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灭蚊器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942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蚊器,具体是一种电子灭蚊器电路。

背景技术:
电蚊香是夏天居家必备的驱蚊设备,现有的电蚊香大多是通过电热丝加热蚊香片或蚊香液产生驱蚊气体的,而随着蚊子不断进化,一般的蚊香液已经不足以杀灭蚊子,最多让其眩晕,第二天又会兴风作浪,高压灭蚊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灭蚊方式,但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电蚊香只能通过开关人为的开启和关断,然而大部分使用灭蚊器都是睡觉的时候,这就导致灭蚊器一夜都在工作,不仅浪费了电能,而且长时间开启会增加电路的损耗,减少其使用寿命,因此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灭蚊器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灭蚊器电路,包括电源E、开关S1、芯片IC1和紫外线灯H,所述电源E的正极连接按键S1和继电器K的触点K-1,按键S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阳极、继电器K的触点K-1的另一端、紫外线灯H、芯片IC1的引脚4和芯片IC1的引脚8,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3、电源E的负极、二极管D2的阳极、紫外线H的另一端、继电器K、单向晶闸管Q1的阴极、变压器W的绕组N2和芯片IC1的引脚1,芯片IC1的引脚5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芯片IC1的引脚3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继电器K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阻极连接电阻R3、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和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变压器W的绕组N1,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单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变压器W的绕组N1的另一端连接单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变压器W的绕组N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放电针A,所述芯片IC1的型号为NE55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继电器K为常开触点继电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简易电子测谎仪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使用紫外线吸引灯结合高压的方式进行灭蚊,同时还设有定时器模块,开启一段时间后自动关闭,有效节约电能,因此具有节约能源、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电子灭蚊器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电子灭蚊器电路,包括电源E、开关S1、芯片IC1和紫外线灯H,所述电源E的正极连接按键S1和继电器K的触点K-1,按键S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阳极、继电器K的触点K-1的另一端、紫外线灯H、芯片IC1的引脚4和芯片IC1的引脚8,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3、电源E的负极、二极管D2的阳极、紫外线H的另一端、继电器K、单向晶闸管Q1的阴极、变压器W的绕组N2和芯片IC1的引脚1,芯片IC1的引脚5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芯片IC1的引脚3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继电器K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阻R3、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和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变压器W的绕组N1,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单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变压器W的绕组N1的另一端连接单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变压器W的绕组N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放电针A,所述芯片IC1的型号为NE555。继电器K为常开触点继电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整个灭蚊器电路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定时开关电路,由芯片IC1、按键开关S1、继电器K及其外围元件组成,第二部分是紫外线灯结合高压电网组成的灭蚊电路,使用时按下按键S1,由于芯片IC1的2脚为低电位,因此芯片IC1的3脚输出高电平,继电器K导通,其触点K-1吸合,电路得电,紫外线灯H得电导通,发出紫外光吸引蚊子,电源经过二极管D3、电阻R3、R4和电位器RP1,分别向单向晶闸管Q1的阳极与控制极提供正电压。调整电位器RP1。使该通路电压达到控制极的触发电压时,单向晶闸管SCR便导通,电容C3通过脉冲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和单向晶闸管SCR放电。C2的容量越大,变压器W的次级线圈感应的电压越高。因此在变压器W的次级端输出高电压,催动放电针A发出高压电弧,杀灭蚊子。同时从电源E输出的电压通过电阻R2向电容器C1充电,使得芯片IC1的6脚的电位不断升高,当6脚的电位升到5脚的电位时,电路复位定时结束,芯片IC1的3脚输出转为低电平,继电器K断开,其触点K-1断开,整个电路失电,从而达到无静态功耗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