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草坪灯的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2233发布日期:2018-10-19 22:5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草坪灯的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景观草坪灯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景观灯是现代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自身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还强调艺术灯的景观与景区历史文化、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景观灯利用不同的造型、相异的光色与亮度来造景。例如红色光的灯笼造型景观灯为广场带来一片喜庆气氛,绿色椰树灯在池边立出一派热带风情。景观灯适用于广场、居住区、公共绿地等景观场所。

为了草坪在夜晚更加美观,也会在草坪上设置景观灯,现有的草坪景观灯通常由灯管和灯罩组成,通过市电直接驱动,在灯罩上设置一些新颖的图案以满足美观的需求。然而现有技术中景观草坪灯功能单一,无法控制认为控制且灯体固定不可以转动,其驱动电路简单未考虑到在严寒地区使用时晶体管性能的变化,导致景观草坪灯在严寒地区时使用效率低下。所以如何提供一种能自动点亮、可360度转动、自动控制、有多种发光颜色且适合严寒地区使用的景观草坪灯的驱动电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现有技术中景观草坪灯功能单一,在严寒地区使用效率低下的难题而提供一种能自动点亮、可360度转动、多种景观颜色且适合严寒地区使用的景观草坪灯驱动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景观草坪灯的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RF接收模块电路、光控控制电路、马达控制电路、温控控制电路、加温控制电路模块、稳压控制电路、红光恒流控制电路、绿光恒流控制电路和程序控制电路;所述的电源输入电路与RF接收模块电路、光控控制电路、马达控制电路、温控控制电路、加温控制电路模块、稳压控制电路和程序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的电路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的稳压控制电路输出端与所述的红光恒流控制电路、绿光恒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的电路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的程序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芯片,所述的单片机芯片与RF接收模块电路、光控控制电路和温控控制电路连接,接收所述的RF接收模块电路、光控控制电路和温控控制电路传递的控制信号、光照信号和温度信号;所述的单片机芯片还与马达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控制马达的转动,所述的单片机芯片还与加温控制电路模块连接,用于对驱动电路保持恒温,所述的单片机芯片还与红光恒流控制电路和绿光恒流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控制红光灯和绿光灯的开关;所述的马达控制电路与景观草坪灯连接,控制景观草坪灯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电源输入电路输入端输入电压VCC为5V,输出端与二极管D1反向链接后接地;输入的5V电压给整个驱动电路供电。

优选的,所述的RF接收模块电路包括RF信号接收芯片J5,RF信号接收芯片J5通过电磁波与移动终端连接,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对RF信号接收芯片J5发出控制指令,所述的RF信号接收芯片J5引脚1接地,所述的RF信号接收芯片J5的引脚2和引脚3与所述的单片机的输入引脚2连接,用于将接受的指令传递至单片机,由单片机根据得到的指令进行对其他电路的控制;所述的RF信号接收芯片J5的引脚4与输入电压VCC连接,其引脚4输入端还并联有两个电容C10,所述的两个电容C10另一端接地,电容C10对输入的电压进行滤波,滤除输入的杂波成分。

优选的,所述的光控控制电路包括光敏器件CDS1,所述的光敏器件CDS1引脚1接地,其引脚2串联电阻R24与输入电压VCC连接,所述的光敏器件CDS1的引脚2输出端还与所述的单片机的输入引脚3和4连接,光敏器件CDS1可根据光照的强度改变其内阻,通过与电阻R24的串联进行,所述的单片机的输入引脚3和4接收光敏器件CDS1的分压值,根据分压值控制绿光灯和红光灯的开启与关闭。

优选的,所述的马达控制电路包括马达J3,所述的马达J3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的基极串联电阻R1后与所述的单片机的输入引脚10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17后与输入电压VCC连接,所述的单片机的输入引脚10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通过单片机的输入引脚10输出的高电平和低电平控制三极管Q1的工作处于放大状态还是截止状态来控制马达J3的工作。

优选的,所述的温控控制电路包括温敏电阻J2,所述的温敏电阻J2引脚1接地,其引脚2与所述的单片机的输入引脚8连接,且与单片机的输入引脚8连接的线路上还并联有电阻R16和电容C4,温敏电阻J2与电阻R16串联起到分压的作用,且单片机的输入引脚8接收分压值,当分压值处于低电平范围时,表示外界温度较高;当分压值处于高电平范围时,表示外界温度较低,依此原理来控制加温控制电路模块的工作。

优选的,所述的加温控制电路模块包括发热元件J4,所述的发热元件J4的引脚1与场效应管Q2的D极连接,所述的场效应管Q2的S极接地,所述的场效应管Q2的G极与电阻R4串联后与所述的单片机的引脚13连接,所述的电阻R4输入端还并联有电阻R5,所述的电阻R5输出端接地;所述的发热元件J4的引脚2串联电阻R19后与输入电压VCC连接;电阻R4与电阻R5串联形成分压模式来控制场效应管Q2处于放大或截止模式来控制发热元件J4的工作。

优选的,所述的稳压控制电路包括三端稳压芯片U1,所述的三端稳压芯片U1的VIN端与输入电压VCC连接,所述的三端稳压芯片U1的VOUT输出端为直流3V电压,所述的VOUT输出端与电容C3和电阻R3并联连接,所述的电阻R3输出端与三端稳压芯片U1的ADJ引脚和电阻R2并联连接,所述的电阻R2输出端接地,所述的三端稳压芯片U1的ADJ引脚串联电容C9后接地,所述的三端稳压芯片U1输入端还并联有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的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输出端接地,所述的三端稳压芯片U1输入为5V,输出为3V,输出电压用于对绿光恒流控制电路和红光恒流控制电路供电,电容C1、电容C2用于滤除输入电压的杂波成分。

优选的,所述的绿光恒流控制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3,所述的

运算放大器U3引脚2接地,其引脚3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其引脚4与电容C7连接,其引脚5与电阻R8、电阻R10和电容R13依次串联,其引脚1与电阻R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8的输出端还与稳压二极管Q7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5的基极与运算放大器U3的引脚4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绿光灯J5的引脚1连接,所述的绿光灯J5的引脚2、运算放大器U3的引脚5与三端稳压芯片U1的VOUT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稳压二极管Q7、电阻R13、电容C7、电阻R14与电容C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绿光灯J5的引脚1和引脚2之间还串联有电容C5,电阻R14与场效应管Q2连接,场效应管Q2由单片机控制,当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场效应管Q2处于放大状态,电阻R14两端电势差降低,三极管Q5处于截止状态,绿光灯J5停止工作;当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时,场效应管Q2处于截止状态,电阻R14输出端电势为零,三极管Q5处于放大状态,绿光灯J5导通,处于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的红光恒流控制电路通过场效应管Q2的D极与绿光恒流控制电路中的电阻R14连接,所述的场效应管Q2的S极接地,所述的场效应管Q2的G极与电阻R7和电阻R11并联连接,所述的电阻R11接地,所述的电阻R7与所述的单片机的引脚5连接,所述的电阻R1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3的基极串联电阻R12且与所述的单片机的引脚11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串联电阻R15,所述的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基极和电阻R9并联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红光灯J6的引脚1连接,所述的红光灯J6的引脚2串联电阻R9且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的红光灯J6的引脚2还与绿光灯J5引脚2连接;所述的单片机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Q3基极连接,当单片机输出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3处于放大状态,此时三极管Q6和三极管Q8也处于放大状态,红光灯J6的引脚1处于高电平状态,所以红光灯J6的引脚1和引脚2之间的电势差小于红光灯J6的启动电压,红光灯J6处于关闭状态;当单片机输出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3处于截止状态,此时三极管Q6和三极管Q8也处于截止状态,红光灯J6的引脚1处于低电平状态,所以红光灯J6的引脚1和引脚2之间的电势差大于启动电压红光灯J6的启动电压,红光灯J6处于开启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景观草坪灯的驱动电路,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RF接受模块与移动终端连接,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控制景观草坪灯的工作、发光亮度;

(2)本实用新型设有光控制电路,可以对光参数实施采集,在照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自动启动景观草坪灯工作,自动化程度高,且设置的马达控制电路可以控制发光灯具的转动,提高了景观草坪灯的实用价值,同时设置的温控控制电路和加温控制电路可以保证灯具处于恒温状态,有效增强了电路的工作应用范围;

(3)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设计新颖、独特,可发出绿光和红光,色彩绚丽,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各模块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电路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阅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景观草坪灯的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RF接收模块电路、光控控制电路、马达控制电路、温控控制电路、加温控制电路模块、稳压控制电路、红光恒流控制电路、绿光恒流控制电路和程序控制电路;所述的电源输入电路与RF接收模块电路、光控控制电路、马达控制电路、温控控制电路、加温控制电路模块、稳压控制电路和程序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的电路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的稳压控制电路输出端与所述的红光恒流控制电路、绿光恒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的电路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的程序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芯片,所述的单片机芯片与RF接收模块电路、光控控制电路和温控控制电路连接,接收所述的RF接收模块电路、光控控制电路和温控控制电路传递的控制信号、光照信号和温度信号;所述的单片机芯片还与马达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控制马达的转动,所述的单片机芯片还与加温控制电路模块连接,用于对驱动电路保持恒温,所述的单片机芯片还与红光恒流控制电路和绿光恒流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控制红光灯和绿光灯的开关;所述的马达控制电路与景观草坪灯连接,控制景观草坪灯的转动。

所述的电源输入电路输入端输入电压VCC为5V,输出端与二极管D1反向链接后接地,输入的5V电压给整个驱动电路供电。所述的RF接收模块电路包括RF信号接收芯片J5,RF信号接收芯片J5通过电磁波与移动终端连接,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对RF信号接收芯片J5发出控制指令,所述的RF信号接收芯片J5引脚1接地,所述的RF信号接收芯片J5的引脚2和引脚3与所述的单片机的输入引脚2连接,用于将接受的指令传递至单片机,由单片机根据得到的指令进行对其他电路的控制;所述的RF信号接收芯片J5的引脚4与输入电压VCC连接,其引脚4输入端还并联有两个电容C10,所述的两个电容C10另一端接地,电容C10对输入的电压进行滤波,滤除输入的杂波成分。

所述的光控控制电路包括光敏器件CDS1,所述的光敏器件CDS1引脚1接地,其引脚2串联电阻R24与输入电压VCC连接,所述的光敏器件CDS1的引脚2输出端还与所述的单片机的输入引脚3和4连接,光敏器件CDS1可根据光照的强度改变其内阻,通过与电阻R24的串联进行,所述的单片机的输入引脚3和4接收光敏器件CDS1的分压值,根据分压值控制绿光灯和红光灯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的马达控制电路包括马达J3,所述的马达J3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的基极串联电阻R1后与所述的单片机的输入引脚10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17后与输入电压VCC连接,所述的单片机的输入引脚10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通过单片机的输入引脚10输出的高电平和低电平控制三极管Q1的工作处于放大状态还是截止状态来控制马达J3的工作。

所述的温控控制电路包括温敏电阻J2,所述的温敏电阻J2引脚1接地,其引脚2与所述的单片机的输入引脚8连接,且与单片机的输入引脚8连接的线路上还并联有电阻R16和电容C4,温敏电阻J2与电阻R16串联起到分压的作用,且单片机的输入引脚8接收分压值,当分压值处于低电平范围时,表示外界温度较高;当分压值处于高电平范围时,表示外界温度较低,依此原理来控制加温控制电路模块的工作;所述的加温控制电路模块包括发热元件J4,所述的发热元件J4的引脚1与场效应管Q2的D极连接,所述的场效应管Q2的S极接地,所述的场效应管Q2的G极与电阻R4串联后与所述的单片机的引脚13连接,所述的电阻R4输入端还并联有电阻R5,所述的电阻R5输出端接地;所述的发热元件J4的引脚2串联电阻R19后与输入电压VCC连接,电阻R4与电阻R5串联形成分压模式来控制场效应管Q2处于放大或截止模式来控制发热元件J4的工作。

所述的稳压控制电路包括三端稳压芯片U1,所述的三端稳压芯片U1的VIN端与输入电压VCC连接,所述的三端稳压芯片U1的VOUT输出端为直流3V电压,所述的VOUT输出端与电容C3和电阻R3并联连接,所述的电阻R3输出端与三端稳压芯片U1的ADJ引脚和电阻R2并联连接,所述的电阻R2输出端接地,所述的三端稳压芯片U1的ADJ引脚串联电容C9后接地,所述的三端稳压芯片U1输入端还并联有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的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输出端接地,所述的三端稳压芯片U1输入为5V,输出为3V,输出电压用于对绿光恒流控制电路和红光恒流控制电路供电。

所述的绿光恒流控制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3,所述的运算放大器U3引脚2接地,其引脚3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其引脚4与电容C7连接,其引脚5与电阻R8、电阻R10和电容R13依次串联,其引脚1与电阻R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8的输出端还与稳压二极管Q7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5的基极与运算放大器U3的引脚4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绿光灯J5的引脚1连接,所述的绿光灯J5的引脚2、运算放大器U3的引脚5与三端稳压芯片U1的VOUT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稳压二极管Q7、电阻R13、电容C7、电阻R14与电容C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绿光灯J5的引脚1和引脚2之间还串联有电容C5;所述的绿光灯J5的引脚1和引脚2之间还串联有电容C5,电阻R14与场效应管Q2连接,场效应管Q2由单片机控制,当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场效应管Q2处于放大状态,电阻R14两端电势差降低,三极管Q5处于截止状态,绿光灯J5停止工作;当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时,场效应管Q2处于截止状态,电阻R14输出端电势为零,三极管Q5处于放大状态,绿光灯J5导通,处于工作状态。

所述的红光恒流控制电路通过场效应管Q2的D极与绿光恒流控制电路中的电阻R14连接,所述的场效应管Q2的S极接地,所述的场效应管Q2的G极与电阻R7和电阻R11并联连接,所述的电阻R11接地,所述的电阻R7与所述的单片机的引脚5连接,所述的电阻R1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3的基极串联电阻R12且与所述的单片机的引脚11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串联电阻R15,所述的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基极和电阻R9并联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红光灯J6的引脚1连接,所述的红光灯J6的引脚2串联电阻R9且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的红光灯J6的引脚2还与绿光灯J5引脚2连接;所述的单片机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Q3基极连接,当单片机输出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3处于放大状态,此时三极管Q6和三极管Q8也处于放大状态,红光灯J6的引脚1处于高电平状态,所以红光灯J6的引脚1和引脚2之间的电势差小于红光灯J6的启动电压,红光灯J6处于关闭状态;当单片机输出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3处于截止状态,此时三极管Q6和三极管Q8也处于截止状态,红光灯J6的引脚1处于低电平状态,所以红光灯J6的引脚1和引脚2之间的电势差大于启动电压红光灯J6的启动电压,红光灯J6处于开启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