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8420发布日期:2019-04-30 18:48阅读:1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电子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用于机械结构的可替代螺钉的卡扣结构。



背景技术:

电器在应用时,为了保证使用者的安全,需要安装外壳,还要满足国内和国际上关于电气安全的各种指标。由于电气安全国标GB 4706.1内有规定,不允许‘不借助工具就可拆卸开结构件从而可触碰带电体’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在电器的很多部分都增加了‘无必要’的螺钉进行禁锢。如空调的L分体的侧板、如空调的L分体的电器盒盖等,在装配时,都使用了这样的螺钉。

但是,装配螺钉需要的时间较长,且一个部件(如L分体的侧板)往往需要多个螺钉固定,这影响了生产效率。但是如果使用普通的、简单的卡扣锁定结构,通过人力就可将部件拆卸开来,这就不能满足电气安全国标GB 4706.1内的相关规定。通过其他锁定结构可能需要不常见的特定工具进行拆卸,这又不利于用户或维修人员拆卸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替代螺钉的卡扣结构,既能保证盒盖之间的固定牢靠,又可使用常见工具拆卸而不需要特定工具进行拆装,还能满足国家标准对触碰带电体的可拆卸结构件必须借助工具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盒子和盖子。所述盒子和盖子对应位置设有导向结构、相配合的上卡扣和下卡扣以及直通拆卸结构。所述上卡扣包括能弯曲的弹片和上卡头,所述下卡扣包括支撑部件和下卡头。所述上卡头和下卡头的内配合面为斜面。所述直通拆卸结构包括直通孔和摆动部件,所述摆动部件的与直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受到压力时会发生摆动,能带动上卡扣的弹片发生弹性形变,促使上卡扣和下卡扣脱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卡扣的上卡头和下卡扣的下卡头在卡住时的内配合面为斜面。该斜面使得上卡头的内配合面对应位置的切线与弹片相交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及下卡头的内配合面对应位置的切线与支撑部件的相交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当上卡扣与下卡扣卡住配合时,如果想要打开卡扣结构而对盖子施加拉力,上卡扣和下卡扣在内配合面(斜面)的限制作用下,不仅不会脱开,反而会越扣越紧。相对普通的卡扣来说,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扣结构具有自锁能力,无法在一般外力情况下自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直通拆卸结构保证所述卡扣结构能够使用工具进行拆卸,并且可借助一般圆柱形家用工具,如螺丝刀、筷子、圆珠笔等,通过此孔插入。在直通孔的对应位置和上卡扣之间设置了承受上述圆柱形工具的摆动部件,在圆柱形工具用力顶入盒子内部时,此摆动部件会发生摆动,带动盖子上的上卡扣一起摆动,此时盖子的上卡扣与盒子的下卡扣相互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结构为相配合的导向柱和导向槽。所述导向结构用于稳定盒子和盖子相对位置和确定卡扣结构的配合位置。实际中,既可以在盖子上设置导向柱,在盒子上设置导向槽,也可以在盖子上设置导向槽,在盒子上设置导向柱。

进一步的,所述上卡头和下卡头的外接触面包括外斜面或弧面。该外接触面在所述卡扣结构卡紧的过程或弹开的过程中,促使上卡扣的弹片发生弹性形变或形变恢复,使得上卡扣和下卡扣能够正确的卡紧或弹开。

进一步的,所述摆动部件的一端位于直通孔对应的区域,另一端的固定在上卡扣上。即摆动部件与盖子的上卡扣下端相连成为一体。在圆柱形工具用力压入内部时,摆动部件会发生摆动,促使上卡扣的弹片发生弯曲,从而使盖子上卡扣与盒子的下卡扣相互脱离。

更进一步的,所述直通拆卸结构还包括自动预弹出结构,所述自动预弹出结构包括弯曲弹片和支撑斜面。所述摆动部件与上卡扣固定的一端的下方设置有弯曲弹片,所述盒子的弯曲弹片对应位置设置有支撑斜面。当在圆柱形工具用力压入内部时,摆动部件向下倾斜,弯曲弹片与支撑斜面相接触,并压紧。弯曲弹片发生变形,并产生反弹力,促使支撑斜面产生向上的支撑力,从而使得摆动部件与上卡扣固定的一端沿斜面向上滑动。这样,摆动部件连同上卡扣发生变形,并脱出。弯曲弹片和支撑斜面在盒子、盖子之间形成的弹片相挤结构,使得盖子的上卡扣产生向外侧的作用力,从而达到盖子上卡扣与盒子的下卡扣脱离后能第一时间上下错位最终可稳定住,不让上、下卡扣再次有机会相互咬合。

进一步的,所述摆动部件固定在盖子上,其中部设有固定孔,并可以固定孔为中心发生摆动。所述摆动部件的上翘端与直通孔相对应,下垂端抵在上卡扣的弹片与上卡头的连接部位。当在圆柱形工具用力压入内部时,以固定孔为中心发生摆动,摆动部件上翘端向下倾斜,下垂端向上摆动。由于下垂端抵在上卡扣的弹片与上卡头的连接部位,使得上卡扣发生变形,并脱出。

进一步的,所述盖子上设有提手,用于拆卸时提起盖子。可随意提起盖子,即可实现拆卸盖子的需求,以及需要借助圆柱形工具的前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扣结构,在装配时,盖子从上往下盖在盒子上,使导向柱对准导向槽并压入;当盒子、盖子的卡扣位置开始相碰时,盖子的上卡扣的弹片发生变形直到与盒子的下卡扣相配合,盒子、盖子正常进入相扣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扣结构,在拆卸时,使用圆柱形工具伸入直通孔,并用力压紧;摆动部件发生摆动,并带动盖子的上卡扣的弹片向外发生变形,最终从盒子的下卡扣中脱出,盖子从盒子上弹开。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卡扣结构的上卡扣与下卡扣之间的内配合面为斜面,具有自锁功能;

2、所述直捅拆卸结构可轻松实现借助日常工具即可拆卸卡扣结构,不需要特定的螺丝刀,方便售后维护;

3、所述自动预弹出结构可防止卡扣结构脱开后再扣紧,可靠性高,可轻松实现用户拆卸;

4、本法买那个所述卡扣结构能够实现不需要打螺钉即可满足国标安全标准,节省了装配时间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5、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扣结构是一套新的卡扣运行系统,具有很多可变性结构,适应性广。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卡扣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卡扣结构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卡扣结构装配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卡扣结构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卡扣结构装配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卡扣结构开始拆卸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卡扣结构拆卸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卡扣结构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卡扣结构装配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摆动部件的立体图;

其中,1为盒子,2为盖子,3为导向柱,4为导向槽,5为提手,6为上卡扣,7为弹片, 8为上卡头,9为下卡扣,10为支撑部件,11为下卡头,12为内配合面,13为外接触面,14 为直通孔,15为摆动部件,16为弯曲弹片,17为支撑斜面,18为固定孔,19为圆柱形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应当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卡扣结构如图1a-9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卡扣结构,如图1a和图1b所示,包括盒子1和盖子22。所述盒子1和盖子2对应位置设有相配合的导向柱3和导向槽4。所述盖子2上设有提手5,用于拆卸时提起盖子2。

所述盒子1和盖子2对应位置设有相配合的上卡扣6和下卡扣9。所述上卡扣6包括能弯曲的弹片7和上卡头8,所述下卡扣9包括支撑部件10和下卡头11。如图5所示,所述上卡头8和下卡头11的内配合面12为斜面。所述盒子1和盖子2的对应配置设有相配合的直捅拆卸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上卡头8和下卡头11的外接触面13包括外斜面。

如图5所示,当上卡扣6和下卡扣9扣紧后,内配合面12呈斜面。如果这是向上打开盖子2,则上卡扣6的上卡头8的内配合面12处会受到斜向下的拉力F1,其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右的力F1x和垂直向下的力F1y。其中力F1x使上卡头6的上卡头8向下卡扣的方向运动,这样就使得上卡扣6和下卡扣9之间更加扣紧。

所述直通拆卸结构包括直通孔14和摆动部件15,所述摆动部件15的与直通孔14向对应的位置受到压力时会发生摆动,能带动上卡扣6的弹片7发生弹性形变,促使上卡扣6和下卡扣9脱开。本实施例中所述摆动部件15的一端位于直通孔14对应的下方,另一端的固定在上卡扣6上。即摆动部件15与盖子2的上卡扣6下端相连成为一体。所述直通拆卸结构还包括自动预弹出结构,所述自动预弹出结构包括弯曲弹片16和支撑斜面17。所述摆动部件15与上卡扣6固定的一端的下方设置有弯曲弹片16,所述盒子1的弯曲弹片16对应位置设置有支撑斜面17。

如图9所示,当在圆柱形工具19用力压入内部时,摆动部件15受到向下的力F2并向下倾斜,弯曲弹片16与支撑斜面17相接触,并压紧。弯曲弹片16发生变形,并产生反弹力,促使支撑斜面17产生向上的分力F3y,从而使得摆动部件15与上卡扣6固定的一端沿斜面向上滑动。这样,摆动部件15连同上卡扣6发生变形,并脱出。弯曲弹片16和支撑斜面17在盒子1、盖子2之间形成的弹片相挤结构,使得盖子2的上卡扣6产生向外侧的作用力,从而达到盖子2上卡扣6与盒子1的下卡扣9脱离后能第一时间上下错位最终可稳定住,不让上、下卡扣9再次有机会相互咬合。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卡扣结构,在装配时,盖子2从上往下盖在盒子1上,使导向柱3对准导向槽4并压入;当盒子1、盖子2的卡扣位置开始相碰时,盖子2的上卡扣6的弹片发生变形直到与盒子1的下卡扣9相配合,盒子1、盖子2正常进入相扣状态。

如图6-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扣结构,在拆卸时,使用圆柱形工具19伸入直通孔 14,并用力压紧;摆动部件15发生摆动,并带动盖子2的上卡扣6的弹片向外发生变形,最终从盒子1的下卡扣9中脱出,盖子2从盒子1上弹开。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直通拆卸结构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中相同。

所述直通拆卸结构包括直通孔14和摆动部件15。

所述摆动部件15固定在盖子2上,其中部设有固定孔18,并可以固定孔18为中心发生摆动。所述摆动部件15的上翘端与直通孔14相对应,下垂端抵在上卡扣6的弹片与上卡头 8的连接部位。当在圆柱形工具19用力压入内部时,以固定孔18为中心发生摆动,摆动部件15上翘端向下倾斜,下垂端向上摆动。由于下垂端抵在上卡扣6的弹片与上卡头8的连接部位,使得上卡扣6发生变形,并脱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