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9005发布日期:2019-01-22 23:3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充电器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器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铝制散热器在逆变电源中已经广泛应用,主要是给电子产品内部发热器件散热。铝材散热具有重量轻巧、散热效果好等特点。

目前,现有的充电器散热器通常采用块状U型及单边锯齿型结构,MOS 管(金属(metal)—氧化物(oxide)—半导体(semiconductor)场效应晶体管)固定在散热器上,风机固定在产品外壳上对其散热,该种散热器通过固定外壳上的风机向外抽风给MOS管进行散热的方式是一种在产品内部整体抽风散热的方式,对散热器的冷却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器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散热装置,包括:包括: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场管安装部、风机固定部、第二场管安装部;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平行于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所述风机固定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一场管,所述风机固定部用于固定风机;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二场管。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场管的第一安装孔;所述风机固定部包括:第一风口形成部以及用于固定风机的风机固定位;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场管的第二安装孔;所述风机固定位与所述第二场管的上端面相抵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包括:散热齿形成部以及第一场管安装位;所述第一场管安装位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散热齿形成部上形成有散热齿组,所述散热齿组垂直于所述散热齿形成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散热齿形成部还形成有用于安装风机的风机安装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包括:第二场管安装位以及支撑部,所述第二场管安装位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撑部用于连接印刷电路板。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散热主体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之间形成的第二风口形成部;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所述第一风口形成部和所述第二风口形成部围设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用于通风散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风口形成部形成有用于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的支脚,所述支脚与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将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固定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散热系统,包括:印刷电路板和如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散热装置,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该散热系统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其中,该充电器散热装置包括:散热主体,散热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场管安装部、风机固定部、第二场管安装部;第一场管安装部平行于第二场管安装部;风机固定部垂直于第一场管安装部;第一场管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一场管,所述风机固定部用于固定风机;第二场管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二场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能够改善散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度。该充电器散热装置将充电器内部发热器件 (MOS管、整流管等场管)布局在一起并设置在(锁在)该充电器散热装置上,风机直接固定在该充电器散热装置上进行抽风冷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该充电器散热装置与同等产品对比,重量减轻了约一半,散热效率提高15%,能够提高印刷电路板的有效使用面积,方便设计人员对印刷电路板设计走线,减小产品体积及设计成本。此外,该充电器散热装置可以一体成型,结构简洁、操作简单。该充电器散热装置还具有以下优点:1、主要由铝挤型材加工,即该充电器散热装置铝挤成型,无需二次加工;当然该充电器散热装置也可以使用铝压铸实现一体成型;2、散热效率高、重量轻、体积小,节约产品内部设计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散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散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器散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传统的充电器散热器的选型通常采用块状U型及单边锯齿型结构,在整体产品中分布在高压、低压二个独立部件,MOS管固定在散热器一侧,散热器固定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上,风机固定外壳上向外抽风给MOS管进行散热,此种散热方式为产品内部整体抽风散热,对散热器冷却效果不理想,散热效果不佳,用户使用体验度较差;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能够缓解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充电器散热器存在的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改善了散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度。同时,该充电器散热装置结构简洁,操作简单,无需再额外增加夹具固定,限位一致性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此外,该充电器散热装置还具有以下优点:1、由铝挤型材加工,即该充电器散热装置铝挤成型,无需二次加工;当然该充电器散热装置也可以使用铝压铸实现一体成型;2、散热效率高、重量轻、体积小,节约产品内部设计空间;3、相比于传统散热器,该充电器散热装置重量减轻了约一半,散热效率提高15%,能够提高印刷电路板的有效使用面积,方便设计人员对印刷电路板设计走线,减小产品体积及设计成本。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充电器散热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散热装置,可用于为电子设备(例如充电器或其他带有印刷电路板的仪器)散热。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充电器散热装置包括: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的形状呈“h”形或类“h”形,所述散热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场管安装部1、风机固定部2、第二场管安装部3;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平行于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所述散热主体通过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与印刷电路板连接,具体的,所述散热主体通过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与印刷电路板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风机固定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均垂直于印刷电路板、所述风机固定部平行于所述印刷电路板;

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一场管(又称为外部场管,可以是 MOS管或整流管),所述风机固定部用于固定风机;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二场管(又称为内部场管,可以是MOS管或整流管)。

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场管的第一安装孔4;所述风机固定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风口形成部21以及从第一风口形成部延伸出的用于固定风机的风机固定位22;其中,第一风口形成部平行于印刷电路板,第一风口形成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以及第二场管安装部,第一风口形成部是在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之间形成的,第一风口形成部从第一场管安装部的中部沿平行于印刷电路板的方向延伸到第二场管安装部的顶部形成得到,或者说,第一风口形成部的一端连接第一场管安装部的中部,第一风口形成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场管安装部的顶部;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未示于图中);所述风机固定位与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安装在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的场管的上端面相抵接。

需要指出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还可以形成有凸条(本实施例图中未示出),所述凸条与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安装在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的外侧面上的第一场管的上端面相抵接,实现对第一场管的限位作用,防止用螺丝安装第一场管时,第一场管随意转动引起的固定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场管安装部的平面上增加的一个凸条,凸条在铝挤时一次成型无需二次加工,限位一致性好,简单易操作。凸条是由高1.0mm宽度1.5mm铝型材挤压形成,增加凸条的目的是,使用螺丝固定场管(例如MOS管或整流管等)时,场管不会随意转动,起到止转作用。解决了传统的充电器散热装置由于固定面均是光滑的,在与场管配合固定时,场管会随着螺丝360度任意转动,必须使用夹具或手动配合产生的费工费时、固定效果差的问题。可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场管与充电器散热装置的固定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能够改善传统的散热器与场管的固定效果,提高用户安装体验度。该充电器散热装置通过能够当使用螺丝将场管与充电器散热装置固定时,防止场管随着螺丝转动而任意转动,改善了固定效果,同时无需外置工装夹具固定,节省加工工时,减少人工制造成本。此外,该充电器散热装置可以一体成型,结构简洁、操作简单。

具体的,所述风机固定位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220、第二固定部和连接第一固定部221和第二固定部的连接部222,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形成有用于安装风机的风机固定槽223;第二固定部还可以用于对第二场管进行限位,所述第二固定部与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安装在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的第二场管的上端面相抵接,实现对第二场管的限位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包括:散热齿形成部11以及第一场管安装位12;所述散热齿形成部以及所述第一场管安装位位于所述风机固定部的远离第二场管安装部的一端的边缘;所述第一场管安装位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散热齿形成部上形成有散热齿组,所述散热齿组垂直于所述散热齿形成部;

可选的,所述散热齿形成部的顶部还形成有用于安装风机的风机安装部,具体的,所述风机安装部包括平台部130、弧形部131、安装部132和散热部133,所述平台部130垂直于所述散热齿形成部11;平台部130、弧形部131、安装部132围设形成有风机安装孔134,所述散热部也可以是散热齿。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包括风机安装槽135;本实施例中,该充电器散热装置通过设置风机安装孔、风机安装槽和风机固定位,保证了风机固定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齿组包括多个散热齿111,多个散热齿成阵列排布在所述风机安装部和风机固定部之间,图中示意性的示出了两个散热齿;

需要指出的是,散热齿之间的间隙以及安装部之间的间隙也可以与风机相适配,起到加强风机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包括:第二场管安装位311以及支撑部312,所述支撑部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场管安装位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主体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之间形成的第二风口形成部14,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所述第一风口形成部和所述第二风口形成部围设形成出风口15,所述出风口用于通风散热,确保空气流动带走充电器散热装置上热量,提高充电器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其中第二风口形成部14形成于第一场管安装部的下部,具体的所述第二风口形成部形成于所述散热主体的远离所述散热齿形成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风口形成部的两端从所述散热主体的第一场管安装部的远离所述散热齿形成部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场管安装部的远离所述散热齿形成部的一端形成得到,第二风口形成部平行于印刷电路板,第二风口形成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以及第二场管安装部,换句话说,所述第二风口形成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风口形成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出风口的内壁呈波浪状,有利于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风口形成部形成有用于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的支脚,具体的,所述第二风口形成部的中部远离第一风口形成部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的支脚,进一步保证该充电器散热装置与PCB板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提供支脚与支撑部配合,确保该充电器散热装置与PCB 板连接的稳定性,所述支脚与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将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固定孔17。具体的,固定孔17为螺纹孔。

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散热装置包括:散热主体,散热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场管安装部、风机固定部、第二场管安装部;第一场管安装部平行于第二场管安装部;风机固定部垂直于第一场管安装部;第一场管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一场管,所述风机固定部用于固定风机;第二场管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二场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能够改善散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度。该充电器散热装置将充电器内部发热器件(MOS管、整流管等场管)布局在一起并设置在(锁在)该充电器散热装置上,风机直接固定在该充电器散热装置上进行抽风冷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该充电器散热装置与同等产品对比,重量减轻了约一半,散热效率提高15%,能够提高印刷电路板的有效使用面积,方便设计人员对印刷电路板设计走线,减小产品体积及设计成本。此外,该充电器散热装置可以一体成型,结构简洁、操作简单。该充电器散热装置还具有以下优点:1、主要由铝挤型材加工,即该充电器散热装置铝挤成型,无需二次加工;当然该充电器散热装置也可以使用铝压铸实现一体成型;2、散热效率高、重量轻、体积小,节约产品内部设计空间。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充电器散热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进一步的,该散热主体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场管安装部之间形成的第三风口形成部18,所述第三风口形成部用于将所述出风口15一分为二,得到第一出风口16和第二出风口19。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还可以形成有凸条20,所述凸条与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安装在所述第一场管安装部的外侧面上的第一场管的上端面相抵接,实现对第一场管的限位作用,防止用螺丝安装第一场管时,第一场管随意转动引起的固定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场管安装部的平面上增加的一个凸条,凸条在铝挤时一次成型无需二次加工,限位一致性好,简单易操作。凸条是由高1.0mm宽度1.5mm 铝型材挤压形成,增加凸条的目的是,使用螺丝固定场管(例如MOS管或整流管等)时,场管不会随意转动,起到止转作用。解决了传统的充电器散热装置由于固定面均是光滑的,在与场管配合固定时,场管会随着螺丝 360度任意转动,必须使用夹具或手动配合产生的费工费时、固定效果差的问题。可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场管与充电器散热装置的固定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能够改善传统的散热器与场管的固定效果,提高用户安装体验度。该充电器散热装置通过能够当使用螺丝将场管与充电器散热装置固定时,防止场管随着螺丝转动而任意转动,改善了固定效果,同时无需外置工装夹具固定,节省加工工时,减少人工制造成本。此外,该充电器散热装置可以一体成型,结构简洁、操作简单。

实施例三:

参照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系统,包括:印刷电路板400和如前述实施例提及的充电器散热装置500,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即两个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关于Y轴对称。左右两个充电器散热装置可以采用塑料连接件连接。所述塑料连接件与风机的安装座(未示于图中)相适配,本实施例中,所述塑料连接件为空心“十”字形接口;

进一步的,两个充电器散热装置的尺寸为:长20mm,高42mm,宽 18mm,由铝挤型材构成。相比于传统的长42mm*高37mm*宽26mm散热器,尺寸大大减小,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的优点,同时节约产品内部设计空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风机600,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上。具体的,风机通过两个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的固定槽固定设置在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上,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充电器散热装置的固定槽形成中空的中空“十”字形接口,具体的,风机通过充电器散热装置的风机安装部的风机固定孔和风机固定槽,或者,风机固定部的风机固定位固定在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上。

该散热系统包括左右对称的二块充电器散热装置,其中一块充电器散热装置可以固定高压MOS管,另一块可以固定输出整流管,风机直接固定在散热器上,当散热器温度过高时,风机启转,将充电器冷却。

进一步的,还包括发热器件,发热器件包括MOS管或整流管,所述发热器件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上;具体的,所述MOS 管通过一块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上的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上。所述整流管通过另外一块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上的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充电器散热装置上。

所述MOS管或者整流管的引脚通过锡焊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MOS管701、以及整流管702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器件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系统,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散热装置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系统,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装置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系统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装置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装置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