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空气对流自然冷却的充电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6599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空气对流自然冷却的充电器外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外壳,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空气对流自然冷却的充电器外壳。



背景技术:

电子元器件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特别是开关电源、电力电子功率器件,如MOS管、快恢复二极管等);功率较小时,利用外壳自然散热;功率较大时,就得采用风扇强迫冷却。风扇冷却会产生弊端:风扇是运动部件,会影响开关电源的寿命和可靠性;风扇的噪音,令人心烦。为尽量不用风扇,通常在开关电源前级加PFC功率因素校正,后级采用同步整流,尽量提高开关电源的效率。然而,总要有部分热量需要散发出来,尤其是中等功率的充电器,既要让功率器件的热量散发出来,不损坏功率器件;也要防止外壳温度过高、烫手,而造成不方便操作。现有的充电器外壳,大都采用铝型材,型材的外表面是充电器与外部空间进行热交换的界面,在外壳的表面有许多水平的散热筋(条),散热筋呈水平放置,阻隔了热空气上升的通道,决定了这种外壳的散热的方式以辐射和扩散为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空气对流自然冷却的充电器外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空气对流自然冷却的充电器外壳,它包括金属材质的壳本体;定义所述壳本体中用于向其提供支撑的表面为其支撑面、对应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方的表面为其顶面、形成在所述支撑面和所述顶面之间的表面为其周面,所述周面上形成有垂直于所述支撑面且间隔设置的多根散热筋。

优化地,定义所述散热筋中与所述周面相重叠的一面为其第一表面、与所述周面相背的一面为其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周面上覆设有隔热层。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利用空气对流自然冷却的充电器外壳,通过在壳本体的周面上形成有垂直于支撑面且间隔设置的多根散热筋,这样能够在相邻的两个散热筋之间形成热空气上升的通道,热空气从通道顶部散发出去以后在通道内部形成负压,强迫冷空气从底部流入补充,这样形成对流,有利于散热;可以免采用风扇,强制风冷,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减少风扇噪音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利用空气对流自然冷却的充电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利用空气对流自然冷却的充电器外壳的俯视图;

其中,1、壳本体;11、支撑面;12、周面;13、顶面;14、散热通道;2、散热筋;21、第一表面;22、第二表面;3、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利用空气对流自然冷却的充电器外壳,它主要包括整体呈立方体或圆柱形状的壳本体1,其材料通常为散热良好的金属材质,如铝型材等。

其中,定义壳本体1中用于向其提供支撑的表面为其支撑面11,即壳本体1中与支撑物(诸如地面等一切可以向充电器外壳提供支撑的物品)相接触的表面为其支撑面11;对应设置在支撑面11上方的表面为其顶面13以及形成在支撑面11和顶面13之间的表面为其周面12,周面12一体围设在支撑面11和顶面13的边缘处,使得支撑面11、顶面13和周面12围成该壳本体1。周面12上设有垂直于支撑面11且间隔设置的多根散热筋2,使得相邻的两根散热筋2之间形成散热通道1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壳本体1呈立方体形状,因此其周面12包含四个首尾相接且平滑过渡的表面,至少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表面布满散热筋2。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散热筋2中与周面12相重叠的一面为其第一表面21、与周面12相背的一面为其第二表面22,第二表面22的宽度小于第一表面21的宽度,即散热筋2的端面呈梯形,其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变小,这样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周面12上覆设有隔热层3,并不一定要在整个周面12上覆设,可以至覆盖部分周面12,方便使用者在拿取或者移动充电器外壳时不会被烫伤即可;而且加装隔离隔热层3后,散热筋2与隔热层3之间形成封闭的散热通道14,成为热空气上升的通道,热空气从通道顶部散发出去以后,通道内部形成负压,强迫冷空气从底部流入补充,这样形成对流,更有利于散热;隔热层3可以采用隔热薄膜材质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