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机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4740发布日期:2018-09-04 23: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车机散热系统,包括本体组件(10)、PCB组件(20)和散热组件(30),所述本体组件(10)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组件(10)还包括容纳腔(13),所述容纳腔(13)由第一本体(11)或第二本体(12)形成,或者所述容纳腔(13)至少由第一本体(11)的一部分形成和/或由第二本体(12)的一部分形成,所述PCB组件(20)位于所述容纳腔(13),所述PCB组件(20)包括PCB板(21)、核心板(22)和CPU(23),所述PCB组件(20)与所述第一本体(11)固定连接,或者所述PCB组件(20)与所述第二本体(12)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30)包括导热件(31)和散热件(32),所述散热组件(30)位于所述PCB组件(20)与所述第二本体(12)之间,且所述散热组件(30)与所述核心板(22)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散热组件(30)与所述第二本体(1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0)还包括散热腔(33),所述散热腔(33)由所述核心板(22)的一部分和所述散热件(32)的一部分共同形成,所述散热组件(30)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第一导热件(34),且所述第一导热件(34)一端与所述核心板(22)直接连接,所述第一导热件(34)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件(32)直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件(34)包括第一表面(341)和第二表面(342),所述第一导热件的第一表面(341)与所述CPU的表面紧贴设置,所述第一导热件的第二表面(342) 与所述散热件表面紧贴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热件的第一表面的面积大于等于所述CPU的表面积,所述散热件的表面积远大于所述第一导热件的第二表面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的散热件(32)包括框部(321)和底部(322),所述PCB组件的核心板(22)设有位于边缘的配合部(221),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连接件(35),所述连接件(35)的一端与所述散热件的框部(321)相配合连接,所述连接件(35)的另一端与所述核心板的配合部(221)相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导热件(34)与所述核心板(22)和所述散热件(32)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32)还设有凹凸面(323)和散热孔(324),所述凹凸面(323)和所述散热孔(324)连续设置或不连续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车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0)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件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第二导热件(36),所述第二导热件(36)的一端表面与所述散热件(32)的表面紧贴设置,所述第二导热件(36)的相对另一端表面与所述第二本体(12)的表面紧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31)至少由导热胶、导热硅脂垫或石墨烯的一种或多种导热材料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1)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预设限位柱(14),所述PCB板(21)设有与所述限位柱相配合的限位孔(24),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PCB 板(21)通过所述预设限位柱和所述限位孔限位配合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1)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径向向外凸起的安装柱(15),所述第二本体(12)设有与所述安装柱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通过所述安装柱和所述安装孔螺栓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12)还包括位于表面的预设排气孔(16),所述预设散热孔之间连续或不连续设置,所述预设散热孔规律或不规律分布。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