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负载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5551发布日期:2018-06-19 23:54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负载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测试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负载仪。



背景技术:

对于电源产品而言,出厂前的检验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而很多电子产品在出厂时都已经装配了电源,因此,在工厂生产时,检测电源也是十分必要的。常见地,人们使用电子负载仪来测试电源的电气性能,电子负载仪可以模拟出电源在工作状态时所带载荷。将待测电源加载在电子负载仪上时,可以测出电源在模拟工作状态下的各种特性。

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负载仪一般包括外壳、控制面板、电路板、变压器、散热器和风扇。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负载仪的内部各零部件的布局普遍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一种最典型的情况便是:电路板平铺在电子负载仪的底部,由于散热效率不高,因此需要在电路板的上方横向并排设置多个散热器,同时还需要腾出位置放置变压器,这使得整个电子负载仪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较大,在使用时需要腾出较多的空间放置电子负载仪,使用不便;且各个零部件的高度不一,也造成外壳内空余空间较多,结构不紧凑;同时,散热器设置在电路板的上方,当风扇往散热器吹风时,空气中的微尘会掉落并堆积到电路板上,影响电路的性能。

为此,需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负载仪,其内部结构紧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小,方便使用,且能够有效防止电路板积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负载仪,其包括外壳、控制面板、电路板、变压器、散热器和风扇;所述控制面板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前板,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散热器的上方,所述电路板的MOS管贴在所述散热器的上表面,所述变压器位于所述散热器的下方,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前端,所述外壳的后板设置有通风孔,所述散热器的后端朝向所述通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MOS管直接接触所述散热器的上表面,所述散热器的后端与所述外壳的后板使用绝缘片连接,所述后板为绝缘板,所述散热器的前端与风扇连接,在所述风扇与外壳的底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架。

进一步的,该电子负载仪内设置有多个散热器,所述多个散热器沿竖向排列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设置有镂空的通孔,所述MOS管位于所述通孔内,从所述电路板的上方能直接观察到所述MOS管和所述MOS管的整个引脚。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设置有多块MOS管,所述散热器内设置有多条散热流道,每块所述MOS管分别位于不同的散热流道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电流采样电阻,所述电流采样电阻位于在所述风扇的进风端的前方。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负载仪内的电路板、散热器和变压器在竖直方向上从上而下布置,这样的布置使得该种电子负载仪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小,结构紧凑,在使用时不必腾出太大的空间来放置,使用方便。电路板设置在散热器的上方,当风扇往散热器吹风时,空气中的微尘难以飘到位于散热器的上方的电路板上,电路板的表面不容易积尘,减少灰尘对电路板的性能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负载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负载仪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前板、12-后板、13-底板;

2-控制面板;

3-电路板、31-通孔、32-MOS管、33-电流采样电阻;

4-变压器;

5-散热器、51-支撑架、

6-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及了电子负载仪的外壳,其中,该外壳包括位于四周的前板11、后板12、两块侧板和位于上下的顶板和底板13。在附图中,为了能够清楚地显示该电子负载仪的内部结构,故隐藏了顶板和两块侧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负载仪,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外壳、控制面板2、电路板3、变压器4、散热器5和风扇6;控制面板2安装在外壳的前板11,在外壳内,电路板3位于散热器5的上方,电路板3的MOS管32贴在散热器5的上表面,变压器4位于散热器5的下方,风扇6设置在散热器5的前端,外壳的后板12设置有通风孔,散热器5的后端朝向通风孔。

基于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负载仪内的电路板3、散热器5和变压器4在竖直方向上从上而下布置,这样的布置使得该种电子负载仪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小,结构紧凑,在使用时不必腾出太大的空间来放置,使用方便。电路板3设置在散热器5的上方,当风扇6往散热器5吹风时,空气中的微尘难以飘到位于散热器5的上方的电路板3上,电路板3的表面不容易积尘,减少灰尘对电路板3的性能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MOS管32直接接触散热器5的上表面,散热器5的后端与外壳的后板12使用绝缘片连接,后板12为绝缘板,散热器5的前端与风扇6连接,在风扇6与外壳的底板13之间设置有支撑架51。在现有技术中,在MOS管与散热器之间设置了绝缘垫片,以防止MOS管与外界发生电连接。而在本实用新型中,MOS管32与散热器5直接接触,而散热器5与后板12连接在一起,后板12为绝缘板,也起到了绝缘的作用。同时,散热器5的前端与风扇6连接,风扇的外壳也是绝缘的,也起到了绝缘的作用,在风扇6与外壳的底板13之间设置有支撑架51,以防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后板12强度不足,通过支撑架51实现对散热器5和风扇6的支撑。在本方案中,MOS管32与散热器5直接接触,MOS管32的热量能够更好地传递给散热器5,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负载仪内设置有多个散热器5,多个散热器5沿竖向排列并设置在电路板3的下方。当电子负载仪的功率较高且产生的热量较多时,对应地设置更多的散热器5,同时,散热器5沿竖向排列并设置在电路板3的下方,不会增加电子负载仪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设置有镂空的通孔31,MOS管32位于通孔31内,从电路板3的上方能直接观察到MOS管32和MOS管32的整个引脚。在现有技术中,电路板位于散热器的下方,MOS管被散热器覆盖,当MOS管出现损坏时,需要先把散热器拆下,露出MOS管后再拆卸MOS管,这使得MOS管的安装和拆卸复杂。在本方案中,电路板3设置有镂空的通孔31,从电路板3的上方能直接观察到MOS管32和MOS管32的整个引脚,这样,通过引脚测试MOS管32和拆卸更换MOS管32均十分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路板3设置有多块MOS管32,散热器5内设置有多条散热流道,每块MOS管32分别位于不同的散热流道的上方。一般的散热器内均排列有多条散热流道,本方案把各块MOS管32分别设置在位于不同的散热流道的上方,能够充分地利用散热器5内的散热流道,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路板3设置有电流采样电阻33,电流采样电阻33位于在风扇6的进风端的前方。电流采样电阻33需要保持温度的稳定,才能确保其性能,为此,把电流采样电阻33设置在风扇6的进风端的前方,能够很好地对电流采样电阻33进行冷却,保证电流采样电阻33的性能。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