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调节功率的液体PTC发热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5121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家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调节功率的液体PTC发热体。

背景技术:
由于PTC发热体一般仅在加热组件内设置一重密封及绝缘的部件,大多情况下能起到绝缘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意外情况,比如时间长造成老化的现象,水容易渗透到PTC加热器内部,比如渗透到电极片,导致漏电情况,引发安全事故。同时,现有的PTC加热组件的成形工艺多为压合成形,这种工艺的缺点在于,一次压合后加热器的功率易出现不一致,有些需进行二次压合才会达到所需的功率,从而加大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便调节功率的液体PTC发热体,可以调整PTC发热体的功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报废率接近于零,更加安全可靠。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调节功率的液体PTC发热体,包括两个PTC加热片组件和包裹两个PTC加热片组件的发热体铝壳;所述每个PTC加热片组件均包括若干个PTC加热片、两层绝缘层、加热片组件铝壳;所述PTC加热片以及其上下端的电极片由第一层绝缘层包裹,第一层绝缘层外部由加热片组件铝壳包裹,加热片组件铝壳外部由第二层绝缘层包裹。较佳地,在所述加热片组件铝壳的两端用硅橡胶和硅胶将PTC加热片、电极片和绝缘层密封在加热片组件铝壳内。较佳地,所述第一层绝缘层和第二层绝缘层均包括若干层绝缘膜。较佳地,所述绝缘膜由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制作。较佳地,所述发热体铝壳包括壳体上板、下板以及两个端面板;发热体铝壳内部对称设置两个安装腔体,用于放置两个PTC加热片组件;所述热体铝壳的上下板均具有一定弹性,壳体上板和下板中部略微隆起,在两个PTC加热片组件与上板和下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所述间隙由发热体铝壳的中部到两边逐步减小,直至上板和下板的内侧在靠近端面板的地方与PTC加热片组件接触;在所述发热体铝壳的上下板中部位置设置有锁紧机构,用于改变上板和下板与PTC加热片组件的接触面积。较佳地,在所述端面板上设置有两个槽形腔体,上部槽形腔体的顶部内壁与上板内壁位于同一平面内;下部槽形腔体的底部内壁与下板内壁位于同一平面内。较佳地,在所述端面板中部设置有一个槽形腔体,在端面板顶部与上板连接的部位设置有第二个槽形腔体,在端面板底部与下板连接的部位设置有第三个槽形腔体,且第二个槽形腔体和第三个槽形腔体的开口正对PTC加热片组件的上下两个棱角。较佳地,在所述端面板中部设置有一个槽形腔体。较佳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螺柱和螺母,在所述发热体铝壳的上下板中部位置开设若干个对应的螺柱孔,螺柱穿过发热体铝壳后安装上螺母。较佳地,所述上板、下板以及两个端面板的外部呈流线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通过螺丝的锁紧来调整PTC发热体的功率,使得发热体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发热体的功率保持一致,从而使加热组件的报废率接近于零,降低了生产成本;其PTC加热体被多重绝缘层与密封层包裹和密封,使PTC加热体对液体进行加热时更加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PTC发热体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PTC发热体剖视图。图3是发热体铝壳端面板的形状结构以及端面板与上板和下板连接部位的形状结构的其中一种形式。图4是发热体铝壳端面板的形状结构以及端面板与上板和下板连接部位的形状结构的第二种形式。图5是发热体铝壳端面板的形状结构以及端面板与上板和下板连接部位的形状结构的第三种形式。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发明的实质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想象出本发明方便调节功率的液体PTC发热体的多种实施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发明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或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两个PTC加热片组件,每个PTC加热片组件均包括若干个PTC加热片2、两层绝缘层、一层铝壳;每个PTC加热片上下端各有一个电极片3,电极片3可由银、铜、铝或者其他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PTC加热片2和其上下端的电极片3由第一层绝缘层4-1包裹,第一层绝缘层4-1外部再用一层铝壳1-1紧密包裹,本实施例将该层铝壳称为加热片组件铝壳;在加热片组件铝壳的两端用硅橡胶5和硅胶6将PTC加热片2、电极片3和绝缘层密封在加热片组件铝壳内,起密封防水的作用,使得水不能进入到PTC加热片2内,且PTC加热片组件的引出导线7从PTC加热片组件铝壳的一端伸出;在两个PTC加热片组件的铝壳外部再分别用第二层绝缘层4-2包裹;第一层绝缘层4-1和第二层绝缘层4-2均包括若干层绝缘膜;绝缘膜可以用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制作;两个前述的PTC加热片组件并列放置在第二层铝壳1内,本实施例将第二层铝壳称为发热体铝壳1;发热体铝壳1包括壳体上板、下板以及两个端面板;发热体铝壳内部对称设置两个安装腔体,用于放置两个PTC加热片组件;上板、下板以及两个端面板的外部呈流线型结构;该发热体铝壳的上下板均具有拉伸功能,具有一定弹性,壳体上板和下板中部略微隆起,从而在两个PTC加热片组件与上板和下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该间隙由发热体铝壳的中部到两边逐步减小,直至上板和下板的内侧在靠近端面板的地方与PTC加热片组件接触;在发热体铝壳的上下板中部位置开设若干个对应的螺柱孔,螺柱8穿过整个发热体铝壳后安装上螺母9,使得螺柱8和螺母9构成发热体铝壳的锁紧机构,通过调整螺母9的锁紧程度来调节发热体铝壳上板和下板与PTC加热片组件接触面的大小,从而进一步调整两个PTC加热片组件的发热功率。具体来说,当通过旋转螺母9锁紧时,发热体铝壳上板和下板与PTC加热片组件之间的间隙由两边到中间逐渐减小,PTC加热片组件与热体铝壳上板和下板之间的接触面则逐渐增大,PTC加热片组件的发热功率也随之增大;当放松螺母9时,发热体铝壳上板和下板与PTC加热片组件之间的间隙由中间到两边逐渐增大,PTC加热片组件与热体铝壳上板和下板之间的接触面则逐渐较小,PTC加热片组件的发热功率也随之减小;从而实现通过螺母9的锁紧来调节PTC加热片组件的发热功率。较佳地,可以在螺母9与下板之间设置垫片10,增加锁紧面积,防止损坏下板。根据发热体铝壳端面板的形状结构以及端面板与上板和下板连接部位的形状结构的不同,在螺母9锁紧时,发热体铝壳的变形方式有着不同的变化,发热体铝壳上板和下板与PTC加热片组件之间会存在不同的接触方式,从而使在调节功率时更容易达到所需设定的功率值。如图3所示,是发热体铝壳端面板的形状结构以及端面板与上板和下板连接部位的形状结构的其中一种形式,在端面板上设置有两个槽形腔体,上部槽形腔体的顶部内壁与上板内壁位于同一平面内;下部槽形腔体的底部内壁与下板内壁位于同一平面内;螺母9锁紧时,上板和下板最初变形点的位置在a点,即上板和下板与PTC加热片最初接触的部位在a点,即相对位于PTC加热片外侧的边缘。如图4所示,是发热体铝壳端面板的形状结构以及端面板与上板和下板连接部位的形状结构的另一种形式,在端面板中部设置有一个槽形腔体,在端面板顶部与上板连接的部位设置有第二个槽形腔体,在端面板底部与下板连接的部位设置有第三个槽形腔体,且第二个槽形腔体和第三个槽形腔体的开口正对PTC加热片组件的上下两个棱角;螺母9锁紧时,上板和下板最初变形点的位置在b点,即上板和下板与PTC加热片最初接触的部位在b点,相对如图3所示的a点来说,b点距PTC加热片外侧的边缘的距离较远。如图5所示,是发热体铝壳端面板的形状结构以及端面板与上板和下板连接部位的形状结构的第三种形式,在端面板中部设置有一个槽形腔体;螺母9锁紧时,上板和下板最初变形点的位置在c点,即上板和下板与PTC加热片最初接触的部位在c点,相对如图4所示的b点来说,c点距PTC加热片外侧的边缘的距离更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