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光敏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923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光敏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特别指的是一种环保光敏二极管。



背景技术: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为了能即时发现不法分子的偷盗行为以及一些违规违章行为,常常在街道、小区、公园等公共场所安装监控摄像机,为了能在晚上或者光线暗淡的情况下也能拍摄到比较清晰的场景,人们在监控摄像机的镜头周围安装了红外灯,由于通过红外感应只能拍摄到人体的外部轮廓,不能祥细将人体的相貌特征记录下来,因此,人们用照明灯代替了红外灯,虽然能拍摄到人体清晰的外部轮廓,但是补光灯需要整日开启,耗电量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根据环境光线强弱程度对监控摄像机的补光灯进行来回切换的光敏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包括光敏二极管和与光敏二极管相串联的补光灯。

所述光敏二极管包括集成芯片,与集成芯片的基极B电连接的光感电路,与集成芯片的集电极C电连接的光敏二极管正极,与集成芯片的发射极E电连接的光敏二极管负极,包裹在集成芯片外部的光敏二极管外壳,以及包裹在光敏二极管外壳外部的光感层。

所述光感层由见光便可产生电流的环氧气树脂组成。

所述光感电路的正极与光感层电连接,其负极与集成芯片的基极B电连接。

所述补光灯的正极与集成芯片的集电极C电连接,其负极与集成芯片的发射极E电连接。

当周围环境有光照时,在光感层内便产生了电流,该电流通过光感电路流向集成芯片的基极B,集成芯片得到电流信号后,集电极C和发射极E都处于反偏置状态,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的电很小,因此集电极C和发射极E相当于处于断路状态,串联在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的补光灯便不会发亮;当周围环境无光照时,在光感层内便没有电流产生,集成芯片的基极B中没有电流信号输入,集电极C和发射极E都处于正偏置状态,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的电压很小,因此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处于短路状态,串联在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的补光灯便亮了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不但能给摄像机提供足够的光线,而且可以即时控制补光灯的照明,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环保光敏二极管。

如图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光敏二极管1和与光敏二极管1相串联的补光灯2。所述光敏二极管1包括集成芯片14,与集成芯片14的基极B电连接的光感电路15,与集成芯片14的集电极C电连接的光敏二极管正极11,与集成芯片14的发射极E电连接的光敏二极管负极12,包裹在集成芯片14外部的光敏二极管外壳13,以及包裹在光敏二极管外壳13外部的光感层16。所述光感层16由见光便可产生电流的环氧气树脂组成。所述光感电路15的正极与光感层16电连接,其负极与集成芯片14的基极B电连接。所述补光灯2的正极与集成芯片14的集电极C电连接,其负极与集成芯片14的发射极E电连接。

如图3所示,当周围环境有光照时,在光感层16内便产生了电流,该电流通过光感电路15流向集成芯片14的基极B,集成芯片14得到电流信号后,集电极C和发射极E都处于反偏置状态,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的电很小,因此集电极C和发射极E相当于处于断路状态,串联在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的补光灯便不会发亮;当周围环境无光照时,在光感层16内便没有电流产生,集成芯片14的基极B中没有电流信号输入,集电极C和发射极E都处于正偏置状态,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的电压很小,因此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处于短路状态,串联在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的补光灯便亮了起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