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发热线缆导电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1066阅读:10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发热线缆导电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供暖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碳纤维发热线缆导电接头。



背景技术:

碳纤维发热技术因热性能高、安装方便、费用低、使用安全等优点被广大用户选择。碳纤维地暖是在金属电源线上连接碳纤维发热线缆,通电后,碳纤维发热线缆发热达到升温目的。碳纤维地暖安装的关键在于碳纤维发热线缆与金属电源线的安全高效连接,目前所用的连接接头有T型接头、K型接头等,这些接头直接与金属电源线为一体,只需将碳纤维发热线缆插入接头内就能将碳纤维发热线缆与金属电源线高效安全连接。但是,这种固定式的接头决定了碳纤维发热线缆在金属电源线上的分布只能按照接头的分布来决定,碳纤维发热线缆布线的距离和密度不能调整,给用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线缆导电接头。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发热线缆导电接头,包括上半环、下半环和插接部;所述上半环和下半环均设为半圆弧形结构;所述上半环的两端边处分别设有向外水平延伸出去的连接边a;所述下半环的两端边处分别设有向外水平延伸出去的连接边b;所述上半环与下半环扣合,并在连接边a与连接边b的叠合处用螺栓固定;所述下半环的底部开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上一体式设有空心的插接部;所述下半环和所述插接部的内壁上均设有金属导电层;所述插接部上螺纹连接有紧固套。

所述上半环、下半环、插接部和紧固套均由绝缘塑料制成。

所述下半环和插接部内壁上的金属导电层的厚度设为1-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不与金属电源线一体,为独立的结构,其上半环、下半环组合构成接头,可随意安装在金属电源线上,利用该接头可随意安排碳纤维发热线缆的分布距离和密度,使用非常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导电层分别与金属电源线和碳纤维发热线缆接触导电,接触面积大,容易导电,且上半环、下半环、插接部为绝缘塑料可起到绝缘、防水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高效;

3、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巧妙,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分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上半环,1-1、连接边a;2、下半环,2-1、连接边b;3、插接部;4、螺栓;5、金属导电层;6、紧固套;7、金属电源线;8、碳纤维发热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所示,该碳纤维发热线缆导电接头包括上半环1、下半环2和插接部3;上半环1和下半环2均设为半圆弧形结构,该上半环1和下半环2的半径相同、宽度相同,可共同组成一个圆柱体;上半环1的两端边处分别设有向外水平延伸出去的连接边a1-1,下半环2的两端边处分别设有向外水平延伸出去的连接边b2-1,连接边a和连接边b的对应位置上均开设有螺栓孔(图中未画出);上半环1与下半环2扣合,并在连接边a1-1与连接边b2-1的叠合处用螺栓4固定;下半环2的底部(中间位置)开设有连接孔(图中未画出),该连接孔上一体式设有空心的插接部3;下半环2和插接部3的内壁上均设有金属导电层5;插接部3上螺纹连接有紧固套6。

上半环1、下半环2、插接部3和紧固套6均由绝缘塑料制成。

下半环2和插接部3内壁上的金属导电层5的厚度设为1-2mm;金属导电层5的材料优选为铜,该金属导电层直接灌注成型依附在下半环2和插接部3的内壁上。

上述插接部3可设为圆柱形、锥型等空心结构;上述紧固套6的底部开口略小于插接部3的底部开口,便于对碳纤维发热线缆起到紧固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见图3:

步骤一:在金属电源线上剥去与上半环1(或下半环2)宽度相同的绝缘层将该金属电源线的导线裸露;步骤二:将上半环1和下半环2分别套在裸露的金属电源线上,再用螺栓4固定连接边a1-1与连接边b2-1,将上半环1和下半环2固定在金属电源线上,此时,下半环2上的金属导电层5与金属电源线接触;步骤三:将碳纤维发热线缆一端剥去绝缘层后插入插接部3内,再将紧固套6旋紧,此时碳纤维发热线缆与插接部3上的金属导电层5接触;步骤四:按照步骤一至三的方法,在金属电源线上用该碳纤维发热线缆导电接头连接若干根碳纤维发热线缆即可。上述步骤完成后,可在金属电源线与碳纤维发热线缆导电接头的连接处缠绕绝缘胶带。

上述使用过程中,选用尺寸小于金属电源线截面尺寸的接头(上半环1和下半环2),可保证上半环1上的金属导电层5与金属电源线始终接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