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机用可调节顶针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917阅读:1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片机用可调节顶针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针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贴片机用可调节顶针座。



背景技术:

贴片机:又称"贴装机"、"表面贴装系统",在生产线中,它配置在点胶机或丝网印刷机之后,是通过移动贴装头把表面贴装元器件准确地放置PCB焊盘上的一种设备,分为手动和全自动两种,SMT就是表面组装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表面贴装技术是新一代电子组装技术,它将传统的电子元器件压缩成为体积只有几十分之一的器件,从而实现了电子产品组装的高密度、高可靠、小型化、低成本,以及生产的自动化。这种小型化的元器件称为:SMD器件(或称SMC、片式器件)。将元件装配到印制板PCB上的工艺方法称为SMT工艺。相关的组装设备则称为SMT设备,元件送料器、基板(PCB)是固定的,贴片头(安装多个真空吸料嘴)在送料器与基板之间来回移动,将元件从送料器取出,经过对元件位置与方向的调整,然后贴放于基板上。

贴片机用可调节顶针座的出现大大方便了基本的放置,但是目前阶段的贴片机用可调节顶针座,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无法调节装置的平稳性,对于顶针的个数及顶针的位置无法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片机用可调节顶针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法调节装置的平稳性,对于顶针的个数个顶针的位置无法调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贴片机用可调节顶针座,包括固定托架,所述固定托架的内侧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安装有轴套,所述轴套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软皮顶针,所述固定托架的一侧的两端安装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安装有绳索,所述绳索的底端安装有实心球,所述固定托架的底部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安装有伸缩控制器,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安装有底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盘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固定盘分别安装在固定托架的两侧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共设置四个,且四个伸缩杆分别安装在固定托架的底部的拐角处。

优选的,所述轴套与旋转轴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贴片机用可调节顶针座的固定托架的底部安装有伸缩杆,在固定托架的两侧的两端安装有固定盘,在固定盘上安装有由绳索连接的实心球,通过此种设计,可以对装置的平稳度进行检测,并通过伸缩杆进行调节,使装置使用保持绝对的平稳,且软皮顶针是安装在轴套上,轴套可以在旋转轴上转动,通过此种设计,可以对软皮顶针的垂直朝上的个数进行控制,从而方便了基板在贴元件时的调节。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托架的俯视图。

图中:1-软皮顶针;2-轴套;3-旋转轴;4-固定盘;5-绳索;6-实心球;7-固定托架;8-伸缩控制器;9-伸缩杆;1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贴片机用可调节顶针座,包括固定托架7,固定托架7的内侧安装有旋转轴3,固定托架7用来固定旋转轴3,旋转轴3用来控制轴套2转动,旋转轴3上安装有轴套2,轴套2用来安装软皮顶针1,并带动其转动,轴套2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软皮顶针1,软皮顶针1用来支撑基板,固定托架7的一侧的两端安装有固定盘4,固定盘4用来安装绳索5,固定盘4上安装有绳索5,绳索5用来安装实心球6,绳索5的底端安装有实心球6,实心球6用来检测装置的平稳度,固定托架7的底部安装有伸缩杆9,伸缩杆9用来调节装置平稳度,伸缩杆9上安装有伸缩控制器8,伸缩控制器8用来控制伸缩杆9伸缩,伸缩杆9的底部安装有底板10,固定盘4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固定盘4分别安装在固定托架7的两侧的两端,伸缩杆9共设置四个,且四个伸缩杆9分别安装在固定托架7的底部的拐角处,轴套2与旋转轴3转动连接。

具体使用方式:该设备在使用时,通过连接在绳索5上的实心球6对装置的平稳度进行检测,若检测到实心球6与固定托架7存在偏移角度,随即通过伸缩控制器8控制相应位置的伸缩杆9进行调节,直至实心球6与固定托架7的底边垂直,然后将基板放在软皮顶针1的顶端,根据所需焊接元件的位置,控制对应位置处的底部的软皮顶针1下的轴套2围绕旋转轴3转动,使其软皮顶针1脱离基板底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