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UCK电路及镇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5814发布日期:2019-01-18 19:51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BUCK电路及镇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BUCK电路及使用该BUCK电路的镇流器。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已经成为电力电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近年更是在电子镇流器领域上得到广泛运用,而在特种光源上,由于特殊的使用要求,经常运用到几千瓦以上的功率,而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其中大功率的BUCK电路更是成为设计中最常用到的电路之一,而为满足设计需求,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受限于管子型号的选择,采用多管并联以满足设计需求,而实际使用中由于多管并联,而加大电路的寄生参数,使得电路控制不匹配及电路振荡,造成尖峰电压过高而损坏开关MOS管。另外由于其大功率的BUCK电路上大多采用硬开关的模式而造成损耗极大,使得现有的设计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并制约大功率的开发设计。本适用新型电路主要是针对这一问题,而采用一种新的电路设计来解决大功率BUCK电路上开关损耗大和多管并联尖峰过高问题。

目前,镇流器如图1所示,大多采用的电路结构主要分为:1,EMI-PFC电路部分;2,BUCK功率转换部分:3,DC-AC及谐振点火部分;4,控制部分。其整个电路的基本运行方式为:在上电后,PFC电路工作,电压升到650V,BUCK功率转换电路开始工作,再用DC-AC电路把直流转成低频方波输出,在起机的过程中,点火电路通过谐振电路提供一个高压,触发点灯完成。最终由BUCK功率转换电路提供一个稳定的功率给灯,以实现灯的正常运行,从上面的运行过程可以看到,其中对输出灯功率的控制,及灯稳定运行主要都是BUCK电路的运行,由此可知BUCK电路为其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其主要难点,所以整个电路的可靠性和效率也由此部分电路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BUCK电路上开关损耗大和多管并联尖峰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BUCK电路和采用这种BUCK电路的镇流器。这是一种实现大功率BUCK电路软开关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BUCK电路,为负载提供稳定功率的直流电,包括开关管、对开关管进行控制产生控制信号DR的控制电路和由电感L1、续流二极管D5和负载组成的电流回路,高电压经过负载后接高端地(HGND),电感L1连接在高端地(HGND)与续流二极管D5的P极之间,续流二极管D5的N极接高电压;所述的开关管包括MOS管Q5和MOS管Q6、还包括电感L2、电阻R9、电容C13和二极管D10;

所述的电感L1与续流二极管D5的P极的公共端分别接电感L2、电阻R9、电容C13的一端,电阻R9、电容C13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0的N极,二极管D10的P极接电感L2的另一端;

MOS管Q5的D极和MOS管Q6的D极相连,并与二极管D10的P极接电感L2的公共端相连;MOS管Q5的S极和MOS管Q6的S极均接低端地(ZGND);控制电路的DR端通过限流电路后分别接MOS管Q5的G极和MOS管Q6的G极。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软开关辅助电路使得大功率BUCK电路设计简单,可靠性高,效率高。

进一步的,上述的BUCK电路中:所述的限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7、二极管D8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和电阻R17;控制电路的DR端分别与二极管D7的N极和电阻R13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7的P极接低端地(ZGND),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接二极管D8的N极和电阻R14的一端,二极管D8的P极接电阻R14的另一端;

二极管D8的P极与电阻R14相连的公共端分别接电阻R15、电阻R16和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5、电阻R16和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接低端地(ZGND)、MOS管Q5的G极、MOS管Q6的G极。

进一步的,上述的BUCK电路中:在低端地(ZGND)和高端地(HGND)之间还设置有钳位二极管D9,钳位二极管D9的P极接低端地(ZGND)。

进一步的,上述的BUCK电路中:所述的控制电路采用PWM芯片IC9,还包括功率检测电路,所述的功率检测电路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检测电流回路的电流Is和高电压与高端地(HGND)之间的电压降Vs,得到输出功率信号Po,并将输出功率信号Po与设定的基准功率比较得到差值Pi,所述的PWM芯片IC9根据差值Pi产生适当占空比的PWM信号从DR引脚输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镇流器,包括EMI部分、辅助电源部分、PFC部分、BUCK功率转换部分、DC-AC及点火部分、控制部分;所述的BUCK功率转换部分包括开关管、对开关管进行控制产生控制信号DR的控制电路和由电感L1、续流二极管D5和负载组成的电流回路,PFC部分输出的高电压经过负载后接高端地(HGND),电感L1连接在高端地(HGND)与续流二极管D5的P极之间,续流二极管D5的N极接高电压;所述的开关管包括MOS管Q5和MOS管Q6、还包括电感L2、电阻R9、电容C13和二极管D10;

所述的电感L1与续流二极管D5的P极的公共端分别接电感L2、电阻R9、电容C13的一端,电阻R9、电容C13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0的N极,二极管D10的P极接电感L2的另一端;

MOS管Q5的D极和MOS管Q6的D极相连,并与二极管D10的P极接电感L2的公共端相连;MOS管Q5的S极和MOS管Q6的S极均接低端地(ZGND);控制电路的DR端通过限流电路后分别接MOS管Q5的G极和MOS管Q6的G极。

进一步的,上述的镇流器中:所述的限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7、二极管D8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和电阻R17;控制电路的DR端分别与二极管D7的N极和电阻R13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7的P极接低端地(ZGND),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接二极管D8的N极和电阻R14的一端,二极管D8的P极接电阻R14的另一端;

二极管D8的P极与电阻R14相连的公共端分别接电阻R15、电阻R16和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5、电阻R16和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接低端地(ZGND)、MOS管Q5的G极、MOS管Q6的G极。

进一步的,上述的镇流器中:在低端地(ZGND)和高端地(HGND)之间还设置有钳位二极管D9,钳位二极管D9的P极接低端地(ZGND)。

进一步的,上述的镇流器中:所述的控制电路采用PWM芯片IC9,还包括功率检测电路,所述的功率检测电路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检测电流回路的电流Is和高电压与高端地(HGND)之间的电压降Vs,得到输出功率信号Po,并将输出功率信号Po与设定的基准功率比较得到差值Pi,所述的PWM芯片IC9根据差值Pi产生适当占空比的PWM信号从DR引脚输出。

进一步的,上述的镇流器中:所述的DC-AC是一个全桥逆变电路,将PFC部分输出的高电压100HZ的交流电。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镇流器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BUCK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功率检测与控制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采用的DC-AC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一种镇流器,如图1所示,其其主要架构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1,EMI部分;2,辅助电源部分;3,PFC部分;4,BUCK功率转换部分;6,DC-AC及点火部分;7,控制部分。

图2所示是本实施例的镇流器中所采用的BUCK电路,由图2所示:此电路为BUCK电路,主要功能是为输出全桥提供一个稳定功率的直流电,常规的BUCK电路的MOS管是在输入高端,但由于控制电路是在低端,这样就需要额外增加高端电流检测电路,和高端驱动电路,这样不但会给电路带来复杂和不可确定性,也将影响控制的准确线,所以我们把电路变形为低端BUCK结构,MOS管(Q5,Q6)导通时,电流先经过全桥(负载),再经过BUCK的电感L1和MOS管(Q6),在此过程中,通过电感L1和MOS(Q6)管的开通占空比来限制给负载的能量,当MOS(Q6)管关断时,由电感L1为全桥负载提供能量,其电流回路是电感L1,续流二极管D5,全桥(负载)。

其中在MOS管开通和关闭的瞬间L2和R9,C3形成谐振回路,实现软开关的功能。其运行方式是:开关管导通是利用L2与MOS管Q6和Q5的结电容形成LCs形成谐振使得Q6和Q5的D极电压谐振到零,形成零电压导通的软开关方式,当开关管关断时,由于L2与C13,形成并联谐振,把关断电流转移到L2与C13的谐振回路上,一部分消耗在R9上,使得MOS管在关断时的电流为零,实现零电流关断,如此在开关周期内实现软开关,减低开关损耗,提高效率,并减低MOS管关断时的尖峰电压,避免MOS管的损坏;

另外D9连接高端地(HGND)和低端地(ZGND),主要是MOS管关断时,在由电感L1续流的时候,电感L1两端的电压反向,HGND会出现一个很大的负电压(vi),这时会给全桥一个很高的电压(650-(-vi)=650+vi),给全桥上的MOS管施加的一个大电压尖峰,且容易造成全桥MOS的电压尖峰过高而损坏管子,而D9的作用就是为在电感产生负压的时候,通过二极管D9把HGND的电压钳位在0伏,而使得全桥的MOS尖峰电压限制在650V,从而起到保护MOS管的作用。

另外,在回路中还有霍尔电流传感器LEM-25,用于测量由电感L1、续流二极管D5和负载组成的电流回路的电流,供控制电路计算负载功率用。

具体的BUCK电路如图2所示:PFC部分输出的PFC输出的高电压也就是650VDC经过负载后接高端地HGND,电感L1连接在高端地HGND与续流二极管D5的P极之间,续流二极管D5的N极接高电压;开关管包括MOS管Q5和MOS管Q6、还包括电感L2、电阻R9、电容C13和二极管D10;

电感L1与续流二极管D5的P极的公共端分别接电感L2、电阻R9、电容C13的一端,电阻R9、电容C13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0的N极,二极管D10的P极接电感L2的另一端;

MOS管Q5的D极和MOS管Q6的D极相连,并与二极管D10的P极接电感L2的公共端相连;MOS管Q5的S极和MOS管Q6的S极均接低端地(ZGND);控制电路的DR端通过限流电路后分别接MOS管Q5的G极和MOS管Q6的G极。

由图3所示,此电路结构为BUCK电路的控制电路,主要对输出功率的控制,其控制IC采用PWM型芯片UC2843(IC9),其控制过程为:当开机信号SHUT为高电平时,IC9开始工作,其6脚会给一个最大占空比的PWM驱动信号DR,驱动BUCK电路中的Q5/Q6开关,这时通过电感回路,会给负载(全桥部分)提供一个能量。通过IC2(LM2904)内部的比较器UA(1,2,3脚)组成一个差分放大器,通过对650V和HGND之间的差分放大得到一个电压来检测输出电压值Vs,再由霍尔电流传感器检测到一个输出电流信号Is,这两个信号给到乘法器IC8(AD633)的输入脚1脚和3脚后进行相乘得到一个Po信号,这个信号相当于输出功率信号(Po=Vs*Is/10),此信号给到IC2内部的另一个运算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IN-(6脚)与IN+(5脚)的基准信号相比较得到一个Pi信号,然后Pi信号给到控制IC9的2脚,实现对PWM驱动信号的调节,通过改变PWM驱动信号的占空比来调节输出功率。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Vref的信号控制来实现对输出功率的控制,以得到我们所需的功率。

DC-AC电路如图4所示:此电路为全桥逆变电路,此电路主要的作用是通过全桥电路,把直流输出变为交流输出,因为灯泡在使用直流时,其阳极和阴极两端,不断积累阳离子和阴离子,容易导致灯泡两端氧化,影响点灯效果和减少灯泡寿命。所以需要把直流转换成交流。其驱动芯片采用全桥驱动芯片UBA2037,通过调节R33和C24的参数来设置全桥的输出频率,由于此灯泡的声共振的问题,一般此频率设置在100HZ左右。开关过程中Q1和Q4一组,Q2和Q3一组,分别以50%的占空比(180度相位)的开关动作,实现DC-AC的逆变。最终实现灯泡的正常点灯运行

通过以上几个主要部分的电路,解决大功率应用中,开关管功率受限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实现提升整体效率的目的,可以开发出更大功率的产品以满足产品需求,也有利于提升产品本身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