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高压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5729阅读:16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高压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医用X射线检查领域,特别是一种储能高压发生器。



背景技术:

车载数字化X射线机主要用于场矿、工厂、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人员的身体检查,所用电源为外接电源,作业场所大部分时间在户外,所以经常会遇到停电或找不到外接电源,甚至电压不稳的情况,工作场所受到很大的局限,最终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给各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设计一种储能高压发生器很有必要,车载数字化X射线机装配储能高压发生器以后,在工作中不需要外接电源,靠发生器自带电源就可为车上的照明系统、图像采集、探测器、球管等提供稳定的电源,并可正常工作一星期左右,再不受场地环境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储能高压发生器。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储能高压发生器,1、一种储能高压发生器,包括矩形箱体,所述矩形箱体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矩形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矩形箱体内且位于隔板上表面设有高压发生部分,所述矩形箱体内下表面上且位于隔板下方设有储能部分,所述矩形箱体内下表面上设有逆电板,所述矩形箱体内下表面上且位于逆电板一侧加工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上嵌装有与之相匹配的开关电源,所述矩形箱体外地面上设有充电逆变板。

所述矩形箱体下表面加工有两组圆形凹槽,所述每个圆形凹槽内设有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下表面设有脚轮。

所述矩形箱体两侧表面加工有多组条形散热口。

所述充电逆电板通过导线与逆电板电性相连。

所述充电逆电板一侧表面上设有两组电接口。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储能高压发生器,本装置操作简单,采用集成的方式,把储能部分集成于高压发生器内,节省了安装的空间,储能高压发生器适合装载于车内等独立环境,一般缺乏网电源,而且储能高压发生器能够单独全面供电,可以避免停电造成的损失,也能在检测过程中更好的适应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储能高压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储能高压发生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储能高压发生器的俯视图;

图中,1、矩形箱体;2、隔板;3、高压发生部分;4、储能部分;5、逆电板;6、矩形凹槽;7、开关电源;8、充电逆变板;9、圆形凹槽;10、滚珠轴承;11、脚轮;12、条形散热口;13、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储能高压发生器,包括矩形箱体(1),所述矩形箱体(1)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矩形箱体(1)内设有隔板(2),所述矩形箱体(1)内且位于隔板(2)上表面设有高压发生部分(3),所述矩形箱体(1)内下表面上且位于隔板(2)下方设有储能部分(4),所述矩形箱体(1)内下表面上设有逆电板(5),所述矩形箱体(1)内下表面上且位于逆电板(5)一侧加工有矩形凹槽(6),所述矩形凹槽(6)上嵌装有与之相匹配的开关电源(7),所述矩形箱体(1)外地面上设有充电逆变板(8);所述矩形箱体(1)下表面加工有两组圆形凹槽(9),所述每个圆形凹槽(9)内设有滚珠轴承(10),所述滚珠轴承(10)下表面设有脚轮(11);所述矩形箱体(1)两侧表面加工有多组条形散热口(12);所述充电逆电板(5)通过导线与逆电板(5)电性相连;所述充电逆电板(5)一侧表面上设有两组电接口(13)。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矩形箱体内部为空心结构,矩形箱体内设有隔板,矩形箱体内且位于隔板上表面设有高压发生部分,矩形箱体内下表面上且位于隔板下方设有储能部分,矩形箱体内下表面上设有逆电板,矩形箱体内下表面上且位于逆电板一侧加工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上嵌装有与之相匹配的开关电源,矩形箱体外地面上设有充电逆变板,本装置操作简单,采用集成的方式,把储能部分集成于高压发生器内,节省了安装的空间,储能高压发生器适合装载于车内等独立环境,一般缺乏网电源,而且储能高压发生器能够单独全面供电,可以避免停电造成的损失,也能在检测过程中更好的适应环境。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通过电接口连接充电逆变板,从网电源处进行充电,把220V的交流电转换为380V的直流电,充满后逆变板指示灯跳转为绿色;把储能部分接入到高压发生部分的逆变板,把380V的直流电一部分直接接入高压发生装置,另一部分转化为220V的交流电,其中一部分可以直接给电脑、监视器等设备直接供电,另外一部分接入开关电源,把220V的交流电转化为24V的直流电给电机、摄像头等供电,从而实现储能部分全面供电,停电时不用依靠网电源独立供电。其中条形散热口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通过滚珠轴承使脚轮自由转动,再通过脚轮使装置自由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