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红外控制的偏远地区延时路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418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红外控制的偏远地区延时路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控制的偏远地区延时路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政府开始更加重视节能减排。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在没有路灯的情况下,车辆大灯略有弊端,照射距离和亮度稍显不足,非常容易出现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由于偏远地区的路上夜间行驶的车辆很少,路灯保持常亮非常浪费,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所以很多地方没有安装路灯,但为夜间行驶的车辆埋下了安全隐患。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10476909.9,专利名称为: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及方法。根据该专利提供的控制方法可以看出,它也是一种红外控制路灯,但由于其结构特点,所有路灯为一个系统,结构过于复杂,后期维修保障检测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问题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控制的偏远地区延时路灯系统,对现有路灯系统的结构进行创新性研究,该系统的研发和实施,对于推动智能路灯研发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红外控制的偏远地区延时路灯系统,包括MCU模块和与之相连的红外模块、继电器模块及电源模块,继电器模块还连接发光单元,MCU模块内置时钟和定时模块,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供电,红外模块将测量到的红外信号传输给MCU模块,MCU模块检测到信号后进行处理,并控制继电器模块开启或关闭发光单元。

优选的,所述红外模块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发光单元前方1公里以外,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发光单元后方1公里以外,第一红外传感器与第二红外传感器之间间隔5公里以上。

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降压模块,可将220V市电降到3.3V为所述MCU模块供电。

优选的,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2个以上的继电器,所述发光单元包括2个以上的路灯,且每个继电器分别对应一个路灯。

优选的,所述MCU模块采用MSP430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设计5公里为一个系统,提前开启系统内路灯并延时1分钟,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大大降低了车辆夜间行驶的安全隐患。

2、有效的节能减排;

3、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红外控制的偏远地区延时路灯系统结构图;

图2为基于红外控制的偏远地区延时路灯系统位置关系图;

图3为基于红外控制的偏远地区延时路灯系统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基于红外控制的偏远地区延时路灯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MCU模块、红外模块、继电器模块及电源模块,红外模块、继电器模及电源模块块均与MCU模块相连,继电器模块还连接发光单元,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供电。

MCU模块选用的是MSP430单片机。MSP430系列单片机是美国德州仪器1996年开始推向市场的一种16位超低功耗、具有精简指令集的混合信号处理器。其特点有:处理能力强,运算速度快,超低功耗,片内资源丰富。另外,MSP430系列单片机的中断源较多,并且可以任意嵌套,使用时灵活方便。当系统处于省电的低功耗状态时,中断唤醒只需5μs。

继电器模块包括若干个继电器,发光单元包括若干个路灯,每个继电器分别连接一个路灯。

电源模块内置一个降压模块,可将220V市电降到3.3V为MCU模块供电。

MCU模块内置时钟和定时器,时钟记录时间判断是白天还是夜晚,白天电源不通电,夜间接通系统电源。夜间当红外模块检测到车辆通过,就启动定时器,并通过继电器打开系统内的路灯,保持1分钟,1分钟后,若没有继续发现其他车辆通过就熄灭路灯,实现节能目的。

红外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1和红外传感器2,如图2所示,红外传感器1位于路灯1前方1公里处,红外传感器2位于路灯n后方1公里处,红外传感器1与红外传感器2之间间隔5公里,3公里内路灯和前后红外传感器为一个完整系统。

整个系统的运行流程如图3所示,系统开始运行时,首先MCU模块中的时钟开始记录时间,当时间在早上6:00到下午18:00之间时,系统判断是白天,电源处于关闭状态,当时间在下午18:00到凌晨6:00之间时,系统判断已经入夜,这时接通电源,红外传感器开始检测是否有车辆通过,没有,继电器控制路灯保持关闭状态,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车辆通过时,继电器控制路灯打开,并点亮1分钟,1分钟后若红外传感器未检测到有车辆通过,则关闭路灯,当时间再次来到早上6点时,系统控制电源关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