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机箱内的模块相互限插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5157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通信设备机箱内的模块相互限插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设备机箱内的模块相互限插入结构,属于电子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信设备常选用抽屉形式的机箱,机箱内由上往下插入带有金属外壳和CPCI板卡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多个模块。机箱内下部放置带有接插件的PCB母板,其上的接插件对应各模块设置。插入模块时,在目视不到接插件的情况下,为保证模块上的接插件和PCB母板的接插件准确对插,在机箱上设置有成对使用的凹型导轨,在模块的金属外壳两侧设置有凸型导轨,通过凸凹型导轨的导向,使接插件准确连接。随着对通信设备的要求的提高,提出了通信设备机箱内部各模块间限制插入的要求,以保证各个模块准确插入到规定的位置,使各个模块达到预定功能。一般市场上商品化的限制插入结构,多采用键、销附加装置,增加装配工作,且安装尺寸限制太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机箱内的模块相互限插入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信设备机箱内的模块相互限插入结构,其包括机箱和模块盒,所述机箱包括上横梁、下横梁、母板和导槽,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上分别设有多组1/4圆形凸起,所述模块盒包括盒体,在盒体的上下两端设有与所述导槽相配合的导轨,所述导轨的前端分别设有两块相对间隔设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端边缘设有1/4圆形缺口。

所述母板上设有16个接插件,所述接插件设在导槽之间,导槽共有16对,每一对导槽上下正对设置。

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分别设在所述导槽的端部。

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模块盒采用铝合金板LY12-CZ加工成型,表面涂覆Ct.O。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体协调,不需添加零部件,加工简单,装配容易,其通过在相关结构件上增加具有一定形状的凸凹特征,并通过合理布置凸凹特征位置和数量,使各个模块准确插入到规定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机箱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机箱的左视结构图。

图3和图4是模块盒的主视结构图。

图5和图6是模块盒的左视结构图。

图7、图8、图9是模块盒插入机箱示意图。

图10是模块盒插入机箱状态图。

图中:1-机箱,2-上横梁,3-下横梁,4-母板,5-导槽,6-1/4圆形凸起,7-接插件,8-模块盒,9-盒体,10-导轨,11-限位块,12-1/4圆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通信设备机箱内的模块相互限插入结构,其包括机箱(1)和模块盒(8),所述机箱(1)包括上横梁(2)、下横梁(3)、母板(4)和导槽(5),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上分别设有多组1/4圆形凸起(6),所述模块盒(8)包括盒体(9),在盒体(9)的上下两端设有与所述导槽相配合的导轨(10),所述导轨(10)的前端分别设有两块相对间隔设置的限位块(11),所述限位块(11)的顶端边缘设有1/4圆形缺口(1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母板(4)上设有16个接插件(7),所述接插件(7)设在导槽(5)之间,导槽(5)共有16对,每一对导槽(5)上下正对设置。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分别设在所述导槽(5)的端部,其中上横梁(2)、下横梁(3)和模块盒(8)采用铝合金板LY12-CZ加工成型,表面涂覆Ct.O。

如图1和图5所示,双点划线区域为1个模块盒占用的机箱内的平面投影区域,图1共划分为16个这样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具有A'、B'、C'、D'、E'、F'、G'、H'的特征,根据机箱限插入的设计需要,确定各个区域内的1/4圆形凸起A'、B'、C'、D'、E'、F'、G'、H'特征的保留;上横梁2上的A'、B'、C'、D'1/4圆形凸起对应图5模块盒上A、B、C、D角;下横梁3上的E'、F'、G'、H'1/4圆形凸起对应图5模块盒上E、F、G、H角。

如图6所示,模块盒可开缺口位置:A、B、C、D、E、F、G、H角,其中模块盒的限位块开1/4圆形缺口A-A、B-B、C-C、D-D、E-E、F-F、G-G、H-H,根据图1所示 ,16个区域的各个区域的A'、B'、C'、D'、E'、F'、G'、H'排列位置对应确定模块盒1/4圆形缺口A-A、B-B、C-C、D-D、E-E、F-F、G-G、H-H缺口位置,产生16个不同位置1/4圆形缺口的模块盒。

如图7至图10所示,每个模块只能插入固定位置,位置不对时模块即不能插入机箱。图7、图8为模块盒插入机箱过程示意图;图7为模块盒开始插入机箱;图8为模块盒插入至机箱横梁1/4圆形凸起,到此位置时如果模块盒上对应有1/4圆形缺口,则模块盒能够继续向里插入至母板接插件;如果没有全部对应,则插入停止达到限插入的目的;图9为模块盒插入状态,模块盒和母板上的接插件就装配到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