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温散热器及电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1040发布日期:2019-03-22 19:4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温散热器及电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均温散热器及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时需要保证散热器散热区域散热效果的均匀性,若散热区域温差分布较大,则不利于电动汽车控制器的散热。

图1和2,为目前常见的通过串联水路实现前后散热区域均温性的优化方案示意图,一般采用调整前后翅片密度、尺寸、形状等技术手段,例如:图1中的散热器,从左往右散热翅片密度依次增大(散热翅片密度越大传导的热量越多),来实现前后散热区域均温;图2中的散热器,从左往右依次增大散热翅片厚度(散热翅片的厚度越大传导的热量越多),来实现前后散热区域均温。这样通过前后水路上散热翅片差异化设计补偿冷却液积温达到前后散热区域均温的目的。

对于上述通过前后散热翅片差异化设计来获取更多散热面积或者更大对流换热系数,以弥补相应位置的冷却液积温的方案,局部特征需反复优化设计以达到最佳均温效果,且增加了很多局部阻力,实际散热效果难以达到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温散热器及电机控制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温散热器,包括:具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的壳体、与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盖板,且所述盖板外侧安装有发热模块,

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多个冷却支流,每一所述冷却支流包括相邻设置的两条冷却液流道,且所述多个冷却支流的冷却液流道并排设置;每一所述冷却支流的两条冷却液流道串联连接,且所述两条冷却液流道中的冷却液流向相反;所述多个冷却支流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冷却液入口、第二端分别连接冷却液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均温散热器中,所述均温散热器还包括:多个均匀设置在盖板的内侧的散热翅片,且当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密封装配在一起时,所述散热翅片插装在所述冷却液流道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均温散热器中,所述盖板的内侧平行设置有多个导流板,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与所述导流板配合的安装槽,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密封装配在一起时,相邻的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冷却液流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均温散热器中,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多个导流板之间并与所述导流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均温散热器中,相邻的所述导流板之间夹设的散热翅片的数量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均温散热器中,多个散热翅片的形状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均温散热器中,所述壳体中具有两个冷却支流。

另一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如上所示的均温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对散热器中的多个冷却支流并联设置,并将每一冷却支流的两条冷却液流道串联连接,且两条冷却液流道中的冷却液流向相反设置,使得每条冷却液流道与其相邻的冷却液流道中冷却液流向相反,形成交叉逆流,这样能有效解决散热区域温度不均,导致散热区域散热效果不均匀的问题。此外,上述散热器中,冷却液流通结构简单,受到的流阻小,在解决散热器散热区域均温性的同时降低水道流阻,且无需反复设计优化,不增加局部阻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现有的散热器水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现有的散热器水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均温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盖板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均温散热器的冷却液流通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温散热器,适用于电动汽车控制器的散热,参见图3,该散热器可以包括:具有冷却液入口(附图中并未标示)和冷却液出口(附图中并未标示)的壳体1、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的盖板2,且盖板2的外侧安装有发热模块,以将发热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均温散热器中的冷却液中。

参见图5,壳体1中设置有多个冷却支流10,每一冷却支流10包括相邻设置的两条冷却液流道11,且多个冷却支流的冷却液流道11并排设置;每一冷却支流10的两条冷却液流道11串联连接,且两条冷却液流道中的冷却液流向相反;多个冷却支流10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冷却液入口、第二端分别连接冷却液出口。

在本实施例中,在散热器中设置有多个冷却支流10,多个冷却支流10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冷却液入口、第二端分别连接冷却液出口,即散热器中的多个冷却支流10并联设置;同时,每一冷却支流10包括相邻设置的两条冷却液流道 11,且多个冷却支流的冷却液流道11并排设置;每一冷却支流10的两条冷却液流道11串联连接,且两条冷却液流道11中的冷却液流向相反,这样每条冷却液流道11与其相邻的冷却液流道11中冷却液流向相反,形成交叉逆流,相互之间会进行热传递。这样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水路布局示意图,散热器表面散热区域分成前后三个部分(图5中方框包围的区域),在每个部分下方有逆向流动的四股冷却液,假设冷却液进口温度为a℃,流经一个部分时积温为b℃,从图5可以看出,对于任一个部分而言,其上中下三个部分的平均温度均为a+3.5b℃,如(a+b+a+6b)/2、(a+2b+a+5b)/2、(a+3b+a+4b)/2。由此可以看出,上述均温散热器可以有效解决散热区域温度不均,导致散热区域散热效果不均匀的问题。此外,上述散热器中,冷却液流通11结构简单,受到的流阻小,在解决散热器散热区域均温性的同时降低水道流阻,且无需反复设计优化,不增加局部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散热器中冷却支流1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这里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的均温散热器中设置了两个冷却支流10,即四条条并排设计的冷却液流道11。

具体地,参见图4,均温散热器还包括:多个均匀设置在盖板2的内侧的散热翅片3(盖板2的外侧安装有发热模块,即为上述散热区域),当盖板2与壳体1密封装配在一起时,散热翅片3插装在冷却液流道11中。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翅片11能增强散热效果,能快速将盖板2散热区域的热量导向冷却液流道11中流动的冷却液里。

进一步地,参见图4,盖板2的内侧行设置有多个导流板21,壳体1中设置有与导流板21配合的安装槽12,在盖板2与壳体1密封装配在一起时,相邻导流板21之间形成冷却液流道11。

进一步地,参见图4,散热翅片3设置在多个导流板21之间并与导流板21 平行。

进一步地,相邻的导流板21之间夹设的散热翅片3的数量相同,多个散热翅片3的形状也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散热翅片3的数量和形状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这里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翅片3的形状相同,相邻的导流板21之间夹设的散热翅片3的数量相同,有利于散热器中散热结构的简化设计,降低制备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散热器中的多个冷却支流并联设置,并将每一冷却支流的两条冷却液流道串联连接,且两条冷却液流道中的冷却液流向相反设置,使得每条冷却液流道与其相邻的冷却液流道中冷却液流向相反,形成交叉逆流,这样能有效解决散热区域温度不均,导致散热区域散热效果不均匀的问题。此外,上述散热器中,冷却液流通结构简单,受到的流阻小,在解决散热器散热区域均温性的同时降低水道流阻,且无需反复设计优化,不增加局部阻力。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该电机控制器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均温散热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均温散热器的结构在实施例一中已经做了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散热器中的多个冷却支流并联设置,并将每一冷却支流的两条冷却液流道串联连接,且两条冷却液流道中的冷却液流向相反设置,使得每条冷却液流道与其相邻的冷却液流道中冷却液流向相反,形成交叉逆流,这样能有效解决散热区域温度不均,导致散热区域散热效果不均匀的问题。此外,上述散热器中,冷却液流通结构简单,受到的流阻小,在解决散热器散热区域均温性的同时降低水道流阻,且无需反复设计优化,不增加局部阻力。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