电路,有如下的放大电路:在输入信号为小功率信号的情况下将信号输入至低噪声放大器进行放大,在输入信号为大功率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将低噪声放大器旁通的处理。

目前,作为带有选择性地进行上述的低噪声放大和旁通的旁通电路的放大电路,已提出各种放大电路(例如,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可变增益放大电路,该可变增益放大电路为了维持低噪声放大性能同时与增益控制状态无关地对输入输出的阻抗进行匹配,包括连接在输入匹配电路和输出匹配电路之间的低噪声放大器(以下记作“放大器”)和与放大器并联连接的旁通电路。在该可变增益放大电路中,在选择高增益模式时,输出匹配电路对放大器的输出侧的阻抗进行匹配,在选择低增益模式时,匹配校正电路与输出匹配电路并联连接,并对旁通电路的输出侧的阻抗进行匹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14-2750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通过专利文献1的可变增益放大电路,能够在输入信号为低功率信号的情况下将输入信号输入至放大器进行放大,在输入信号为大功率信号的情况下使放大器旁通。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可变增益放大电路中,在旁通时,由于输入信号受到输入匹配电路的频率特性的影响,因此在对涉及很宽的频带的输入信号(即、多个频带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时,存在通过特性的频率依赖性较大的问题。即,虽然输入匹配电路是为了对可变增益放大电路的输入侧的阻抗进行匹配而设置的,但是在旁通时,输入信号在通过输入匹配电路后,不输入至放大器而是输入至旁通电路。为此,在旁通时,对于频率偏离了输入匹配电路的通频带的输入信号,会产生与其频率对应的通过损耗。其结果,根据输入信号的频率,产生的通过损耗会不同,从而变得难以用作为对多个频带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的接收电路。

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可变增益放大电路中,虽然在旁通时放大器停止动作,但由于旁通电路和放大器的输入端子并联连接,因此输入信号仍会受到由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引起的频率特性的影响。因此,还存在根据输入信号的频率,通过损耗的差异进一步变大的问题。

此处,为了改善在旁通时的通过特性的频率依赖性,也考虑对输入匹配电路进行变更(例如,对输入匹配电路其本身进行变更,或对构成输入电路的元件的数量进行变更,或对元件自身进行变更,或对元件的常数值进行变更等)。然而,经过上述变更之后,输入匹配电路将不再是最适合放大器的输入匹配电路。其结果,无法确保用放大器对输入信号放大时的特性(通过特性的频率依赖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旁通路径的放大电路,其与以往相比更能抑制旁通时的频率依赖性。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放大电路的一个方式包括:第一切换电路,该第一切换电路具有1个以上的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及第二输出端子,将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设为与所述1个以上的输入端子中的任意一个选择性地连接的状态,并且将所述第二输出端子设为与所述1个以上的输入端子中的任意一个均断开的状态,或将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设为与所述1个以上的输入端子中的任意一个均断开的状态,并且将所述第二输出端子设为与所述1个以上的输入端子中的任意一个选择性地连接的状态;匹配电路,该匹配电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连接;放大器,该放大器与所述匹配电路的输出侧连接;第二切换电路,该第二切换电路与所述放大器的输出侧连接,在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将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设为断开的状态并且将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与所述1个以上的输入端子中的任意一个选择性地连接的情况下,该第二切换电路呈非导通状态;以及旁通路径,该旁通路径将所述第二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输出端子电连接。

由此,输入至第一切换电路的信号在旁通时(第一切换电路将第一输出端子设为断开的状态并且将第二输出端子与1个以上的输入端子中的任意一个选择性地连接时),经由与匹配电路断开的第二输出端子及旁通路径输出。即,由于在旁通时,输入信号不通过与放大器的输入侧连接的匹配电路,因此能抑制受到匹配电路的频率特性的影响。

此外,在放大器的输出侧设置第二切换电路,在旁通时第二切换电路变为截止(非导通状态),因此也能抑制通过旁通路径的输入信号受到放大器的输出阻抗的频率特性的影响。

而且,由于匹配电路与放大器连接,而不与旁通路径连接,因此设计成最适合放大器的匹配电路即可。

根据上述内容,能实现与以往相比更能抑制旁通时的频率依赖性的带有旁通路径的放大电路。

此处,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及所述第二切换电路可以形成在一块半导体基板上。

由此,由于第一切换电路及第二切换电路组装在一个IC组件上,因此能缩减元器件的安装面积,实现降低成本。

此外,所述第一切换电路也可以具有多个输入端子作为所述1个以上的输入端子,所述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三切换电路,该第三切换电路具有输入端子及多个输出端子,并且将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多个输出端子中的任意一个选择性地连接;以及多个滤波器,该多个滤波器与所述第三切换电路具有的所述多个输出端子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具有的所述多个输入端子与所述多个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连接。

由此,通过使第一切换电路和第三切换电路联动地进行切换,能使输入信号选择性地通过多个滤波器中的任意一个,仅取出需要的频带的信号,并选择性地对其进行放大或者使其通过旁通路径。

此外,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及所述第二切换电路也可以形成在一块半导体基板上。

由此,由于第一切换电路及第二切换电路组装在一个IC组件上,因此能缩减元器件的安装面积,实现降低成本。

此外,在所述一块半导体基板上还可以形成所述第三切换电路。

由此,由于除第一切换电路及第二切换电路以外,第三切换电路也组装在相同的IC组件上,因此能进一步缩减元器件的安装面积,实现降低成本。

或者,所述第三切换电路也可以形成在与所述的一块半导体基板不同的半导体基板上。

由此,由于第三切换电路形成在与形成第一切换电路及第二切换电路的半导体基板不同的半导体基板上,因此能在各个半导体基板上进行最优设计,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此外,所述放大器也可以形成在形成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及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所述一块半导体基板上。

由此,由于除第一切换电路及第二切换电路以外,放大器也组装在相同的IC组件上,因此能进一步缩减元器件的安装面积,实现降低成本。

此外,还可以包括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及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控制电路,在要对输入至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具有的所述1个以上的输入端子中的一个输入端子的信号进行放大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以将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输入了所述信号的所述1个以上的输入端子中的一个输入端子连接,并且使所述第二输出端子呈断开的状态,并且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使其呈导通状态,在对输入至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具有的所述1个以上的输入端子中的一个输入端子的信号不进行放大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以将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设为断开的状态,并且将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与所述1个以上的输入端子中的一个输入端子连接,并且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控制使其呈非导通状态。

由此,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第一切换电路、第三切换电路及第二切换电路,使输入的信号通过希望的滤波器,从而仅取出需要的频带的信号,并且根据信号的功率,能选择性地对该信号进行放大或者使该信号通过。

此外,所述第一切换电路也可以具有多个输入端子作为所述1个以上的输入端子,并且具有根据输入至所述多个输入端子的信号的频带来选择性地输出该信号的双工器或者三工器。

由此,由于第一切换电路用双工器或三工器等来构成,因此不需要来自外部的控制信号,根据输入至第一切换电路的信号的频带来进行切换(输入信号的选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能抑制旁通时的频率依赖性的带有旁通路径的放大电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放大电路在旁通时的通过特性的概要的图。

图3是现有的带有旁通路径的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现有的带有旁通路径的放大电路在旁通时的通过特性的概要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放大电路的组件示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放大电路的另一个组件示例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使用双工器或三工器来构成放大电路的第一切换电路的示例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所表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方式、控制步骤等仅是一个示例,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主旨。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对于表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未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放大电路10的电路图。放大电路10是带有旁通路径的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切换电路12、匹配电路14、放大器16、第二切换电路18及旁通路径19。

第一切换电路12是如下电路:包括1个以上的输入端子(此处,与多个频带的信号a~g对应的输入端子12a~12g)、第一输出端子12i及第二输出端子12h,将第一输出端子12i设为与输入端子12a~12g中的任意一个选择性地连接的状态,并且将第二输出端子12h设为与输入端子12a~12g中的任意一个均断开的状态,或着将第一输出端子12i设为与输入端子12a~12g中的任意一个均断开的状态,并且将第二输出端子12h设为与输入端子12a~12g中的任意一个选择性地连接的状态,第一切换电路12是例如nPDT(n Pole Double Throw-n极双掷;n是输入端子(此处是频带)的数量)的高频开关构成的合波器等。此外,第一切换电路具有一个输入端子的情况是指为多个频带的每一个频段设置1个第一切换电路(即、设置第一切换电路的数量为频段数)的情况。由此,能提高各频段间的隔离特性。

匹配电路14是与第一切换电路12的第一输出端子12i连接的输入匹配电路,为了对放大器16的输入侧的阻抗进行匹配而设置,用电容器及电感器等来构成。

放大器16是与匹配电路14的输出侧连接的放大器,是用例如Si-Ge工艺制备的低噪声放大器。

第二切换电路18与放大器16的输出侧连接,是根据从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变为导通(导通状态)或截止(非导通状态)的开关,例如是SPST(Single Pole Single Throw-单刀单掷)的高频开关。

旁通路径19是将第一切换电路12的第二输出端子12h和第二切换电路18的输出端子电连接的信号路径,例如是形成在基板上的布线图案。

此外,在本图的放大电路10中,没有设置用于对放大电路10的输出侧的阻抗进行匹配的输出匹配电路,但是在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放大器16和第二切换电路18之间设置输出匹配电路。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电路10以如下方式动作。

在输入至第一切换电路12的多个输入端子12a~12g中的一个输入端子的处理对象信号为小功率信号(即、要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的情况下,第一切换电路12及第二切换电路18根据来自设置在外部的控制电路(未图示)的控制信号,以如下方式动作。

即,第一切换电路12将第一输出端子12i与输入处理对象的信号的输入端子12a~12g中的一个输入端子连接,并且将第二输出端子12h设为断开的状态。此外,第二切换电路18变为导通。由此,输入至第一切换电路12的多个输入端子12a~12g中的一个输入端子的处理对象信号通过与旁通路径19断开的匹配电路14而输入至放大器16,并且在被放大器16放大后通过第二切换电路18输出。

另一方面,在输入至第一切换电路12的多个输入端子12a~12g中的一个输入端子的处理对象信号为大功率信号(即、对输入信号不进行放大而是使其通过旁通路径19)的情况下,第一切换电路12及第二切换电路18根据来自设置在外部的控制电路(未图示)的控制信号,以如下方式动作。

即,第一切换电路12将第一输出端子12i设为断开的状态,并且将第二输出端子12h与输入了处理对象的信号的输入端子12a~12g中的一个输入端子连接。此外,第二切换电路18变为截止。由此,输入至第一切换电路12的多个输入端子12a~12g中的一个输入端子的处理对象信号经由与匹配电路14及放大器16断开的第二输出端子12h及旁通路径19输出。

由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电路10,输入至第一切换电路12的处理对象信号在旁通时,经由与匹配电路14断开的(第一输出端子12i与第二输出端子12h间的隔离部分被断开)第二输出端子12h及旁通路径19输出。即,由于在旁通时,输入信号不通过与放大器16的输入侧连接的匹配电路14,因此能抑制受到匹配电路14的频率特性的影响。

此外,在放大器16的输出侧设置第二切换电路18,且在旁通时第二切换电路18变为截止,因此也能抑制通过旁通路径19的输入信号受到放大器16的输出阻抗的频率特性的影响(抑制第二切换电路18截止时的隔离部分)。

而且,由于匹配电路14与放大器16连接,不与旁通路径19连接(第一输出端子12i与第二输出端子12h间的隔离部分被断开),因此匹配电路14只要设计成最适合放大器16的匹配电路(将放大器16的增益、噪声指数、失真考虑在内的最合适的频率特性)即可。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电路10在旁通时的通过特性(频率特性)的概要的图。图2(a)表示第一切换电路12的通过特性的概要,图2(b)表示放大电路10整体在旁通时的通过特性。在图2(a)及(b)中,示出了输入至第一切换电路12的3个输入端子12a~12c的信号a~c的频率fa、fb及fc的增益(dB)。

图2所示的通过特性与以往的带有旁通路径的放大电路的通过特性相比,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较小的增益差(即,通过损耗差)。为了便于理解上述内容,作为参考,示出了以往的带有旁通路径的放大电路及其通过特性。

图3是一般的以往的带有旁通路径的放大电路50的电路图。放大电路50包括第一切换电路52、匹配电路54、放大器56及旁通开关58。

第一切换电路52选择输入信号的多个输入端子中的一个输入端子。

在输入信号为小功率信号(即,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的情况下,旁通开关58变为截止。由此,第一切换电路52所选择的信号通过匹配电路54输入至放大器56,并且在被放大器56放大后输出。另一方面,在输入信号为大功率信号(即,对输入信号不进行放大而是通过旁通路径19)的情况下,旁通开关58变为导通。由此,第一切换电路52所选择的信号在通过匹配电路54后,经由旁通开关58输出。

由此,在以往的带有旁通路径的放大电路50中,在旁通时,输入信号在通过匹配电路54后,经由旁通开关58输出。由此,在以往的带有旁通路径的放大电路50中,旁通时的通过特性受到匹配电路54的通过特性和旁通开关58的通过特性双方的影响。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以往的带有旁通路径的放大电路50在旁通时的通过特性(频率特性)的概要的图。图4(a)示出了匹配电路54的通过特性的概要,图4(b)示出了旁通开关58的通过特性的概要,图4(c)示出了放大电路50整体在旁通时的通过特性的概要。此处示出了放大电路50整体在旁通时的通过特性(图4(c))相当于将匹配电路54的通过特性(图4(a))和旁通开关58的通过特性(图4(b))合成后的通过特性。横轴的频率与图2相同。

以往的带有旁通路径的放大电路50在旁通时为了使输入信号通过匹配电路54,受到如图4(a)所示的匹配电路54的频率特性(即,具有较窄的通频带的频率特性)的影响,结果是具有包含了图4(c)所示的较窄的通频带的通过特性。

由对图2及图4做比较可知,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电路10,与以往的放大电路50相比,能抑制旁通时的频率依赖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电路10中,各电路模块可以分别用不同的IC组件构成,也可以用共通的IC组件来构成。

例如,第一切换电路12、匹配电路14、放大器16及第二切换电路18可以分别用不同的IC组件来构成。即,第一切换电路12、匹配电路14、放大器16及第二切换电路18可以分别形成在不同的半导体基板上。此时,例如,第一切换电路12及第二切换电路18分别用SOI(Silicon On Insulator)工艺来制作,放大器16用Si-Ge工艺来制作。

如图5所示,也可以将第一切换电路12及第二切换电路18用一个IC组件20来构成。即,第一切换电路12、以及第二切换电路18也可以形成在一块半导体基板上。此时,例如,IC组件20用SOI工艺来制作。由此,能缩减构成放大电路10的元器件的安装面积,并且能实现降低成本。

如图6所示,除第一切换电路12及第二切换电路18以外,放大器16也可以用一个IC组件22来构成。即,第一切换电路12、第二切换电路18、以及放大器16也可以形成在一块半导体基板上。此时,例如,IC组件22用SOI工艺来制作。由此,能进一步缩减构成放大电路10的元器件的安装面积,并且能实现降低成本。

(实施方式2)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放大电路进行说明。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放大电路30的电路图。放大电路30是从用天线接收的多个频带的信号中选择一个信号进行放大的高频模块,除实施方式1的放大电路10以外,还包括第三切换电路32、控制电路34、以及滤波器36a~36e。

第三切换电路32包括输入端子32a以及多个输出端子32b~32h,是根据从控制电路34输入的控制信号,将输入端子32a与多个输出端子32b~32h中的任意一个输出端子选择性地连接的电路,是例如由SPnT(Single Pole n Throw;n为输出端子(此处是频带)的数量)的高频开关构成的分波器等。

滤波器36a~36e是分别与第三切换电路32的输出端子32b~32f以一一对应方式进行连接的滤波器电路,例如,仅使对应频带的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等。滤波器36a~36e的输出端子和第一切换电路12的输入端子12a~12e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在输出端子32g及输出端子32h和输入端子12f及输入端子12g之间根据需要连接滤波器。也可以在输出端子32g及输出端子32h和输入端子12f及输入端子12g之间用直接布线的方式进行电连接。输出端子32g、输出端子32h、输入端子12f、以及输入端子12g也可以不连接(端子处于开放状态)。也可以将终端用阻抗元件(例如50Ω的电阻)连接至输出端子32g、输出端子32h、输入端子12f、以及输入端子12g。

控制电路34通过将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一切换电路12、第三切换电路32以及第二切换电路18,根据处理对象的频带使第一切换电路12以及第三切换电路32联动地进行切换,或者根据输入信号的功率大小(即,是否放大)将第二切换电路18导通或截止。

此外,在该放大电路30中,第一切换电路12、第三切换电路32、第二切换电路18以及控制电路34用一个IC组件24来构成。即,第一切换电路12、第三切换电路32、第二切换电路18以及控制电路34形成在一块半导体基板上。IC组件24例如用SOI工艺来制作,其主要的端子包括:连接至第三切换电路32的输入端子32a的ANT端子、与第一切换电路12的第一输出端子12i连接的AM端子、将电源提供至放大器16的PON端子、连接至第二切换电路18的输入端子的AO端子、以及连接至第一切换电路12的第二输出端子12h以及第二切换电路18的输出端子的OUT端子等。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电路30以如下方式进行动作。

在判断为处理对象的输入信号为7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与滤波器36a对应的频带)的信号并且该输入信号为小功率信号(即,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4控制第三切换电路32以将输入端子32a与输出端子32b连接,并控制第一切换电路12以将第一输出端子12i与输入端子12a连接,并且使第二输出端子12h为断开的状态,并控制第二切换电路18使其导通。由此,输入至ANT端子的小功率输入信号在从第三切换电路32的输入端子32a经由输出端子32b通过滤波器36a后输入至第一切换电路12的输入端子12a,从第一切换电路12的第一输出端子12i经由AM端子通过匹配电路14输入至放大器16,在用放大器16放大后,经由AO端子通过第二切换电路18并从OUT端子输出。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处理对象的输入信号为7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与滤波器36a对应的频带)的信号并且该输入信号为大功率信号(即,对输入信号不进行放大而使其通过旁通路径19)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4控制第三切换电路32以将输入端子32a与输出端子32b连接,并控制第一切换电路12以将第一输出端子12i设为断开的状态,并且使第二输出端子12h与输入端子12a连接,并控制第二切换电路18使其截止。由此,输入至ANT端子的大功率输入信号在从第三切换电路32的输入端子32a通过输出端子32b并从第一切换电路12的输入端子12a通过第二输出端子12h后,经由与匹配电路14及放大器16断开的旁通路径19从OUT端子输出。

此外,在处理对象的输入信号为7个频带中的其他频带(例如,对应于滤波器36b的频带)的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4控制第三切换电路32以将输入端子32a与对应的输出端子(例如,输出端子32c)连接,并控制第一切换电路12以根据输入信号的功率大小将第一输出端子12i及第二输出端子12h中的一方与对应的输入端子(例如,输入端子12b)连接,并且将第一输出端子12i及第二输出端子12h中的另一方设为断开的状态。由此,输入至ANT端子的信号在通过第三切换电路32后通过对应的滤波器(例如,滤波器36b),然后输入至第一切换电路12,根据输入信号的功率大小,用放大器16放大并输出或者经由旁通路径19输出。

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电路30具备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放大电路10作为后级的电路。由此,起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电路30除实施方式1的放大电路10以外,还包括如下的前级电路:与放大电路10的第一切换电路12联动地切换信号的第三切换电路32、设置在第三切换电路32和第一切换电路12之间的滤波器36a~36e、以及控制第一切换电路12、第三切换电路32及第二切换电路18的控制电路34。由此,使输入至ANT端子的信号通过滤波器36a~36e中的希望的滤波器,仅取出需要的频带的信号,并且选择性地进行用放大器16放大或者使其通过旁通路径19。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切换电路12、第三切换电路32、第二切换电路18以及控制电路34用一个IC组件24来构成,但是也可以用2个以上的IC组件来构成。例如,第一切换电路12及第二切换电路18可以用一个IC组件构成(形成在一块半导体基板上),第三切换电路32及控制电路34用另外的IC组件来构成(形成在另一半导体基板上)。由此,能够在各个半导体基板进行最适合的设计,从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而且,放大器16可以在形成第一切换电路12、第三切换电路32、第二切换电路18以及控制电路34的半导体基板上形成(用同一IC组件来构成),也可以在仅形成第一切换电路12及第二切换电路18的半导体基板上形成(用同一IC组件来构成)。此时,例如,将包含放大器16的IC组件用SOI工艺来制作。由此,能缩减构成放大电路30的元器件的安装面积,并且能实现降低成本。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放大电路,基于实施方式1及2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想到的各种变形用在实施方式中,或者将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构成要素组合来构成的其他的实施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第一切换电路12及第三切换电路32以由高频开关构成为例,但是也可以用包含双工器(或者共用器)以及三工器等滤波器的高频切换电路来构成。

图8是表示使用双工器或三工器来构成第一切换电路12的示例的图。图8(a)示出了由双工器42和分配器40构成的两输入两输出的切换电路。此外,分配器40的两个输出端子可以分别与高频开关(未图示)连接。根据该结构,通过双工器42选择性地输出分别输入至两个输入端子的不同频带的输入信号中的任意一个输入信号,并经由分配器40输出至旁通用信号路径或者匹配电路。

图8(b)示出了由三工器44和分配器40构成的三输入两输出的切换电路。此外,分配器40的两个输出端子可以分别与高频开关(未图示)连接。根据该结构,通过三工器44选择性地输出分别输入至三个输入端子的不同频带的输入信号中的任意一个输入信号,并经由分配器40输出至旁通用信号路径或者匹配电路。

图8(c)示出了由两个双工器46a及46b构成的三工器46和分配器40构成的三输入两输出的切换电路。此外,分配器40的两个输出端子可以分别与高频开关(未图示)连接。根据该结构,通过三工器46选择性地输出分别输入至三个输入端子的不同频带的输入信号中的任意一个输入信号,并经由分配器40输出至旁通用信号路径或者匹配电路。

第三切换电路32同样也可以用双工器、三工器或者它们的组合所形成的滤波器来构成。由此,第一切换电路12及第三切换电路32用双工器或三工器等滤波器来构成,不需要来自外部的控制信号,根据输入的信号的频带来进行切换(输入信号的选择)。

此外,在实施方式1及2中,虽然旁通路径19仅由信号路径来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信号路径上设置衰减器(Attenuator-衰减器)。图9是在图5所示的放大电路10的旁通路径19上设置衰减器17来构成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放大电路10a的电路图。衰减器17使信号衰减,是例如根据来自外部的控制信号可改变衰减量的可变衰减器。通过具备上述的衰减器17的放大电路10a,能变更使输入信号通过旁通路径19时的插入损耗的电平。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控制电路34虽然与第三切换电路32用同一IC组件来构成,但是也可以用与第三切换电路32不同的IC组件来构成。由此,对于控制电路34,能进行与其他电路独立的最适合的设计,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作为带有旁通路径的放大器,能作为例如对于用天线接收的多个频带的信号中的任意一个信号选择性地放大或者使其通过的高频模块来利用。

标号说明

10、10a、30 放大电路

12 第一切换电路

12a~12g 输入端子

12h 第二输出端子

12i 第一输出端子

14 匹配电路

16 放大器

17 衰减器

18 第二切换电路

19 旁通路径

20、22、24 IC组件

32 第三切换电路

32a 输入端子

32b~32h 输出端子

34 控制电路

36a~36e 滤波器

40 分配器

42、46a、46b 双工器

44、46 三工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