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73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控制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控制器。



背景技术:

无线控制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来集中化控制无线AP,是一个无线网络的核心,负责管理无线网络中的所有无线AP,对AP管理包括:下发配置、修改相关配置参数、射频智能管理、接入安全控制等,且无线控制器用于控制其他装置的终端设备,例如控制电灯的开关、空调的开关等等,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等场所。

环境控制器功能的强大、控制的智能化,环境控制器内的电路、使用的芯片和器件日趋复杂,随着电路和芯片的增加,控制器内产生的热量增加,严重影响了内部元件的寿命,同时由于内部存在大量精密元件,产生静电对内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不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控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多组支撑槽,所述壳体的一侧壁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上安装有第一防尘网,所述第一防尘网的下侧设置有导线接口,所述所述壳体通过支撑槽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壳体的内腔两侧壁分别安装有出气扇和进气扇,且所述进气扇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防尘网,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安装有蓄电池安装槽,所述壳体的内腔壁贴合连接有孔型防静电板,所述壳体的内腔中部设置有元件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槽的内壁安装有限位卡齿。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上设置有与限位卡齿对应的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上开设有若干等距设置的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导线接口至少设置有5组,且导线接口的内腔安装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是由不锈钢合金制成,且所述限位杆为长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无线控制器,通过在壳体内部安装孔型防静电板,有效的降低内部静电的产生,同时通过出气扇和进气扇形成循环风道,有效的对控制器内部的元件进行散热,且在进气扇的外侧安装防尘网和侧壁上的防尘网形成进气防尘结构,有效的保护内部元件的正常运行,同时在壳体外侧设置有若干对称设置的支撑槽,并在支撑槽内安装了限位卡齿,通过限位杆进行固定,安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限位杆、3支撑槽、4第一防尘网、5导线接口、6出气扇、8元件安装板、9孔型防静电板、10第二防尘网、11进气扇、12蓄电池安装槽、13螺纹孔、14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无线控制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多组支撑槽3,所述壳体1的一侧壁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上安装有第一防尘网4,所述第一防尘网4的下侧设置有导线接口5,所述所述壳体1通过支撑槽3连接有限位杆2,所述壳体1的内腔两侧壁分别安装有出气扇6和进气扇11,且所述进气扇1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防尘网10,所述壳体1的内腔底部安装有蓄电池安装槽12,所述壳体1的内腔壁贴合连接有孔型防静电板9,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部设置有元件安装板8。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槽3的内壁安装有限位卡齿,通过限位卡齿进行固定,增加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2上设置有与限位卡齿对应的限位槽14,进行连接,方便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2上开设有若干等距设置的螺纹孔13,便于固定和限位,增加安装的方便性。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接口5至少设置有5组,且导线接口5的内腔安装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进行防潮防尘。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2是由不锈钢合金制成,且所述限位杆2为长方形结构。

工作原理:壳体1内部安装孔型防静电板9,通过孔型防静电板9对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元件安装板8上的元件进行防静电保护,有效的降低内部静电的产生,在壳体1内腔两端分别设置了出气扇6和进气扇11,并通过出气扇6和进气扇11形成循环风道,对控制器内部的元件进行散热,且在进气扇11的外侧安装防尘网,与侧壁上的防尘网形成进气防尘结构,有效的保护内部元件的正常运行,同时在壳体1外侧设置有若干对称设置的支撑槽3,并在支撑槽3内安装了限位卡齿,通过限位杆2上的螺纹孔13进行固定和限位,增加了无限控制器安装的稳定性和调节性,在壳体1的内腔底部安装了蓄电池安装槽12,形成隔离,保护元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