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光控调光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5122发布日期:2019-07-03 03:20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光控调光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红外线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光控调光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家庭用光或者是城市用光、对灯进行调光操作,是手动进行调节的,大多数无法进行自动调光和自动调整灯的照射位置。在夜晚用灯的过程中,每个路段或者是房间用的灯光不同、如果操作人员没有按照制定动作或者规则调整或忘记人工操作每种灯光的模式时,就会影响使用,在路上的人受到过于强烈,会危害到行人或者行车的安全;及时调整为灯光的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对于夜晚道路上或者家庭用灯光时、如果操作人员没有按照制定动作或者规则调整或忘记人工操作每种灯光的模式时,就会影响使用,且行车中前排车驾驶员将受到倒车镜和侧镜反射的炫光,随着等候时间的增加,会显著造成前排车驾驶员各种不适。对于现有的调光装置,其成本高昂、且单一零件替换或者维修较为麻烦、以及连接较为复杂、不利于大规模使用。

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实用新型,特再提供一种红外光控调光电路,用于解决成本高昂、无法大规模推广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红外光控调光电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本高昂、无法大规模推广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红外光控调光电路,包括:LS7232 芯片、KA2184芯片、稳压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阻、红外接收头、第一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三电阻、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七电容、灯泡、双向晶闸管、第二二极管、第七电阻以及电压输入端;稳压二极管负极与电压输入端进行连接、正极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二电阻一端与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进行连接、另一端与KA2184芯片进行连接;红外接收头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负极与KA2184芯片进行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与KA2184芯片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容进行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电容一端与第一电阻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与KA2184芯片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与KA2184芯片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三电阻一端与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进行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基极进行连接;三极管的基极与KA2184芯片进行连接、集电极与第四电阻进行连接、发射极与第三电阻进行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五电阻的一端与LS7232芯片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与LS7232芯片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第六电容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进行连接、另一端与LS7232芯片进行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双向晶闸管的第一端与电压输入端进行连接、第二端与灯泡进行连接、第三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LS7232芯片进行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进行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电压输入端进行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七电容的一端与灯泡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电压输入端进行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红外接收头采用PH302型二极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三极管采用3CG21型三极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均采用1N4007型二极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电容的电容量为100微法、第二电容的电容量为1微法、第三电容3.3为微法、第四电容300皮法。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避免夜晚道路上或者家庭用灯光,存在的操作人员没有按照制定动作或者规则调整或忘记人工操作每种灯光的模式时,就会影响灯光的使用;

2、且在夜晚的道路行车中前排车驾驶员将受到倒车镜和侧镜反射的炫光,随着等候时间的增加,会显著造成前排车驾驶员各种不适的问题;

3、避免其成本高昂、单一零件替换或者维修较为麻烦、以及连接较为复杂、不利于大规模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IC1-LS7232芯片;IC2-KA2184芯片;VS-稳压二极管;C1-第一电容; R2-第二电阻;PH302-红外接收头;R1-第一电阻;C1-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 R3-第三电阻;VT-三极管;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VD1-第一二极管;C7-第七电容;HL-灯泡;S-双向晶闸管;VD2-第二二极管;R7-第七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红外光控调光电路,包括:LS7232芯片IC1、LS7232芯片IC2、稳压二极管、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红外接收头PH302、第一电阻R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三极管VT、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二极管VD1、第七电容C7、灯泡HL、双向晶闸管S、第二二极管VD2、第七电阻R7以及电压输入端;稳压二极管VS负极与电压输入端进行连接、正极与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VS的负极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VS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二电阻R2一端与稳压二极管VS的负极进行连接、另一端与LS7232芯片IC2 进行连接;红外接收头PH302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进行连接、负极与LS7232芯片IC2进行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LS7232芯片IC2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容进行连接。第二电容一端与第一电阻R1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LS7232芯片IC2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进行连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与LS7232 芯片IC2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三电阻R3一端与稳压二极管VS的负极进行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的基极进行连接;三极管VT的基极与LS7232芯片IC2进行连接、集电极与第四电阻R4进行连接、发射极与第三电阻R3进行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LS7232芯片IC1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进行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与LS7232芯片 IC1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进行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VS的负极进行连接、另一端与LS7232芯片IC1进行连接。双向晶闸管S的第一端与电压输入端进行连接、第二端与灯泡HL进行连接、第三端与第二二极管VD2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二二极管VD2的负极与LS7232芯片IC1 进行连接;第一二极管VD1的负极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进行连接;第七电阻R7 的另一端与电压输入端进行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与灯泡HL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电压输入端进行连接。红外接收头PH302采用PH302型二极管。三极管 VT采用3CG21型三极管VT。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VD2均采用1N4007型二极管。第一电容C1的电容量为100微法、第二电容的电容量为1微法、第三电容C33.3为微法、第四电容C4300皮法。

该红外光控调光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当红外接收管PH302接收到发射器发出的遥控信号后,经LS7232芯片IC2处理并由7脚输出低电平;这一低电平直接加到三极管VT的基极,使其导通,它的集电极输出的电流在第四电阻R4上端形成一个高电平输出;这一高电平通过第六电阻加至LS7232芯片IC1调光电路的辅助输入端(6脚),作为调光的控制信号。LS7232芯片IC1的6脚输入触发信号后,8脚就会连续输出控制双向晶闸管S导通角的控制脉冲,使双向晶闸管S的导通角在41°—160°之间变化。随着双向晶闸管S导通角的变化.电灯HL也由暗变亮或由亮变暗,从而实现了对电灯的调光控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