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5316发布日期:2019-01-05 09:3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触电的接触器,且更涉及一种能够防止使用者因自外部引入的电力所造成的泄漏电流而触电的防止触电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
::各种组件根据其功能而被整合至例如智能电话等具有多功能的电子装置中。此外,电子装置设置有能够接收例如无线区域网络(wirelesslan)、蓝牙(bluetooth)、及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等各种频带的天线。天线的一部分可提供作为内置天线且安装于构成电子装置中的每一者的壳体中。因此,会安装用于将安装于壳体中的天线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的内置电路板的接触器。近年来,随着对电子装置的精致外观及耐用性的关注的增加,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的终端的供应量正在增大。亦即,边框由金属制成、或除前部图像显示部件以外的其余壳体均由金属制成的智能电话的供应量正在增大。然而,当壳体是由金属材料制成时,具有高电压的静电可能瞬间经由外部金属壳体引入进来,且接着,静电可能经由接触器而引入至内部电路中进而损坏所述电路。此外,当在包括金属壳体的电子装置中使用其中未安装过电流保护电路的充电器时,在充电期间使用智能电话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亦即,当使用非正版充电器或不合格充电器对智能电话进行充电时,电流可能沿内部电路的接地移动并被传输至与使用者接触的壳体。因此,当使用者在电子装置的充电期间与壳体接触时,所述使用者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因此,当旨在提供用于将壳体电性连接至内部电路的接触器时,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内部电路被损坏且防止使用者触电的接触器。(现有技术文献)韩国专利登记号10-0809249。技术实现要素: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使用者因自外部引入的电力所造成的泄漏电流而触电且保护内部电路免受因静电而造成的泄漏电流损坏的防止触电的接触器。本发明亦提供一种能够传输自外部引入的通讯信号且同时最小化所述通讯信号的衰减的防止触电的接触器。技术解决方案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一种防止触电的接触器包括:接触部件,与电性装置的导体接触且具有弹性;以及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保护部件,连接至所述接触部件的一部分以延伸至电路板,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包含导电材料,所述电路板被设置成与所述接触部件间隔开。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被设置成对应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部件。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设置于所述接触部件的底表面与所述电路板的顶表面之间或者设置于所述接触部件的一侧。所述防止触电的接触器可还包括放电构件,所述放电构件连接至所述接触部件及所述电路板且包含静电放电保护材料。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包括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面对所述突出部而设置于所述突出部下方且与所述突出部间隔开,且所述辅助构件包含导电材料。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包括其中容纳有至少所述突出部的区块。所述区块中可具有中空空间。所述区块可包含静电放电保护材料。所述防止触电的接触器可还在所述区块的外圆周表面上包括涂膜,所述静电放电保护材料涂覆至所述涂膜。所述防止触电的接触器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体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且由至少一个陶瓷片材形成的叠层体。所述防止触电的接触器可还包括电容器部件,其中所述电容器部件可包括:第一外部电极及第二外部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叠层体的与所述导体面对的外表面及所述叠层体的与所述电路板面对的外表面上;以及多个内部电极,在所述叠层体中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及所述第二外部电极交叉且被排列成交替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及所述第二外部电极。所述叠层体可设置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一侧且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间隔开或者连接至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且所述防止触电的接触器可还包括耦合部件,所述耦合部件被配置成将所述叠层体及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耦合至所述接触部件且包含所述导电材料。所述耦合部件可被作为导电黏合剂涂覆至所述接触部件的下部部分,且所述叠层体及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利用所述导电结合剂而结合至所述接触部件。所述耦合部件可耦合至所述叠层体及所述接触部件且包括耦合构件,所述耦合构件被配置成将所述叠层体及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以机械方式耦合至所述接触部件。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防止触电的接触器包括:接触部件,与电性装置的导体接触且具有弹性;触电保护部件,包括静电放电保护部件,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连接至所述接触部件的一部分以延伸至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设置成与所述接触部件间隔开,且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包含导电材料;以及耦合部件,连接至所述接触部件,所述耦合部件被配置以抓握所述触电保护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以耦合至所述接触部件,且所述耦合部件包含导电材料。所述触电保护部件可包括电容器部件,所述电容器部件设置于所述接触部件与电路板之间且所述电容器部件的至少一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设置成与所述接触部件间隔开。所述触电保护部件的构造可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对应于所述第一区域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下方,所述第一区域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可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使得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具有自所述第二区域突出的突出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每一者上可设置有所述电容器部件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且所述耦合部件可耦合至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所述突出区域。所述电容器部件及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每一者上,且所述电容器部件可设置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一侧上,且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及所述电容器部件可被设置成排列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耦合部件可抓握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所述电容器部件及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中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突出区域上的所述电容器部件及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电容器部件可设置有一对,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可被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且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设置于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之间。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可与所述突出部彼此间隔开,且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所述突出部可成一体地连接至所述耦合部件的下部部分以对应于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之间的间隔空间。所述电容器部件可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每一者上,所述突出部可设置于所述电容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上,并且所述突出部的上端连接至所述耦合部件且所述突出部的一个表面与所述电容器接触,且所述耦合部件可抓握至少所述电容器部件的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突出区域对应的区域。所述突出部可成一体地连接至所述耦合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上,且所述电容器部件可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上。所述触电保护部件可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第一区域上设置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一侧上,且所述耦合部件可抓握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及所述支撑部件的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突出区域对应的区域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电容器部件可包括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且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路板。在所述触电保护部件的外表面及所述电路板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设置有镀覆层。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防止触电的接触器包括:接触部件,与电性装置的导体接触且具有弹性;电容器部件,设置于所述接触部件与电路板之间,且所述电容器部件的至少一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设置成与所述接触部件间隔开;以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设置于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且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至少一侧连接至所述接触部件。所述电容器部件可包括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包括彼此面对的内部电极,且所述电容器中的每一者均可不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交叠。所述电容器部件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设置于相同的高度。所述电容器部件可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一侧与另一侧上的多个电容器,至少一个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设置于所述多个电容器部件之间,且所述多个电容器部件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设置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电容器部件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设置于彼此不同的高度。所述电容器部件可设置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下方,且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电容器部件中的所述电容器的位置可不同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位置。所述电容器部件可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一侧与另一侧上的多个电容器部件,且至少一个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设置于所述多个电容器部件之间。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在一侧上设置于所述电容器部件上方,且所述电容器部件的所述电容器可设置于另一侧上。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连接至所述接触部件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电路板且包含导电材料,所述电路板被设置成与所述接触部件间隔开。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包括其中容纳有所述突出部的区块。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被设置成面对所述突出部的下侧且与所述突出部间隔开,并且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包含导电材料。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防止触电的接触器可包括静电放电保护部件,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具有位于接触部件与电路板之间的突出部,且所述突出部可设置于与电路板的接地部件对应的位置以使得因放电起始电压的过电压或静电放电电压而造成的电流能够集中地流经所述突出部,藉此提高旁通效率。因此,因高于放电起始电压的过电压或静电放电电压而造成的电流可被有效地旁通以防止内部电路被静电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图。图2是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第一经修改实例的图。图3是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第二经修改实例的图。图4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图。图5是用于阐释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及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保护部件的概念的图。图6至图8是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第一经修改实例至第三经修改实例的图。图9至图12是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第三经修改实例至第六经修改实例的图。图13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图。图14a是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图,且图14b是说明其中在接触部件、耦合部件、及电容器部件的侧向方向上观察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状态的图,以概念性地阐释图14a中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形状及形成位置。图15a是说明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第一经修改实例的图。图15b是说明其中在接触部件、耦合部件、及电容器部件的侧向方向上观察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状态的图,以概念性地阐释图15a中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形状及形成位置。图16a是说明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第二经修改实例的图。图16b是说明其中在接触部件、耦合部件、及电容器部件的侧向方向上观察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状态的图,以概念性地阐释图16a中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形状及形成位置。图17至图20是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图。图21至图23是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图。图24至图26是说明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经修改实例的图。图27至图29是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图。图30是说明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经修改实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被实施为不同形式且不应被视为仅限于本文所述实施例。确切而言,提供该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此揭示内容将透彻及完整,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防止触电的接触器可防止使用者因自外部引入的电力所造成的泄漏电流而触电且保护内部电路免受因静电而造成的泄漏电流损坏。此外,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传输信号且同时最小化所述信号的衰减的防止触电的接触器。更具体而言,所述防止触电的接触器可包括应用于例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电脑(tabletpc)、笔记本电脑(laptoppc)、数字多媒体广播(digitalmultimediabroadcast,dmb)装置、及照相机等行动电子装置的触电保护接触器。此外,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可设置于构成电子装置的壳体与包括内部电路的电路板之间且具有弹性以减少外力向所述电路板的传送。电子装置主要包括壳体(10)、电路板、及防止触电的接触器,壳体(10)界定所述电子装置的总体外观且根据场合需求来接收外部信号,所述电路板安装于壳体(10)中且包括能够执行所述电子装置的各种功能的内部电路,所述防止触电的接触器设置于壳体(10)与电路板(20)之间。此处,壳体(10)是由例如金属等导电材料制成以达成精致外观且充当天线。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壳体(10)可被称作电子装置的“导体”。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阐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防止触电的接触器。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图。图2是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第一经修改实例的图。图3是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第二经修改实例的图。图4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图。图5是用于阐释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及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概念的图。图6至图8是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第一经修改实例至第三经修改实例的图。图9至图12是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第三经修改实例至第六经修改实例的图。图13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图。图14a是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图,且图14b是说明其中在接触部件、耦合部件、及电容器部件的侧向方向上观察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状态的图,以概念性地阐释图14a中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形状及形成位置。图15a是说明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第一经修改实例的图,且图15b是说明其中在接触部件、耦合部件、及电容器部件的侧向方向上观察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状态的图,以概念性地阐释图15a中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形状及形成位置。图16a是说明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第二经修改实例的图,且图16b是说明其中在接触部件、耦合部件、及电容器部件的侧向方向上观察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状态的图,以概念性地阐释图16a中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形状及形成位置。图17至图20是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图。图21至图23是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图。图24至图26是说明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经修改实例的图。图27至图29是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图。图30是说明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有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电子装置的经修改实例的图。如图1中所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止触电的接触器(1000)包括接触部件(300a)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接触部件(300a)与电子装置的壳体(10)电性接触且具有弹性,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电性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以自接触部件(300a)延伸至电路板(20),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20)间隔开且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突出部(410)。此外,防止触电的接触器(1000)包括耦合部件(600a)及电容器部件(500),耦合部件(600a)将接触部件(300a)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相互结合或耦合,电容器部件(500)设置于接触部件(300a)与电路板(20)之间。接触部件(300a)可具有弹性以减少当自电子装置外部施加外力时的冲击,且接触部件(300a)是由包含导电材料的材料制成。如图1中所示,接触部件(300a)可具有夹子形状(clipshape)。更具体而言,接触部件(300a)包括第一延伸部(310)、第二延伸部(320)、及第三延伸部(330),第一延伸部(310)被设置成与壳体(10)面对且第一延伸部(310)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10)接触,第二延伸部(320)电性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第三延伸部(330)延伸以将第一延伸部(310)连接至第二延伸部(320)且第三延伸部(330)具有弹性。具有夹子形状的接触部件(300a)可由包含例如铜(cu)等金属材料的材料制成。此处,第一延伸部(310)可连接至第三延伸部(330)以在一个方向上自第三延伸部(330)延伸。此外,第一延伸部(310)的一部分可延伸成倾斜的,例如朝壳体(10)向上倾斜以与壳体(10)接触。此外,相邻于第一延伸部(310)的另一端的区域可在壳体(10)的设置方向上具有带有凸曲率(convexcurvature)的形状。换言之,第一延伸部(310)的远离第三延伸部(330)或包括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的区域的周边区域可具有带有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分的形状。此处,所述弯曲部分可与壳体(10)接触。第二延伸部(320)可自耦合部件(600a)的顶表面平行地延伸至耦合部件(600a)且耦合至或结合至耦合部件(600a)的所述顶表面。第三延伸部(330)可延伸以将第一延伸部(310)连接至第二延伸部(320)。此外,第三延伸部(330)可以预定曲率延伸。第三延伸部(330)可在有外力施加时在电路板(20)的设置方向上推进且接着在所述外力的施加被释放时返回其原始状态。尽管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触部件(300a)具有夹子形状,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接触部件(300a)可为垫圈(gasket)。亦即,如在图2所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经修改实例中所述,具有垫圈形状的接触部件(300b)可设置于壳体(10)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之间以与壳体(10)进行表面接触。此处,具有垫圈形状的接触部件(300b)可包括具有弹性的内部构件(340)及设置于所述内部构件的表面上的导电层(350)。此处,内部构件(340)可使用例如以下等形成:例如聚胺酯发泡材料(polyurethanefoam)、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硅酮(silicon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acetatecopolymer)、及聚乙烯(polyethylene)等聚合物合成树脂、例如天然橡胶(naturalrubber,n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tyrenebutadienerubber,sbr)、乙烯丙烯二烯单体(ethylenepropylenedienemonomer,epdm)橡胶、腈基丁二烯树脂(nitrilebutadienerubber,nbr)、及氯丁橡胶(neoprene)等橡胶、固体片材(solidsheet)、或海绵片材(spongesheet)。导电层(350)可被设置成环绕内部构件的外圆周表面。此外,导电层可由例如碳黑(carbonblack)、石墨、金、银、铜、镍、及铝等各种导电材料制成。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经修改实例中所述,内部构件(340)可为具有孔(360)以改善垫圈弹性及冲击减小效果(impactreducingeffect)的辅助构件。此处,孔(360)可具有例如圆形形状、卵圆形形状、及多边形形状等各种形状。如上所述,接触部件(300a或300b)可与电子装置提供作为导体的壳体(10)接触。然而,接触部件(300a或300b)可与电子装置的由导电材料制成的任意组件接触。亦即,接触部件(300a或300b)可被安装成与充当用于传输外部通讯信号的天线的导体接触。此后,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防止触电的接触器的说明中,将阐述图1中所示具有夹子形状的接触部件来作为实例。然而,在所有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应用如图2及图3中所示具有垫圈形状的接触部件。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阻挡经由电路板(20)的内部电路传输至壳体(或导体)的触电电压并对自外部经由壳体(或导体)传输至内部电路的静电放电电压进行旁通。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是提供作为突出部(410)。突出部(410)设置于接触部件(300a)与电路板(20)之间且电性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此外,如图1中所示,突出部(410)可在电路板(20)的设置方向上自接触部件(300a)的位置延伸,且突出部(410)的朝向电路板(20)的端部可与电路板(20)间隔开。突出部(410)被设置成面对电路板(20)的接地部件。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突出部(410)是由包含例如铜(cu)等导电材料的材料制成,但其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突出部(410)可由ag、ag/pd、pd、au、及al中的至少一者制成。突出部(410)可不连接至耦合部件(600a)的整个底表面,而是部分地或局部地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或耦合部件(600a)。亦即,突出部(410)在其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接触部件(300a)及耦合部件(600a)中的每一者的长度,且突出部(410)延伸至电路板(20)的接地部件。因此,因经由接触部件(300a)引入的高于放电起始电压(dischargestartingvoltage)的过电压或静电放电(esd)电压而造成的电流可集中地流经突出部(410)(即,局部地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且被设置成与接地部件面对的另一导体),且藉此对所述电流进行旁通。此外,由于突出部(410)与电路板(20)间隔开,因此经由所述电路板的内部电路传输至壳体(或导体)的触电电压被阻挡。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突出部(410)具有宽度在电路板(20)的设置方向上自接触部件(300a)的位置逐渐减小的形状,例如具有三角形横截面。亦即,突出部(410)可具有例如三棱锥形(triangularpyramidshape)横截面及四棱锥形(quadrangularpyramidshape)横截面等多棱锥形横截面、或圆锥形横截面。突出部(410)的形状并非仅限于以上所述的三角形横截面。举例而言,突出部(410)可具有任意形状,只要突出部(410)局部地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或耦合部件(600a)以突出至电路板即可。亦即,突出部(410)可具有三角条形(triangularbarshape)横截面或多边条形(polygonalbarshape)横截面。如上所述,由于突出部(410)被设置成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的一部分,因此因引入至接触部件(300a)中的高于放电起始电压的过电压或静电放电电压而造成的电流可集中至突出部(410)中且接着被更容易地旁通至接地部件以进一步改善防静电效果(staticelectricitypreventioneffect)。尽管提供仅一个具有突出部(410)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可提供多个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电容器部件(500)可设置于接触部件(300a)与电路板(20)之间以在其之间传输自充当天线的壳体(10)引入的通讯信号。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中,电容器部件(500)可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两个方向中的每一者上,且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可被安装成在所述两个方向上相对于突出部(410)彼此间隔开。电容器部件(500)包括叠层体(510)、第一外部电极(521)及第二外部电极(522)、以及多个内部电极(523、524),叠层体(510)中叠层有至少一个片材,第一外部电极(521)及第二外部电极(522)分别设置于叠层体(510)的与壳体(10)面对的外表面上及叠层体(510)的与电路板(20)面对的外表面上,所述多个内部电极(523、524)在叠层体(510)中延伸至与第一外部电极(521)及第二外部电极(522)交叉且被排列成交替地连接至第一外部电极(521)及第二外部电极(522)。叠层体(510)可通过对各自由介电质、陶瓷、及可变电阻器(varistor)中的至少一者制成的多个片材进行叠层来形成。外部电极(521、522)设置于叠层体(510)的外表面上。详言之,外部电极(521、522)分别设置于叠层体(510)的与壳体(10)面对的外表面上及叠层体(510)的与电路板(20)面对的外表面上。亦即,第一外部电极(521)设置于叠层体(510)的顶表面上,且第二外部电极(522)设置于叠层体(510)的底表面上。此处,第一外部电极(521)经由耦合部件(600a)及接触部件(300a)电性连接至壳体(10),且第二外部电极(522)电性连接至电路板(20)。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外部电极(521)及第二外部电极(522)可由例如ag、ag/pd、cu、pd、au、及al中的至少一者等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多个内部电极(523、524)中的每一者可在叠层体(510)中在与外部电极(521、522)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连接至外部电极(521、522)中的每一者。亦即,所述多个内部电极(523)在叠层体(510)中垂直地延伸。此处,所述多个内部电极(523及524)的一部分连接至第一外部电极(521),另一部分连接至第二外部电极(522)。在下文中,连接至第一外部电极(521)的内部电极被称作第一内部电极(523),且连接至外部电极(522)的内部电极被称作第二内部电极(524)。第一内部电极(523)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外部电极(521)以在第二外部电极(522)的设置方向上延伸,且另一端与第二外部电极(522)间隔开。另一方面,第二内部电极(524)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外部电极(522)以在第一外部电极(521)的设置方向上延伸,且另一端与第一外部电极(521)间隔开。由电容器部件(500)在叠层体(510)中提供电容器(c)。亦即,电容器部件(500)包括由第一内部电极(523)及第二内部电极(524)构成的电容器(c)以及位于第一内部电极(523)与第二内部电极(524)之间的叠层体(510)。换言之,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中,电容器部件(500)在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侧向方向上设置于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相同的高度或同一平面上。此外,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分别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及电路板(20)。包括以上所述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500)的构造可被称作“触电保护部件”。亦即,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包括设置于接触部件(500)与电路板(20)之间的触电保护部件。触电保护部件包括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尽管提供两个电容器部件(500),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可提供一个电容器部件或者二或多个电容器部件。此外,可提供所述两个电容器部件(500)。此处,一个电容器部件可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一侧上,且另一电容器部件可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另一侧上。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所述多个电容器部件(500)可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一侧与另一侧中的至少一者上。此外,尽管在两个电容器部件(500)之间设置有一个ese保护部件,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所述两个电容器部件之间可设置有多个ese保护部件。耦合部件(600a)设置于接触部件(300a)、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电容器部件(500)之间以将接触部件(300a)、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电容器部件(500)彼此耦合。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耦合部件(600a)可为具有导电功能及黏合功能的导电黏合层(conductiveadhesionlayer)。导电黏合层被涂覆至接触部件(300a)的底表面。此处,当电容器部件(500)的顶表面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顶表面彼此接触时,接触部件(300a)、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通过导电黏合层而彼此结合。此处,因引入至接触部件(300a)中的高于放电起始电压的过电压或静电放电电压而造成的电流以及通讯信号可经由导电黏合层传输至电容器部件(500)或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在此实施例中,尽管电容器部件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通过耦合部件(600a)耦合至接触部件,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可省略耦合部件(600a)。在下文中,将以电容器部件(500)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角度重新阐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参照图1,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包括接触部件(300a)、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接触部件(300a)与壳体(10)接触且具有弹性,电容器部件(500)设置于接触部件(300a)与电路板(20)之间并且电容器部件(500)的一侧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且另一侧连接至电路板(20),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设置于接触部件(300a)与电路板(20)之间且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至少一侧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此外,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可包括耦合部件(600a),耦合部件(600a)将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耦合至接触部件(300a)。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容器部件(500)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两侧中的每一者上,且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与第一电容器部件(500)及第二电容器部件(500)彼此设置于相同的高度或同一平面上。因此,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电容器部件(500)中的每一者具有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的上部部分及连接至电路板(20)的下部部分。在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中,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与电容器(c)可不彼此交叠。亦即,换言之,在宽度方向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与电容器(c)的位置不同。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包括突出部(410)。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包括具有静电放电保护功能的各种触电保护装置,例如可变电阻器型触电保护装置(varistortypeelectricshockprotectiondevice)及抑制器型触电保护装置(suppressortypeelectricshockprotectiondevice)。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经修改实例的及以下将阐述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经修改实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中,如上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电容器部件(500)设置于接触部件(300a)与电路板(20)之间,使得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电容器部件(500)中的每一者的一侧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且另一侧连接至电路板(20)。此外,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与电容器(c)不彼此交叠。相似地,本发明并非仅限于包括突出部(410)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举例而言,可将具有静电放电保护功能的各种触电保护装置(例如,可变电阻器型触电保护装置及抑制器型触电保护装置)应用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此外,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至第七示例性实施例可彼此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电容器部件(500)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彼此间隔开。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电容器部件(500)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彼此连接。亦即,如图4所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设置于多个电容器部件(500)(例如,第一电容器部件(500)及第二电容器部件(500))之间。此处,第一电容器部件(500)及第二电容器部件(500)中的每一者可结合至或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此处,第一电容器部件(500)及第二电容器部件(500)可设置于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相同的高度或同一平面上,且第一电容器部件(500)及第二电容器部件(500)中的每一者的电容器(c)可不在其形成位置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交叠。为将电容器部件(500)结合至或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经修改实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更包括容纳突出部(410)的区块(420)。亦即,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参见图5a)仅包括突出部(410),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经修改实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包括区块(420)及插入区块(420)中的突出部(410)。此处,区块(420)中的突出部(410)的外部可提供作为中空空间。区块(420)可由与电容器部件(500)的叠层体(510)相同的材料(例如,介电质或陶瓷)制成。为制造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在区块(420)中设置其中插入有突出部(410)及辅助构件(430)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以及电容器部件(500)。此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与电容器部件(500)彼此结合。此处,电容器部件(500)可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侧向方向上。为此,电容器部件(500)可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一侧与另一侧中的每一者。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并非仅限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及第一经修改实例的形状。举例而言,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更包括除区块(420)中的突出部以外的其他组件。亦即,如图5c及图5d中所示,在区块(420)中的突出部(410)下方可更设置有与突出部(410)面对的辅助构件(430)。辅助构件(430)可具有其中辅助构件(430)的宽度在突出部(410)的设置方向上逐渐减小的形状(根据图5c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经修改实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或其中辅助构件(430)的顶表面与底表面具有相同的宽度的形状(即,具有矩形横截面)(根据图5d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经修改实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如图6及图7中所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经修改实例及第三经修改实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亦可连接至位于接触部件(300a)与电路板(20)之间的电容器部件(500)。在上文中,已阐述其中突出部(410)及辅助构件(430)被插入区块(420)中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突出部(410)与辅助构件(430)可彼此面对,而不提供区块(420)。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中,区块(420)中的突出部的外部是提供作为中空空间(参见图1至图4以及图5a及图5c)。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区块(420)可由包含可变电阻器及静电放电材料中的至少一者的静电放电保护材料制成。因此,就像根据图5e所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一样,突出部(410)可插入由静电放电保护材料制成的区块(420)中。作为另一选择,就像图5f所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经修改实例一样,在区块(420)的作为中空空间的外表面上可设置有涂膜(421),涂膜(421)涂覆有包含可变电阻器及静电放电材料中的至少一者的静电放电保护材料。此处,形成区块(420)的可变电阻器材料可为包含zno、bi2o3、pr6o11、co3o4、mn2o3、caco3、srtio3、及batio3中的至少一者的材料。此外,形成区块(420)的静电放电材料可为多孔隙绝缘材料或导电材料。亦即,区块(420)可由其中多孔隙绝缘材料与导电材料彼此混合的混合物制成。作为另一选择,由多孔隙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层与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层可被叠层至少一次以形成所述区块。此处,导电材料可为导电陶瓷。导电陶瓷可为包含la、ni、co、cu、zn、ru、ag、pd、pt、w、fe、及bi中的至少一者的混合物。混合有导电材料的绝缘材料可用作放电诱发材料(dischargeinducingmaterial)且充当具有多孔隙结构的电性障壁。绝缘材料可为绝缘陶瓷。绝缘陶瓷可包含介电常数约略为50至50,000的铁电材料。举例而言,绝缘陶瓷可为包含例如多层陶瓷芯片电容器(multilayerceramicchipcapacitor,mlcc)、batio3、baco3、tio2、nd、bi、zn、及al2o3等介电材料粉末中的至少一者的混合物。当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应用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时,可达成例如图8中所示构造。亦即,在根据图8所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经修改实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中,电容器部件(500)被设置成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此处,电容器部件(500)的叠层体(510)的外表面与由静电放电保护材料制成的区块的外表面可彼此连接。尽管图中未示出,然而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经修改实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应用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在上文中,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经修改实例至第三经修改实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被应用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可应用其中电容器部件(500)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亦即,当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经修改实例至第三经修改实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被应用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时,可达成图9至图12中所示构造。亦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设置于所述多个电容器部件(500)之间,且此外,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包括区块(420)及插入区块(420)中的突出部(410)。此外,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更包括被设置成与区块(420)中的突出部(410)面对的辅助构件(430)(参见图10、图11、及图12)。作为另一选择,区块(420)可提供作为中空空间(参见图9、图10、及图11),区块(420)可由静电放电保护材料制成(参见图12)或可更在区块(420)的外表面上包括涂覆有静电放电保护材料的涂膜(421)。此处,在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中,区块(420)的与电容器部件(500)面对的外表面可与电容器部件(500)间隔开。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及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中,电容器部件(500)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侧向方向上。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就像图13所示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一样,电容器部件(500)可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下方。亦即,电容器部件(500)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及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于相同的高度,但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于彼此不同的高度。亦即,电容器部件(500)可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与电路板(20)之间。此处,为将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稳定地耦合至电容器部件(500),在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侧向方向上可更设置有支撑部件(800)。电容器部件(500)连接至支撑部件(800)的下部部分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下部部分。亦即,提供多个支撑部件(800),且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设置于所述多个支撑部件(800)之间。所述多个支撑部件(8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被排列成在接触部件(300a)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支撑部件(800)可通过对各自由介电质、陶瓷、及可变电阻器中的至少一者制成的多个片材进行叠层来形成。由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部件(500)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下方,因此电容器部件(500)更包括将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电性连接至电路板(20)的连接电极(525)。亦即,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部件(500)包括叠层体(510)、所述一对第一外部电极(521)、第二外部电极(522)、第一内部电极(523)及第二内部电极(524)、以及连接电极(525),所述一对第一外部电极(521)在叠层体(510)的顶表面上相对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彼此间隔开,第二外部电极(522)设置于叠层体(510)的底表面上,第一内部电极(523)及第二内部电极(524)在叠层体(510)中分别延伸至与外部电极(521、522)交叉且被排列成对应于第一外部电极(521)及第二外部电极(522)的延伸方向,连接电极(525)在叠层体(510)中在与内部电极(523、524)对应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电极(525)的一端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且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外部电极(522)。连接电极(525)可由ag、ag/pd、cu、pd、au、及al中的至少一者制成。在电容器部件(500)中,第一内部电极(523)与第二内部电极(524)在叠层体(510)中设置于两侧上且连接电极(525)位于第一内部电极(523)与第二内部电极(524)之间。亦即,第一内部电极(523)在叠层体(510)中设置于连接电极(525)的一侧上,且第二内部电极(524)设置于连接电极(525)的另一侧上。此外,第一内部电极(523)连接至第一外部电极(521),且第二内部电极(524)连接至第二外部电极(522)。此外,电容器(c)设置于连接电极(525)的两侧上。此外,可应用其中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包括欲连接至连接电极(525)的辅助构件(430)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经修改实例及第三经修改实例。连接电极(525)的一端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辅助构件(430)。尽管图13中应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经修改实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参见图5c),然而可应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经修改实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参见图5d)。在下文中,将以电容器部件(500)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角度重新阐述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参照图13,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包括接触部件(300a)、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电容器部件(500),接触部件(300a)与壳体(10)接触且具有弹性,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一侧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电容器部件(500)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与电路板(20)之间并且电容器部件(500)的一侧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且另一侧连接至电路板(20)。此外,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可包括支撑部件(800)及耦合部件(600a),支撑部件(800)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两侧上,耦合部件(600a)将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耦合至接触部件(300a)。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容器部件(500)可设置于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高度不同的高度,即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下方。此外,电容器部件(500)的内部电极(523、524)在叠层体(510)中设置于两侧上且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位于内部电极(523)与内部电极(524)之间。亦即,在内部电极(523、524)的宽度方向上,内部电极(523、524)可设置于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因此,包括内部电极(523、524)的电容器(c)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不彼此交叠。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包括突出部(410)。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包括具有静电放电保护功能的各种触电保护装置,例如可变电阻器型触电保护装置及抑制器型触电保护装置。在根据以下将阐述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中,如上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电容器部件(500)设置于接触部件(300a)与电路板(20)之间,接触部件(300a)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一侧,且电容器部件(500)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电路板(20)。此外,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与电容器(c)不彼此交叠。相似地,本发明并非仅限于包括突出部(410)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举例而言,可将具有静电放电保护功能的各种触电保护装置(例如,可变电阻器型触电保护装置及抑制器型触电保护装置)应用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中,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的底表面或耦合部件(黏合层)的底表面。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耦合至接触部件(300a)的侧表面或耦合部件(黏合层)的侧表面。亦即,就像图14所示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一样,包括突出部(410)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的侧表面、耦合部件(600a)的侧表面、及电容器部件(500)的侧表面。此外,突出部(410)的一个侧表面的指向电路板(20)的端部与电路板(20)间隔开且被设置成面对电路板(20)的接地部件,使得突出部(410)面对电路板(20)。如图14中所示,电容器部件(500)在电容器部件(50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可延伸与接触部件(300a)及耦合部件中的每一者对应的长度。在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中,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设置于壳体(10)与电路板(20)之间,电容器部件(500)的一个侧表面与另一侧表面分别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及电路板(20),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且电容器(c)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不彼此交叠。尽管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突出部(410)与接触部件(300a)、耦合部件(600a)、及电容器部件(500)接触,然而突出部(410)可不与接触部件(300a)直接接触,而是与耦合部件(600a)及电容器部件(500)接触。此外,尽管在图14中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仅由突出部(410)所形成,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可应用根据图5所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及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经修改实例至第三经修改实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另举一例,除包括突出部(410)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以外,可在接触部件(300a)的侧向方向上另外设置用于对因高于放电起始电压的过电压或静电放电电压而造成的电流进行旁通的放电构件(700)。亦即,就像图15所示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经修改实例一样,放电构件(700)被设置成与电容器部件(500)的侧表面接触,且突出部(410)被设置成连接至放电构件(700)的侧表面。亦即,放电构件(700)的一个侧表面连接至电容器部件(500)的侧表面,且放电构件(700)的另一侧表面连接至突出部(410)。放电构件(700)可通过向电容器部件(500)的侧表面涂覆包含可变电阻器及静电放电材料中的至少一者的静电放电保护材料来形成。可变电阻器材料可为包含zno、bi2o3、pr6o11、co3o4、mn2o3、caco3、srtio3、及batio3中的至少一者的材料。此外,静电放电材料可为多孔隙绝缘材料或导电材料。此外,就像图15所示第一经修改实例一样,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仅由突出部所形成,或者就像图16所示第二经修改实例一样,可应用在突出部(410)下方更包括辅助构件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亦即,放电构件(700)设置于电容器部件(500)的侧表面上,且突出部(410)及辅助构件(430)被设置成在放电构件(700)的另一侧表面上彼此间隔开。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接触部件(300a)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利用提供作为导电黏合层的耦合部件(600a)而彼此结合或彼此耦合。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接触部件(300a)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彼此以机械方式耦合。此处,耦合部件(600b)可为例如接头(joint)。参照图17至图19,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包括接触部件(300a)、电容器部件(500)、耦合部件(600b)、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接触部件(300a)具有弹性,电容器部件(500)设置于接触部件(300a)与电路板(20)之间,耦合部件(600b)将电容器部件(500)实体地耦合至或以机械方式耦合至接触部件(300a),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被设置成连接至耦合部件(600b)及电容器部件(500)且包括在电路板(20)的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410)。亦即,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包括与图14所示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部件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相似的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此处,耦合部件(600b)可不提供作为导电叠层体,而是具有耦合功能。根据此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中的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排列结构重新进行阐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设置于电容器部件(500)的侧向方向上。在下文中,为阐释包括耦合构件的耦合部件(600b),将设置于接触部件(300a)与电路板(20)之间且包括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电容器部件(500)的机构称作“触电保护部件50”。亦即,触电保护部件(50)设置于接触部件(300a)与电路板(20)之间,且此外,触电保护部件(50)包括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电容器部件(500)。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部件(50)具有带有突出区域的字母“t”形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易于耦合至耦合部件。以触电保护部件(50)的整体形状或构造的角度来重新阐释触电保护部件(50),触电保护部件(50)包括第一区域(a1)及第二区域(a2),第一区域(a1)在x轴线方向(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区域(a2)设置于第一区域(a1)下方且在x轴线方向(第一方向)及y轴线方向(第二方向)上延伸,使得第二区域(a2)的表面积小于第一区域(a1)的表面积。此处,第一区域(a1)的与x轴线(第一方向)交叉的y轴线(第二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区域(a2)的y轴线(第二方向)的长度,且因此,第一区域(a1)的y轴线(第二方向)的端部自第二区域(a2)进一步突出。亦即,第一区域(a1)具有在y轴线方向上自第二区域(a2)进一步突出的突出区域(p)。此处,第二区域(a2)可设置于第一区域(a1)下方的中心处。因此,第一区域(a1)可在y轴线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区域(a2)而朝向两侧具有突出区域(p)。此外,第一区域(a1)的x轴线(第一方向)的长度可与第二区域(a2)的x轴线(第一方向)的长度相同。触电保护部件(50)的整体构造包括第一区域(a1)及第二区域(a2)且具有字母“t”形状。以上所述第一区域(a1)及第二区域(a2)中的每一者可表示其中设置有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区域”、“空间”、或“位置”。因此,重新阐释触电保护部件(50),触电保护部件(50)包括第一区域(a1)及第二区域(a2)以形成字母“t”形状。耦合部件(600b)被耦合以抓握至少第一区域(a1)的突出区域(p)。亦即,耦合部件(600b)被耦合以抓握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中设置于第一区域(a1)的突出区域(p)上的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中的至少一者。亦即,耦合部件(600b)被耦合以抓握与第一区域(a1)的突出区域(p)对应地设置的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中的至少一者的一部分。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的第一区域(a1)及第二区域(a2)中的每一者包括电容器部件(500),且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连接至电容器部件(500)的一端。亦即,电容器部件(500)设置于第一区域(a1)及第二区域(a2)中的每一者上。此并不意指第一区域(a1)及第二区域(a2)是单独地提供。亦即,此意指电容器部件(500)设置于第一区域(a1)及第二区域(a2)之上。此外,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设置于电容器部件(500)的侧表面上,即第一区域(a1)及第二区域(a2)的侧向方向上。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阐述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电容器部件(500)包括叠层体(510)、第一外部电极(521)及第二外部电极(522)、以及所述多个内部电极(523、524),叠层体(510)中叠层有至少一个片材,第一外部电极(521)及第二外部电极(522)分别设置于叠层体(510)的与壳体(10)或耦合部件(600b)面对的外表面上、及叠层体(510)的与电路板(20)面对的外表面上,所述多个内部电极(523、524)在叠层体(510)中延伸至与第一外部电极(521)及第二外部电极(522)交叉且被排列成交替地连接至第一外部电极(521)及第二外部电极(522)。参照图17至图19,当在短侧方向上观察时,叠层体(510)具有带有长侧及短侧的形状(例如,字母“t”形状)。在下文中,电容器部件(500)的长侧方向被定义为x轴线方向(或第一方向),且短侧方向被定义为y轴线方向(或第二方向)。此处,换言之,x轴线方向可为所述多个内部电极的排列方向,且y轴线方向可为与x轴线方向交叉或垂直的方向。如上所述,当在短侧方向上观察时,叠层体(510)的整体形状或横截面具有字母“t”形状。详言之,叠层体(510)包括垂直地叠层于一起的上部叠层体(510a)与下部叠层体(510b)。上部叠层体(510a)及下部叠层体(510b)具有在x方向上彼此对应或彼此相似的长度或在x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长度。此外,在y方向上,上部叠层体(510a)的长度大于下部叠层体(510b)的长度。因此,其中上部叠层体(510a)与下部叠层体(510b)彼此垂直地耦合的结构具有近似字母“t”形状。亦即,如图18中所示,上部叠层体(510a)在y轴线方向上相对于下部叠层体(520)进一步突出至两侧,且上部叠层体(510a)的突出部分可为欲耦合至耦合部件(600b)的一部分。尽管上部叠层体(510a)与下部叠层体(510b)已由上述为单独的组成元件,然而叠层体(51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此处,上部叠层体(510a)及下部叠层体(510b)中的每一者可通过对各自由介电质、陶瓷、及可变电阻器中的至少一者制成的多个片材进行叠层来形成。第一外部电极(521)设置于上部叠层体(510a)的顶表面及侧表面中的每一者上且连接至第一内部电极(523),且第二外部电极(522)设置于下部叠层体(510b)的底表面上且连接至第二内部电极(524)。第一外部电极(521)与第二外部电极(522)可通过印刷方法以向叠层体的外表面涂覆例如ag、ag/pd、cu、pd、au、及al中的至少一者等导电材料的方式来形成。如图20中所示,第一外部电极(521)及第二外部电极(522)的至少一个外表面上可更设置有镀覆层(526a、526b)。举例而言,可叠层有镀镍层(ni-platedlayer)以及镀锡层(sn-platedlayer)或镀锡/银层(sn/ag-platedlayer)。在第一镀覆层(526a)及第二镀覆层(526b)分别设置于第一外部电极(521)的外表面及第二外部电极(522)的外表面上之后,电容器部件(500)的上部部分与耦合部件(600b)接触且耦合至耦合部件(600b),且接着,电容器部件(500)的下部部分与电路板(20)接触。此外,当第一镀覆层(526a)及第二镀覆层(526b)中的每一者被加热时,第一镀覆层(526a)及第二镀覆层(526b)可熔化且因此结合至或耦合至耦合部件(600b)及电路板(20)。如上所述,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包括具有耦合功能的耦合部件(600b)。亦即,耦合部件(600b)可被配置成抓握上部叠层体(510a)的顶表面及上部叠层体(510a)的突出区域(p),突出区域(p)在y轴线方向上自下部叠层体(510b)进一步突出。更详言之,耦合部件(600b)包括上部耦合构件(610)、侧部耦合构件(620)、及下部耦合构件(630),上部耦合构件(610)被设置成当上部叠层体(510a)耦合至耦合部件(600b)且在与上部叠层体(510a)的x轴线的延伸方向及y轴线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向上延伸时对应于上部叠层体(510a)的顶表面,侧部耦合构件(620)在y轴线方向上自上部耦合构件(610)的两端中的每一者向下延伸,下部耦合构件(630)在y轴线方向上自侧部耦合构件(620)延伸以对应于上部叠层体(510a)的在y轴线方向上自下部叠层体(510b)突出的底表面。如上所述,耦合部(600b)被耦合以抓握触电保护部件(50)的突出区域(p)。此处,上部耦合构件(610)的边缘耦合至突出区域(p)的顶表面,侧部耦合构件(620)耦合至突出区域(p)的侧表面,且下部耦合构件(630)耦合至突出区域(p)的顶表面。此处,耦合部件(600b)的上部耦合构件(610)、侧部耦合构件(620)、及下部耦合构件(630)之间界定有中空空间。电容器部件(500)的至少上部叠层体(510a)被容纳至所述中空空间中。耦合部件(600b)可由例如铜(cu)等导电材料制成。接触部件(300a)可与耦合部件(600b)整合于一起。举例而言,接触部件(300a)包括第一延伸部(310)及第三延伸部(330)。第三延伸部(330)可一体地连接至耦合部件(600b)的上部耦合构件(610)。此处,接触部件(300a)的第二延伸部(320)可以耦合部件(600b)或耦合部件(600b)的上部耦合构件(610)来代替。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即,突出部(410))可连接至耦合部件(600b)的一侧。亦即,突出部(410)在x轴线方向上连接至耦合部件(600b)或上部耦合构件(610)的一个侧表面且在下部叠层体(510b)的设置方向上延伸。此外,突出部(410)的端部与电路板(20)间隔开。此外,突出部(410)的一个表面与电容器部件(500)的上部叠层体(510a)及下部叠层体(510b)接触。突出部(410)可与耦合部件(600b)一体成型,或者单独形成接着连接至耦合部件(600b)。如上所述,突出部(410)的上端连接至耦合部件(600b),且突出部(410)的一个侧表面与电容器部件(500)的侧表面接触。因此,由包括突出部(410)及电容器部件(500)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界定的形状或由触电保护部件(50)界定的整体形状可为字母“t”形状。如上所述,当耦合部件(600b)耦合至电容器部件(500)时,上部叠层体(510a)可以其中上部叠层体(510a)插入上部耦合构件(610)、侧部耦合构件(620)、及下部耦合构件(630)之间的空间中的方式进行耦合。亦即,接触部件(300a)及电容器部件(500)可通过耦合部件(600b)而以机械方式耦合至电容器部件(500)。如上所述,当接触部件(300a)与电容器部件(500)或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利用包括耦合构件或接头但不包括导电黏合层的耦合部件(600b)而以机械方式彼此耦合时,电阻可相较于根据利用导电黏合剂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形的电阻而言有所降低。尽管图中未示出,然而放电构件(700)可被进一步设置成与电容器部件(500)的侧表面接触(参见图15)。此外,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更包括面对突出部的辅助构件(参见图16)。在上述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涂覆在其中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设置于耦合部件(600b)的侧表面及电容器部件(500)的侧表面上的结构中具有耦合功能的耦合部件。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可提供所述多个电容器部件(500),且可将具有耦合功能的耦合部件(600b)涂覆至其中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设置于所述多个电容器部件(500)之间的触电保护接触器。举例而言,就像图21至图23所示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一样,电容器部件(500)可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两侧中的每一者上,且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可在两个方向上相对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即,突出部410)彼此间隔开。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部件(50)的整体形状具有带有突出区域(p)的字母“t”形状。详言之,第一区域(a1)及第二区域(a2)包括电容器部件(500)。亦即,电容器部件(500)设置于第一区域(a1)及第二区域(a2)中的每一者上。此处,电容器部件(500)可设置有多个(例如,设置有一对),且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此外,突出部(410)设置于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之间。突出部(410)自第一区域(a1)延伸到第二区域(a2)的一部分。电容器部件(500)及突出部(410)的以上所述排列使得当自外部观察时触电保护部件(50)的整体形状可具有带有突出区域(p)的形状,例如具有“t”形状。如图21及图22中所示,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中的每一者的整体外观具有字母“t”形状。亦即,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中的每一者的叠层体(510)具有其中上部叠层体(510a)与下部叠层体(510b)叠层于一起的结构。此处,上部叠层体(510a)延伸以在y轴线方向上自下部叠层体(510b)进一步突出。此外,第一外部电极(521)及第二外部电极(522)设置于叠层体(510)的外表面上,且内部电极(523)及(524)设置于叠层体(510)中以形成电容器部件(500)。具有以上所述结构的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可被单独地制造且接着被设置成在x轴线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此处,突出部(410)设置于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之间。突出部(410)连接至耦合部件或与耦合部件整合于一起以对应于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之间。亦即,突出部(410)设置于耦合部件(600b)的上部耦合构件(610)的底表面上。此处,突出部(410)设置于上部耦合构件(610)上以对应于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之间。此外,由于突出部(410)耦合至上部耦合构件(610)的底表面且电容器部件设置于突出部(410)的两侧中的每一者上,因此由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电容器部件(500)界定的形状或触电保护部件(50)的整体形状可具有字母“t”形状。耦合部件(600b)被耦合以抓握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的上部部分及侧部部分以及在y轴线方向上突出的突出区域(p)。亦即,耦合部件(600b)包括上部耦合构件(610)、侧部耦合构件(620)、及下部耦合构件(630),上部耦合构件(610)被设置成当耦合至耦合部件(600b)且在与上部叠层体(510a)的x轴线的延伸方向及y轴线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向上延伸时对应于上部叠层体(510a)的顶表面,侧部耦合构件(620)在y轴线方向上自上部耦合构件(610)的两端中的每一者向下延伸,下部耦合构件(630)在y轴线方向上自侧部耦合构件(620)延伸以对应于上部叠层体(510a)的在y轴线方向上自下部叠层体(510b)突出的底表面。此处,侧部耦合构件(620)及下部耦合构件(630)中的每一者具有其中在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之间(即,突出部(410)的设置方向)存在开放区域的形状。如上所述,耦合部件(600b)被耦合以抓握触电保护部件(50)的突出区域(p)。亦即,上部耦合构件(610)耦合至电容器部件(500)的上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对应于至少第一区域(a1)的突出区域(p)的上部部分,侧部耦合构件(620)耦合至电容器部件(500)的侧部部分,且下部耦合构件(630)耦合至电容器部件(500)的下部部分。此外,上部耦合构件(610)耦合至支撑部件(800)的上部部分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上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是除电容器部件(500)的与第一区域(a1)的突出区域(p)对应的上部部分以外的区域。因此,接触部件(300a)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通过耦合部件(600b)而以机械方式彼此耦合。在上述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仅提供作为突出部(410),且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彼此间隔开。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就像图24至图26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经修改实例一样,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更包括突出部(410)及容纳突出部(410)的区块(420)。此处,区块的除突出部(410)以外的内部可为中空空间。因此,可将具有耦合功能的耦合部件(600b)涂覆至其中电容器部件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两侧的触电保护接触器。亦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区块(420)的一个侧表面与另一侧表面分别连接至电容器部件(500)。此处,在以上所述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的整体外观可具有字母“t”形状。此外,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整体外观亦可具有字母“t”形状。亦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区块(420)可具有字母“t”形状,且突出部(410)可设置于区块(420)中。更详言之,区块(420)具有其中叠层有上部区块(420a)与下部区块(420b)的结构。上部区块(420a)延伸以在y轴线方向上自下部区块(420b)进一步突出。尽管区块(420)包括上部区块(420a)及下部区块(420b),然而区块(420)可为一体成型。因此,其中以上所述电容器部件(500)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彼此连接的形状或触电保护部件(50)的整体形状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字母“t”形状。耦合部件(600b)被耦合以抓握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的上部部分及侧部部分、在y轴线方向上突出的突出区域(p)、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上部部分及侧部部分、以及在y轴线方向上突出的突出区域(p)。亦即,耦合部件(600b)的上部耦合构件(610)耦合至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的顶表面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区块(420),侧部耦合构件(620)耦合至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的侧部部分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区块(420),且下部耦合构件(630)耦合至所述一对电容器部件(500)的底表面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区块(420)。换言之,耦合部件(600b)被耦合以抓握触电保护部件(50)的突出区域(p)。此处,上部耦合构件(610)的边缘耦合至突出区域(p)的顶表面,侧部耦合构件(620)耦合至突出区域(p)的侧表面,且下部耦合构件(630)耦合至突出区域(p)的底表面。在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经修改实例中,应用提供作为突出部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可应用根据图5b至图5d所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经修改实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及根据图5e及图5f所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图中未示出)。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及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容器部件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侧向方向上,或者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与电容器部件设置于相同的高度或同一平面上。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可在其中静电放电保护部件与电容器部件被设置成彼此高度不同的结构中涂覆具有耦合功能的耦合部件。举例而言,参照图27至图29,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接触器包括接触部件(300a)、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一对支撑部件(800)、电容器部件(500)、及耦合部件(600b),接触部件(300a)具有弹性,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连接至接触部件(300a)的下部部分以自接触部件(300a)延伸至电路板(20)且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突出部(410),所述一对支撑部件(800)在两侧上设置于接触部件(300a)下方且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位于所述一对支撑部件(800)之间,电容器部件(500)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支撑部件(800)、及电路板(20)之间,耦合部件(600b)耦合至接触部件(300a)及支撑部件(800)以将接触部件(300a)耦合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在此实施例中,设置于接触部件(300a)与电路板(20)之间的包括支撑部件(800)、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电容器部件(500)的机构被称作触电保护部件(50)。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触电保护部件(50)的整体形状具有带有突出区域(p)的字母“t”形状。更详言之,第一区域(a1)包括支撑部件(8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且第二区域(a2)包括电容器部件(500)。亦即,支撑部件(8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设置于第一区域(a1)上,且电容器部件(500)设置于第二区域(a2)上。支撑部件(800)、电容器部件(5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以上所述排列使得当自外部观察时触电保护部件(50)的整体形状可具有带有突出区域(p)的形状,例如具有“t”形状。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包括区块(420)及在区块(420)中被安装成彼此面对的突出部(410)与辅助构件(430)。亦即,可对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应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经修改实例及第三经修改实例。所述一对支撑部件(800)在接触部件(300a)与电容器部件(500)之间设置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500)的两侧上且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侧表面。此处,支撑部件(800)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支撑部件(800)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排列于接触部件(300a)的延伸方向上且接着彼此连接。此外,在其中所述多个支撑部件(800)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彼此连接的x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与在电容器部件(500)的x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相同,且在其中所述多个支撑部件(800)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彼此连接的y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电容器部件(500)的x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将耦合部件(600b)耦合至支撑部件(800)。所述一对支撑部件(800)中的每一者包括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上部叠层体(810)及设置于上部叠层体(810)的外表面上的导电层(820)。上部叠层体(810)可为由介电质、陶瓷、及可变电阻器中的至少一者制成的片材。导电层(820)可设置于上部叠层体的顶表面及侧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且是通过印刷方法以涂覆ag、ag/pd、cu、pd、au、及al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式来形成。电容器部件(500)包括叠层体(在下文中称作下部叠层体510)、第一外部电极(523)及第二外部电极(524)、第一内部电极(523)及第二内部电极(524)、以及连接电极(525),第一外部电极(523)及第二外部电极(524)分别设置于下部叠层体(510)的顶表面及底表面上,第一内部电极(523)及第二内部电极(524)在下部叠层体(510)中延伸至与所述外部电极交叉,连接电极(525)在下部叠层体(510)中在与内部电极(523、524)对应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电极(525)的一端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且另一端连接至设置于下部叠层体(510)的下表面上的外部电极(522)。电容器部件(500)的下部叠层体在x轴线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可与在其中所述一对支撑部件(800)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彼此连接的x轴线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对应或与所述延伸长度相同,且电容器部件(500)在y轴线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可小于在其中所述一对支撑部件(800)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彼此连接的y轴线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因此,其中所述一对支撑部件(800)、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电容器部件(500)彼此连接的整体外观或触电保护部件的整体外观可具有字母“t”形状。在其中所述一对支撑部件(800)、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及电容器部件(500)彼此连接的状态中,所述支撑部件中的每一者在y轴线方向上自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进一步突出,且支撑部件(800)的突出部分耦合至耦合部件(600b)。第一内部电极(523)及第二内部电极(524)在下部叠层体(510)中设置于连接电极(525)的一侧与另一侧上。此外,第一外部电极(521)在下部叠层体(510)的顶表面上设置于连接电极(525)的一侧与另一侧中的每一者上且接着连接至第一内部电极(523)。第二外部电极(522)设置于下部叠层体(510)的底表面上且连接至第二内部电极(524)及连接电极(525)。连接电极(525)在下部叠层体(510)中垂直地延伸并且连接电极(525)的一端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的辅助构件(430)且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外部电极(522)。此处,连接电极(525)的上端突出至下部叠层体(510)的外部且连接至辅助构件(530)。根据电容器部件,相对于连接电极(525)在两侧中的每一者上均设置有电容器(c)。耦合部件(600b)可抓握设置于相同的高度的所述一对支撑部件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中的每一者的上部部分以及所述支撑部件的在y轴线方向上自电容器部件突出的突出部分。亦即,耦合部件(600b)的上部耦合构件(610)耦合至支撑部件(800)的与至少第一区域(a1)的突出区域(p)对应的上部部分,侧部耦合构件(620)耦合至支撑部件(800)的侧部部分,且下部耦合构件(630)耦合至支撑部件(800)的下部部分。此外,上部耦合构件(610)耦合至支撑部件(800)的上部部分及静电放电保护部件的上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是除支撑部件(800)的与第一区域(a1)的突出区域(p)对应的上部部分以外的区域。因此,接触部件(300a)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通过耦合部件(600b)及支撑部件(800)而以机械方式彼此耦合。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设置于电容器部件(500)上方的中心处。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举例而言,静电放电保护部件(400)可被设置成在电容器部件(500)上方向一侧倾斜。详言之,就像图30所示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经修改实例一样,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可在x轴线方向上设置于上部叠层体的中心之外,且连接电极可被设置成在下部叠层体中对应于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如上所述,触电保护接触器(1000)可包括静电放电保护部件,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包括可设置于接触部件(300a、300b)与电路板(20)之间的突出部(410),且突出部(410)可被设置成对应于电路板(20)的接地部件以使得因放电起始电压的过电压或静电放电电压而造成的电流能够集中地流经所述突出部,藉此提高与接地部件的旁通效率。因此,因高于放电起始电压的过电压或静电放电电压而造成的电流可被有效地旁通以防止内部电路被静电损坏。工业上的可应用性根据示例性实施例,防止触电的接触器可包括静电放电保护部件,所述静电放电保护部件具有位于接触部件与电路板之间的突出部,且所述突出部可设置于与电路板的接地部件对应的位置以使得因放电起始电压的过电压或静电放电电压而造成的电流能够集中地流经所述突出部,藉此提高旁通效率。因此,因高于放电起始电压的过电压或静电放电电压而造成的电流可被有效地旁通以防止内部电路被静电损坏。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