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驱动控制器、LED灯管及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4783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LED驱动控制器、LED灯管及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ED驱动控制器、LED灯管及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光源由于具有体积小、高亮度、耗电量低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及应用,使得采用LED灯管替代传统荧光灯灯管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现有技术中,LED灯管替代传统荧光灯灯管有两种主要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完全移除原有的荧光灯灯管和镇流器,直接将市电输入到LED灯管,但是这种方式需要修改灯具内部接线,因此会产生额外的人工费用;

第二种方式是无需更改灯具内部线路,只是替换原有的荧光灯灯管,但是要求安装的LED灯管需要兼容原有的镇流器工作,这种替换优点在于非常简单方便,用户可以自己操作而无需聘请专业人员,因此省去相关的人工费用。但是,在荧光灯镇流器中,电子镇流器有相当大的比例,因而替代荧光灯灯管的一大挑战在于兼容电子镇流器工作。

下面介绍一下现有技术中采用第二种方式改装后的LED照明系统,参见图1和图2。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改装后的LED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AC为市电输入(即工频交流电),输入的市电经过电子镇流器11后,输出高频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到LED灯管12a。LED灯管12a包括LED驱动装置12和LED发光元件(图1中未示出),其中,LED驱动装置12包括灯丝模拟电路121、整流桥122和功率变换电路123。

为了进一步说明图1中示出的各器件中的具体电路,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由电子镇流器供电的LED灯管的驱动电路示意图。参见图2,电子镇流器11的内部电路包括开关S1 111、开关S2 112、隔直流电容Cb 113、谐振电感Lr 114以及谐振电容Cr 115,开关S1 111和S2 112组成半桥电路,高频变换高压母线电压,隔直流电容Cb 113用于去除高频电压的直流部分,转换为交流高频电压信号,谐振电感Lr 114和谐振电容Cr 115组成谐振腔,用于在接 LED灯管12a时谐振点灯,谐振电感Lr 114在LED发光元件稳定工作后起限流作用。LED灯管12a通过输入端子1、2、3和4连接到电子镇流器11,经电子镇流器11转换后的市电经过灯丝模拟电路121之后进入由二极管D1、D2、D3和D4组成的整流桥122,再经过功率变换电路123输出到LED发光元件(图2中未示出)。

上文提及,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改装的一大挑战在于兼容电子镇流器工作。其中,电子镇流器有不同的拓扑结构,而且电子镇流器保持输出对应荧光灯灯管使用的功率或者电流,这往往比LED灯管设计的功率或者电流要大很多,过高的功率或者电流会使LED灯管触发保护、过热或者过早寿终,影响LED灯管的使用。而前文提及,电子镇流器目前使用量极大,若与LED灯管不兼容,则会造成大量的损失。

但是,目前尚未提出一种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电子镇流器与LED灯管兼容这一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LED驱动控制器、LED灯管及照明系统。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LED驱动控制器,包括:

模拟灯丝阻抗的灯丝模拟电路,与电子镇流器耦合;

整流桥,与所述灯丝模拟电路耦合,将输入至所述整流桥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和/或将输入至所述整流桥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

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设置于所述灯丝模拟电路与所述整流桥之间,与所述整流桥并联,对由所述电子镇流器输入的电流进行分流;

功率变换电路,与所述整流桥耦合,对经所述整流桥转换后的直流电压和/或直流电流进行功率变换,以为LED发光元件提供所需的电压和/或电流。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等效为与所述电子镇流器的谐振电容并联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电流采样器件,与所述LED发光元件连接,检测经过所述LED发光元件的电流;

开关控制器件,与所述分离元器件串联连接,若所述开关控制器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分离元器件实现与所述整流桥的并联,对由所述电子镇流器输入的电流进行分流,若所述开关控制器件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分离元器件未 实现与所述整流桥的并联;

开关控制器件的驱动电路,与所述电流采样器件和所述开关控制器件耦合,控制所述开关控制器件的闭合。

可选地,所述开关控制器件的驱动电路包括:

电流判断电路,与所述电流采样器件耦合,判断经过所述LED发光元件的电流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控制逻辑及驱动电路,与所述电流判断电路和所述开关控制器件耦合,若经过所述LED发光元件的电流未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开关控制器件处于断开状态,若经过所述LED发光元件的电流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开关控制器件处于闭合状态。

可选地,所述开关控制器件包括半导体开关器件、继电器或温度开关。

可选地,所述整流桥为单整流桥,所述整流桥包括D1、D2、D3和D4,D1、D2、D3和D4按如下方式组合:

所述D1的正极与所述D3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一输入端,

所述D1的负极与所述D2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一输出端,

所述D2的正极与所述D4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二输入端,

所述D4的正极与所述D3的正极的连接处为第二输出端,

其中,所述分离元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分离元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整流桥为双整流桥,所述整流桥包括第一整流桥和第二整流桥,所述分离元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整流桥和所述第二整流桥之间,且所述分离元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整流桥连接,所述分离元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整流桥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整流桥包括二极管D1、D2、D3和D4,所述第二整流桥包括二极管D5、D6、D7和D8,D1、D2、D3和D4以及D5、D6、D7和D8按如下方式组合:

所述D1的正极与所述D3的负极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所述D1的负极与所述D2的负极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所述D2的正极与所述D4的负极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所述D4的正极与所述D3的正极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D5的正极与所述D7的负极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一输入 端,所述D5的负极与所述D6的负极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所述D6的正极与所述D8的负极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所述D8的正极与所述D7的正极的连接处为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

其中,所述分离元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分离元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分离元器件包括容性元器件,或阻性元器件。

可选地,所述容性元器件包括电容器件。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LED灯管,包括:

被配置为安装在照明器材中的电连接器;

设置在所述LED灯管内的至少一个LED发光元件;以及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设置在所述LED灯管内且与所述电连接器连接的LED驱动控制器,所述LED驱动控制器与所述至少一个LED发光元件耦合,以为所述至少一个LED发光元件提供所需的电压和/或电流。。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LED照明系统,包括:

电子镇流器,将市电中的直流电压和/或低频交流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压;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LED驱动控制器,其中,所述LED驱动器与所述电子镇流器耦合;以及

至少一个LED发光元件,与所述LED驱动控制器耦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驱动控制器,在灯丝模拟电路和整流桥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并且该分离元器件与整流桥并联连接,等效为与外接的电子镇流器的谐振电容并联连接,设置的分离元器件增加了谐振电容的容值,从而降低谐振腔的谐振频率点,使谐振腔更接近于感性工作模式,从而降低电子镇流器有功功率的传输。另外,设置的分离元器件会分流电子镇流器输入的高频电流,降低流入整流桥的功率和电流,使得整流桥输入到功率变换电路的功率和电流下降,有助于降低电子镇流器提供给LED发光元件的功率,在使用时设置功率降低至不超出额定功率的范围,从而使得LED灯管的工作功率也能够保证不超出额定功率,保证LED灯管的正常使用以及产品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改装后的LED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由电子镇流器供电的LED灯管的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驱动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驱动控制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驱动控制器的另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驱动控制器的另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处理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驱动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驱动控制器的电路示意 图。参见图3和图4,该LED驱动控制器包括:灯丝模拟电路31,与灯丝模拟电路31耦合的整流桥32,设置于灯丝模拟电路31与整流桥32之间的、与整流桥32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33,以及与整流桥32耦合的功率变换电路34。灯丝模拟电路31用于模拟灯丝阻抗,即电子镇流器在启动后,灯丝模拟电路31需要检测该灯丝阻抗是否存在,进而电子镇流器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正常启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丝模拟电路31包括电阻元件,或者,电阻元件和电容元件,或者,电感元件。整流桥32用于将输入至整流桥32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和/或将输入至整流桥32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33用于对由电子镇流器输入的电流进行分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离元器件33可采用容性元器件(例如,电容器件),还可采用阻性元器件(例如,电阻器件),还可采用电感元器件。需要说明地是,若分离元器件33采用容性元器件或者阻性元器件时,分离元器件33与整流桥32并联连接,若分离元器件33采用电感元器件时,分离元器件33与整流桥32串联连接。功率变换电路34对经整流桥32转换后的直流电压和/或直流电流进行功率变换,以为LED发光元件提供所需的电压和/或电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驱动控制器,在灯丝模拟电路31和整流桥32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33,并且该分离元器件33与整流桥32并联连接,等效为与外接的电子镇流器的谐振电容并联连接,设置的分离元器件33增加了谐振电容的容值,从而降低谐振腔的谐振频率点,使谐振腔更接近于感性工作模式,从而降低电子镇流器有功功率的传输。另外,设置的分离元器件33会分流电子镇流器输入的高频电流,降低流入整流桥32的功率和电流,使得整流桥32到达输入到功率变换电路34的功率和电流下降,有助于降低电子镇流器提供给LED发光元件的功率,在使用时设置功率降低至不超出额定功率的范围,从而使得LED灯管的工作功率也能够保证不超出在设计额定功率以内,保证LED灯管的正常使用以及产品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整流桥32由D1、D2、D3、D4组成,D1、D2、D3和D4按照图4示出的方式进行组合,即D1的正极与D3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一输入端,D1的负极与D2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一输出端,D2的正极与D4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二输入端,D4的正极与D3的正极的连接处为第二输出端,其中,分离元器件33的一端与整流桥3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分离元器件33的另一端与整流桥3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使 得分离元器件33和整流桥32并联连接,进而等效为与外接的电子镇流器的谐振电容并联连接。

需要说明地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的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33的容值,须能够保证输入至LED发光元件的工作功率不超出其额定功率,其中,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33容值可根据LED发光元件的设计的额定功率以及兼容的电子镇流器的参数而定。

实施例二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驱动控制器的另一种电路示意图。参见图5,该LED驱动控制器包括:灯丝模拟电路51,与灯丝模拟电路51耦合的、由D1、D2、D3和D4组成的整流桥52,设置于灯丝模拟电路51与整流桥52之间的、与整流桥52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53,与整流桥52耦合的功率变换电路54,与分离元器件53串联连接的开关控制器件55,与LED发光元件连接的电流采样器件56,与电流采样器件56和开关控制器件55耦合的开关控制器件的驱动电路57。其中,灯丝模拟电路51用于模拟荧光灯灯丝阻抗,整流桥52用于将输入至整流桥52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和/或将输入至整流桥52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53用于对由电子镇流器输入的电流进行分流,开关控制器件55用于控制分离元器件53的接入,功率变换电路54对经整流桥52转换后的直流电压和/或直流电流进行功率变换,以为LED发光元件提供所需的电压和/或电流,开关控制器件55可采用如半导体开关器件、继电器或温度开关等元件,电流采样器件56用于检测经过LED发光元件的电流,开关控制器件的驱动电路57可控制开关控制器件的闭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开关控制器件的驱动电路57包括:与电流采样器件56耦合的电流判断电路571,用于判断经过LED发光元件的电流是否超过预设阈值;与电流判断电路571和开关控制器件55耦合的控制逻辑及驱动电路572。其中,若经过LED发光元件的电流未超过预设阈值,控制逻辑及驱动电路572控制开关控制器件55处于断开状态,若经过LED发光元件的电流超过预设阈值,控制逻辑及驱动电路572控制开关控制器件55处于闭合状态。

若电子镇流器输出功率较小(即经过LED发光元件的电流未超过预设阈值)时,开关控制器件55保持断开,从而旁路分离元器件53,即分离元器件53未实现与整流桥52的并联,不影响原来的工作,若电子镇流器输出 功率过大(即经过LED发光元件的电流超过预设阈值)时,开关控制器件55闭合,分离元器件53被并入电路中,即分离元器件53实现与整流桥52的并联,从而降低电子镇流器输出功率,使得功率变换电路54以及LED发光元件工作在设计功率范围内。

实施例三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驱动控制器的另一种电路示意图。参见图6,该LED驱动控制器包括:灯丝模拟电路61,与灯丝模拟电路61耦合的整流桥62,整流桥62包括第一整流桥62a和第二整流桥62b,设置于灯丝模拟电路61与整流桥62之间、与整流桥62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63,以及与整流桥62耦合的功率变换电路64。其中,灯丝模拟电路61用于模拟荧光灯灯丝阻抗,整流桥62用于将输入至整流桥62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和/或将输入至整流桥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63用于对由电子镇流器输入的电流进行分流,且分离元器件63设置于第一整流桥62a和第二整流桥62b之间,分离元器件63的一端与第一整流桥62a连接,分离元器件63的另一端与第二整流桥62b连接,功率变换电路64对经整流桥62转换后的直流电压和/或直流电流进行功率变换,以为LED发光元件提供所需的电压和/或电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驱动控制器采用双整流桥结构,第一整流桥62a包括D1、D2、D3和D4,第二整流桥62b包括D5、D6、D7和D8。

D1、D2、D3和D4以及D5、D6、D7和D8按照图6示出的方式进行结合,即D1的正极与D3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一整流桥62a的第一输入端,D1的负极与D2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一整流桥62a的第一输出端,D2的正极与D4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一整流桥62a的第二输入端,D4的正极与D3的正极的连接处为第一整流桥62a的第二输出端,D5的正极与D7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二整流桥62b的第一输入端,D5的负极与D6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二整流桥62b的第一输出端,D6的正极与D8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二整流桥62b的第二输入端,D8的正极与D7的正极的连接处为第二整流桥62b的第二输出端,其中,分离元器件63的一端与第一整流桥62a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分离元器件63的另一端与第二整流桥62b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实施例四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ED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参见图7,该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701至步骤S703。

步骤S701,在灯丝模拟电路与整流桥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且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与整流桥并联;

步骤S702,经电子镇流器转换后的交流电压和/或交流电流经过灯丝模拟电路之后进入分离元器件和整流桥,其中,分离元器件用于分流交流电流,整流桥用于将输入至整流桥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和/或将输入至整流桥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

步骤S703,经整流桥转换后的直流电压和/或直流电流进入功率变换电路,进行功率变换,以为LED发光元件提供所需的电压和/或电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图8,LED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还包括:

步骤S704,设置于LED发光元件连接的电流采样器件;设置于分离元器件串联连接的开关控制器件;设置于电流采样器件和开关控制器件耦合的开关控制器件的驱动电路。其中,电流采样器件用于检测经过LED发光元件的电流,开关控制器件的驱动电路用于控制开关控制器件的闭合,若开关控制器件处于闭合状态时,分离元器件实现与整流桥的并联,对由电子镇流器输入的电流进行分流,若开关控制器件处于断开状态时,分离元器件未实现与整流桥的并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关控制器件可采用如半导体开关器件、继电器或温度开关等器件。另外,开关控制器件的驱动电路包括:与电流采样器件耦合的电流判断电路,判断经过LED发光元件的电流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与电流判断电路和开关控制器件耦合的控制逻辑及驱动电路,若经过LED发光元件的电流未超过预设阈值,则控制开关控制器件处于断开状态,若经过LED发光元件的电流超过预设阈值,则控制开关控制器件处于闭合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流桥包括如下两种结构:

第一种:整流桥采用单整流桥结构,整流桥包括D1、D2、D3和D4,D1、D2、D3和D4按如下方式组合:D1的正极与D3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一输入端,D1的负极与D2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一输出端,D2的正极与 D4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二输入端,D4的正极与D3的正极的连接处为第二输出端,此时,分离元器件的一端与第一输入端连接,分离元器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入端连接。

第二种:整流桥采用双整流桥结构,整流桥包括第一整流桥和第二整流桥,第一整流桥包括D1、D2、D3和D4,第二整流桥包括D5、D6、D7和D8,D1、D2、D3和D4以及D5、D6、D7和D8按如下方式组合:

D1的正极与D3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D1的负极与D2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D2的正极与D4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D4的正极与D3的正极的连接处为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D5的正极与D7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二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D5的负极与D6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二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D6的正极与D8的负极的连接处为第二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D8的正极与D7的正极的连接处为第二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此时,分离元器件的一端与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分离元器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实施例五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ED灯管。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灯管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该LED灯管包括:被配置为安装在照明器材中的电连接器91(图中未示出);设置在灯管内的至少一个LED发光元件92;以及设置在灯管内且与电连接器91连接的LED驱动控制器93,其中,LED驱动控制器93包括:模拟灯丝阻抗的灯丝模拟电路931,与电子整流器耦合;整流桥932,与灯丝模拟电路931耦合,将输入至整流桥932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和/或将输入至整流桥932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至少一个分离元器件933,设置于灯丝模拟电路931与整流桥932之间,与整流桥932并联,对由电子镇流器输入的电流进行分流;功率变换电路934,与整流桥932耦合,对经整流桥932转换后的直流电压和/或直流电流进行功率变换,以为LED发光元件92提供所需的电压和/或电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流桥932可采用单整流桥结构,也可采用双整流桥结构。若整流桥932采用单整流桥结构,分离元器件933与整流桥932的连接关系参照实施例一示出的方式,在此不做过多赘述。若整流桥933采用双整流桥结构,分离元器件933与整流桥932的连接关系参照实施例三 示出的方式,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图5示出的LED驱动控制器,LED驱动控制器93还包括:开关控制器件55,与分离元器件933串联连接,与LED发光元件92连接的电流采样器件56,与电流采样器件56和开关控制器件55耦合的开关控制器件的驱动电路57。其中,开关控制器件55可采用如半导体开关器件、继电器或温度开关等元件,电流采样器件56用于检测经过LED发光元件92的电流,开关控制器件的驱动电路57可控制开关控制器件的闭合。开关控制器件的驱动电路57包括:与电流采样器件56耦合的电流判断电路571,用于判断经过LED发光元件92的电流是否超过预设阈值;与电流判断电路571和开关控制器件55耦合的控制逻辑及驱动电路572。其中,若经过LED发光元件92的电流未超过预设阈值,控制逻辑及驱动电路572控制开关控制器件处于断开状态,若经过LED发光元件92的电流超过预设阈值,控制逻辑及驱动电路572控制开关控制器件处于闭合状态。

实施例六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ED照明系统。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0,该LED照明系统包括:电子镇流器101,将市电中的直流电压和/或低频交流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压;LED驱动控制器102,其中,LED驱动控制器102通过输入端子与电子镇流器101耦合;以及至少一个LED发光元件103,与LED驱动控制器102耦合。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照明系统中的LED驱动控制器可为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形成的方式,对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做出任何限定。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 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