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柜的移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1058发布日期:2019-03-22 19:4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机柜的移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柜的移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机柜在进行散热时,大多通过固定于机柜侧壁或顶部的散热风扇进行定点散热,以此方式设计的机柜散热机构,由于风扇位置较为固定,因而很容易造成机柜内部散热不均问题的发生,无法方便灵活的对热量较为集中的位置进行有效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柜的移动散热装置,该机柜散热机构能够有效提升机柜整体散热效率,且可以根据散热需要,方便灵活的改变散热组件的位置。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机柜的移动散热装置,包括机柜、竖直架设于所述机柜的腔体相对两侧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与所述第一滑道滑道配合的第一散热组件、与所述第二滑道滑动配合的第二散热组件、架设于所述机柜顶部用于牵引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同步向上滑动的第一牵引机构、以及架设于所述机柜底部用于牵引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同步向下滑动的第二牵引机构,相邻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之间设置有用于摆放电子器件的层架,所述第一滑道靠近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的相对两侧壁与所述层架贯通设置,所述第二滑道靠近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的相对两侧壁与所述层架贯通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牵引机构包括枢接于所述机柜顶部的第一线轮、缠绕于所述第一线轮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紧固的第一牵引绳、枢接于所述机柜顶部与所述第一线轮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线轮、缠绕于所述第二线轮且一端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紧固的第二牵引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线轮和第二线轮紧固的第一驱动轴、架设于机柜顶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其中,所述第二牵引机构包括枢接于所述机柜底部的第三线轮、缠绕于所述第三线轮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紧固的第三牵引绳、枢接于所述机柜底部与所述第三线轮平行间隔设置的第四线轮、缠绕于所述第三线轮且一端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紧固的第四牵引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线轮和第四线轮紧固的第二驱动轴、架设于机柜底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均设置有滑座,以及紧固于所述滑座的风扇。

其中,所述滑座的中部的相对两侧壁均设置有挂钩。

其中,所述挂钩两侧的滑座对称紧固有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出风方向同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机柜的移动散热装置,包括机柜、竖直架设于所述机柜的腔体相对两侧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与所述第一滑道滑道配合的第一散热组件、与所述第二滑道滑动配合的第二散热组件、架设于所述机柜顶部用于牵引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同步向上滑动的第一牵引机构、以及架设于所述机柜底部用于牵引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同步向下滑动的第二牵引机构,相邻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之间设置有用于摆放电子器件的层架,所述第一滑道靠近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的相对两侧壁与所述层架贯通设置,所述第二滑道靠近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的相对两侧壁与所述层架贯通设置。以此结构设计的机柜散热机构,通过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的设置,驱动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分别沿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同步向上运动或同步向下运动,从而可以根据机柜内实际散热需要,方便快捷的改变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的位置,进而有效提升机柜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机柜的移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滑座与风扇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机柜的移动散热装置,包括机柜1、竖直架设于所述机柜1的腔体相对两侧的第一滑道21和第二滑道22、与所述第一滑道21滑道配合的第一散热组件211、与所述第二滑道22滑动配合的第二散热组件221、架设于所述机柜1顶部用于牵引所述第一散热组件211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21同步向上滑动的第一牵引机构3、以及架设于所述机柜1底部用于牵引所述第一散热组件211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21同步向下滑动的第二牵引机构4,相邻所述第一滑道21和所述第二滑道22之间设置有用于摆放电子器件的层架5,所述第一滑道21靠近所述第一散热组件211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的相对两侧壁与所述层架5贯通设置,所述第二滑道22靠近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21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的相对两侧壁与所述层架5贯通设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引机构3包括枢接于所述机柜1顶部的第一线轮31、缠绕于所述第一线轮31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211紧固的第一牵引绳32、枢接于所述机柜1顶部与所述第一线轮31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线轮33、缠绕于所述第二线轮33且一端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21紧固的第二牵引绳34、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线轮31和第二线轮33紧固的第一驱动轴45、架设于机柜1顶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35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6。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牵引机构4包括枢接于所述机柜1底部的第三线轮41、缠绕于所述第三线轮41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211紧固的第三牵引绳42、枢接于所述机柜1底部与所述第三线轮41平行间隔设置的第四线轮43、缠绕于所述第三线轮41且一端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21紧固的第四牵引绳44、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线轮41和第四线轮43紧固的第二驱动轴45、架设于机柜1底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45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46,所述第一散热组件211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21均设置有滑座61,以及紧固于所述滑座61的风扇,所述滑座61的中部的相对两侧壁均设置有挂钩62、63,所述挂钩62、63两侧的滑座对称紧固有第一风扇64和第二风扇65,所述第一风扇64和第二风扇65的出风方向同向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移动散热装置,通过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的牵引,驱动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分别沿第一滑道和第二滑动往返滑动,继而根据机柜中发热器件的散热需要,实现移动散热,从而使得散热更具针对性,有效提升机柜的散热效率。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