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7510发布日期:2019-02-10 23:2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蓄冷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柜冷却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蓄冷机柜。



背景技术:

随着服务器及网络通信设备性能的提升,使得机柜内部发热元件的密度越来越高。如果电子元器件所散发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到机柜外部环境中,就会积聚在机柜内部,导致机柜内的IT设备发生故障,从而给系统和设备本身造成损失。现有冷却形式根据气流影响的范围可分为房间级、列间级和机柜级,但对于房间级的气流控制方式,以降低整个房间的温度为目的,而为消除局部热点,降低整个房间的温度将造成能源的浪费。传统的机柜与冷却装置排布无法封闭热空气,热风与冷风混合,造成冷却不充分,而且大多冷却装置只采用单次冷却方式,冷却效率低,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闭热空气、且能够对气流实现多次冷却的蓄冷机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蓄冷机柜,包括封闭的柜体,柜体包括柜门和侧板,柜门安装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具有位于设备排风侧的入风口以及出风口,出风口与柜门之间具有供气流通过的第一通道,冷却装置与侧板之间具有气流通过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设有蓄冷管道。

优选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凝区和设置于机柜设备排风侧的散热区,冷凝区与散热区之间通过隔板隔开,冷凝区处于封闭空间;冷凝区内布满蓄冷介质,蓄冷介质插入有蓄冷管道和热管,热管具有冷凝段和散热段,冷凝段位于冷凝区,散热段位于散热区;冷凝段外部套设供制冷剂通过的换热管道,冷凝段与换热管道构成套管式热管。

优选的,冷凝区中的蓄冷管道向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延伸。

优选的,出风口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柜门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通道,散热区两侧均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侧板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通道;第一挡板设有用于冷气流通过的通孔。

优选的,第二挡板向设备所在的一端延伸。

优选的,第二通道设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设有用于气流穿过的通孔。

优选的,冷却装置具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蓄冷管道和换热管道一端均与进液管连通,蓄冷管道和换热管道的另一端均与出液管连通。

优选的,柜门通过门轴转动,门轴中设有导水滑环,导水滑环包括第一导水滑环和第二导水滑环,第一导水滑环一端与进液管连通,第一导水滑环另一端与制冷剂供液管连通;第二导水滑环一端与出液管连通,第二导水滑环另一端与制冷剂回液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柜体为封闭结构,冷却装置与柜门以及冷却装置与柜体侧板之间均具有气流冷却的循环通道,达到封闭热空气的目的;且循环通道中具有蓄冷管道,实现对气流多次冷却,冷却效率高,冷却效果好。

2、在柜体的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均设置冷却装置,且在气流经过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均设置蓄冷管道,实现气流的三次冷却。

3、冷却装置安装于柜门上,柜门绕门轴转动,门轴内部设有导水滑环,冷却装置中的进液管与出液管分别与导水滑环连接,以保证门正常开启且不影响制冷剂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

附图说明

图1为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冷凝区及气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散热区及气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机柜气流分布示意图。

图5为门轴示意图。

图6为制冷系统示意图。

图中标识:冷凝区1,热管2,散热区3,冷凝段21,散热段22,换热管道11,蓄冷介质12,蓄冷管道13,进液管14,出液管15,隔板16,封闭空间17,围板171,进风口31,出风口32,换热区18,蓄冷区19,导热管道20;柜体4,柜门41,侧板42,第一通道43,第二通道44,第一挡板321,第二挡板322,第三挡板323,门轴411,导水滑环412;压缩机51,冷凝器52,节流阀53,制冷剂回液管54,制冷剂供液管5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冷却装置

如图1所示,机柜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凝区1、热管2和设置于机柜设备排风口的散热区3,冷凝区1通过热管2与散热区3之间互相换热。热管2工作原理是:将热管抽真空后充入部分工质,由于管径较小工质表面张力的作用,工质在管内以汽塞、液塞相间隔的形式随机分布。当热管散热段受热时,散热段工质吸收热量,液膜蒸发膨胀产生气泡,压力升高,推动工质向冷凝段流动。在冷凝段气泡遇冷收缩破裂,压力降低,工质流向散热段,同时由于相邻管路的压力不平衡,相邻管路中的工质也会及时补充,形成了整个热管工质在散热段和冷凝段之间的来回振荡,实现热量传递。

如图1和图2所示,热管2具有冷凝段21和散热段22,热管2的冷凝段21外部套设换热管道11,换热管道11之间互相连通。换热管道11通过制冷剂与冷凝段21换热,冷凝段21的热管内部具有相变物质,冷凝段21和散热段22互相换热,对机柜设备排出的热风进行冷却。

如图2所示,冷凝区1布满蓄冷介质12,蓄冷介质12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蓄冷介质12中插入有蓄冷管道13和热管冷凝段21,冷凝段21位于冷凝区1,散热段22位于散热区3。蓄冷管道13通过制冷剂与蓄冷介质12换热,蓄冷介质12提供冷量给热管2,热管2内部具有相变物质,冷凝段21和散热段22互相换热,对机柜设备排出的热风进行冷却。冷凝区1充满有机固态蓄冷介质12,一方面蓄冷介质12对热管2进行保温,且蓄冷介质12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加强换热效果,另一方面有效地做到合理用电,缓解电力负荷的峰谷差现象。

如图1所示,冷凝区1与散热区3通过隔板16隔开,冷凝区1位于封闭空间17内,封闭空间17由围板171、顶板和隔板16构成,设置成封闭空间有利于充分利用冷凝区1内的冷量,避免冷量流失。散热区3具有热风进入的进风口31,以及冷风流出的出风口32。

热管2和蓄冷管道13的布置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冷凝区1包含换热区18和蓄冷区19,换热区18位于冷凝区1中部,蓄冷区19沿换热区18周边设置,热管2均匀布置于换热区18中,蓄冷管道13位于蓄冷区19中,如图2所示;另一种是冷凝区1中的热管2和蓄冷管道13以一定间隔交替布置,保证蓄冷管13道提供给蓄冷介质12的冷量均匀。

冷凝区1中的蓄冷管道13向散热区3延伸。散热区3中不仅布置有热管散热段22,而且布置有蓄冷管道13,对机柜排出的热空气多重冷却,冷却效率高。

热管2与换热管道11之间具有导热管道20,导热管道20内部布满蓄冷材料,导热管道20能保证蓄冷稳定。蓄冷材料为基于石墨烯的复合相变材料,石墨烯作为框架材料,导热性好,而且为固体,不易泄露。导热管道20和蓄冷介质12对热管2进行双重蓄冷。

如图2所示,蓄冷管道13和换热管道11的一端均与进液管14连通,蓄冷管道13和换热管道11的另一端均与出液管15连通。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均从封闭空间伸出。进液管14与制冷剂供液管连接,出液管15与制冷剂回液管连接,采用一个制冷剂供液管对蓄冷管道13和换热管道11输送制冷剂,采用一个制冷剂回液管将蓄冷管道13和换热管道11中的制冷剂输送出,结构简单,避免管道之间的分布繁杂。

机柜

机柜,包括位于机柜内部的设备,柜门以及设置于机柜排风侧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固定于柜门上。下面对机柜及气流冷却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3和图4所示,机柜,包括封闭的柜体4,柜体包括柜门41和两侧板42,柜门41安装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通过冷凝区1中的围板171与柜门41内壁固定;冷却装置具有位于设备排风侧的进风口31以及出风口32,出风口32与柜门41之间具有供气流通过的第一通道43,冷却装置与两侧板42之间均具有气流通过的第二通道44,第一通道43和第二通道44之间连通;第一通道43和第二通道44均设有蓄冷管道13。从设备排风口排出的热空气通过进风口31进入冷却装置,实现第一次冷却,然后从出风口32进入第一通道43和第二通道44中的蓄冷管道13,实现第二次冷却,冷气流再次进入设备,以此实现不断循环。所述冷却装置已在文中有所描述。

第一通道43和第二通道44中的蓄冷管道13由冷凝区1中的蓄冷管道13延伸而来。通过冷凝区1中的蓄冷管道13向第一通道43和第二通道44延伸,避免了重复布置管道,同时加强冷却效果。

如图3所示,出风口32设有第一挡板321,第一挡板321与隔板16底端固定,第一挡板321与柜门41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通道43,散热区3两侧均设有第二挡板322,第二挡板322均与隔板16底端固定,第二挡板322与侧板42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通道44;第一挡板321设有用于冷气流通过的通孔。在出风口32设有第一挡板321,防止气流流速过大,延长气流在散热区3内的冷却时间。

如图3所示,第二挡板322向柜体内的设备区域延伸,将设备两侧包围,第二通道44延长,从而将冷气流进入设备中的路径与气流冷却通道分隔,防止气流紊乱,并达到封闭热空气的目的。

如图3所示,第二通道44设有第三挡板323,第三挡板323设有用于气流穿过的通孔。第三挡板323将冷却装置与柜体4内的设备分隔,第三挡板323位于具有蓄冷管道13的第二通道44中,继续延长气流的冷却时间。

如图2所示,冷却装置具有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进液管14提供给蓄冷管道13和换热管道11制冷剂,蓄冷管道13和换热管道11中的制冷剂通过出液管15排出。

如图5所示,柜门41绕门轴411转动,门轴411内部设有导水滑环412,导水滑环包括第一导水滑环和第二导水滑环,门轴411开有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通过的孔,第一导水滑环一端与进液管14连通,第一导水滑环另一端与制冷剂供液管连通;第二导水滑环一端与出液管15连通,第二导水滑环另一端与制冷剂回液管连通。置于门轴内部的第一导水滑环和第二导水滑环均与门轴411固定,柜门41相对于门轴411转动,柜门41转动时,门轴411静止,从而第一导水滑环和第二导水滑环也呈静止状态,置于柜门41上的冷却装置随柜门41转动,冷却装置上的进液管14与第一导水滑环连接,进液管14绕第一导水滑环转动,冷却装置上的出液管15与第二导水滑环连接,出液管15绕第二导水滑环转动。导水滑环也为旋转接头,是一种可360°旋转的输送介质的密闭旋转连接器。在门轴411内部设置第一导水滑环和第二导水滑环,可以防止进液管14与制冷剂供液管、出液管15与制冷剂回液管之间发生拉扯。而且,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绕导水滑环412转动,不影响柜门41开合。

柜门41包括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相对设置,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均安装有冷却装置。

冷却装置固定于第一柜门414和第二柜门415的方式相同,门轴411中均置有导水滑环412。从柜体4中排出的热气流先通过第一柜门414上的冷却装置,实现第一次冷却;然后,进入第一管道和第二通道44中的蓄冷管道13,实现第二次冷却,最后进入第二柜门415上的冷却装置,实现第三次冷却,以此不断循环,对机柜排出的热风不断地、充分地冷却。

机柜冷却系统

如图6所示,机柜冷却系统包括冷却装置、机柜和制冷单元。冷却装置安装于柜门,且位于机柜内部,制冷单元包括压缩机51、冷凝器52和节流阀53,压缩机51一端与制冷剂回液管54连接,压缩机51另一端与冷凝器52一端连接,冷凝器52另一端与节流阀53一端连接,节流阀53另一端与制冷剂供液管55连接。制冷剂经过压缩机51、冷凝器52和节流阀53,通过制冷剂供液管55供向机房,然后经过进液管14,分别流至换热管道11和蓄冷管道13,然后交换的热量通过出液管15,再通过制冷剂回液管54流向制冷单元。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