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通讯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0677发布日期:2019-02-19 18:3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通讯基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讯基站,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通讯基站。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讯事业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数据业务大量涌现,现有的通讯基站内部能量密度高,发热量大,且传统的通讯基站均采用封闭式,避免内部设备受到外界因素(如灰尘和湿度)影响,设备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发,通过现有降温技术采用压缩室制冷空调,在电力消耗较大,导致能量的浪费,且现在没有很好的降温方式来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通讯基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通讯基站,通过通讯设备本体一侧安装有气板,利于将通讯设备产生的热量排出壳体的外部,避免温度聚集无法散出,同时降低传统散热方式的耗能大的问题产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通讯基站,包括壳体、玻璃罩、散热室、通讯设备本体、气罩和吸风机,所述壳体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散热室,所述散热室内部的左端安装有气罩,且气罩内安装有吸风机,所述气罩上连接有输气管,所述散热室的顶端依次安装有通讯设备本体和气板,且通讯设备本体和气板均安装有多组,所述气板上开设有吸气孔,且吸气孔开设有多组。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左端安装有玻璃罩,且玻璃罩的内部安装有吸湿组件,所述玻璃罩的底端开设有排湿孔。

进一步的,所述吸湿组件为硅胶,所述吸风机与外接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罩的左端安装有螺纹槽,且螺纹槽上包裹有螺纹盖,所述螺纹盖的内部安装有防尘网。

进一步的,所述输气管的顶端安装有连通管,且连通管的另一端贯穿于散热室的顶端,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气板的底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通讯基站,通过通讯设备本体一侧安装有气板,利于将通讯设备产生的热量排出壳体的外部,避免温度聚集无法散出,同时降低传统散热方式的耗能大的问题产生。

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通讯基站,通过玻璃罩内安装有吸湿组件,同时螺纹盖内安装有防尘网,可在空气进入壳体内部时,对空气中的湿度和灰尘进行拦截,避免对壳体内部的通讯设备本体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通讯基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通讯基站的气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通讯基站的螺纹盖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玻璃罩;3、吸湿组件;4、螺纹槽;5、螺纹盖;6、气板;7、吸气孔;8、气罩;9、吸风机;10、输气管;11、连通管;12、防尘网;13、通讯设备本体;14、散热室;15、排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通讯基站,包括壳体1、玻璃罩2、散热室14、通讯设备本体13、气罩8和吸风机9,所述壳体1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散热室14,所述散热室14内部的左端安装有气罩8,且气罩8内安装有吸风机9,所述气罩8上连接有输气管10,所述散热室14的顶端依次安装有通讯设备本体13和气板6,且通讯设备本体13和气板6均安装有多组,所述气板6上开设有吸气孔7,且吸气孔7开设有多组。

其中,所述壳体1的左端安装有玻璃罩2,且玻璃罩2的内部安装有吸湿组件3,所述玻璃罩2的底端开设有排湿孔15。

其中,所述吸湿组件3为硅胶,所述吸风机9与外接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玻璃罩2的左端安装有螺纹槽4,且螺纹槽4上包裹有螺纹盖5,所述螺纹盖5的内部安装有防尘网12。

其中,所述输气管10的顶端安装有连通管11,且连通管11的另一端贯穿于散热室14的顶端,所述连通管11的另一端与气板6的底端连通。

工作原理:工作时,该基站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散热室14,散热室14内部的左侧安装有气罩8,且气罩8的内部安装有吸风机9,吸风机9产生的吸力将通过输气管10传输给连接通11上连接的气板6,最后由气板6表面开设的多组吸气孔7对通讯设备本体13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将设备的产生的热量排出壳体1外部,在壳体1排气时,避免保持有空气进入,不然无法形成壳体1的空气流通,空气由玻璃罩进入壳体1,并由螺纹盖5内的防尘网12和玻璃罩2内的吸湿组件3分别对空气中的灰尘和潮湿进行拦截,同时玻璃罩2内的吸湿组件3被阳光照射后升温,对硅胶进行热脱附,使水份由排湿孔15散发,利于重复使用,避免灰尘与潮湿对通讯设备本体13产生影响,设计简单,较为实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